抗菌防螨床垫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1152发布日期:2020-08-28 17:1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抗菌防螨床垫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是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



背景技术:

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床垫材质繁多,不同材料制作的床垫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睡眠效果。在这些床垫中,弹簧床垫占较大的比重。

床垫的结构限制,使得床垫不能拆卸清洗,而且床垫的使用年限均比较长,长时间的使用,使得床垫成为细菌等的滋生场所,尤其是生活其中的螨虫,影响了人体健康。不管何种床垫,外表都会包覆床垫面料。床垫面料也随床垫一起,不会拆卸清洗,因此对床垫面料提出了更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采用多层结构,面层和底层之间联织并形成空腔,空腔内注入发泡乳胶,面层和底层采用经抗菌处理的纱线织成,面层和底层具有抗菌效果,空腔内的发泡乳胶又具有抗菌防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床垫面料采用多层结构,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和底层相互联织形成孔状联织面,联织面将面层和底层之间分成多个空腔,空腔内注入发泡乳胶,发泡乳胶穿过联织面形成一体。

面层和底层相互联织,联织的意思表示面层和底层是一次织出,在织的过程中,面层、底层和联织面的纱线为同一纱线,联织的结构,使得面层和底层相连,不会形成整副的分成,联织的方式避免在面层或底层形成车缝孔;面层和底层之间通过联织面分成多个空腔,联织面为孔状结构,所有的空腔相互连通,发泡乳胶注入后形成一个整体的中间乳胶层,且联织面在乳胶层内可以作为乳胶成型的骨架,注入发泡乳胶后,利用乳胶的抗菌效果,从而使得面料具有抗菌防螨效果。

进一步优选,面层和底层采用经抗菌处理的纱线一体织成,纱线由加入抗菌整理颗粒的纤维纺纱而成。面层和底层使用的纱线经过抗菌处理,纺纱之时,纤维内加入抗菌整理颗粒,比如纳米银离子。

进一步优选,联织面的纱线与面层和底层的纱线为同一种纱线,联织面的纱线以斜纱的形式采用锐角交织,斜纱交织形成菱形格。联织面的纱线锐角交织,从而形成棱形格,面料受压时,交织的纱线可以变形并产生牵引力,纱线会变得密集,并对那日不受压的乳胶气道限形作用。

进一步优选,面层和底层上对应联织的部位形成提花宽边,提花宽边的宽度控制在3-5mm,联织面处于提花宽边的中间位置或者是边缘位置。提花宽边使得联织面在面层或底层上不是以线状的形式织成,空腔内注入发泡乳胶后,不会在该部位形成尖锐下陷,避免在该部位残留绒絮,方便清理。

进一步优选,联织面之间相互分离,面层与底层之间形成多副联织面;或者面层与底层之间的联织面相互连接。联织面相互分离,每一副联织面呈周向合围状,多副联织面就形成面层和底层之间的支撑结构;联织面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种多通道宫格状。

进一步优选,联织面为一层并呈竖向布置,联织面上的孔呈六边形状,多个六边形在联织面上呈蜂窝状。

进一步优选,同一位置的联织面为双层结构,每一层均包括竖向面和分层面,同一位置的双层联织面的竖向面交织成一体结构,分层面分开呈三角形,面层或底层上同一位置的两分层面之间的部位形成提花宽边。联织面为双层结构,其中竖向面交织成一体,只在双层面分开,并相对竖向面呈三角形状,分开的分层面正好与提花宽的边缘交织,能维持提花宽边的形状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面层和底层之间通过联织面分成多个空腔,联织面为孔状结构,所有的空腔相互连通,发泡乳胶注入后形成一个整体的中间乳胶层,且联织面在乳胶层内可以作为乳胶成型的骨架,注入发泡乳胶后,利用乳胶的抗菌效果,从而使得面料具有抗菌防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表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面层和底层联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联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联织面示意图;

图中:1、面层,2、空腔,3、底层,4、提花宽边,5、联织面,6、斜纱,7、棱形格,8、分层面,9、竖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床垫面料采用双层结构,包括面层1和底层3,面层和底层相互联织形成孔状联织面5,联织面将面层和底层之间分成多个空腔2,空腔内注入发泡乳胶,发泡乳胶穿过联织面形成一体。

面层和底层采用经抗菌处理的纱线一体织成,纱线由加入抗菌整理颗粒的纤维纺纱而成。面层和底层上对应联织的部位形成提花宽边4,提花宽边的宽度控制在5mm,联织面处于提花宽边的中间位置。联织面之间相互连接,在面料的面上联织面呈弧形状(如图2所示)。联织面为一层并呈竖向布置,联织面的纱线与面层和底层的纱线为同一种纱线,联织面的纱线以斜纱6的形式采用锐角交织,斜纱交织形成菱形格7。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同一位置的联织面为双层结构,每一层均包括竖向面9和分层面8,同一位置的双层联织面的竖向面交织成一体结构,分层面分开呈三角形,面层或底层上同一位置的两分层面之间的部位形成提花宽边,也就是分层面与面层或底层的交织部位处于提花宽边的边缘位置。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联织面上的孔呈六边形状,多个六边形在联织面上呈蜂窝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床垫面料采用多层结构,包括面层(1)和底层(3),面层和底层相互联织形成孔状联织面(5),联织面将面层和底层之间分成多个空腔(2),空腔内注入发泡乳胶,发泡乳胶穿过联织面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面层和底层采用经抗菌处理的纱线一体织成,纱线由加入抗菌整理颗粒的纤维纺纱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联织面的纱线与面层和底层的纱线为同一种纱线,联织面的纱线以斜纱(6)的形式采用锐角交织,斜纱交织形成菱形格(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面层和底层上对应联织的部位形成提花宽边(4),提花宽边的宽度控制在3-5mm,联织面处于提花宽边的中间位置或者是边缘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联织面之间相互分离,面层与底层之间形成多副联织面;或者面层与底层之间的联织面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联织面为一层并呈竖向布置,联织面上的孔呈六边形状,多个六边形在联织面上呈蜂窝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其特征在于,同一位置的联织面为双层结构,每一层均包括竖向面(9)和分层面(8),同一位置的双层联织面的竖向面交织成一体结构,分层面分开呈三角形,面层或底层上同一位置的两分层面之间的部位形成提花宽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菌防螨床垫面料,床垫面料采用多层结构,包括面层和底层,面层和底层相互联织形成孔状联织面,联织面将面层和底层之间分成多个空腔,空腔内注入发泡乳胶,发泡乳胶穿过联织面形成一体。面层和底层之间通过联织面分成多个空腔,联织面为孔状结构,所有的空腔相互连通,发泡乳胶注入后形成一个整体的中间乳胶层,且联织面在乳胶层内可以作为乳胶成型的骨架,注入发泡乳胶后,利用乳胶的抗菌效果,从而使得面料具有抗菌防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月江;解芳芳;林荣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陈达织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