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5030发布日期:2020-08-25 20:2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缝纫机的剪线和抬压脚驱动由两部分组成,经过几代改良,剪线和抬压脚一体的缝纫机逐渐推广。如公告号为20958454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剪线和抬压脚双驱装置,将驱动电机后端的输出轴位置抬压脚传动机构的纵向杆的下方,后输出轴直接安装驱动轮与抬压脚传动机构配合,大大简化的传动结构,并采用单向传动机构和单向滑槽实现驱动电机正反输出的分离,使得剪线和抬压脚工作互不干扰。但是上述方案中单向传动机构的单向曲柄由独立一个部件构成,加工单向曲柄上的单向滑槽难度高且磨损后需要整体更换,且该单向曲柄封闭式结构不易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采用分体的挡臂结构配合驱动曲柄实现剪线,结构更合理,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包括机架,机架底部安装有动刀轴和传动轴,动刀轴带动剪线机构动作,传动轴带动抬压脚机构动作,机架底部安装双输出电机,双输出电机的前端输出轴连接有驱动曲柄,驱动曲柄上安装有驱动销,驱动销两侧设置有挡臂一和挡臂二,挡臂一和挡臂二的上端均安装在动刀轴上,两个挡臂的下端为自由端;驱动销在电机的驱动下向下抵靠在挡臂一下端,由挡臂一带动动刀轴转动,实现剪线机构的剪线动作,驱动销在电机的驱动下向上抵靠在挡臂二上,由挡臂二带动动刀轴反向转动,实现剪线机构的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挡臂一与动刀轴为一体结构,挡臂二套设固定在动刀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挡臂一和挡臂二的侧向均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双输出电机的后端输出轴连接驱动凸轮,并通过传动连杆带动传动轴旋转;所述机架底部密封配合有油箱盖,并与油箱盖形成油腔;所述传动轴另一端横向伸入油腔内,油腔内部设置有带复位扭簧的传动杠杆,传动轴由压杆带动传动杠杆摆动,传动杠杆另一端连接抬压脚顶杆。

进一步的,所述挡臂一下端设置有限位弯钩。

进一步的,所述挡臂二的侧边设置有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在油箱盖上方设置安装架,所述传动杠杆铰接在安装架上,所述复位扭簧套设在传动杠杆侧壁,复位扭簧一端抵靠在安装架底面,另一端插设在传动杠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连杆下端设置配合驱动凸轮侧向凸轮面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挡臂一和挡臂二协调配合,保证剪线动作的可靠实现;

2、挡臂二设置压板,方便检修时,手动按压剪线;

3、抬压脚顶杆非贯穿油箱盖的设置方式,安装测试更方便,油腔内的机油不易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的表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的底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架与油箱盖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箱盖与抬压脚顶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臂与剪线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曲柄与挡臂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剪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臂一和挡臂二的配合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臂一和挡臂二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凸轮和抬压脚顶杆的配合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凸轮和抬压脚顶杆的配合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凸轮和抬压脚顶杆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油箱盖;3、双输出电机;3a、前端输出轴;3b、后端输出轴;4、剪线机构;5、驱动曲柄;5a、驱动销;6、驱动凸轮;7、动刀轴;7a、轴套;8、传动轴;9、抬压脚顶杆;10、挡臂一;10a、限位弯钩;10b、定位孔;11、挡臂二;11a、压板;11b、定位孔;12、安装架;13、传动连杆;13a、滚轮;14、传动杠杆;15、压杆;16、复位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结合图1-3,包括机架1,在机架1底部安装有双输出电机3、剪线机构4、油箱盖2,其中油箱盖2与机架1密封配合形成装机油的油腔;双输出电机3居中设置,剪线机构4位于机架1下方前侧。双输出电机3的前端输出轴3a连接驱动曲柄5,后端输出轴3b连接驱动凸轮6。

结合图4-7,机架1下方设置动刀轴7,动刀轴7用于双输出电机3和剪线机构4之间传递动力。动刀轴7前端连接剪线机构4的两个摆臂,后端连接有挡臂一10和挡臂二11;动刀轴7上可以套设轴套7a,保证转动的灵活性。挡臂一10和挡臂二11呈v型设置,一端固定在动刀轴7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挡臂一10的下方设置限位弯钩10a,挡臂二11的下端侧壁设置压板11a。在挡臂一10和挡臂二11之间设置有驱动销5a,驱动销5a固定在驱动曲柄5侧边,双输出电机3带动驱动曲柄5摆动,从而使得驱动销5a在两个挡臂之间活动。驱动销5a向下活动抵靠在挡臂一10下端,即限位弯钩10a上时,由挡臂一10带动动刀轴7转动,实现剪线机构4的剪线动作;驱动销5a在电机的驱动下向上抵靠在挡臂二11上时,由挡臂二11带动动刀轴7反向转动,实现剪线机构4的复位。具体看图7,剪线机构4的两个摆臂为弧形,一端分别固定在摆杆两端,摆杆与动刀轴7固定,另一端带动剪刃做交叉动作(由于剪线机构4为现有部件,背景技术引用的文件中亦已公开,此处不再细节描述)。

具体看图8-9,挡臂一10与动刀轴7为一体结构,挡臂二11套设固定在动刀轴7上,并在套设部位设置弹性缺口,由松紧螺丝对套设口进行紧固。其中,挡臂一10和挡臂二11的侧向均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可以利用定位销限位,以保证两个挡臂保持设定的配合角度,与驱动销5a可靠配合。

结合图10-12,双输出电机3的后端输出轴3b连接驱动凸轮6,并通过传动连杆13带动传动轴8旋转;传动轴8另一端横向伸入油腔内,油腔内部设置有带复位扭簧16的传动杠杆14,传动轴8由压杆15带动传动杠杆14摆动,传动杠杆14另一端连接抬压脚顶杆9。

其中,机架1在油箱盖2上方设置安装架12,传动杠杆14铰接在安装架12上,复位扭簧16套设在传动杠杆14侧壁,复位扭簧16一端抵靠在安装架12底面,另一端插设在传动杠杆14上。

具体看图10,传动连杆13下端设置配合驱动凸轮6侧向凸轮面的滚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底部安装有动刀轴(7)和传动轴(8),动刀轴(7)带动剪线机构(4)动作,传动轴(8)带动抬压脚机构动作,其特征在于:

机架(1)底部安装双输出电机(3),双输出电机(3)的前端输出轴(3a)连接有驱动曲柄(5),驱动曲柄(5)上安装有驱动销(5a),驱动销(5a)两侧设置有挡臂一(10)和挡臂二(11),挡臂一(10)和挡臂二(11)的上端均安装在动刀轴(7)上,两个挡臂的下端为自由端;驱动销(5a)在电机的驱动下向下抵靠在挡臂一(10)下端,由挡臂一(10)带动动刀轴(7)转动,实现剪线机构(4)的剪线动作,驱动销(5a)在电机的驱动下向上抵靠在挡臂二(11)上,由挡臂二(11)带动动刀轴(7)反向转动,实现剪线机构(4)的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一(10)与动刀轴(7)为一体结构,挡臂二(11)套设固定在动刀轴(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一(10)和挡臂二(11)的侧向均设置有定位孔(10b、11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输出电机(3)的后端输出轴(3b)连接驱动凸轮(6),并通过传动连杆(13)带动传动轴(8)旋转;所述机架(1)底部密封配合有油箱盖(2),并与油箱盖(2)形成油腔;所述传动轴(8)另一端横向伸入油腔内,油腔内部设置有带复位扭簧(16)的传动杠杆(14),传动轴(8)由压杆(15)带动传动杠杆(14)摆动,传动杠杆(14)另一端连接抬压脚顶杆(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一(10)下端设置有限位弯钩(10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二(11)的侧边设置有压板(11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在油箱盖(2)上方设置安装架(12),所述传动杠杆(14)铰接在安装架(12)上,所述复位扭簧(16)套设在传动杠杆(14)侧壁,复位扭簧(16)一端抵靠在安装架(12)底面,另一端插设在传动杠杆(14)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杆(13)下端设置配合驱动凸轮(6)侧向凸轮面的滚轮(13a)。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包括机架,机架底部安装双输出电机,双输出电机的前端输出轴连接有驱动曲柄,驱动曲柄上安装有驱动销,驱动销两侧设置有挡臂一和挡臂二,挡臂一和挡臂二的上端均安装在动刀轴上,两个挡臂的下端为自由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一体机构,采用分体的挡臂结构配合驱动曲柄实现剪线,结构更合理,装配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阮菊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阮菊春
技术研发日:2019.12.26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