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针织网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6921发布日期:2021-07-13 15:3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针织网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网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针织网布。



背景技术:

具有网孔的织物即网布,有机织网布和针织网布(目前还有非织造),其中机织网布有白织或色织透气性好,经漂染加工后,布身挺爽,除了做夏季服装外,尤其适宜做窗帘、蚊帐等用品网孔大小一致用于印花,过滤等,机织网布的织制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用二组经纱(地经与绞经),相互扭绞后形成梭口,与纬纱交织(见纱罗组织)绞经是利用一种特制的绞综(亦称半综)时而扭绞在地经的左面,经过一次(或次、或五次)投纬后,扭绞到地经的右面,因相互扭绞与纬纱交织形成的网眼形小孔,结构稳定,称为纱罗;另一种是利用提花组织或穿筘方法的变化,经纱以三根为一组,穿入一个筘齿,也可织出布面有小孔的织物,但网孔结构不稳定,容易移动,所以也称假纱罗.还有一种平纹组织,方平组织利用筘齿密度和纬密形成网孔(筛网),针织网布也分两种,纬编针织网布和经编针织网布,原料一般为锦纶、涤纶、氨纶等,针织网布的成品很多叫法不一。

现有的大多网布不耐拉伸且韧性较差,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局部断开的情况,从而使得网布的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针织网布,通过在横织线和纵织线的一侧设置的弹性带,可以缓和网布被拉扯时的拉扯力,从而减少了拉扯时对横织线和纵织线的磨损,提高了网布的使用寿命,且对网布的拉扯结束后,弹力筋会恢复初始长度,从而可以带动横织线和纵织线慢慢回到初始位置,从而提高了网布的抗变形能力,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包括多个横织线、多个纵织线,横织线与纵织线垂直交叉分布,多个横织线与多个纵织线围成多个矩形框,每个矩形框的斜对角均连接有弹性带;

弹性带包括外织层,外织层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有弹力筋。

可选的,外织层内的两个矩形槽呈上下分布,弹性带位于横织线与纵织线交织的网布的外露面。

可选的,横织线、纵织线、弹性带相交处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均安装有挡片。

可选的,其一挡片位于弹性带一侧,另一挡片位于纵织线的一侧。

可选的,纵织线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口,另一挡片位于圆形槽口内。

可选的,横织线和纵织线为涤纶纤维,外织层为弹力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横织线和纵织线的一侧设置的弹性带,可以缓和网布被拉扯时的拉扯力,从而减少了拉扯时对横织线和纵织线的磨损,提高了网布的使用寿命,且对网布的拉扯结束后,弹力筋会恢复初始长度,从而可以带动横织线和纵织线慢慢回到初始位置,从而提高了网布的抗变形能力。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网布外露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网布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横织线、纵织线及弹性带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横织线1,纵织线2,弹性带3,弹力筋301,外织层302,固定杆4,挡片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包括:多个横织线1、多个纵织线2,横织线1与纵织线2垂直交叉分布,多个横织线1与多个纵织线2围成多个矩形框,每个矩形框的斜对角均连接有弹性带3;

弹性带3包括外织层302,外织层30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有弹力筋301。

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当该网布被拉扯时,横织线1和纵织线2会沿两者交织处转动,从而带动弹性带3进行拉伸,使弹性带3内的弹力筋301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对拉扯进行缓和,且当拉扯停止时,弹力筋301会恢复初始长度,从而带动横织线1和纵织线2回到初始位置。

通过在横织线1和纵织线2的一侧设置的弹性带3,可以缓和网布被拉扯时的拉扯力,从而减少了拉扯时对横织线1和纵织线2的磨损,提高了网布的使用寿命,且对网布的拉扯结束后,弹力筋301会恢复初始长度,从而可以带动横织线1和纵织线2慢慢回到初始位置,从而提高了网布的抗变形能力。

本实施例的外织层302内的两个矩形槽呈上下分布,弹性带3位于横织线1与纵织线2交织的网布的外露面。由于弹性带3的宽度远小于横织线1和纵织线2,因而对产品的美观性影响较小。

本实施例的横织线1、纵织线2、弹性带3相交处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两端均安装有挡片401。设置的固定杆4和挡片401,可以减小网布受拉扯时的形变程度,进而提高了网布的韧性。

本实施例的其一挡片401位于弹性带3一侧,另一挡片401位于纵织线2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纵织线2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口,另一挡片401位于圆形槽口内。

本实施例的横织线1和纵织线2为涤纶纤维,外织层302为弹力面料。

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技术特征:

1.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横织线(1)、多个纵织线(2),横织线(1)与纵织线(2)垂直交叉分布,多个横织线(1)与多个纵织线(2)围成多个矩形框,每个矩形框的斜对角均连接有弹性带(3);

弹性带(3)包括外织层(302),外织层(30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有弹力筋(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其特征在于,外织层(302)内的两个矩形槽呈上下分布,弹性带(3)位于横织线(1)与纵织线(2)交织的网布的外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其特征在于,横织线(1)、纵织线(2)、弹性带(3)相交处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两端均安装有挡片(4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其特征在于,其一挡片(401)位于弹性带(3)一侧,另一挡片(401)位于纵织线(2)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其特征在于,纵织线(2)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口,另一挡片(401)位于圆形槽口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针织网布,其特征在于,横织线(1)和纵织线(2)为涤纶纤维,外织层(302)为弹力面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维针织网布,涉及针织网布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横织线、多个纵织线,横织线与纵织线垂直交叉分布,多个横织线与多个纵织线围成多个矩形框,每个矩形框的斜对角均连接有弹性带;弹性带包括外织层,外织层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有弹力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织线和纵织线的一侧设置的弹性带,可以缓和网布被拉扯时的拉扯力,从而减少了拉扯时对横织线和纵织线的磨损,提高了网布的使用寿命,且对网布的拉扯结束后,弹力筋会恢复初始长度,从而可以带动横织线和纵织线慢慢回到初始位置,从而提高了网布的抗变形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金隆丰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2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