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14138发布日期:2023-07-19 16:0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吸音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在电气设备、汽车等的噪音对策中所使用的吸音材料。


背景技术:

1、从空调机、冰箱等电气设备、汽车产生的噪音包含低频范围和高频范围的音波,因此需要具有从低频范围到高频范围的宽范围的吸音性能的吸音材料。目前为止,已知使玻璃棉等多孔材料附着聚氨酯树脂等粉体材料的吸音材料,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附着有微细的粉体材料的多孔材料成型为一定厚度的片材,提高高频范围的吸音性能。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44548号公报(特别是参照表1、图3等)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虽然通过适当地选择附着于多孔材料的微细的粉体材料的粒径,从而能够提高高频范围的吸音性能,但难以提高低频范围的吸音性能。因此,得到在提高高频范围的吸音性能的同时提高低频范围的吸音性能的吸音材料是课题所在。

3、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低频范围和高频范围的吸音性能优异的吸音材料。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公开的吸音材料包括:纤维块,其中,一根或多根纤维相互缠绕成块,在块的内部具有第一空隙和在第一空隙中捕捉的第一树脂粒子;和第二树脂粒子,其配置于在多个纤维块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中,具有比第一树脂粒子的粒径大的粒径。

6、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利用在第一空隙中捕捉的第一树脂粒子,提高高频范围的吸音性能,利用配置在第二空隙中、具有比第一树脂粒子的粒径大的粒径的第二树脂粒子,提高低频范围的吸音性能,因此能够得到低频范围和高频范围的吸音性能优异的吸音材料。



技术特征:

1.一种吸音材料,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粒子选自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粒子选自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粒子4的粒径与所述第一树脂粒子的粒径之比为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粒子的粒径为1m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块的直径为5mm以上且70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线径为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块与所述第二树脂粒子合并的填充材料的体积密度为30kg/m3以上且200kg/m3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纤维块和所述第二树脂粒子填充于包装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纤维块的所述第一空隙中捕捉有磁性粒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所述块或所述纤维块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疏水性。

12.一种吸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工序,其中,将具有包括绝热体的壳体的回收品分解,分离出所述壳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吸音材料(1),其构成如下:纤维块(2),其中,一根或多根纤维(6)相互缠绕而成块,在块的内部具有第一空隙(8)和在第一空隙(8)中捕捉的第一树脂粒子(3);和第二树脂粒子(4),其配置于在多个纤维块(2)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9)中、具有比第一树脂粒子(3)的粒径大的粒径。利用在第一空隙(8)中捕捉的第一树脂粒子(3),提高高频范围的吸音性能;利用配置于第二空隙(9)中的第二树脂粒子(4),提高低频范围的吸音性能。该吸音材料在低频范围和高频范围均具有优异的吸音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正木元基,松本迪齐,三田村昌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