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2387发布日期:2022-01-15 05:0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熨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


背景技术:

2.蒸汽电熨斗是一种利用熨烫底板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再将蒸汽从熨烫底板释放出去用于熨烫的小家电。
3.现有公告号为cn2127716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电熨斗,包括壳体;熨斗底板,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壳体限定内部腔体,且熨斗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蒸汽排气孔;容水箱,设置于内部腔体中且位于熨斗底板上方,容水箱设置有导管,导管与若干蒸汽排气孔导通;加热厚膜,贴附于容水箱的箱壁上并与容水箱导热接触,加热厚膜包括绝缘封装层和交错设置的第一发热线圈、第二发热线圈,第一发热线圈环绕分布于容水箱的箱壁所在面上,第二发热线圈环绕分布于容水箱的箱壁所在面上,第二发热线圈的导线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发热线圈的导线横截面积,且两者的电阻率相同,绝缘封装层包覆第一发热线圈和第二发热线圈。容水箱的底面与熨斗底板导热接触,所述熨斗底板为金属导热板。使用时,加热厚膜上的第一发热线圈和第二发热线圈对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蒸汽经导管通至蒸汽排气孔排出,即可对衣物进行熨烫。
4.但上述的蒸汽电熨斗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由于水箱内加热后的蒸汽需通过导管输送至蒸汽排气孔,在输送过程中,由于导管周边未进行加热,存在较大的热损失,使得部分汽化的水蒸气将在导管中液化,从而导致蒸汽排气孔喷出的蒸汽量较少,且还会存在蒸汽中含有水滴的现象,从而造成滴水,影响熨烫效果,使得水滴易在衣物上形成小面积的水痕;另一方面,由于加热厚膜仅对容水箱底部进行加热,因此在加热过程中仅容水箱底部的水直接接触于加热厚膜,而容水箱上部的水加热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充分加热,如此,存在加热时接触面积较小的缺点,使得蒸汽喷出量较小,熨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采用流道环绕设于加热部件外壁的方式,具有加热接触面积较大、加热路径较长、充分加热、蒸汽量大的效果。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熨斗,具有熨烫效果较好、持续出大量蒸汽的效果。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包括有壳体及熨烫底板,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安装于内壳的外侧,内壳内设有加热组件;
7.内壳开设有进水通道、出气通道,内壳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有侧壁盘旋环绕式的流道,流道的入口与进水通道相连通,流道的出口与出气通道相连通;
8.熨烫底板与内壳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蒸汽腔,出气通道与蒸汽腔相连通,熨烫底板开设有若干连通于蒸汽腔的蒸汽排气口;
9.加热组件的底部与蒸汽腔相邻设置,加热组件对蒸汽腔内的蒸汽供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组件通电开启,外接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通道流入至流道内,使得水流呈盘旋式环绕于内壳的外壁,对流道内的水流进行加热,随着水流在流道内的流动,加热组件对水流持续性加热,使得液态水逐渐形成气态的水蒸气,大量水蒸气最终从出气通道排入到蒸汽腔中,并通过蒸汽排气口向外排出,即可对衣物进行蒸汽熨烫,同时,还可采用熨烫底板将衣物熨平。如此,采用流道盘旋环绕设于内加热的内壳外部的方式,具有加热过程中接触面积较大、加热路径较长的效果,可实现充分加热,能够持续不断地从蒸汽排气口排出大量蒸汽,此外,还具有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握持或携带的效果。
11.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加热组件设置为双c状的加热管,内壳内开设有供加热管嵌入的安装孔,两个c状的加热管首尾相连且并排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嵌于内壳的安装孔内,当加热组件发热后,即可使得内壳的侧壁散发大量的热,即可对盘旋环绕于内壳外的流道进行加热。
1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流道沿内壳外壁呈上下双层式环绕设置;流道包括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上层流道与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过渡流道,上层流道连通于进水通道,下层流道连通于出气通道;上层流道与下层流道之间通过水平隔板相分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通道通入的水流依次流至上层流道、过渡流道、下层流道,水流于上层流道环绕一圈后通过过渡流道流入至下层流道中,并在下层流道环绕一圈后形成大量蒸汽从出气通道排出,如此,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流经的路径较长,水流经较长时间的持续性加热后,即可稳定、连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水蒸汽。
15.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上层流道的起始段与对应的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形成水平的隔热腔,隔热腔将部分上层流道与部分下层流道相分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从进水通道内刚通入至上层流道内的水的水温较低,而经过流道加热后位于下层流道内的水的水温较高,通过隔热腔将上下流道内存在较大温差的水流相隔开,减少上层流道与下层流道之间的热量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不同流道中的水温相互影响,避免下层流道内的水流冷热交替。
17.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上层流道靠近进水通道处设有导向斜坡,导向斜坡引导进水通道流出的水流斜向上导向于上层流道。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斜坡的设置可对进水通道流入至上层流道内的水流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减小流动阻力。
19.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内壳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位于流道内的挡筋,若干挡筋呈上下交错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错的挡筋的设置,一方面可提高内壳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可降低流道内水流的流速,使得水流能够被充分加热。
21.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熨烫底板设置为导热板,蒸汽腔设置为扁平状,且蒸汽腔对应位于熨烫底板的中部,熨烫底板设有两个螺栓孔,内壳内对应开设有两个固定孔,螺栓孔与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熨烫底板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连接于内壳。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熨烫底板通过两个螺栓固定于内壳的底部,两者之间形
成扁平状的蒸汽腔,由于熨烫底板为导热板,加热组件对蒸汽腔内的蒸汽加热且将热量通过蒸汽传至导热板,如此,加热组件不仅可起到对流道内水进行加热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对熨烫底板进行加热的作用;将蒸汽腔设置为扁平状,一方面可增大蒸汽与导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快速导热,另一方面还可使得蒸汽腔内的蒸汽快速排出。
2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内壳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有双道抵挡凸沿,抵挡凸沿与外壳的底部相抵配合,抵挡凸沿与外壳之间形成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嵌入设有密封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在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内壳与外壳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流道中的水泄漏造成烫伤。
25.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熨烫底板上设有若干蒸汽导流槽,蒸汽导流槽对应地连通于蒸汽排气口,蒸汽导流槽包括中部导流槽和端部导流槽,中部导流槽设于熨烫底板的中部且呈“x”字形,端部导流槽设于熨烫底板的两端且呈“v”字形。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从蒸汽排气口排出后,通过蒸汽导流槽向前端和后端导流、扩散,使得熨烫底板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
27.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蒸汽熨斗,包括有加热结构,还包括有水泵组件及水箱,进水通道的入口设有橡胶塞,橡胶塞开设有连通于进水通道的进水孔,水泵组件的入口连通于水箱,水泵组件的出口连通于进水孔。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组件将水箱内的水泵入至橡胶塞的进水孔,即可使得水流流入流道内,水流沿盘旋环绕的流道流动并加热,流动过程持续加热,具有熨烫效果较好、持续出大量蒸汽的效果。
29.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1.采用流道盘旋环绕设于内加热的内壳外部的方式,具有加热过程中接触面积较大、加热路径较长的效果,可实现充分加热,能够持续不断地从蒸汽排气口排出大量蒸汽;
31.2.采用上下双层环绕式的流道,且在上层流道的起始段与下层流道的对应位置之间设置隔热腔,减少上层流道与下层流道之间的热量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不同流道中的水温相互影响,避免下层流道内的水流冷热交替;
32.3.采用加热组件同时对流道内水、熨烫底板进行加热,具有节能降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33.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34.图2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35.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36.图4是实施例的内壳外壁的流道结构关系示意图。
37.图5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38.图6是实施例的底部结构关系示意图。
39.图7是实施例的一侧流道内水流方向示意图。
40.图8是实施例的另一侧流道内水流方向示意图。
41.图9是实施例的蒸汽熨斗的部分结构关系示意图。
42.图中:1、熨烫底板;11、螺栓孔;2、内壳;21、加热管;22、安装孔;23、进水通道;231、进水口;24、出气通道;241、出气口;25、固定孔;26、蒸汽腔;27、蒸汽排气口;28、蒸汽导流
槽;281、中部导流槽;282、端部导流槽;29、抵挡凸沿;291、密封槽;3、外壳;4、流道;41、上层流道;42、下层流道;43、过渡流道;44、水平隔板;45、上隔板;46、下隔板;47、隔热腔;48、导向斜坡;49、挡筋;5、密封圈;6、外罩;7、橡胶塞;71、进水孔;8、水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44.一种流道及底板一体加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蒸汽熨斗,如图1-8所示,为加热结构的示意图,包括有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底部的熨烫底板1,熨烫底板1设置为导热板。壳体包括有内壳2、适配性安装于内壳2外的外壳3,内壳2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置为双c状的加热管21,内壳2内开设有供加热管21嵌入的安装孔22,两根c状的加热管21首尾相连且并排设置。
45.如图3和图4所示,内壳2的顶部开设有进水通道23,内壳2的底部开设有出气通道24,内壳2的外壁与外壳3的内壁之间扣合形成有侧壁盘旋环绕式的流道4,进水通道23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231,流道4的入口与进水口231相连通,出气通道24的侧壁向下开设有出气口241,流道4的出口与出气口241相连通。流道4沿内壳2外壁呈上下双层式环绕设置;流道4包括上层流道41和下层流道42,上层流道41与下层流道42之间设置有过渡流道43,上层流道41的起始段连通于进水通道23,下层流道42的末尾段连通于出气通道24;上层流道41与下层流道42之间通过水平隔板44相分隔。加热管21安装于内壳2的安装孔22内,当加热管21发热后,即可使得内壳2的侧壁及底部散发大量的热,即可对盘旋环绕于内壳2外的流道4进行加热。
46.通过进水通道23通入的水流依次流至上层流道41、过渡流道43、下层流道42,水流于上层流道41环绕一圈后通过过渡流道43流入至下层流道42中,并在下层流道42环绕一圈后形成大量蒸汽从出气通道24排出,如此,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流经的路径较长,水流经较长时间的持续性加热后,即可稳定、连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水蒸汽。
47.如图4和图5所示,上层流道41的起始段与下方对应的下层流道42之间设置有上隔板45和下隔板46,上隔板45与下隔板46之间形成水平的隔热腔47,隔热腔47将部分上层流道41与部分下层流道42相分隔。上层流道41靠近进水通道23处设有导向斜坡48,导向斜坡48引导进水通道23流出的水流斜向上导向于上层流道41。导向斜坡48的设置可对进水通道23流入至上层流道41内的水流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减小流动阻力。
48.由于从进水通道23内刚通入至上层流道41内的水的水温较低,而经过流道4加热后位于下层流道42内的水的水温较高,通过隔热腔47将上下流道4内存在较大温差的水流相隔开,减少上层流道41与下层流道42之间的热量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不同流道4中的水温相互影响,避免下层流道42内的水流冷热交替。
49.如图7和图8所示,内壳2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位于流道4内的挡筋49,若干挡筋49呈上下交错设置。交错的挡筋49的设置,一方面可提高内壳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可降低流道4内水流的流速,使得水流能够被充分加热。
50.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熨烫底板1设有两个螺栓孔11,内壳2内对应开设有两个固定孔25,螺栓孔11与固定孔25一一对应设置,熨烫底板1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连接于内壳2。熨烫底板1与内壳2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蒸汽腔26,出气通道24与蒸汽腔26相连通,熨烫底板1的
中心沿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若干连通于蒸汽腔26的蒸汽排气口27;加热管21的底部与蒸汽腔26相邻设置,加热组件对蒸汽腔26内的蒸汽供热,蒸汽腔26设置为扁平状,且蒸汽腔26对应位于熨烫底板1的中部。熨烫底板1上设有若干蒸汽导流槽28,蒸汽导流槽28对应地连通于蒸汽排气口27,蒸汽导流槽28包括中部导流槽281和端部导流槽282,中部导流槽281设于熨烫底板1的中部且呈“x”字形,端部导流槽282设于熨烫底板1的两端且呈“v”字形,且每端均设有一个大“v”字形的端部导流槽282和一个小“v”字形的端部导流槽282。
51.熨烫底板1通过两个螺栓固定于内壳2的底部,两者之间形成扁平状的蒸汽腔26,由于熨烫底板1为导热板,加热管21的底部对蒸汽腔26内的蒸汽加热且将热量通过蒸汽传至导热板,如此,加热管21不仅可起到对流道4内水进行加热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对熨烫底板1进行加热的作用,具有节能降耗的效果;将蒸汽腔26设置为扁平状,一方面可增大蒸汽与导热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快速导热,另一方面还可使得蒸汽腔26内保持较高压强的,使蒸汽快速排出。蒸汽从蒸汽排气口27排出后,通过蒸汽导流槽28向前端和后端导流、扩散,使得熨烫底板1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
52.如图3和图4所示,内壳2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有双道抵挡凸沿29,抵挡凸沿29与外壳3的底部相抵配合,抵挡凸沿29与外壳3之间形成有密封槽291,密封槽291内嵌入设有密封圈5。采用在密封槽291内设置密封圈5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内壳2与外壳3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流道4中的水泄漏而造成烫伤。
53.本发明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组件通电开启,外接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通道23流入至流道4内,使得水流呈盘旋式环绕于内壳2的外壁,对流道4内的水流进行加热,随着水流在流道4内的流动,加热组件对水流持续性加热,使得液态水逐渐形成气态的水蒸气,大量水蒸气最终从出气通道24排入到蒸汽腔26中,并通过蒸汽排气口27向外排出,即可对衣物进行蒸汽熨烫,同时,还可采用熨烫底板1将衣物熨平。如此,采用流道4盘旋环绕设于内加热的内壳2外部的方式,具有加热过程中接触面积较大、加热路径较长的效果,可实现充分加热,实现持续不断地从蒸汽排气口27排出大量蒸汽,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蒸汽排气口27喷出水滴。
54.如图9所示,为蒸汽熨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包括有流道4及底板一体式加热结构,壳体外罩6设有外罩6,外罩6上安装有水泵组件8及外接的水箱(图中未示出),进水通道23的入口设有橡胶塞7,橡胶塞7开设有连通于进水通道23的进水孔71,水泵组件8的入口连通于水箱,水泵组件8的出口连通于进水孔71。水泵组件8将水箱内的水泵入至橡胶塞7的进水孔71,即可使得水流流入流道4内,水流沿盘旋环绕的流道4流动并加热,流动过程持续加热,具有熨烫效果较好、持续出大量蒸汽的效果。此外,由于水箱采用可外接的方式,使得运输时可单独包装更方便,且水箱的容积不易受限。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