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8865发布日期:2021-12-22 16:1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分线盘,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属于多层分线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17+5*0.215+10*0.235st作为现代钢帘线行业的主流产品,该产品的使用量是相当可观,在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特殊性,使得此规格的产品必须使用特殊的变形器,而此规格的变形器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且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因此增加了该规格产品的生产成本。
3.根据相关实验发现,变形器在此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缩短分线盘过线孔出口处到压模进口处的水平距离的作用,其作用简单但现有的变形器成本却很高,为此设计一种可替代变形器的防背丝多层分线盘来改进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先将连接片通过侧通孔固定在捻股机台摇篮内,然后适当的调整分线盘过线孔出口处到压模进口处的水平距离,通过将线贯穿第一分线盘上的第一过线孔进行分线,然后再贯穿第二分线盘上的第二过线孔进一步分线实现了防背丝多层分线的功能,同时也实现了有效减低使用过多的工艺配件及工艺配件维护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投入。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6.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包括第二分线盘和第一分线盘,且所述第一分线盘和第二分线盘皆为圆盘型结构,所述第一分线盘上开设有六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分线盘上开设有十一组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分线盘与所述第二分线盘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分线盘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分线盘的直径,所述第二分线盘底部的两侧焊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侧开设有两组侧通孔,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的直径皆为6cm。
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设有两组,且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所述第二分线盘顶部靠近中心处。
8.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线盘顶中部开设有一组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一分线盘顶部靠近边部处等间距开设有五组第一过线孔。
9.优选的,所述第二分线盘的顶中部开设有一组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二分线盘顶部靠近边部处等间距开设有十组第二过线孔。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线盘位于所述第二分线盘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分线盘与所述第二分线盘的间距为50cm,所述第一分线盘和第二分线盘的宽度为6cm。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线盘的直径为60cm,所述第二分线盘的直径为105cm。
12.优选的,所述侧通孔的直径为7cm。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先将连接片通过侧通孔固定在捻股机台摇篮内,然后适当的调整分线盘过线孔出口处到压模进口处的水平距离,通过将线贯穿第一分线盘上的第一过线孔进行分线,然后再贯穿第二分线盘上的第二过线孔进一步分线实现了防背丝多层分线的功能,同时也实现了有效减低使用过多的工艺配件及工艺配件维护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投入。
附图说明
15.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主视图;
17.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侧视图;
18.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分线盘俯视图;
19.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分线盘俯视图。
20.图中:1

第一分线盘,2

第一过线孔,3

第二过线孔,4

第二分线盘,5

连接杆,6

连接片,7

侧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2.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包括第二分线盘4和第一分线盘1,且第一分线盘1和第二分线盘4皆为圆盘型结构,第一分线盘1上开设有六组第一过线孔2,第二分线盘4上开设有十一组第二过线孔3,第一分线盘1与第二分线盘4之间通过连接杆5连接,第一分线盘1的直径小于第二分线盘4的直径,第二分线盘4底部的两侧焊接有连接片6,连接片6的一侧开设有两组侧通孔7,第一过线孔2和第二过线孔3的直径皆为6cm。
23.总工作原理:先将连接片3通过侧通孔固定在捻股机台摇篮内,然后适当的调整分线盘过线孔出口处到压模进口处的水平距离,通过将线贯穿第一分线盘1上的第一过线孔2进行分线,然后再贯穿第二分线盘4上的第二过线孔3进一步分线实现了防背丝多层分线的功能,同时也实现了有效减低使用过多的工艺配件及工艺配件维护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投入。
2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5设有两组,且连接杆5安装在第二分线盘4顶部靠近中心处。
25.通过两组连接杆5将第一分线盘1与第二分线盘4连接使其连接更加稳定。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线盘1顶中部开设有一组第一过线孔2,第一分线盘1顶部靠近边部处等间距开设有五组第一过线孔2。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线盘4的顶中部开设有一组第二过线孔3,第二分线盘4顶部靠近边部处等间距开设有十组第二过线孔3。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线盘1位于第二分线盘4的上方,且第一分线盘1与第二分线盘4的间距为50cm,第一分线盘1和第二分线盘4的宽度为6cm。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线盘1的直径为60cm,第二分线盘4的直径为105cm。
30.在本实施例中,侧通孔7的直径为7cm。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分线盘(4)和第一分线盘(1),且所述第一分线盘(1)和第二分线盘(4)皆为圆盘型结构,所述第一分线盘(1)上开设有六组第一过线孔(2),所述第二分线盘(4)上开设有十一组第二过线孔(3),所述第一分线盘(1)与所述第二分线盘(4)之间通过连接杆(5)连接,所述第一分线盘(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分线盘(4)的直径,所述第二分线盘(4)底部的两侧焊接有连接片(6),所述连接片(6)的一侧开设有两组侧通孔(7),所述第一过线孔(2)和第二过线孔(3)的直径皆为6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设有两组,且所述连接杆(5)安装在所述第二分线盘(4)顶部靠近中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线盘(1)顶中部开设有一组第一过线孔(2),所述第一分线盘(1)顶部靠近边部处等间距开设有五组第一过线孔(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线盘(4)的顶中部开设有一组第二过线孔(3),所述第二分线盘(4)顶部靠近边部处等间距开设有十组第二过线孔(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线盘(1)位于所述第二分线盘(4)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分线盘(1)与所述第二分线盘(4)的间距为50cm,所述第一分线盘(1)和第二分线盘(4)的宽度为6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线盘(1)的直径为60cm,所述第二分线盘(4)的直径为105c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通孔(7)的直径为7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背丝多层分线盘,属于多层分线盘技术领域,包括第二分线盘和第一分线盘,且所述第一分线盘和第二分线盘皆为圆盘型结构,所述第一分线盘上开设有六组第一过线孔,先将连接片通过侧通孔固定在捻股机台摇篮内,然后适当的调整分线盘过线孔出口处到压模进口处的水平距离,通过将线贯穿第一分线盘上的第一过线孔进行分线,然后再贯穿第二分线盘上的第二过线孔进一步分线实现了防背丝多层分线的功能,同时也实现了有效减低使用过多的工艺配件及工艺配件维护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投入。经济投入。经济投入。


技术研发人员:窦勇 滕喜信 焦小敏 潘雷 陈立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6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