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81890发布日期:2023-12-14 15:1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衣物洗护,尤其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以洗烘一体机为例,为了提升烘干阶段的烘干速度以及增加新风祛味功能,相关技术,出现了将新风引入洗烘一体机的技术方案。具体地,在烘干阶段,根据需要,可以将外界的新风引入洗烘一体机的衣物处理腔,从衣物处理腔流出的湿热气流一般直接排到洗烘一体机的外部。

2、虽然有一些洗烘一体机会将湿热气流进行冷凝除湿之后再排到洗烘一体机的外部,但是,在干衣气流的温度和湿度不大时,例如干衣程序的开始阶段,进行冷凝除湿之后直接排到洗烘一体机的外部会导致热量损失,降低了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既可以减少烘干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又具有较好的冷凝除湿效果的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3、换热盒,所述换热盒具有换热腔、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流动路径;

4、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导通或封闭所述出气口。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盒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冷凝液流动路径,所述开关阀为位于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上的浮球阀。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球阀包括位于所述换热腔内的阀体和与所述阀体连接的第一挡板,所述阀体和所述第一挡板的其中之一形成有与通孔,所述浮球阀在来自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的冷凝液的浮力作用下开启,以使所述通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球阀包括第一挡板和位于所述第一挡板背离所述出气口一侧的阀体,所述阀体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挡板上形成有避让所述通孔的避让孔,所述浮球阀在来自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的冷凝液的浮力作用下开启,以使所述通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的横截面的宽度从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内形成镂空区域。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的部分区域凸出形成遮挡部,当所述浮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遮挡部封闭所述出气口。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盒内形成竖向沿伸的导向槽,所述第一挡板的部分区域伸入所述导向槽内。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盒包括盒体和盖设在所述盒体顶部的盒盖,所述盒盖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盒体设置有所述换热腔、出水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形成冷凝液流动路径。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包括本体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进气柱筒,所述本体内限定出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进气柱筒之间的所述换热腔,所述进气柱筒的内部形成具有所述进气口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通过过气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端,所述过气口包括第一过气口,所述第一过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二端。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气口包括第二过气口,所述第二过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柱筒的侧壁上。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盖具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过水腔,所述过水腔的底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多个喷淋孔。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柱筒沿所述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过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顶端的第一过气口,所述过水腔的底壁面向所述第一过气口的区域形成冷凝水导流面,从所述第一过气口流出的气流在所述冷凝水导流面上冷凝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冷凝水导流面导入所述换热腔。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盒盖包括盖体以及位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柱筒之间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本体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二挡板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过气口的最低点。

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腔内分隔出至少两个子流道,各所述子流道依次连通,以共同形成由上至下延伸的弯折流道;

20、所述过气口和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弯折流道连通。

2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盖具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过水腔,所述过水腔的底壁上形成有多个喷淋孔,各所述喷淋孔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子流道连通。

2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盒盖包括盖体以及位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柱筒之间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本体的底部延伸;所述换热盒包括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背离所述出气口的一侧,分隔出至少两个所述子流道。

2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除湿装置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以分别与来自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的冷凝液以及来自所述气流流动路径的气流进行换热。

2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件设置在所述进气柱筒的周侧。

25、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26、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27、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28、导风装置,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导风装置与外界连通。

2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洗涤剂盒,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洗涤剂盒与外界连通。

3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冷凝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经过所述衣物处理腔、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导风装置的内循环路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凝腔连通。

31、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在换热盒的换热腔内设置开关阀,开关阀能够导通或封闭出气口,当干衣气流的湿度不大时,可以通过开关阀封闭出气口,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烘干效果,当干衣气流的湿度增大时,可以通过开关阀导通出气口,以使高湿高热的干衣气流经除湿装置冷凝除湿后,从出气口排出,并进入室内环境。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装置,通过在换热盒内设置开关阀,既可以减少烘干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降低能耗,又具有较好的冷凝除湿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除湿装置,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盒(10)具有进水口(10b)和出水口(10c),所述进水口(10b)与所述出水口(10c)之间形成冷凝液流动路径,所述开关阀(20)为位于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上的浮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阀包括位于所述换热腔(10a)内的阀体(21)和与所述阀体(21)连接的第一挡板(22),所述阀体(21)和所述第一挡板(22)的其中之一形成有通孔(21a),所述浮球阀在来自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的冷凝液的浮力作用下开启,以使所述通孔(21a)与所述出气口(10e)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阀包括第一挡板(22)和位于所述第一挡板(22)背离所述出气口(10e)一侧的阀体(21),所述阀体(21)上形成有通孔(21a),所述第一挡板(22)上形成有避让所述通孔(21a)的避让孔(22b),所述浮球阀在来自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的冷凝液的浮力作用下开启,以使所述通孔(21a)与所述出气口(10e)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1)的横截面的宽度从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2)的顶部的部分区域凸出形成遮挡部(22a),当所述浮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遮挡部(22a)封闭所述出气口(10e)。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盒(10)内形成竖向沿伸的导向槽(10g),所述第一挡板(22)的部分区域伸入所述导向槽(10g)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盒(10)包括盒体(11)和盖设在所述盒体(11)顶部的盒盖(12),所述盒盖(12)设置有进水口(10b),所述盒体(11)设置有所述换热腔(10a)、出水口(10c)、所述进气口(10d)和所述出气口(10e),所述进水口(10b)与所述出水口(10c)之间形成冷凝液流动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包括本体(111)和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本体(111)内的进气柱筒(112),所述本体(111)内限定出位于所述本体(111)与所述进气柱筒(112)之间的所述换热腔(10a),所述进气柱筒(112)的内部形成具有所述进气口(10d)的进气通道(112a),所述进气通道(112a)通过过气口与所述换热腔(10a)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0d)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112a)的第一端,所述过气口包括第一过气口(112b),所述第一过气口(112b)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112a)的第二端;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2)具有与所述进水口(10b)连通的过水腔(12a),所述过水腔(12a)的底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换热腔(10a)连通的多个喷淋孔(12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柱筒(112)沿所述本体(11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过气口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112a)顶端的第一过气口(112b),所述过水腔(12a)的底壁面向所述第一过气口(112b)的区域形成冷凝水导流面(12c),从所述第一过气口(112b)流出的气流在所述冷凝水导流面(12c)上冷凝形成冷凝水,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冷凝水导流面(12c)导入所述换热腔(10a)。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0e)设置在所述本体(111)的侧壁上,所述盒盖(12)包括盖体(121)以及位于所述出气口(10e)和所述进气柱筒(112)之间的第二挡板(122),所述第二挡板(122)的一端与所述盖体(121)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本体(111)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二挡板(122)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过气口的最低点。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10a)内分隔出至少两个子流道,各所述子流道依次连通,以共同形成由上至下延伸的弯折流道;所述过气口和所述进水口(10b)与所述弯折流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2)具有与所述进水口(10b)连通的过水腔(12a),所述过水腔(12a)的底壁上形成有多个喷淋孔(12b),各所述喷淋孔(12b)与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子流道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2)包括盖体(121)以及位于所述出气口(10e)和所述进气柱筒(112)之间的第二挡板(122),所述第二挡板(122)的一端与所述盖体(121)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本体(111)的底部延伸;所述换热盒(10)包括至少一个隔板(13),所述隔板(13)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122)背离所述出气口(10e)的一侧,分隔出至少两个所述子流道。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置在所述换热腔(10a)内,且位于所述冷凝液流动路径和所述气流流动路径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设置在所述进气柱筒(112)的周侧。

19.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洗涤剂盒,所述出气口(10e)通过所述洗涤剂盒与外界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具有冷凝腔的冷凝装置,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经过所述衣物处理腔、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导风装置(40)的内循环路径,所述出水口(10c)与所述冷凝腔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其中,除湿装置包括换热盒以及开关阀。换热盒具有换热腔、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流动路径;开关阀设置在出气口处,开关阀用于导通或封闭出气口。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装置既可以减少烘干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又具有较好的冷凝除湿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涂有明,张琦,王嘉,邓德喜,李聪,时洪奇,徐静,马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