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其生产工艺及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0124发布日期:2023-03-22 13:5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其生产工艺及鞋面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针织鞋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其生产工艺及鞋面。


背景技术:

2.针织鞋面在编织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材料辅助定型,最常用的是热熔丝。使用热熔丝的低弹性织物,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回缩较差,导致织物发生变形;特定情况下,也会使用单丝辅助定型,但是单丝在受外力牵扯时,容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且使用单丝辅助定型的织物拉伸强度较低。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其编织方法及鞋面。本技术利用具有熔点差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编织面层、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编织底层,针织部件整体编织后,经过整烫,第一纱线在受热时,皮层会发生部分熔化,当熔化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纱线编织的线圈会相互熔合,在针织部件的面层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针织部件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便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导致针织部件发生变形。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针织部件,该针织部件包括面层、编织在该面层下方的底层。该面层至少包括一根第一纱线,该第一纱线做面编织形成该面层,该第一纱线包括芯层、包覆在该芯层之外的皮层,该皮层的熔点低于该芯层的熔点,该皮层的熔点为60℃-170℃;该底层至少包括一根第二纱线,该第二纱线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形成该底层,该第二纱线为弹性纱线;其中,受热时,该第一纱线的该皮层容易熔合且在该面层上形成熔合加固层。
6.本技术利用具有熔点差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编织面层、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编织底层,针织部件整体编织后,经过整烫,第一纱线在受热时,皮层会发生部分熔化而芯层不会发生熔化,当熔化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纱线编织的线圈会相互熔合,在针织部件的面层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针织部件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便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导致针织部件发生变形。此外,本技术的底层是采用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编织而成,能够保证针织部件的回弹性与柔软度。
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熔合加固层具有多个不规则的通孔。本技术采用具有熔点差的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编织面层,受热时,第一纱线的皮层发生熔合、芯层保持原状,第一纱线编织的线圈会互相熔合形成多个不规则的通孔,能够保证针织部件的透气性能。
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皮层至少包括一根皮纱,该皮纱为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该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由多种熔点不同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经过改性而成的。本技术采用多种不同熔点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经过改性之后,形成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该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低熔点等特点,其熔点最低能达到60℃,为后续针织部件的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芯层至少包括一根芯纱,该芯纱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熔点高、回弹性能强,作为芯层,能够保证第一纱线的结构稳定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皮层至少包括一根皮纱,各该皮纱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而成。本技术将皮层设置成多根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的皮纱,大大提高了皮层的结构稳定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芯层至少包括一根芯纱,各该芯纱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而成。本技术将芯层设置成多根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的芯纱,大大提高了芯层的结构稳定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皮层与该芯层的体积比为1:9-19:1。本技术通过合理地设置皮层与芯层之间的体积比,使得第一纱线的柔软度适中、弹性适中,便于针织部件的后续编织。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纱线的线径为0.16mm-0.20mm。本技术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一纱线的线径,使得第一纱线的粗细度适中,也便于针织部件的后续编织。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面层还至少包括一根第三纱线,该第三纱线与该第一纱线交叉编织形成该面层。本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具有功能性的第三纱线,使得面层的功能性能更加丰富。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芯层的熔点为175℃-185℃。本技术通过将芯层的熔点设置成175℃-185℃,能够保证芯层不会发生熔融,而且还能保证针织的柔软度与回弹性。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7.材料准备步骤,根据针织部件的花型、款式的工艺要求,选择编织材料;
18.编织步骤,将相应的编织程序导入编织机中,输入对应参数,编织出针织部件;
19.整烫步骤,对编织好的针织部件置于60℃-170℃中进行整烫;
20.空冷步骤,对整烫后的针织部件进行空冷,形成面料成品;
21.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面层编织与底层编织,该面层编织由第一纱线做面编织而成,该底层编织由该第二纱线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而成,该该第一纱线包括芯层、包覆在该芯层之外的皮层,该皮层的熔点低于该芯层的熔点,该皮层的熔点为60℃-170℃。
22.本技术利用具有熔点差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编织面层、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编织底层,针织部件整体编织后,经过整烫,第一纱线在受热时,皮层会发生部分熔化,当熔化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纱线编织的线圈会相互熔合,在针织部件的面层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针织部件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便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导致针织部件发生变形。本技术的编织方法简单,生产工序简化,生产出来的针织部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与回弹性能,拉伸强度高,不易变形,手感柔软,易于清洗。
2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鞋面,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该针织部件位于鞋面的脚背处、脚趾头处、脚后跟处、脚踝处、侧面中的一处或多处。
24.本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在鞋面的脚背处、脚趾头处、脚后跟处、脚踝处、侧面等编织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使得鞋面的支撑性能、防水性能、回弹性能等得到大大地提升,且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
2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本技术利用具有熔点差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编织面层、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编织底层,针织部件整体编织后,经过整烫,第一纱线在受热时,皮层会发生部分熔化而芯层不会发生熔化,当熔化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纱线编织的线圈会相互熔合,在针织部件的面层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针织部件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便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导致针织部件发生变形。此外,本技术的底层是采用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编织而成,能够保证针织部件的回弹性与柔软度。
27.本技术采用具有熔点差的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编织面层,受热时,第一纱线的皮层发生熔合、芯层保持原状,第一纱线编织的线圈会互相熔合形成多个不规则的通孔,能够保证针织部件的透气性能与防水性能,由于纱线与纱线之间的间隙变小变少,灰尘、杂质等不易进入针织部件,使得针织部件具有易于清洁与清洗的优点。
28.本技术的第一纱线的皮层与芯层的结构可以设置成多种多样,不仅能够改变第一纱线的结构性能,还能改变针织部件的结构性能。
2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30.无疑的,本技术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31.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纱线交织图;
37.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熔合前示意图;
38.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熔合后示意图;
39.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的横截面示
意图1;
40.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的横截面示意图2;
41.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皮层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编织图。
43.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44.1、针织部件;
45.11、面层;
46.12、底层;
47.13、第一纱线;131、皮层;132、芯层;
48.14、第二纱线;
49.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51.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52.参照图1-2、图5,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纱线交织图;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的横截面示意图1。
5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该针织部件1为一体编织而成的。该针织部件1包括面层11、底层12,该底层12编织在该面层11的下方。
54.该面层11至少包括一根第一纱线13,该第一纱线13做面编织形成该面层11,该第一纱线13包括芯层132、包覆在该芯层132之外的皮层131,该皮层131的熔点低于该芯层132的熔点,该皮层131的熔点为60℃-170℃。
55.该底层12至少包括一根第二纱线14,该第二纱线14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形成该底层12,该第二纱线14为弹性纱线;其中,受热时,该第一纱线13的该皮层131容易熔合且在该面层11上形成熔合加固层。
56.可选地,该皮层131的熔点为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60℃、165℃、170℃,或者其数值在上述任意两个数值合并所获得的范围之内。
57.本技术利用具有熔点差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13编织面层11、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14编织底层12,针织部件1整体编织后,经过整烫,第一纱线13在受热时,皮层131会发生部
分熔化而芯层132不会发生熔化,当熔化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纱线13编织的线圈会相互熔合,在针织部件1的面层11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针织部件1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便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导致针织部件1发生变形。此外,本技术的底层12是采用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14编织而成,能够保证针织部件1的回弹性与柔软度。
58.当第一纱线13的皮层131在受热微熔合时,面层11上会形成熔合加固层,可以为针织部件1提供一定的支撑性能,针织部件1的耐磨和耐弯折性能也得到大幅度地增强。与此同时,熔合加固层也会为针织部件1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使针织部件1在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发生变形。
59.当第一纱线13的皮层131在受热完全熔合时,面层11上会形成密质的熔合加固层,可以起到防止液体泼溅等作用,使得针织部件1更易于清洁。
60.参照图3-4,图3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熔合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熔合后示意图。
6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熔合加固层具有多个不规则的通孔15。本技术采用具有熔点差的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13编织面层11,受热时,第一纱线13的皮层131发生熔合、芯层132保持原状,第一纱线13编织的线圈会互相熔合形成多个不规则的通孔15,能够保证针织部件1的透气性能。与此同时,由于第一纱线13受热熔合填充了部分的间隙(纱线与纱线之间的间隙),因此,间隙(纱线与纱线之间的间隙)的大小数量变小变少了,灰尘等杂质不易进入间隙中,使得针织部件1易于清洁。
6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皮层131至少包括一根皮纱,该皮纱为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该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由多种熔点不同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经过改性而成的。本技术采用多种不同熔点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经过改性之后,形成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该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具有低熔点等特点,其熔点最低能达到60℃,为后续针织部件1的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3.可选地,该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由熔点为135℃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与熔点为105℃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经过共混而成的。其中,熔点为135℃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与熔点为105℃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1。
6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芯层132至少包括一根芯纱,该芯纱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熔点高、回弹性能强,作为芯层132,能够保证第一纱线13的结构稳定性。
65.参照图6-7,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的横截面示意图2;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皮层的结构示意图。
6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皮层131至少包括一根皮纱,各该皮纱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而成。本技术将皮层131设置成多根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的皮纱,大大提高了皮层131的结构稳定性。
67.可选地,各根该皮纱均平行排列形成该皮层131。
68.可选地,各根该皮纱均交错缠绕形成该皮层131。
69.可选地,各根该皮纱一段平行排列、一段交错缠绕形成该皮层131。
70.可选地,一部分皮纱平行排列、一部分皮纱交错缠绕形成该皮层131。
7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芯层132至少包括一根芯纱,各该芯纱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而成。本技术将芯层132设置成多根平行排列或/和交错缠绕的芯纱,大大提高了芯层132的结构稳定性。
72.可选地,各根该芯纱均平行排列形成该芯层132。
73.可选地,各根该芯纱均交错缠绕形成该芯层132。
74.可选地,各根该芯纱一段平行排列、一段交错缠绕形成该芯层132。
75.可选地,一部分芯纱平行排列、一部分芯纱交错缠绕形成该芯层132。
7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1:9-19:1。本技术通过合理地设置皮层131与芯层132之间的体积比,使得第一纱线13的柔软度适中、弹性适中,便于针织部件1的后续编织。皮层131的体积越大,第一纱线13的柔软度越高;芯层132的体积越大,第一纱线13的柔软度越低。
77.可选地,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1:1。
78.可选地,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2:1。
79.可选地,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3:1。
80.可选地,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4:1。
8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第一纱线13的线径为0.16mm-0.20mm。本技术通过合理地设置第一纱线13的线径,使得第一纱线13的粗细度适中,也便于针织部件1的后续编织。
82.可选地,该第一纱线13的线径为0.16mm、0.165mm、0.170mm、0.175mm、0.180mm、0.185mm、0.190mm、0.195mm、0.20mm,或者其数值在上述任意两个数值合并所获得的范围之内。
8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面层11还至少包括一根第三纱线,该第三纱线与该第一纱线13交叉编织形成该面层11。本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具有功能性的第三纱线,使得面层11的功能性能更加丰富。
8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该芯层132的熔点为175℃-185℃。本技术通过将芯层132的熔点设置成175℃-185℃,能够保证芯层132不会发生熔融,而且还能保证针织的柔软度与回弹性。
85.可选地,该芯层132的熔点为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或者其数值在上述任意两个数值合并所获得的范围之内。
8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7.材料准备步骤,根据针织部件1的花型、款式的工艺要求,选择编织材料;
88.编织步骤,将相应的编织程序导入编织机中,输入对应参数,编织出针织部件1;
89.整烫步骤,对编织好的针织部件1置于60℃-170℃中进行整烫;
90.空冷步骤,对整烫后的针织部件1进行空冷,形成面料成品;
91.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面层11编织与底层12编织,该面层11编织由第一纱线13做面编织而成,该底层12编织由该第二纱线14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而成,该该第一纱线13包括芯层132、包覆在该芯层132之外的皮层131,该皮层131的熔点低于该芯层132的熔点,
该皮层131的熔点为60℃-170℃。
92.本技术利用具有熔点差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13编织面层11、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14编织底层12,针织部件1整体编织后,经过整烫,第一纱线13在受热时,皮层131会发生部分熔化,当熔化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纱线13编织的线圈会相互熔合,在针织部件1的面层11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针织部件1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便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导致针织部件1发生变形。本技术的编织方法简单,生产工序简化,生产出来的针织部件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与回弹性能,拉伸强度高,不易变形,手感柔软,易于清洗。
9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鞋面,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该针织部件1位于鞋面的脚背处、脚趾头处、脚后跟处、脚踝处、侧面中的一处或多处。
94.本技术可以根据需求,在鞋面的脚背处、脚趾头处、脚后跟处、脚踝处、侧面等编织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使得鞋面的支撑性能、防水性能、回弹性能等得到大大地提升,且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
95.实施例1
96.参照图1-2、图5,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纱线交织图;图5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的横截面示意图1。
9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该针织部件1为一体编织而成的。该针织部件1包括面层11、底层12,该底层12编织在该面层11的下方。
98.该面层11至少包括一根第一纱线13,该第一纱线13做面编织形成该面层11。
99.该第一纱线13包括芯层132、包覆在该芯层132之外的皮层131,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1:1。
100.该皮层131的熔点低于该芯层132的熔点,该皮层131的熔点为60℃-170℃,该芯层132的熔点为175℃-185℃。
101.该皮层131包括一根皮纱,该皮纱为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该芯层132包括一根芯纱,该芯纱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102.该底层12至少包括一根第二纱线14,该第二纱线14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形成该底层12,该第二纱线14为弹性纱线;其中,受热时,该第一纱线13的该皮层131容易熔合且在该面层11上形成具有多个不规则通孔15的熔合加固层。
103.实施例2
104.参照图1-2、图6,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纱线交织图;图6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的横截面示意图2。
10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该针织部件1为一体编织而成的。该针织部件1包括面层11、底层12,该底层12编织在该面层11的下方。
106.该面层11至少包括一根第一纱线13,该第一纱线13做面编织形成该面层11。
107.该第一纱线13包括芯层132、包覆在该芯层132之外的皮层131,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1:1。
108.该皮层131的熔点低于该芯层132的熔点,该皮层131的熔点为60℃-170℃,该芯层132的熔点为175℃-185℃。
109.该皮层131为多根皮纱平行排列形成的,该皮纱为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该芯层132为多根芯纱平行排列形成的,该芯纱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110.该底层12至少包括一根第二纱线14,该第二纱线14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形成该底层12,该第二纱线14为弹性纱线;其中,受热时,该第一纱线13的该皮层131容易熔合且在该面层11上形成具有多个不规则通孔15的熔合加固层。
111.实施例3
112.参照图1-2、图7,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纱线交织图;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中第一纱线皮层的结构示意图。
1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该针织部件1为一体编织而成的。该针织部件1包括面层11、底层12,该底层12编织在该面层11的下方。
114.该面层11至少包括一根第一纱线13,该第一纱线13做面编织形成该面层11。
115.该第一纱线13包括芯层132、包覆在该芯层132之外的皮层131,该皮层131与该芯层132的体积比为1:1。
116.该皮层131的熔点低于该芯层132的熔点,该皮层131的熔点为60℃-170℃,该芯层132的熔点为175℃-185℃。
117.该皮层131为多根皮纱交错缠绕形成的,该皮纱为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该芯层132为多根芯纱交错缠绕形成的,该芯纱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118.该底层12至少包括一根第二纱线14,该第二纱线14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形成该底层12,该第二纱线14为弹性纱线;其中,受热时,该第一纱线13的该皮层131容易熔合且在该面层11上形成具有多个不规则通孔15的熔合加固层。
119.实施例4
1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21.材料准备步骤,根据针织部件1的花型、款式的工艺要求,选择编织材料;
122.编织步骤,将相应的编织程序导入编织机中,输入对应参数,编织出针织部件1;
123.整烫步骤,对编织好的针织部件1置于60℃-170℃中进行整烫;
124.空冷步骤,对整烫后的针织部件1进行空冷,形成面料成品;
125.其中,该编织步骤包括面层11编织与底层12编织,该面层11编织由第一纱线13做面编织而成,该底层12编织由该第二纱线14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而成,该该第一纱线13包括芯层132、包覆在该芯层132之外的皮层131,该皮层131的熔点低于该芯层132的熔点,该皮层131的熔点为60℃-170℃。
126.参照图8,图8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的编织图。
127.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熔合加固效果的针织部件1的生产工艺中局部的编织方法为:
128.图中,a纱为第一纱线13,b纱为第二纱线14(涤纶高弹纱)。
129.第1织行由a纱做面编织动作。
130.第2织行由b纱做底编织面吊目与底编织动作。其中,相邻两个底编织面吊目之间,间隔3个底编织。
131.第3织行由a纱做面编织。
132.第4织行由b纱做底编织面吊目编织与底编织动作,编织位置比第2织行偏移2支针位。
133.第1-4织行是一个最小循环单元。
134.第5-24织行是第1-4织行的重复编织。
135.对比例1
136.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针织部件1,该针织部件1为一体编织而成的。该针织部件1包括面层11、底层12,该底层12编织在该面层11的下方。
137.该面层11至少包括一根第二纱线14,该第二纱线14做面编织形成该面层11。
138.该底层12至少包括一根第二纱线14,该第二纱线14做底编织与面吊目编织形成该底层12,该第二纱线14为弹性纱线。
139.性能测试
140.采用测试方法mt-06、mt11、mt-21对实施例1-3、对比例1的针织部件1进行拉伸强度(经向、纬向)、爆破强度以及马丁代尔耐磨砂磨等性能测试。测试的数据具体如表1.
141.表1实施例1-3与对比例1的针织部件1的性能测试数据
[0142][0143][0144]
从表1可以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实施例1-3的针织部件1的各种性能均有所提升。实施例1-3均利用具有熔点差皮芯结构的第一纱线13编织面层11、具有弹性的第二纱线14编织底层12,针织部件1整体编织后,经过整烫,第一纱线13在受热时,皮层131会发生部分熔化而芯层132不会发生熔化,当熔化到一定程度时,第一纱线13编织的线圈会相互熔合,在针织部件1的面层11上形成一层保护层,为针织部件1提供一定的回缩性能,即便受到外力牵扯,也不易出现断裂、松散、滑纱等情况而导致针织部件1发生变形。
[0145]
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此类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0146]
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0147]
需说明,在上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