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3513发布日期:2023-02-24 19:0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


背景技术:

2.目前,门襟的缝制主要是依靠人工缝制,非熟练技工不能胜任。首先要在门襟贴布缝制暗线,然后移至平车压线。门襟的缝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需多次搬运拿放衣身片材。同时,手工压止口线时,走线容易倾斜,极易出现止口线与暗线不重叠,影响美观,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该模板能实现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同处操作,无需多次搬运拿放片材。能有效简化操作工序,降低操作门襟缝制的技术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包含面板、中层板、底三块模板,所述面板、中层板、底板依次叠合,且在同一边(该边表述为上边,剩下的三边分别对应为下、左、右)粘连形成可开合翻转的合页状。
5.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中层板、底板设有一致的车缝槽。
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画有主身裁片定位线。
7.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板画有门襟贴布裁片定位线。
8.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板在中层板与面板接触的面的上边设有第一胶条,下边设有第二胶条。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条、第二胶条是由左右两条相对应的胶条粘结而成。
10.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板在中层板与面板接触的面上设置小盖板。
11.进一步地,所述小盖板是大致呈凹字型的面板,小盖板凹型凸出的两端分别由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左右胶条粘住,实现小盖板的左右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小盖板凹进去的宽度为d。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左右胶条粘结位置距离车缝槽左侧的宽度也为d,即所述小盖板垂直所述中层板时距离车缝槽左侧宽度为d。
14.进一步地,所述车缝槽上缝制左右两条暗线,所述两条暗线距离车缝槽左右两侧的宽度为2d。
15.进一步地,所述门襟暗线的缝制及压线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16.s1打开中层板及面板,沿着底板定位线放置主身裁片。
17.s2盖上中层板,将中层板上的小盖板翻至左边,因小盖板垂直中层板时距离车缝槽左侧宽度为d,且小盖凹进去的宽度也是d。小盖板翻至左边时,小盖板凹进的边缘刚好与车缝槽左侧对齐。
18.s3沿着中层板的定位线放上门襟贴布裁片,盖上面板。
19.s4启动缝制机台,在车缝槽左侧2d、右侧2d的位置分别缝制两条暗线。
20.s5缝制机台暂停,翻开面板。将小盖板翻置右侧。此时,小盖板凹进去的部位将门襟贴布裁片折出宽度为d的止口,小盖板凹进的边缘刚好与左侧暗线重叠。
21.s6盖上面板,启动缝制机台,沿小盖板凹进的边缘缝制止口线。即可在同一模板上实现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操作,得到止口线宽度为d的门襟,且止口线与暗线重叠。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小盖板凹进去宽度、小盖板位置、以及车缝暗线的位置,使止口线与对应暗线重叠完美重叠。同时,根据不同的止口线宽度要求,可通过设置不同的d值来实现。止口线与对应暗线重叠完美重叠,提高服装美观度。本实用新型在一块模板上实现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操作,有效简化了操作工序,降低操作技术难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层板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示意图。
26.1-面板;2-中层板;21-第一胶条;22-第二胶条;23-中层板定位线;3-底板;31-底板定位线;4-车缝槽;5-小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8.如图1、2、3所示,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包含面板1、中层板2、底板3三块模板,面板1、中层板2、底板3依次叠合,且在同一边(该边表述为上边,剩下的三边分别对应为下、左、右)粘连形成可开合翻转的合页状;面板1、中层板2、底板3设有一致的车缝槽4。
29.底板3画有主身裁片定位线31。
30.中层板2与面板1接触的面在中层板2的上边设有第一胶条21,下边设有第二胶条22。第一胶条21、第二胶条22是由左右两条相对应的胶条粘结而成。中层板2还画有门襟贴布裁片定位线23。
31.中层板2在其与面板1接触的面上设置小盖板5。小盖板5是大致呈凹字型的面板。小盖板5凹型凸出的两端是上边和下边,分别由第一胶条21、第二胶条22的左右胶条粘住,实现小盖板5的左右翻动。
32.小盖板5凹进去的宽度为d,d的宽度即为止口线的宽度。根据不同的止口线宽度要求,可通过设置不同的d值来实现。为保证止口线与暗线重叠,需设置小盖板5垂直中层板2时距离车缝槽左侧宽度为d,设置缝制的暗线距离车缝槽左侧宽度为2d。
33.以要求止口线宽0.1cm为例,设置小盖板5凹进去的宽度为0.1cm,小盖板5垂直中层板2时距离车缝槽左侧宽度为0.1cm。具体缝制步骤如下:
34.s1打开中层板及面板,沿着底板定位线放置主身裁片。
35.s2盖上中层板,将中层板上的小盖板翻至左边,因小盖板垂直中层板时距离车缝槽左侧宽度为0.1cm,且小盖凹进去0.1cm。小盖板翻至左边时,小盖板凹进的边缘刚好与车
缝槽左侧对齐。
36.s3沿着中层板的定位线放上门襟贴布裁片,盖上面板。
37.s4启动缝制机台,沿车缝槽左侧0.2cm,右侧0.2cm分别缝制两条暗线。
38.s5缝制机台暂停,翻开面板。将小盖板翻置右侧。此时,小盖板凹进去的部位将门襟贴布裁片折出0.1cm宽度的止口,小盖板凹进的边缘刚好与左侧暗线重叠。
39.s6盖上面板,启动缝制机台,沿小盖板凹进的边缘缝制止口线。即可在同一模板上实现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操作,得到止口线宽0.1cm的门襟,且止口线与暗线重叠。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包含面板、中层板、底三块模板,面板、中层板、底板依次叠合,且在同一边粘连形成可开合翻转的合页状;面板、中层板、底板设有一致的车缝槽;缝槽上缝制左右两条暗线;中层板在中层板与面板接触的面上设置小盖板、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第一胶条、第二胶条是由左右两条相对应的胶条粘结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盖板是大致呈凹字型的面板;所述小盖板凹型凸出的两端分别由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左右胶条粘住,实现小盖板的翻动;所述小盖板凹进去的宽度为d;所述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左右胶条粘结位置距离车缝槽左侧的宽度也为d,即所述小盖板垂直所述中层板时距离车缝槽左侧宽度为d;所述两条暗线距离车缝槽左右两侧的宽度为2d。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画有主身裁片定位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层板画有门襟贴布裁片定位线。

技术总结
一种门襟暗线缝制及压线的模板,包含面板、中层板、底三块模板,面板、中层板、底板依次叠合,且在同一边粘连形成可开合翻转的合页状。面板、中层板、底板设有一致的车缝槽。中层板在中层板与面板接触的面上设置小盖板。小盖板是大致呈凹字型的面板,小盖板凹型凸出的两端分别由中层板上的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左右胶条粘住,实现小盖板的翻动。通过设置小盖板凹进去宽度、小盖板位置以及车缝暗线的位置,能使止口线与对应车缝槽暗线重叠完美重叠。同时,根据不同的止口线宽度要求,可通过设置小盖板凹进去宽度来实现。盖板凹进去宽度来实现。盖板凹进去宽度来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清 许涛 蔡梅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乔丹(厦门)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3/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