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以及领角线车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56848发布日期:2023-06-28 08:5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以及领角线车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以及领角线车缝装置。


背景技术:

1、纺织领域中,车领角线传统工序为:生产中工人利用傍位或其他小工具进行领角线的一道车缝线的车缝,但是传统工序中人工操作无法实现对应部位融皱的要求,很难实现成品领子正常翻领状态下,无多余布料和防翘领的效果。传统工序中通过人工操作进行车领角线时同时兼备融皱,存在操作困难且成品效果不稳定、不标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针对传统工序中通过人工操作进行车领角线时同时兼备融皱,存在操作困难且成品效果不稳定、不标准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本发明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能够降低车领角线工序的技术难度,操作简单,提高成品效果以及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

3、一种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底齿板、第二底齿板、平底板、第一带齿压块、第二带齿压块以及平压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预设形状的车缝通道,所述第一底齿板与所述第二底齿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均紧邻所述车缝通道,所述支撑板上位于所述第一底齿板与所述第二底齿板之间的位置形成平面压合区,所述平底板设置在所述平面压合区上,所述第一带齿压块、所述第二带齿压块以及所述平压块均能够运动,所述第一带齿压块能运动至与所述第一带齿压块啮合,所述第二带齿压块能够运动至与所述第二带齿压块啮合,所述平压块能够运动至与所述平面压合区贴合。

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压块的形状、尺寸分别与所述平面压合区的形状、尺寸适配。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齿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底齿,所述第一带齿压块上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压齿,所述第一底齿板压合在所述第一带齿压块上时,多个所述第一底齿与多个所述第一压齿错位且啮合。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底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一压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一底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压齿的宽度,相邻的所述第一压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底齿的宽度。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齿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底齿,所述第二带齿压块上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压齿,所述第二底齿板压合在所述第二带齿压块上时,多个所述第二底齿与多个所述第二压齿错位且啮合。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二底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二压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二底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压齿的宽度,相邻的所述第二压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底齿的宽度。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带齿压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带齿压块运动。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带齿压块,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带齿压块运动。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平压块,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平压块运动。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还包括角度板,所述角度板的一侧边缘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角度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隔。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缝通道呈适配于领裁片的边缘的弧形,所述第一底齿板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所述第二底齿板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所述平底板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齿压块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所述第二带齿压块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所述平压块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齿板和/或第二底齿板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位置可调。

16、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在于提供一种领角线车缝装置。

17、一种领角线车缝装置,包括车缝机构以及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安装于所述车缝机构上。

18、本发明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能够降低车领角线工序的技术难度,操作简单,提高成品效果以及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19、本发明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在使用时,将领裁片置于第一底齿板、第二底齿板、平底板上,此时第一带齿压块、第二带齿压块以及平压块均远离所述第一底齿板、第二底齿板、平底板,先控制平压块压合在平底板上,此时,平压块与平底板能够压合固定领裁片的中间部位,实现对领裁片的定位和固定,起到防止领裁片移动的作用,由于摆放领裁片的第一带齿压块、第二带齿压块及平底板所在的角度板有一定的折弯角度,领裁片适应此角度贴合摆放会形成和角度板同样的折弯角度,由于折弯挤压,领裁片面层布料此时会被挤出一定余量,从而起到一面布料多一面布料少单面被拉紧的效果,使成品领裁片有防飞领的效果,接着,控制第一带齿压块与第二带齿压块分别压合在第一底齿板、第二底齿板上,由于第一带齿压块上的齿条能够与第一底齿板上的齿条错位啮合,第二带齿压块上的齿条能够与第二底齿板上的齿条错位啮合,因此,被压合在第一带齿压块与第一底齿板之间、第二带齿压块与第二底齿板之间的领裁片部分产生波浪弯曲,实现融皱的目的;再控制车缝机构沿着车缝通道车缝领裁片的边缘,完成车领角线工序。本发明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能够实现车完领角线后的领子单面拉紧,两端均匀融皱,融皱位置可调,成品领子在正常穿着翻折时,布料平整无多余堆布的现象,实现成品领子自然向后弯折无翘起,本发明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在使用时,只需铺放领子,操作简单,无技术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第一底齿板、第二底齿板、平底板、第一带齿压块、第二带齿压块以及平压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预设形状的车缝通道,所述第一底齿板与所述第二底齿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且均紧邻所述车缝通道,所述支撑板上位于所述第一底齿板与所述第二底齿板之间的位置形成平面压合区,所述平底板设置在所述平面压合区上,所述第一带齿压块、所述第二带齿压块以及所述平压块均能够运动,所述第一带齿压块能运动至与所述第一带齿压块啮合,所述第二带齿压块能够运动至与所述第二带齿压块啮合,所述平压块能够运动至与所述平面压合区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压块的形状、尺寸分别与所述平面压合区的形状、尺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齿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底齿,所述第一带齿压块上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压齿,所述第一底齿板压合在所述第一带齿压块上时,多个所述第一底齿与多个所述第一压齿错位且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底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一压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一底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压齿的宽度,相邻的所述第一压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底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齿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底齿,所述第二带齿压块上设置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压齿,所述第二底齿板压合在所述第二带齿压块上时,多个所述第二底齿与多个所述第二压齿错位且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底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二压齿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的所述第二底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压齿的宽度,相邻的所述第二压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底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带齿压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带齿压块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还包括角度板,所述角度板的一侧边缘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角度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缝通道呈适配于领裁片的边缘的弧形,所述第一底齿板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所述第二底齿板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所述平底板靠近于所述车缝通道的边缘呈弧形;

10.一种领角线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缝机构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所述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安装于所述车缝机构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及领角线车缝装置,领角线兼并融布装置包括支撑板、第一底齿板、第二底齿板、平底板、第一带齿压块、第二带齿压块及平压块,支撑板上设置有预设形状的车缝通道,第一底齿板与第二底齿板相对设置在支撑板上且均紧邻车缝通道,支撑板上位于第一底齿板与第二底齿板之间的位置形成平面压合区,平底板设置在平面压合区上,第一带齿压块、第二带齿压块及平压块均能够运动,第一带齿压块能运动至与第一带齿压块啮合,第二带齿压块能够运动至与第二带齿压块啮合,平压块能够运动至与平面压合区贴合。本发明能够降低车领角线工序的技术难度,操作简单,提高成品效果以及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璨,张润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