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5134194发布日期:2023-08-16 16:43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生物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血管类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有植入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支架放置、外科搭桥手术、血管成形术和植入不可生物降解的导管等方式。但是,现下制备的人造血管的生物相容性不足、渗血率高、制备成本高,因而制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人造血管很有必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各类人造血管相关研究持续进行中,其中纺织型人造血管在各项研究表明与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

2、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020169010.9,公开日期为2020年9月2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复合型人造血管”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中以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将胶原蛋白和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为第一层纳米纤维层置于内层,以乳酸己内酯为第二纳米纤维层通过模具浇注置于外层制备人造血管。但是,上述采用静电纺丝制得的人造血管需使用高压静电,生产效率低,并且双层管状的人造血管内外层均存在微孔结构,该微孔结构容易引起渗血,不利于临床应用。

3、另外,申请号为202111404414.7,公开日期为2022年3月11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编织型人造血管的涂层方法及人造血管”,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先对编织坯管完成去油处理后,进行涂层得到涂层编织坯管;再涂层编织坯管上进行造纹后,再次对造纹坯管进行涂层处理,最终得到经涂层处理的人造血管。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制得满足使用需求的人造血管,但其制备工艺复杂、效率低,且多层涂层处理后无法保证人造血管的孔隙是否适合细胞的生长,因而不适用于大规模使用。

4、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将可吸水纤维平行排列在涤纶长丝两侧后进行加捻处理,所述涤纶长丝与所述可吸水纤维的质量比为(1:0.1)-(1:0.5),捻向为z捻或s捻,捻度为100-500捻/m,即得到复合纤维;

4、s2、将胶原加入到蒸馏水中,以200-800r/min的速度在20-60℃环境下搅拌18-24h,静置脱泡10h,即得到均匀的胶原蛋白溶液;

5、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所述复合纤维浸入所述胶原蛋白溶液后取出,使复合纤维表面均匀涂覆胶原蛋白溶液,然后,将所述复合纤维在80℃下干燥1-3h,在所述复合纤维表面形成涂层,所述涂层的厚度为0.1-10μm,所述涂层的含量为所述复合纤维重量的1-10%;

6、s4、将步骤s1中制得的所述复合纤维作为纬纱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织造,该过程中所采用的织造设备为有梭织机,经纱为涤纶,用穿棕钩钩住经纱,将经纱从棕丝眼中拉出,再用插筘刀把经纱引入筘齿中,将整经的经纱经穿棕穿筘与纬纱共同织造成管状织物,即可获得编织人造血管;

7、s5、将步骤s4中制得的所述编织人造血管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的步骤为:先将所述编织人造血管浸泡在蒸馏水中5-10min,使其中的所述复合纤维发生膨胀;再对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管壁的两侧施加0.5-1mpa的压力,施压时间为10-60s;接着,在100-120℃下,加热定形20-60min;最后,在80℃下干燥1-3h,即制得所述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

8、优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可吸水纤维为海藻酸纤维、纤维素基高吸水性纤维或聚乙烯醇基高吸水性纤维中的一种。

9、优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复合纤维的粗细为60-200d,单丝根数为20-150根。

10、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胶原为鱼胶原、猪胶原或牛胶原中的一种,所述胶原的分子量1-10万,所述胶原蛋白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20%。

11、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中经纱涤纶的粗细为60-300d,单丝根数为20-100根。

12、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织物组织结构为平纹、斜纹或缎纹中的一种。

13、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经密为100-600根/5cm,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纬密为100-600根/5cm。

14、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内径为6-40mm,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管壁厚为0.5-2mm。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提供的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涤纶长丝与可吸水纤维加捻成复合纤维,再在其表面形成胶原溶液涂层并干燥。其中,以复合纤维作为纬纱,通过织造工艺将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人造血管。将制备好的人造血管浸泡于去离子水中,随后进行加压、定形及干燥等后处理。吸水后,纬纱发生膨胀;再经过加压处理后,纬纱受到压力挤压变形呈扁平状填充缝隙;同时在吸水过程中,胶原溶液产生粘性,使经纱与纬纱发生接触后更加牢固得粘在一起。通过物理加工的方式,改善人造血管的吸水性,降低人造血管的血液渗透率,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纺织型人造血管存在的渗透性高和血管织物结构不紧密引起的渗血问题。上述过程中,还可通过调控制备过程中复合纤维的粗细、涂层的浓度、人造血管的内径及血管管壁厚度等参数条件,制得适于细胞生长和黏附、弹性良好、组织结构紧密且具有抗凝血抗渗血功效的人造血管。

17、2、本发明提供的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涤纶与具有吸水膨胀性的纤维复合作为纬纱,可赋予人造血管吸水性,从而在血管出现渗血时,及时吸收渗出血管的血液;同时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复合纤维表面涂覆胶原溶液有利于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促进细胞在血管上的迁移、增殖和分化,并且在后处理工序后涂层均匀地嵌入织物缝隙,使经纱和纬纱结合更紧密,增强了人造血管内部的织物结构,有利于后续人造血管进一步加工。



技术特征:

1.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可吸水纤维为海藻酸纤维、纤维素基高吸水性纤维或聚乙烯醇基高吸水性纤维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复合纤维的粗细为60-200d,单丝根数为20-150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胶原为鱼胶原、猪胶原或牛胶原中的一种,所述胶原的分子量1-10万,所述胶原蛋白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中经纱涤纶的粗细为60-300d,单丝根数为20-100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织物组织结构为平纹、斜纹或缎纹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经密为100-600根/5cm,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纬密为100-600根/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内径为6-40mm,所述编织人造血管的管壁厚为0.5-2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透编织人造血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涤纶长丝与可吸水纤维加捻成复合纤维,再在其表面形成胶原溶液涂层并干燥。其中,以复合纤维作为纬纱,通过织造工艺将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人造血管。将制备好的人造血管浸泡于去离子水中,随后进行加压、定形及干燥等后处理。吸水后,纬纱发生膨胀;再经过加压处理后,纬纱受到压力挤压变形呈扁平状填充织物缝隙;同时在吸水过程中,胶原溶液产生粘性,使经纱与纬纱接触后紧密粘合。通过物理加工的方式,改善人造血管的吸水性,降低人造血管的血液渗透率,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的纺织型人造血管存在的渗透性高和血管织物结构不紧密引起的渗血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荣,陈青青,纪华,卞力行,黄琪,陈依霞,田文军,李圣,王云,杨红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纺织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