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99226发布日期:2023-11-16 12:0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绒面料,具体地,涉及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静电植绒织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颖纺织产品,其与机织簇绒和针织平绒织物一样都属于起绒织物,其主要由基布、胶黏剂和绒毛组成,但不是通过织造的方法制得,而是利用高压静电场把绒毛植入涂有粘合剂的基布中,固化后便形成毛绒面料,与传统纺织品相比,面料的表面性能可由绒毛的性能调控,可设计性高,广泛应用于窗帘、沙发、墙布、地毯、服饰中。

2、得益于静电植绒技术的可设计性,可将多种面料的优点结合起来,如锦纶结实耐磨,力学性能优异,但是其不耐光,氨纶强度较差,但是其耐酸、耐碱、耐光,将锦纶作为基布,氨纶作为绒毛,通过静电植绒制成的毛绒面料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毛绒面料,但是,表面的绒毛层易粘附污渍且不易清洗,日常清洁保养难度大、周期长,成为人们购买毛绒产品的最大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胶黏剂层和绒布层,通过静电植绒制成面料,所述绒布层由改性聚氨酯绒毛制成,其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

4、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60份、抗污改性硅油110-140份、1,4-丁二醇28-36份、抗氧剂1.3-1.6份和二甲基乙酰胺35-50份;

5、所述抗污改性硅油由以下方法制备:

6、步骤a1:将三氟丁酸、氯化亚砜和丙酮混合,升温至42-48℃,施加120-180rpm机械搅拌,回流反应1.5-2h,得到氟化改性剂;

7、进一步地,三氟丁酸、氯化亚砜和丙酮的用量比为0.1mol:0.12-0.14mol:40-50ml,氯化亚砜和三氟丁酸反应,形成含氟的酰氯化合物。

8、步骤a2:将复合改性硅油、三乙胺和四氢呋喃混合,水浴控制温度为10-20℃,施加360-420rpm机械搅拌,缓慢加入氟化改性剂,控制总加入反应时间为3-4h,得到氟化硅油基体;

9、进一步地,复合改性硅油、氟化改性剂、三乙胺和四氢呋喃的用量比为100g:45mmol:5-7ml:80-100ml,复合改性硅油为支链氨基改性、末端甲氧基封端的硅油,选自信越kf-8001,由广州市斯涂源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氟化改性剂与复合改性硅油的支链氨基反应,向硅油分子的侧链接枝含氟基团。

10、步骤a3:将氟化硅油基体和甲醇溶液混合,加入醋酸调节ph值为3.5-4.5,室温下搅拌1-1.5h,之后升温至40-50℃,施加800-1000rpm机械搅拌,缓慢滴加氢溴酸,控制氢溴酸加入反应时间为10-15min,再加入氨水中和,得到抗污改性硅油;

11、进一步地,氟化硅油基体、甲醇溶液和氢溴酸的用量比为100g:150-200ml:2-3ml,甲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60%,氢溴酸的质量分数为33%,以甲醇溶液为水解环境,在醋酸和氢溴酸的作用下,氟化硅油基体分子链的末端甲氧基逐步水解,形成端羟基修饰。

12、所述改性聚氨酯绒毛由以下方法制备:

13、步骤b1:将抗氧剂溶解于二甲基乙酰胺,加入抗污改性硅油混合,升温至75-85℃,施加60-80rpm机械搅拌,间断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控制加入反应总时间为1.2-1.7h,得到预聚液;

14、步骤b2:将预聚液降温至55-65℃,提升搅拌速率为120-150rpm,加入1,4-丁二醇,控制反应时间为2-2.5h,得到纺丝液;

15、步骤b3:将纺丝液进行干法纺丝,对丝束收卷、粉碎,得到改性聚氨酯绒毛。

16、进一步地,改性聚氨酯绒毛的粉碎长度优选为0.5mm。

17、进一步地,抗氧剂优选抗氧剂chinox30n。

18、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9、步骤s1:向基布表面辊涂胶黏剂,送入静电植绒机,控制基板间距为15cm,植绒电压为45kv,植绒温度为55℃,植入时间为15s,将改性聚氨酯绒毛植入到胶黏剂中,得到坯料;

20、步骤s2:将坯料转入烘箱中,先在100℃预烘12-16min,之后在150℃烘制5-7min定型,冷却后刷毛,得到人造毛绒复合面料。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提供一种由锦纶基布和改性聚氨酯绒毛复合而成的毛绒面料,其中,改性聚氨酯绒毛中引入抗污改性硅油作为二元醇参与共聚,赋予面料绒布层良好的耐污易擦洗性能和顺滑的手感;该抗污改性硅油由氯化亚砜对三氟丁酸进行酰氯化处理,制成氟化改性剂,将其与复合改性硅油的支链氨基反应,向硅油分子的侧链接枝含氟基团,制成氟化硅油基体,侧链氟基团一方面赋予聚合物良好的耐油疏水性能,以获得良好的耐污能力,另一方面对接枝反应中残留的酰胺结构进行防护,通过合理的工艺设置,以甲醇溶液为水解环境,在醋酸和氢溴酸的作用下,将氟化硅油基体分子链的末端甲氧基逐步水解成羟基,使得抗污改性硅油可作为聚氨酯的原料,硅油链的引入进一步加强基体的耐水耐磨性能,同时赋予绒毛顺滑的触感。



技术特征:

1.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包括基布层、胶黏剂层和绒布层,其特征在于,绒布层由改性聚氨酯绒毛制成,所述改性聚氨酯绒毛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60份、抗污改性硅油110-140份、1,4-丁二醇28-36份、抗氧剂1.3-1.6份和二甲基乙酰胺35-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三氟丁酸、氯化亚砜和丙酮的用量比为0.1mol:0.12-0.14mol:40-5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复合改性硅油、氟化改性剂、三乙胺和四氢呋喃的用量比为100g:45mmol:5-7ml:80-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氟化硅油基体、甲醇溶液和氢溴酸的用量比为100g:150-200ml:2-3ml,甲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60%,氢溴酸的质量分数为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氨酯绒毛由以下方法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改性聚氨酯绒毛的粉碎长度为0.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抗氧剂为抗氧剂chinox30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毛绒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植绒面料技术领域。该面料由基布层、胶黏剂层和绒布层复合而成,其中,绒布层由改性聚氨酯绒毛制成,其按照重量份计包括: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0‑60份、抗污改性硅油110‑140份、1,4‑丁二醇28‑36份、抗氧剂1.3‑1.6份和二甲基乙酰胺35‑50份;抗污改性硅油由具有支链氨基和末端甲氧基的硅油为基体,通过三氟丁酸和支链氨基反应引入侧链氟基团,利用水解反应,在硅油链的端部形成羟基修饰,其参与聚合后制成的绒毛层具有良好的耐污易去污能力,同时具有顺滑的手感。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明,岑冲迪,王树全,范松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宏湾家纺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