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文档序号:36390147发布日期:2023-12-15 07:4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1、聚乙丙交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高聚物,由于其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术后隔离膜的领域。但是由于机械强度高,柔韧性有限,亲水性较差,其降解可控性也较差,这就限制了这些材料在软组织中的应用。同时由于术后隔离用plga薄膜多采用浇铸法成型,该制备方法的隔离膜具有表面光滑易滑动的特点,与人体组织贴合程度较差,影响了隔离效果和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其具有优异的柔顺性、亲水性以及适宜的降解时间。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3、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a.配置:将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加入密封瓶中,然后加入溶剂,得到纺丝液;

5、b.制备:将上述配置的纺丝液置于静电纺丝设备的注射器中,经过静电纺丝,即制备得到超细纤维膜。

6、上述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所述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质量配比为:10:(0.1~2);

7、上述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所述聚乙丙交酯分子量为40000~100000;

8、上述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所述聚苹果酸分子量为3000~15000;

9、上述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所述纺丝液是由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与溶剂配置得到,其中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的总质量与溶剂体积比为(15~40)g:100ml;

10、上述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溶剂为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其丙酮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0~1):1;

11、上述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静电纺丝的条件为:纺丝电压为10~35kv,注射速度为0.8~1.6ml:h,接收距离为10~30cm。

12、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产品。

13、由于聚苹果酸是一种含酯键又能快速水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聚酯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包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水溶性,无毒性,非免疫原性,血液稳定性和细胞易摄取性等。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医药载体基质,但目前的聚苹果酸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递送系统上,而在医用材料等其它领域的研究极少。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在聚乙丙交酯组分中添加聚苹果酸成分,制备了聚乙丙交酯纤维膜,改善其柔顺性及亲水性,植入患者体内具有很好地贴服性,减少患者痛苦。本发明制得的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纤维精细程度与均一性高、长径比大的优点,比传统方法制得的纤维直径小几个数量级,扩大了使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质量配比为:10:(0.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丙交酯分子量为40000~1000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苹果酸分子量为3000~150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液是由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与溶剂配置得到,其中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的总质量与溶剂体积比为(15~40)g:100m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其丙酮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0~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电纺丝的条件为:纺丝电压为10~35kv,注射速度为0.8~1.6ml:h,接收距离为10~30cm。

8.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产品,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丙交酯超细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包括a.配置:将聚乙丙交酯和聚苹果酸加入密封瓶中,然后加入溶剂,得到纺丝液;b.制备:将上述配置的纺丝液置于静电纺丝设备的注射器中,经过静电纺丝,即制备得到超细纤维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在聚乙丙交酯组分中添加聚苹果酸成分,制备了聚乙丙交酯纤维膜,改善其柔顺性及亲水性,植入患者体内具有很好地贴服性,减少患者痛苦。本发明制得的纤维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纤维精细程度与均一性高、长径比大的优点,比传统方法制得的纤维直径小几个数量级,扩大了使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起,李彦涛,白璐,张芬,周海军,姚倩,李富杰,肖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