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纺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65691发布日期:2023-12-06 08:4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闪蒸,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闪蒸纺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闪蒸纺丝(又名溶液闪蒸纺丝)是指高聚物溶液在其溶剂沸点以上高压挤出,溶剂闪蒸导致聚合物冷却固化形成纤维的纺丝方法。闪蒸纺丝技术要求高聚物和溶剂在溶剂沸点以上不分解,溶剂容易蒸发。挤出的溶液细流,在压力突然降低时引起溶剂闪蒸,使高聚物固化成纤维。闪蒸纺丝最突出的技术特征为:相分离,如溶解过程中聚合物和溶剂在高温高压下搅拌转化为均相溶液;在低压室中,稍稍降低其压力,使溶液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分离,形成两液相溶液,其中,第一相为富高聚物相,第二相为富溶剂相;最后溶液由喷丝孔进入常温常压空气时,溶剂转化为蒸汽而迅速与聚合物产生相分离。

2、但是,现有的闪蒸的片材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可见光的长时间照射下会发生黄变,从而丧失一定的功能性(例如,透明性)等不希望出现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在闪蒸纺丝得到的基材上涂布包含抗氧化剂的涂覆层来解决闪蒸片材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黄变的片材及其加工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闪蒸纺制片材,其中,包括基底层和涂覆层,所述基底层由聚合物闪蒸纺制而成,所述涂覆层由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所述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作为树脂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作为流平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氧化剂的四(2,4-二叔丁基酚)-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作为增白剂的硫酸钡微粒、以及作为有机溶剂的丙酮;所述片材的l*值为70以上,a*值为-3.0~-0.5,b*值为-6.5~-2.5。优选地,所述片材的l*值为80以上,a*值为-2.5~-0.6,b*值为-5.5~-1.0。

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物选自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甲醛、聚丙烯腈、聚酰胺,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聚合物选自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更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为聚乙烯。

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硫酸钡微粒的粒径为200nm~800nm;优选地,所述硫酸钡微粒的粒径为300nm~600nm,更优选地,所述硫酸钡微粒的粒径为400nm~500nm,最优选地,所述硫酸钡微粒的粒径为300nm、400nm、500nm、600nm。

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的配合量为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2重量份、3重量份、4重量份、5重量份、6重量份、7重量份、8重量份。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配合量为1~10重量份,优选为2~8重量份,更优选为2重量份、3重量份、4重量份、5重量份、6重量份、7重量份、8重量份。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四(2,4-二叔丁基酚)-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的配合量为0.1~5重量份,优选为0.2~2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0.2重量份、0.5重量份、1重量份、1.2重量份、1.5重量份、2重量份。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硫酸钡微粒的配合量为0.01~0.5重量份,优选为0.05~0.2重量份,更优选为0.01重量份、0.02重量份、0.05重量份、0.1重量份、0.2重量份、0.5重量份。

10、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闪蒸纺制片材的加工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

11、①基底层的形成步骤:

12、将聚合物溶解在纺丝溶剂中进行分散溶解得到纺丝液;然后将纺丝液在165℃至200℃的温度下进行闪蒸纺丝,将闪蒸纤维进行铺网,最后通过热压辊进行热压工艺后得到闪蒸法制备的基底层;

13、②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4、将(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2-甲基-1-(4-甲硫基苯基 )-2-吗啉基-1-丙酮、聚二甲基硅氧烷、四(2,4-二叔丁基酚)-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硫酸钡微粒进行混合,使该混合物溶解于丙酮,从而制备得到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以及

15、③涂覆层的涂布步骤:

16、将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喷涂至基底层的表面,在60℃至100℃的温度下,加热5分钟至20分钟,使涂覆层固化,最终形成包括基底层和涂覆层的耐黄变的片材。

1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90℃至100℃的温度下,加热8分钟至15分钟,使涂覆层固化。

1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选自芳香烃类、脂族烃类、脂环烃类、不饱和烃类、卤化烃类、醇类、酯类、醚类、酮类、腈类、酰胺、碳氟化合物类、二氧化硫、二硫化碳、硝基甲烷、水及上述物质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纺丝溶剂为碳原子数1至10的卤化烃类;更优选地,所述纺丝溶剂为选自三氯甲烷、1,1-二氯-2,2,2-三氟乙烷、1,2-二氯-1,2,2-三氟乙烷、1,1-二氯-2,2-二氟乙烷、1,2-二氯-1,1-二氟乙烷、1,1-二氯-1-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1,1-二氟乙烷、1,1,1,3,3-五氟丙烷、1,1,2,2,3,3,4,4-八氟丁烷、1,1,1,3,3-五氟丁烷、2,3二氢十氟戊烷、1h,6h-全氟己烷、1h-全氟庚烷、1h-全氟己烷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最优选地,所述纺丝溶剂为三氯甲烷。

1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纺丝溶液的温度为165℃~200℃,优选地,所述纺丝溶液的温度为165℃~185℃,更优选地,所述纺丝溶液的温度为165℃、170℃、175℃、180℃、185℃;所述热压温度为100℃~130℃,优选地,所述热压温度为105℃~125℃,更优选地,所热压温度为105℃、110℃、115℃、120℃、125℃。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闪蒸纺丝得到的基材上涂布包含本发明所述的涂覆层来解决闪蒸片材的透明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和涂覆层,所述基底层由聚合物闪蒸纺制而成,所述涂覆层由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所述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聚二甲基硅氧烷、四(2,4-二叔丁基酚)-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硫酸钡微粒、以及丙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聚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的l*值为80以上,a*值为-2.5~-0.6,b*值为-5.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钡微粒的粒径为200nm~8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的配合量为2~8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配合量为2~8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四(2,4-二叔丁基酚)-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的配合量为0.2~2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其特征在于,在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所述硫酸钡微粒的配合量为0.05~0.2重量份。

10.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闪蒸纺制片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闪蒸纺制片材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片材包括基底层和涂覆层,所述基底层由聚合物闪蒸纺制而成,所述涂覆层由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所述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包含(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聚二甲基硅氧烷、四(2,4‑二叔丁基酚)‑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硫酸钡微粒、以及丙酮;所述片材的L*值为70以上,a*值为‑2.5~‑0.5,b*值为‑6.0~‑2.5。本发明的闪蒸纺制片材通过通过在闪蒸纺丝得到的基材上涂布包含涂覆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覆层来解决闪蒸片材容易黄变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武,徐力博,叶孔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青昀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