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51184发布日期:2024-02-20 20:4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压电缆保护管,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新能源汽车中,高压线束是传输电能的电缆,高压线束通常用于连接电池组、电动驱动系统和其他高压设备。由于高压电能的特殊性,当电流通过电缆时,会形成环绕电缆的磁场高压线束橙色扰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高压线束的电磁辐射可能干扰车辆内部的通讯系统,如无线电通讯、蓝牙连接等,从而导致通讯质量下降或失去连接;这些情况下,这些磁场可能会对附近的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其他敏感设备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它们的性能。因此,在设计和布置高压电缆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屏蔽和干扰控制措施保护套管,以确保电磁兼容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及制备方法,能够提高保护套管的结构紧凑性,提高其屏蔽和抗干扰性能,保证电磁兼容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包括纱线交织形成的片状织物,所述片状织物卷绕以形成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片状织物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卷绕形成用于包裹细长物件的容纳腔,所述片状织物包括:

3、纬纱单元,所述纬纱单元包括多个圈形带组,每个所述圈形带组沿纬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圈形带组沿经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圈形带组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4、第一经纱,所述第一经纱沿着经向穿过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且在所述第一部的内侧和外侧依次交替地穿绕,与所述第一部交织形成所述第一壁;

5、以及第二经纱,所述第二经纱沿着经向穿过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且在所述第二部的内侧和外侧依次交替地穿绕,与所述第二部交织形成所述第二壁;

6、其中,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导电材料。

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纱包括多个第一圈形段和第一绕线段,所述第一圈形段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段之间,用以使相邻所述第一绕线段连接为一体结构,每个所述第一绕线段均穿过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且每个第一绕线段均依次交替穿过多个所述第一部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二经纱包括多个第二圈形段和第二绕线段,所述第二圈形段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绕线段之间,用以使相邻所述第二绕线段连接为一体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绕线段均穿过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且每个所述第二绕线段均依次交替穿过多个所述第二部的内侧和外侧。

8、一种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段沿所述纬向的截面位于所述第一部的不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绕线段沿所述纬向的截面位于所述第二部的不同侧。

9、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之间平行且不重叠设置。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圈形带组至少包括一个圈形带;每个所述圈形带包括具有不同线d数的单丝纤维和/或复丝纤维。

11、一种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圈形带的纬向长度相同。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的材质均不相同,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纤维材料。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纱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所述纬纱单元的材质为pet透明纤维材料;第二经纱的材质为高分子纤维材料;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镀锡铜丝、铜箔丝、不锈钢丝、导电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纤维材料包括芳纶、玻璃纤维、短切碳纤维、ptf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材料具有多种不同的线径,所述线径包括0.05mm、0.10mm、0.20mm、0.25mm和0.30mm;所述高分子纤维包括不同线d数的单根纤维丝或纤维复丝,所述线d数包括75d、150d、300d、600d和1200d。

14、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15、提供多个圈形带组,所述圈形带组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16、将多个所述圈形带组沿经向依次均匀设置形成纬纱单元;

17、提供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

18、将第一经纱沿经向依次交替穿绕所述第一部,且与所述第一部交织形成第一壁;

19、将第二经纱沿经向依次交替穿绕所述第二部,且与所述第二部交织形成第二壁;

20、从而,所述纬纱单元、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交织形成片状织物;

21、将所述片状织物卷绕定型形成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使所述第一壁围合形成包裹细长物件的容纳腔。

22、一种实施例中,包括提供一根所述第一经纱和一根所述第二经纱,将所述第一经纱依次交替穿过所述第一部形成第一绕线段,在最外侧的所述圈形带组处拉回所述第一经纱形成第一圈形段,循环将所述第一经纱交替穿过所述第一部形成第一绕线段,并至最外侧的圈形带组处拉回形成第一圈形段,直至编织结束;将所述第二经纱依次交替穿过所述第二部形成第二绕线段,在最外侧的所述圈形带组处拉回所述第二经纱形成第二圈形段,循环将所述第二经纱交替穿过所述第二部形成第二绕线段,并至最外侧的圈形带组处拉回形成第二圈形段,直至编织结束。

23、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通过将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设置在圈形带组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交织形成片状织物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使得经纱和纬纱单元形成结构紧凑的双层筒状结构,一体性好,能够对细长物件进行保护。由于纬纱单元、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个为导电材料,利用导电材料编织形成屏蔽层,使得片状织物具备良好的电学屏蔽性,从而实现电磁屏蔽效果。通过将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交织为一体结构,区别于传统的纺织层、金属层单独纺织再通过后工艺车缝、焊接等拼接,能够减少后加工工序,从而达到减低制造成本。片状织物能卷绕形成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可以方便进行细长物件的维修和更换,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交织形成的片状织物,所述片状织物卷绕以形成有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片状织物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卷绕形成用于包裹细长物件的容纳腔,所述片状织物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包括多个第一圈形段和第一绕线段,所述第一圈形段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段之间,用以使相邻所述第一绕线段连接为一体结构,每个所述第一绕线段均穿过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且每个第一绕线段均依次交替穿过多个所述第一部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二经纱包括多个第二圈形段和第二绕线段,所述第二圈形段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绕线段之间,用以使相邻所述第二绕线段连接为一体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绕线段均穿过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且每个所述第二绕线段均依次交替穿过多个所述第二部的内侧和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段沿所述纬向的截面位于所述第一部的不同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绕线段沿所述纬向的截面位于所述第二部的不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圈形带组之间平行且不重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形带组至少包括一个圈形带;每个所述圈形带包括具有不同线d数的单丝纤维和/或复丝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圈形带的纬向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的材质均不相同,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纬纱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为纤维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所述纬纱单元的材质为pet透明纤维材料;第二经纱的材质为高分子纤维材料;所述导电材料包括镀锡铜丝、铜箔丝、不锈钢丝、导电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纤维材料包括芳纶、玻璃纤维、短切碳纤维、ptfe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电材料具有多种不同的线径,所述线径包括0.05mm、0.10mm、0.20mm、0.25mm和0.30mm;所述高分子纤维包括不同线d数的单根纤维丝或纤维复丝,所述线d数包括75d、150d、300d、600d和1200d。

9.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根所述第一经纱和一根所述第二经纱,将所述第一经纱依次交替穿过所述第一部形成第一绕线段,在最外侧的所述圈形带组处拉回所述第一经纱形成第一圈形段,循环将所述第一经纱交替穿过所述第一部形成第一绕线段,并至最外侧的圈形带组处拉回形成第一圈形段,直至编织结束;将所述第二经纱依次交替穿过所述第二部形成第二绕线段,在最外侧的所述圈形带组处拉回所述第二经纱形成第二圈形段,循环将所述第二经纱交替穿过所述第二部形成第二绕线段,并至最外侧的圈形带组处拉回形成第二圈形段,直至编织结束。


技术总结
一种双层屏蔽保护管及制备方法,该双层屏蔽套管包括片状织物,所述片状织物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包括纬纱单元、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纬纱单元包括多个圈形带组,每个所述圈形带组沿纬向延伸,每个所述圈形带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经纱与所述第一部交织形成第一壁,所述第二经纱与所述第二部交织形成第二壁,由于纬纱单元、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中的至少一个为导电材料,利用导电材料编织形成屏蔽层,使得片状织物具备良好的电学屏蔽性,从而实现电磁屏蔽效果;通过将第一经纱、第二经纱和圈形带组分别交织形成片状织物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使得经纱和纬纱单元形成结构紧凑的双层筒状结构,一体性好,能够对细长物件进行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龙伯森,高耀军,冯猛,李庆,杨凤凯,张宝辉,曾涛,左建东,罗超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骏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