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3472发布日期:2024-03-18 18:1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


背景技术:

1、为了形成纺织面料的花色组织,一般会使用提花和绣花工艺。提花编织时,在每一横列中被选中的某些织针钩取纱线进行编织,未被选中的织针不参加编织,纱线浮在织物的反面。每一横列的浮线在被钩取和完成编织后都需要剪断,从而无法形成完整的回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方式制备的变色织物舒适性差,仅适合小面积图案;2.其制备方式复杂,成本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使用了可控变色的纤维,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纺织设备和工艺加工成变色图案,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成本低;形成的图案具有独特的织物视觉风格,具有特有的视觉风格,区别于其它材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包括基底层和造型层,其中,基底层使用纺织纱线编织,造型层使用电致变色纱线编织;使用选针与纱线变换相结合的针织提花技术。

3、进一步地,纺织纱线为有机纤维的长丝、有机纤维的短纤、无机纤维的长丝或无机纤维的短纤构成的纯纺或混纺纱线,包括天然、人造、合成纤维长丝或短纤构成的纺织纱线。

4、进一步地,电致变色纱线包括导电纱线。

5、进一步地,包括单面造型或双面造型。

6、进一步地,在编织过程中,在一横列上,第一导纱器对选择的最后一针纺织纱线编织的基底纱后就停止运动,之后第二导纱器带动另一种电致变色纱线继续编织,最后由第一导纱器带动基底纱继续编织。

7、进一步地,在一横列上,第一导纱器对选择的最后一针纺织纱线编织的基底纱垫纱后继续运动,之后第二导纱器带动另一种电致变色纱线,两种纱线同时继续编织成。

8、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路系统,电路系统与电致变色纱线连接。

9、进一步地,电路系统与电致变色纱线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导电胶粘接、导电魔术贴中的一种。

10、进一步地,电路系统与电致变色纱线连接的部分还包括封装,封装包括使用环氧基、丙烯酸基、聚氨酯基或有机硅基的混合物作为封装涂层。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路控制系统,电路控制系统包括柔性电路板、控制系统、温度传感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控制系统、温度传感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均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

12、技术效果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一种纱线在一块图案上,只需引入一路纱线,不剪线;同时,织物背后无虚线,简化了电路连接和驱动电路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实现,工艺简单;只在需要形成的地方引入变色纱线,可以大幅减少变色纱线的用量,大幅的降低变色织物的成本。通过合理的设计,引入不同的普通纺织纱线和变色纱线,可以获得复杂的图案,实现丰富的变色效果。目前来讲,变色纱线普遍具有较大的直径,相对于其它类型的纺织工艺,此种工艺比较适合大直径纱线的加工。

1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和造型层,其中,所述基底层使用纺织纱线编织,所述造型层使用电致变色纱线编织;使用选针与纱线变换相结合的针织提花技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纱线为有机纤维的长丝、有机纤维的短纤、无机纤维的长丝或无机纤维的短纤构成的纯纺或混纺纱线,包括天然、人造、合成纤维长丝或短纤构成的纺织纱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纱线包括导电纱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单面造型或双面造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编织过程中,在一横列上,第一导纱器对选择的最后一针纺织纱线编织的基底纱后就停止运动,之后第二导纱器带动另一种电致变色纱线继续编织,最后由第一导纱器带动基底纱继续编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在一横列上,第一导纱器对选择的最后一针纺织纱线编织的基底纱垫纱后继续运动,之后第二导纱器带动另一种电致变色纱线,两种纱线同时继续编织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电致变色纱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电致变色纱线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导电胶粘接、导电魔术贴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电致变色纱线连接的部分还包括封装,所述封装包括使用环氧基、丙烯酸基、聚氨酯基或有机硅基的混合物作为封装涂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控制系统,所述电路控制系统包括柔性电路板、控制系统、温度传感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温度传感电路和所述升压输出电路均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包括基底层和造型层,其中,基底层使用纺织纱线编织,造型层使用电致变色纱线编织;使用选针与纱线变换相结合的针织提花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控变色能力的织物,使用了可控变色的纤维,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纺织设备和工艺加工成变色图案,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成本低;形成的图案具有独特的织物视觉风格,具有特有的视觉风格,区别于其它材质。

技术研发人员:丁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泓织(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