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87020发布日期:2024-04-18 12:15阅读:9来源:国知局
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具体涉及一种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1、时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内涵。在炎热环境或大量运动后,皮肤会大量出汗。这些汗水如不迅速排出,在逐渐的积累中会导致皮肤出现粘着感,如衣物贴在身上。汗水被衣物吸引,可能进一步增加衣物的重量,导致更加严重的不舒适感,为了降低亲肤面的含湿率,保证水汽的传递,提升穿着的舒适度,实现织物表面点状疏水性能,使织物获得优异的单向导湿功能,目前的单向导湿整理面料都使用含氟的拒水剂来做整理,含氟拒水剂中由于c-f键的键能高。可以使纺织品表面自由能显著降低,在单向导湿整理中显现出优越的拒水性能,但是含氟拒水剂生理毒性、环境难降解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该类氟化物质基本上都含pfoa、pfos等,该类物质在环境中会长期积累,环保性能不佳,更为重要的是其被证实存在致癌等负面影响,已经被美国环保总属(epa)等禁用。

2、专利cn114836996a公开了一种兼具单向导湿和防水防污双重功能的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坯布织造:织造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多层织物,织物包括内层拒水纤维和外层亲水或导湿纤维;(2)选择性印花:将含防水助剂的浆料选择性涂覆在织物的外层形成防水涂层,预留有微孔或沟槽状的微型窗通道;形成防水涂层后烘干固化。此技术工艺复杂,包含了多层织物的织造,防水助剂的选择性涂覆等,对底布和助剂的限制诸多,不具备普适性。

3、现有单向导湿技术中使用大量含氟材料,对环境危害大,且难以在机织面料上以印花的方式实现单向导湿,因此,研发一种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工艺简单,生态环保。

2、本发明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3、预处理→染色/增白→印花→焙烘→拉幅→预缩;

4、其中:

5、所述印花工序:花型覆盖率:45~75%,车速:40~50m/min,磁力:40~50%,磁棒:8#/10#。

6、所述印花工序的工作液包括以下质量分数原料:

7、

8、所述印花工序的工作液的配料步骤为:先加增稠剂,再加水搅拌均匀,然后依次加入防水助剂、防水交联剂。

9、所述印花工序:烘房温度:130~140℃。

10、所述焙烘工序:烘房温度140~160℃,焙烘时间40~120s,风量70~80%。

11、所述拉幅工序:功能性助剂hsd:30~50g/l。

12、所述拉幅工序:烘房温度130~140℃。

13、所述拉幅工序:焙烘时间24~40s。

14、所述功能性助剂为亲水性聚合物与聚硅氧烷的复配物乳液。

15、所述防水助剂为生物基无氟防水助剂。

16、预处理依次为烧毛、退煮、氧漂、丝光。

17、预处理依次为烧毛、退煮、特漂、湿布烘干。

18、染色为轧干染色,连染固色。

19、连染固色为还原连染固色或者活性连染固色。

20、(1a)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的预处理,优选方案一:

21、烧毛:火焰强度:10~20mbar,烧毛方式:透烧/正烧,车速:80~120m/min;

22、冷堆:烧碱naoh:30~50g/l,h2o2:9~15g/l,冷堆螯合整理剂mag:15~18g/l,堆置时间:24h;

23、水洗煮练:烧碱naoh:20~50g/l,精炼剂crc:5~7g/l,渗透剂zfc:6~8g/l,螯合剂sq-a:4~5g/l,去蜡剂sa-u:4~5g/l,蒸箱温度:100℃,堆布时间:10~25min,车速:50~70m/min;

24、丝光:烧碱naoh:160~300g/l,浓碱温度:50~55℃,淡碱区温度:80~85℃,稳定区温度:85~90℃车速:70~80m/min;

25、干定型:车速:30~50m/min,烘房温度:180~200℃;

26、(1b)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的预处理,优选方案二:

27、烧毛:火焰强度:20mbar,烧毛方式:正烧,车速:120m/min;

28、退浆:退浆酶opt-280:4g/l,渗透剂mrz:5g/l,精炼酶601lconc:2g/l,萃取剂red:4g/l,蒸箱温度:100℃,堆布时间:15min,车速:70m/min;

29、煮练:烧碱:20g/l,精炼剂crc:6g/l,渗透剂mrz:6g/l,螯合剂sq-a:4g/l,去蜡剂sa-u:5g/l,蒸箱温度:100℃,堆布时间:25min,车速:70m/min;

30、干定型:车速:50m/min,烘房温度:180℃;

31、氧漂:naoh:1g/l,h2o2:10g/l,sq-a:10g/l,wa-x:6g/l,our-266:7g/l,蒸箱温度:100℃,堆布时间:25min,车速:60m/min。

32、(1c)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的预处理,优选方案三:

33、烧毛:火焰强度:20mbar,烧毛方式:透烧,车速:100m/min;

34、冷堆:烧碱naoh:45g/l,h2o2:13g/l,冷堆螯合整理剂mag:16g/l,堆置时间:24h;

35、水洗煮练:烧碱naoh:45g/l,精炼剂crc:4g/l,渗透剂zfc:6g/l,螯合剂sq-a:4g/l,去蜡剂sa-u:5g/l,蒸箱温度:100℃,堆布时间:25min,车速:50m/min;

36、丝光:烧碱naoh:219g/l,浓碱温度:50℃,淡碱区温度:85℃,稳定区温度:90℃车速:70m/min。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38、(1)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符合环保及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9、(2)经过优选的无氟防水助剂zelan r3采用非氟的、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再生原料制成,其成份约60%为可再生资源,安全环保。

40、(3)由于机织物比针织物组织紧密,偏薄,汗液或水分扩散能力有限,且单向导湿印花难度较大,机织物单向导湿纺织品开发尚属市场空白。本技术主要依托圆网印花机实现面料的单面处理,使面料正反面形成疏水—亲水润湿梯度,又称差动毛细效应,从而保证水分或汗液单向传输—从织物内层(贴身层)流动到织物外层(非贴身层、扩散层),并在外层蒸发扩散,同时外层的水分或汗液难以反渗到内层。单向导湿纺织品既具有优异的吸湿速干效果,同时还能保证人体微环境的干燥清洁。

41、(4)本发明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步骤简单,条件温和,适应市场推广。



技术特征:

1.一种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花工序的工作液包括以下质量分数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花工序的工作液的配料步骤为:先加增稠剂,再加水搅拌均匀,然后依次加入无氟防水助剂、防水交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花工序:烘房温度:130~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烘工序:烘房温度140~160℃,焙烘时间40~120s,风量7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幅工序:功能性助剂:30~50g/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幅工序:烘房温度130~1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幅工序:焙烘时间24~40s。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助剂为亲水性聚合物与聚硅氧烷的复配物乳液。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氟防水助剂为生物基无氟防水助剂。


技术总结
机织面料的无氟单向导湿整理工艺,包括以下工序:预处理→染色/增白→印花→焙烘→拉幅→预缩;其中:所述印花工序:花型覆盖率:45~75%,车速:40~50m/min,磁力:40~50%,磁棒:8#/10#。所述印花工序的工作液包括以下原料:无氟防水助剂、防水交联剂、增稠剂、水。印花工作液的配料步骤为:先加增稠剂,再加软化水搅拌均匀,然后加防水助剂,最后加防水交联剂;本发明解决了无氟防水助剂难以在机织面料上加工单向导湿的问题,工艺简单,生态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齐元章,史珂,李鑫,王辉,仲伟浩,曲志强,刘桂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鲁丰织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