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61243发布日期:2024-02-26 17:3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针织面料,尤其涉及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传统绒类面料存在多个问题,包括:制备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纤维结构细密,透气性差,容易导致潮湿感,无法适应各种气候条件;面料的柔软度和蓬松度受限,影响了穿着的舒适性;设计风格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以及,容易出现掉毛和起球现象,影响了面料的外观和质感。

2、因此,亟需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所述立体面料的花型以八路为循环,以从上至下的顺序,

4、所述立体面料的第一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浮线组织、上针浮线组织、下针成圈组织、以及下针成圈组织;

5、所述立体面料的第二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集圈组织、上针浮线组织、下针浮线组织、以及下针集圈组织;

6、所述立体面料的第三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浮线组织、上针浮线组织、下针浮线组织、以及下针成圈组织;

7、所述立体面料的第四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成圈组织、上针成圈组织、下针浮线组织、以及下针浮线组织;

8、所述立体面料的第五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浮线组织、上针浮线组织、下针成圈组织、以及下针成圈组织;

9、所述立体面料的第六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浮线组织、上针集圈组织、下针集圈组织、以及下针浮线组织;

10、所述立体面料的第七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浮线组织、上针浮线组织、下针成圈组织、以及下针浮线组织;

11、所述立体面料的第八路的组织结构依次为上针成圈组织、上针成圈组织、下针浮线组织、以及下针浮线组织。

12、优选地,所述立体面料的正面采用网络纱。

13、优选地,所述网络纱由1/8nmt-1/15nmt的花式纱与75d-150d的半消光dty长丝经合股网络制得。

14、优选地,所述立体面料的反面采用150d-300d的半消光dty长丝。

15、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立体面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16、s1、提供1/8nmt-1/15nmt的花式纱、75d-150d的半消光dty长丝、以及150d-300d的半消光dty长丝;

17、s2、将所述1/8nmt-1/15nmt的花式纱与所述75d-150d的半消光dty长丝进行合股网络,得网络纱;

18、s3、将所述网络纱与所述150d-300d的半消光dty长丝进行编织,得坯布;

19、s4、将所述坯布进行整理定型,即得所述立体面料。

20、优选地,所述整理定型包括:

21、依次进行的云感超柔整理、吸水排汗整理、以及定型处理。

22、优选地,所述云感超柔整理中,

23、采用的云感超柔整理剂包括:二甲基聚硅氧烷、椰油醇、磷酸三甲酚酯、以及芦荟提取物。

24、优选地,所述吸水排汗整理中,

25、采用的吸水排汗整理剂为dm-3740g。

26、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7、本发明的立体面料采用1/8nmt-1/15nmt的花式纱与75d-150d的半消光dty长丝合股网络后的网络纱与150d-300d的半消光dty长丝编织,以提升面料的立体感与蓬松感,同时有效减少掉毛或/和起球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立体面料经过云感超柔整理,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柔软亲肤性能,并通过吸水排汗整理,使得面料具备出色的吸水排汗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面料的花型以八路为循环,以从上至下的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面料的正面采用网络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纱由1/8nmt-1/15nmt的花式纱与75d-150d的半消光dty长丝经合股网络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面料的反面采用150d-300d的半消光dty长丝。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立体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定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感超柔整理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排汗整理中,采用的吸水排汗整理剂为dm-3740g。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柔云感的立体面料,花型以八路为循环,以从上至下的顺序,第一路的结构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二路的结构为上针集圈、上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集圈;第三路的结构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第四路的结构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五路的结构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六路的结构为上针浮线、上针集圈、下针集圈、下针浮线;第七路的结构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第八路的结构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采用特定纱线编织,提升立体感与蓬松感,有效减少掉毛、起球的问题,具备出色的吸水排汗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奇,蒋文君,姚心培,傅丹娜,汪治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