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纱机压浆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1698发布日期:2023-09-24 03:1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浆纱机压浆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浆纱机压浆辊,具体的是一种浆纱机压浆辊。


背景技术:

1、浆纱在经纱上施加浆料以提高其可织性的工艺过程。可织性是指经纱在织机上能承受经停片、综、筘等的反复摩擦、拉伸、弯曲等作用而不致大量起毛甚至断裂的性能。未上浆的单纱纤维互相抱合不牢,表面毛羽较多,难以织制。上浆后一部分浆液透入纤维之间,另一部分粘附在经纱表面。以浆液透入纤维之间为主的上浆称浸透性上浆,以浆液粘附在经纱表面为主的上浆称被覆性上浆。

2、现有公开号为cn 216891534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浆纱机压浆辊,包括压浆辊筒、上浆辊和支撑架,还包括压力调节装置,所述压浆辊筒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上浆辊固定在所述压浆辊筒正下方的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固定在所述压浆辊筒正上方的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凸轮杆和滚珠,所述凸轮杆通过轮轴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若干个所述滚珠均匀嵌入到所述凸轮杆的外侧表面,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轮杆。本申请装置利用凸轮杆根据经纱厚度调节压浆辊筒与上浆辊之间的压力,并在压浆辊筒上设置防止压浆辊筒跑偏的伸缩装置,以扩大压浆辊的适用范。

3、上述专利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通过增加压力调节装置,增加了压浆辊的使用范围,但是由于浆纱的厚度不是完全厚度均匀,导致进入压浆辊时较厚部分会顶起压浆辊筒,使得较薄部分不再被压浆,或者压浆压力较小,因此造成压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浆纱机压浆辊,在进行压浆时,浆线进入压浆辊筒与上浆辊之间,浆线厚度较厚部分会顶起与其接触的压辊,使得其他压辊会继续保持相同的压力继续对浆线进行压浆,避免因浆线的厚度不均匀造成浆线在进行压浆时受到的压力不均匀,大大提高了压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浆纱机压浆辊,包括压浆辊筒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压浆辊筒的两侧,所述压浆辊筒与支撑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且位于压浆辊筒的上方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且位于压浆辊筒的下方设置有上浆辊,所述上浆辊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压浆辊筒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压辊,所述压辊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压辊之间接触。

4、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压辊均匀阵列分布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上对称设置有固定辊,所述压辊位于两个固定辊之间,所述固定辊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压辊与支撑架活动连接。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辊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支撑杆位于空腔的内部,所述压辊与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空腔的内部。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弹簧绕支撑杆的轴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通过第一弹簧使得当压辊因浆线局部不均匀造成压辊与支撑杆偏心后在浆线的厚度回归正常后能带动压辊复位。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位于滑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驱动件。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滑槽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上与滑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件接触。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凸轮杆,所述凸轮杆的两端均贯穿支撑架,所述凸轮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件。由于凸轮杆上设置有轴承,使得在压制时,凸轮杆不影响压浆辊筒的正常运转。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凸轮杆上设置有非接触区,所述非接触区的宽度与所有压辊宽度之和相同,所述凸轮杆上对称设置有轴承,所述凸轮杆通过轴承与固定辊接触。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浆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沿,两个所述凸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压浆辊筒的挤压面宽度。通过设定凸沿宽度控制间距与压浆辊筒挤压面匹配,对纱线进行限位阻拦,有效的避免了边侧纱线脱轨阻碍设备的正常运行。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压浆时,浆线进入压浆辊筒与上浆辊之间,浆线厚度较厚部分会顶起与其接触的压辊,使得其他压辊会继续保持相同的压力继续对浆线进行压浆,避免因浆线的厚度不均匀造成浆线在进行压浆时受到的压力不均匀,大大提高了压浆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定凸沿宽度控制间距与压浆辊筒挤压面匹配,对纱线进行限位阻拦,有效的避免了边侧纱线脱轨阻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浆辊筒(1)和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设置有压浆辊筒(1)的两侧,所述压浆辊筒(1)与支撑架(2)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2)之间且位于压浆辊筒(1)的上方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3),两个所述支撑架(2)之间且位于压浆辊筒(1)的下方设置有上浆辊(4),所述上浆辊(4)与支撑架(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辊(6)均匀阵列分布在支撑杆(5)上,所述支撑杆(5)上对称设置有固定辊(7),所述压辊(6)位于两个固定辊(7)之间,所述固定辊(7)与支撑杆(5)固定连接,所述压辊(6)与支撑架(2)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6)的内部开设有空腔(8),所述支撑杆(5)位于空腔(8)的内部,所述压辊(6)与支撑杆(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位于空腔(8)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9)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弹簧(9)绕支撑杆(5)的轴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上开设有滑槽(10),所述支撑杆(5)位于滑槽(10)的内部,所述支撑杆(5)上套设有第一驱动件(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1)位于滑槽(10)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1)上与滑槽(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13)的一端与滑槽(10)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件(11)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3)包括凸轮杆(14),所述凸轮杆(14)的两端均贯穿支撑架(2),所述凸轮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件(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杆(14)上设置有非接触区(16),所述非接触区(16)的宽度与所有压辊(6)宽度之和相同,所述凸轮杆(14)上对称设置有轴承(17),所述凸轮杆(14)通过轴承(17)与固定辊(7)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纱机压浆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辊(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沿(18),两个所述凸沿(18)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压浆辊筒(1)的挤压面宽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浆纱机压浆辊,包括压浆辊筒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压浆辊筒的两侧,所述压浆辊筒与支撑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且位于压浆辊筒的上方设置有压力调节装置,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且位于压浆辊筒的下方设置有上浆辊,所述上浆辊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本技术浆纱机压浆辊,在进行压浆时,浆线进入压浆辊筒与上浆辊之间,浆线厚度较厚部分会顶起与其接触的压辊,使得其他压辊会继续保持相同的压力继续对浆线进行压浆,避免因浆线的厚度不均匀造成浆线在进行压浆时受到的压力不均匀,大大提高了压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舒心,舒凌,舒杨,舒伟,舒毅,赵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亚丹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