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编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48259发布日期:2023-07-13 00:2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编织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编织袋,具体涉及一种耐磨编织带。


背景技术:

1、编织带按编织方法分为平纹、斜纹﹑缎纹与杂纹几大类。编织带的形状为长条形且呈扁平状。编织袋用途广泛,一般用于背包、服装上居多。

2、公告号cn202528515u公开了一种反光编织带,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警示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反光装置可牢固于织带本体上的且具有立体反光效果的反光编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上织设有呈立体形状的反光部,所述织带本体织有反光部的那一面上还覆盖有透明反光膜层,本实用新型反光编织带广泛应用于背带、皮带、拉链织带及服装饰边等物品上。

3、上述申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常与衣服或其他接触面产生摩擦,导致编织带的边缘过度磨损,易出现断裂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磨编织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一种耐磨编织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编织带,解决了编织袋磨损,易出现断裂现象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耐磨编织带,包括编织带本体,所述编织带本体的两侧对称卡合连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与编织带本体通过胶水粘贴固定,进一步地提高了橡胶条与编织带本体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编织带本体远离接触面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荧光层,荧光层能够在夜间发出亮光,提高警醒的作用,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所述编织带本体朝向接触面的端面涂覆有橡胶涂覆层。

5、优选的,所述编织带本体位于荧光层的一侧端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绒面,所述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绒面分别位于荧光层的两侧,通过将编织带本体对折,可使魔术贴勾面勾在魔术贴绒面上,有利于编织带本体的收纳。

6、优选的,所述橡胶条的竖截面为凹字形结构,所述橡胶条的开口宽度与编织带本体的宽度相适配,有利于减少橡胶条槽口与编织带本体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提高了橡胶条安装的牢固性。

7、优选的,所述橡胶条的长度与编织带本体的长度相同,有利于提高对编织带本体的防护效果。

8、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涂覆层的厚度为1毫米,能够有效地避免增加编织带本体的厚度。

9、优选的,所述编织带本体由纤维绳斜纹编制而成,进一步地提高了编织袋本体的耐磨性。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套能够对编织带本体的两侧进行包裹,能够有效降低编织带本体的两侧的摩擦,并且在橡胶涂覆层的作用下,进一步地避免了编织带本体的表面与接触面的摩擦,提高了编织带本体的耐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编织带,包括编织带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带本体(3)的两侧对称卡合连接有橡胶条(2),所述橡胶条(2)与编织带本体(3)通过胶水粘贴固定,所述编织带本体(3)远离接触面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荧光层(4),所述编织带本体(3)朝向接触面的端面涂覆有橡胶涂覆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带本体(3)位于荧光层(4)的一侧端面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魔术贴勾面(5)和魔术贴绒面(6),所述魔术贴勾面(5)和魔术贴绒面(6)分别位于荧光层(4)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2)的竖截面为凹字形结构,所述橡胶条(2)的开口宽度与编织带本体(3)的宽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2)的长度与编织带本体(3)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涂覆层(1)的厚度为1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带本体(3)由纤维绳斜纹编制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编织带,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包括编织带本体,所述编织带本体的两侧对称卡合连接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与编织带本体通过胶水粘贴固定,进一步地提高了橡胶条与编织带本体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编织带本体远离接触面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荧光层,荧光层能够在夜间发出亮光,提高警醒的作用,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所述编织带本体朝向接触面的端面涂覆有橡胶涂覆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磨编织带通过橡胶套能够对编织带本体的两侧进行包裹,能够有效降低编织带本体的两侧的摩擦,并且在橡胶涂覆层的作用下,进一步地避免了编织带本体的表面与接触面的摩擦,提高了编织带本体的耐磨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杨燕,苏绪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依米丽织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