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针织坯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5158发布日期:2023-09-07 23:3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透气针织坯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气针织坯布。


背景技术:

1、针织面料相较于梭织面料有更好的延展性,常用于制作贴身衣物,而作为贴身衣物,往往会要求面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即在面料上形成网眼或降低面料的编织密度,然而形成网眼和降低编织密度都会使面料的强度降低。

2、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针织坯布。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气针织坯布,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闭口重经平组织和闭口重经编链组织,所述闭口重经编链组织位于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两端,所述闭口重经编链组织浮于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上方。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包括梳栉gb1,所述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4-0/1-5/4-0/1-5。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还包括梳栉gb2和梳栉gb3,所述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0-2/0-2/0-2/0-2,所述梳栉gb3的垫纱数码为5-3/5-3/5-3/5-3。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的纱线采用弹力纱线,所述梳栉gb2和gb3的纱线采用耐磨纱线。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纱线由氨纶纤维束和缠绕在氨纶纤维束外的锦纶纤维束形成。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纱线由芳纶纤维束加捻而成。

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中间形成低编织密度部分,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闭口重经平组织两侧的编织密度较高,配合与其重叠的闭口重经编链组织,形成高编织密度部分,提高了面料的强度,同时闭口重经编链组织浮于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上方,即由闭口重经编链组织来承受外界摩擦,避免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两侧断裂导致脱散,通过纱线在同一横列里跨越四个针距,增大低密度部的面积,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使两闭口重经编链组织的开口线圈位于基层最小编织循环的最外侧,提高了相邻最小编织循环之间的连接强度,氨纶纤维束提高了弹力纱线的弹性,即提高了面料的延展性,随着氨纶纤维束的拉伸,锦纶纤维束绷紧,防止氨纶纤维束过度拉伸,提高了面料的抗拉伸强度,由芳纶纤维束加捻而成的耐磨纱线浮于面料的表面,提高了面料的耐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气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闭口重经平组织和闭口重经编链组织,所述闭口重经编链组织位于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两端,所述闭口重经编链组织浮于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包括梳栉gb1,所述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4-0/1-5/4-0/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气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还包括梳栉gb2和梳栉gb3,所述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0-2/0-2/0-2/0-2,所述梳栉gb3的垫纱数码为5-3/5-3/5-3/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的纱线采用弹力纱线,所述梳栉gb2和gb3的纱线采用耐磨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气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纱线由氨纶纤维束和缠绕在氨纶纤维束外的锦纶纤维束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气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纱线由芳纶纤维束加捻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针织坯布,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基层包括闭口重经平组织和闭口重经编链组织,闭口重经编链组织位于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两端,闭口重经编链组织浮于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上方。本技术通过在闭口重经平组织的中间形成低编织密度部分,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闭口重经平组织两侧的编织密度较高,配合与其重叠的闭口重经编链组织,形成高编织密度部分,提高了面料的强度,氨纶纤维束提高了弹力纱线的弹性,即提高了面料的延展性,随着氨纶纤维束的拉伸,锦纶纤维束绷紧,防止氨纶纤维束过度拉伸,提高了面料的抗拉伸强度,由芳纶纤维束加捻而成的耐磨纱线浮于面料的表面,提高了面料的耐磨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妹,雷朝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潘昊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