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1399发布日期:2023-11-07 00:1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尘服熨平相关,具体为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


背景技术:

1、无尘服又称为洁净服、无菌服,采用专用涤纶长丝,经特殊工艺织造而成,具有优良的防静电防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制药、食品、航天航空等行业中,在无尘服在生产成型前需要进行熨烫,使缝隙处更加严合,穿着更加舒适。

2、在授权公开号为cn210916715u,授权公开日为2020-07-03,名称为《一种纺织服装用快速烫熨设备》的专利申请中,通过挂耳和挂链将熨平桌板挂在墙壁上进行固定,将待熨烫的织物放置在熨平桌板上,拉开拉手和夹紧机构上的拉杆,使织物被拉杆的底端的夹板进行夹持,伸缩杆可进行夹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便于对不同尺寸织物进行夹持,对织物固定好后,通过控制开关对电动线性直线模组、电蒸汽发生器进行控制,电蒸汽发生器产生热蒸汽,通过防烫管喷入烫熨头中,通过蒸汽喷孔将热蒸汽喷向织物上,电动线性直线模组进行运动,行程开关可进行距离调节,调节烫熨头的烫熨范围,电动线性直线模组的滑动端在行程开关的控制下进行往复循环滑移,对织物进行烫熨;

3、在上述装置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织物固定在熨平桌板上后仅能对织物的一侧进行熨烫,工作效率较低,且无尘服在生产车间存在量大的特点,而该熨烫设备不便对无尘服实现批量连续的熨平操作。

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无尘服熨平结构不便对无尘服进行双面熨烫,且不便批量处理,影响效率的问题。

3、 2.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包括前侧安装有液位可视窗口的水箱底座,所述水箱底座侧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水箱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熨平架体,并且所述熨平架体的上端底部安装有输送轨道组件,而且所述输送轨道组件的左右两端均位于出入口的内部,同时出入口开设于所述熨平架体的左右两侧,以便无尘服进出于熨平架体的内部;

5、无尘服衣架杆,其轴承安装于所述输送轨道组件的下端;

6、两个网孔板,其对称安装于所述熨平架体后方的左右两侧,且网孔板的内部与负压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并且所述负压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水箱底座的后侧;

7、第一螺杆和支柱,其均安装于所述熨平架体的前侧,且第一螺杆和支柱与所述熨平架体之间分别为轴承连接和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螺纹套设安装有第一支座,所述支柱的内部上下贴合滑动安装有第二支座,且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轴承连接有第二螺杆,并且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二螺杆和导向杆的外侧共同套设安装有基座,且基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并且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连接有熨烫组件。

8、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与第二螺杆和导向杆之间分别为螺纹连接和贴合滑动连接,且第二螺杆和导向杆相互平行,并且第二螺杆和第一螺杆的端部分别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而且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和电动推杆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熨烫组件可实现x、y、z轴方向移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熨烫组件关于熨平架体的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熨烫组件和网孔板前后一一对应分布。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两组网孔板和熨烫组件的作用下,可分别对无尘服的前后面进行熨烫。

12、进一步的,所述无尘服衣架杆的上端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且齿轮与齿块构成啮合连接,并且所述齿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熨平架体的下端内部,而且所述齿块的分布距离等于1/2齿轮的周长。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齿轮随着无尘服衣架杆移动至熨平架体的中部后,利用与齿块之间的啮合作用可以进行180度转动,实现翻面。

14、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轨道组件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衔接块,且衔接块与输送轨道组件之间连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力弹簧,并且所述衔接块的端部位于衔接槽的内部,而且所述衔接槽开设于所述无尘服衣架杆的上端侧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衔接块可以紧密贴合于衔接槽中,对无尘服衣架杆进行限位。

16、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槽关于所述无尘服衣架杆的中心轴等角度分布有两个,且衔接槽的一侧为弧状结构设计。

1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对转动前后的无尘服衣架杆进行限位。

18、 3.有益效果

19、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尘服熨平结构,通过输送轨道组件带动无尘服衣架杆进入熨平架体内部,利用齿轮和齿块的配合,带动无尘服进行翻面,实现无尘服的前后面熨烫作业,同时实现无尘服的批量连续熨烫,提高工作效率,其具体内容如下:

20、(1)设置有无尘服衣架杆,使得将无尘服套设在无尘服衣架杆上,随后通过输送轨道组件输送到熨平架体内部合适的位置上,启动负压风机,无尘服将吸附在网孔板上,工作人员拉扯平整,通过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带动基座移动至无尘服所需熨平的位置上,随后启动电动推杆,带动熨烫组件对无尘服进行熨平,当无尘服熨平结束后,再启动输送轨道组件,带动未熨平的无尘服进入熨平架体的内部,实现批量连续熨烫,提高工作效率;

21、(2)设置有齿轮和齿块,使得当输送轨道组件带动无尘服衣架杆在熨平架体的中部进行移动时,固定套设在无尘服衣架杆外侧的齿轮利用与齿块之间的啮合作用,带动无尘服衣架杆进行180度的转动,实现无尘服翻面,随后移动至右侧的网孔板前侧后,利用对应的熨烫组件对无尘服进行熨平处理,实现无尘服的前后面熨烫作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安装有液位可视窗口的水箱底座(1),所述水箱底座(1)侧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水箱底座(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熨平架体(2),并且所述熨平架体(2)的上端底部安装有输送轨道组件(3),而且所述输送轨道组件(3)的左右两端均位于出入口(201)的内部,同时出入口(201)开设于所述熨平架体(2)的左右两侧,以便无尘服进出于熨平架体(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4)与第二螺杆(11)和导向杆(12)之间分别为螺纹连接和贴合滑动连接,且第二螺杆(11)和导向杆(12)相互平行,并且第二螺杆(11)和第一螺杆(8)的端部分别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而且第二螺杆(11)、第一螺杆(8)和电动推杆(1401)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组件(1402)关于熨平架体(2)的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且熨烫组件(1402)和网孔板(6)前后一一对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尘服衣架杆(4)的上端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5),且齿轮(5)与齿块(15)构成啮合连接,并且所述齿块(15)固定安装于所述熨平架体(2)的下端内部,而且所述齿块(15)的分布距离等于1/2齿轮(5)的周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组件(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衔接块(16),且衔接块(16)与输送轨道组件(3)之间连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力弹簧(1601),并且所述衔接块(16)的端部位于衔接槽(1602)的内部,而且所述衔接槽(1602)开设于所述无尘服衣架杆(4)的上端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槽(1602)关于所述无尘服衣架杆(4)的中心轴等角度分布有两个,且衔接槽(1602)的一侧为弧状结构设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尘服熨平结构,包括前侧安装有液位可视窗口的水箱底座,所述水箱底座侧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无尘服衣架杆,其轴承安装于所述输送轨道组件的下端;两个网孔板,其对称安装于所述熨平架体后方的左右两侧,且网孔板的内部与负压风机的吸风口连通,并且所述负压风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水箱底座的后侧;第一螺杆和支柱,其均安装于所述熨平架体的前侧,所述支柱的内部上下贴合滑动安装有第二支座。该无尘服熨平结构,通过输送轨道组件带动无尘服衣架杆进入熨平架体内部,利用齿轮和齿块的配合,带动无尘服进行翻面,实现无尘服的前后面熨烫作业,同时实现无尘服的批量连续熨烫,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香,郑文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雅(芜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