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9751发布日期:2023-11-22 13:3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1、缝纫机中,通过驱动机针带面线与底线,在面料上形成锁式线迹,完成缝纫后缝纫机驱动剪线机构完成剪线动作。在针板孔下方进行剪线的时候,剪线刀剪断的是底线和面线的布边线,而针边线是不能剪断或者损伤的。

2、而缝线主要有长纤维缝纫线和短纤维缝纫线,长纤维缝纫线是由较长的纤维纺织而成的,较长的纤维纺织成一股一股的纱线,若干股纱再纺织成长纤维缝纫线。长纤维缝纫线成品一般叫丝光线,纱线比较光洁,不容易粘连,纱线之间彼此容易散股。短纤维线是由较短的纤维纺织而成的,一般指常用的涤纶线、绵线等,组成线的纱线外周,密布着较短而且松散的纤维绒毛,纱线容易粘连,不易散股。

3、现有缝纫机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2220203395.5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剪线机构,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剪线刀2和第二剪线刀1,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二剪线刀1能够相对第二剪线刀1转动,使其上的第一刃口201与第二剪线刀1上的第二刃口101咬合或者分开,第二剪线刀1上设有剪线钩102和分线尖部103,第二剪线刀1在转动时,分线尖部103插入到面线6线环之间进行分线的,剪线钩102会勾住底线7、以及面线线环中的布边线602,并将底线7和面线6都推动至第一剪线刀2处,然后第二刃口101与第一刃口201咬合,在该处将底线7剪断和布边线602剪断。

4、剪线时,是在最后一个针距面线6与底线7的最后一个线迹的交织点9附近完成的,现有设计中,面线6与底线7的交织点9,基本是在在第二剪线刀1的下方,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剪线完成后,面线6与底线7之间的纱线会有粘附现象。这样完成剪线后,在操作人员拿取被布料时,面线6的线头与底线线头701的粘连现象,有很大概率会把底线线头701带偏至任意可能的位置,而下一次缝纫开始,旋梭的快速转动,其最大外轮廓圆弧会快速的再一次推动底线线头701,使底线线头701作无序运动,有较大可能躲开起缝时面线6的线环,因此进一步增加了起缝不上线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能够在剪线时将面线与底线分开,以防止出现面线与底线之间的纱线粘附现象,改善起缝不上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处进行剪线,包括第一剪线刀和第二剪线刀,所述第一剪线刀上设有第一刃口,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第二刃口、以及用于勾住底线和面线朝第一剪线刀运动的剪线钩,所述第二剪线刀能够相对第一剪线刀转动至第二刃口与第一刃口咬合或分开,所述剪线钩的钩底处设有底线勾线部和面线勾线部,且底线勾线部和面线勾线部之间具有分隔部,所述底线勾线部连接剪线钩的左侧边,所述面线勾线部连接剪线钩的右侧边。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线刀上设有用于插入到面线线环中的分线尖部,所述分线尖部位于剪线钩右侧且与剪线钩共用侧边,所述分线尖部的右侧边设有向右倾斜设置的分线斜边。

4、进一步地,所述底线勾线部和面线勾线部都为圆弧形缺口。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还设有面线容线槽和底线容线槽,所述面线容线槽从第二刃口延伸到面线勾线部,所述底线容线槽从第二刃口延伸到底线勾线部,所述面线容线槽和底线容线槽之间具有槽分隔条。

6、进一步地,所述面线容线槽的槽底面和底线容线槽的槽底面都为弧形。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呈圆弧形,且同轴地设置在旋梭外周侧处,所述第二刃口、面线容线槽和底线容线槽都位于第二剪线刀的外弧面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线刀固定不动,所述第二剪线刀能够绕着旋梭转动至与第一剪线刀咬合或者分开。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线刀的外弧面上设有突出的鼓包,所述鼓包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鼓包表面相交的边缘构成第二刃口。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线刀上设有抬高部,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朝旋梭所在侧倾斜的抬起部,所述第二剪线刀朝第一剪线刀转动时抬起部插入到抬高部朝向旋梭的下侧面。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旋梭,还包括上述的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旋梭处进行剪线。

12、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通过在第二剪线刀的剪线钩设置底线勾线部和面线勾线部,需要剪线时,第二剪线刀相对第一剪线刀转动至咬合剪线状态,第二剪线刀在转动时,剪线钩会勾住底线、以及面线线环中的布边线,并靠近第一剪线刀,在剪线需线量、送布需线量和挑线量的作用下,底线和面线会被拉紧,底线会从剪线钩的左侧边进入到底线勾线部中,面线中的布边线会从剪线钩的右侧边进入到面线勾线部中,分隔部将底线勾线部和面线勾线部分开,能够有效地将底线和布边线在剪线钩中分开一定距离,使得在咬合剪线状态时底线和布边线的交织点能够更靠近机针处,位于第一刃口和第二刃口之外,底线和布边线剪断后,底线和面线不会出现纱线粘附现象,从而改善起缝不上线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用于设置在缝纫机的旋梭(10)处进行剪线,包括第一剪线刀(2)和第二剪线刀(1),所述第一剪线刀(2)上设有第一刃口(201),所述第二剪线刀(1)上设有第二刃口(101)、以及用于勾住底线(7)和面线(6)朝第一剪线刀(2)运动的剪线钩(102),所述第二剪线刀(1)能够相对第一剪线刀(2)转动至第二刃口(101)与第一刃口(201)咬合或分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剪线钩(102)的钩底处设有底线勾线部(104)和面线勾线部(105),且底线勾线部(104)和面线勾线部(105)之间具有分隔部(106),所述底线勾线部(104)连接剪线钩(102)的左侧边,所述面线勾线部(105)连接剪线钩(102)的右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线刀(2)上设有用于插入到面线(6)线环中的分线尖部(103),所述分线尖部(103)位于剪线钩(102)右侧且与剪线钩(102)共用侧边,所述分线尖部(103)的右侧边设有向右倾斜设置的分线斜边(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线勾线部(104)和面线勾线部(105)都为圆弧形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1)上还设有面线容线槽(108)和底线容线槽(107),所述面线容线槽(108)从第二刃口(101)延伸到面线勾线部(105),所述底线容线槽(107)从第二刃口(101)延伸到底线勾线部(104),所述面线容线槽(108)和底线容线槽(107)之间具有槽分隔条(1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线容线槽(108)的槽底面和底线容线槽(107)的槽底面都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1)呈圆弧形,且同轴地设置在旋梭(10)外周侧处,所述第二刃口(101)、面线容线槽(108)和底线容线槽(107)都位于第二剪线刀(1)的外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线刀(2)固定不动,所述第二剪线刀(1)能够绕着旋梭(10)转动至与第一剪线刀(2)咬合或者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剪线刀(1)的外弧面上设有突出的鼓包(110),所述鼓包(110)上设有通孔(111),所述通孔(111)与鼓包(110)表面相交的边缘构成第二刃口(10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线刀(2)上设有抬高部(202),所述第二剪线刀(1)上设有朝旋梭(10)所在侧倾斜的抬起部(112),所述第二剪线刀(1)朝第一剪线刀(2)转动时抬起部(112)插入到抬高部(202)朝向旋梭(10)的下侧面。

10.一种缝纫机,包括旋梭(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设置在旋梭(10)处进行剪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分开面线和底线的剪线机构、以及缝纫机,剪线机包括第一剪线刀和第二剪线刀,所述第一剪线刀上设有第一刃口,所述第二剪线刀上设有第二刃口、以及用于勾住底线和面线朝第一剪线刀运动的剪线钩,所述第二剪线刀能够相对第一剪线刀转动至第二刃口与第一刃口咬合或分开,所述剪线钩的钩底处设有底线勾线部和面线勾线部,且底线勾线部和面线勾线部之间具有分隔部,所述底线勾线部连接剪线钩的左侧边,所述面线勾线部连接剪线钩的右侧边。本技术能够使底线和布边线剪断后不会出现纱线粘附现象,从而改善起缝不上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谭新民,李保青,李礼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