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6454发布日期:2024-01-26 23:03阅读:16来源:国知局
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编织收线,更具体地说,涉及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


背景技术:

1、编织机是编织绳索、电缆等的常用设备,在编织生产线上,编织线的材料是多样的,不同的编织线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导致不同的编织线具有的韧性不同,并且,编织机在编织时,因为锭子上的编织线缠绕在锭子上的松紧程度不同,以及收线机构的绳卷直径不断变化,会使编织机在收线时,合股编织线松紧程度不一。目前,在编织生产线上,送料进入编织工序时人工进行拉涨,误差大,合股编织线不同段的松紧度不同,降低了编织线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包括若干框架,每个所述框架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所述框架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可转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丝杆,两个所述丝杆位于两个所述导向组件之间,所述框架内部靠近其内顶壁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横板,两个所述丝杆的顶端均贯穿横板,所述横板的上方安装有用于控制丝杆的驱动组件,两个所述丝杆的外侧均安装有拉涨组件,两个所述拉涨组件相互反向设置。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导向组件均包括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于框架的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框内由上至下可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滚轮。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拉涨组件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内可转动设置有两个拉涨滚轮,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套设于丝杆外侧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横板顶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两个所述丝杆的外侧均固定套接有皮带盘,三个所述皮带盘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丝杆外侧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框架的侧面开设有与拉涨组件适配的通槽,所述龙门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龙门架的一端延伸至通槽内并沿着通槽滑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板和龙门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弧形豁口,所述弧形豁口的直径大于拉涨滚轮的直径。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个所述框架的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贯穿所述框架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导向组件的下方,若干个所述框架并排设置时,所述通孔对齐并穿插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帽将若干个所述框架锁紧在一起。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本方案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丝杆同步旋转,两丝杆螺纹方向相反,其中一个螺套向上移动,另外一个螺套向上移动,螺套通过支撑板带动龙门架内的拉涨滚轮移动,由拉涨滚轮拉动编织袋,随着对编织袋的拉紧,使合股编织线调节到适当的松紧状态,无需人工进行拉涨,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合股编织线不同段的松紧度可调至相同,提高了编织线的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1.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包括若干框架(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架(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2),所述框架(1)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可转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丝杆(3),两个所述丝杆(3)位于两个所述导向组件(2)之间,所述框架(1)内部靠近其内顶壁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横板(4),两个所述丝杆(3)的顶端均贯穿横板(4),所述横板(4)的上方安装有用于控制丝杆(3)的驱动组件(5),两个所述丝杆(3)的外侧均安装有拉涨组件(6),两个所述拉涨组件(6)相互反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组件(2)均包括有固定框(21),所述固定框(21)固定连接于框架(1)的前方和后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框(21)内由上至下可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向滚轮(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涨组件(6)包括有支撑板(61),所述支撑板(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龙门架(62),所述龙门架(62)内可转动设置有两个拉涨滚轮(63),所述支撑板(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套(64),所述螺套(64)套设于丝杆(3)外侧并与所述丝杆(3)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安装于横板(4)顶部的电机(51),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与两个所述丝杆(3)的外侧均固定套接有皮带盘(52),三个所述皮带盘(52)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丝杆(3)外侧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侧面开设有与拉涨组件(6)适配的通槽(7),所述龙门架(6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远离龙门架(62)的一端延伸至通槽(7)内并沿着通槽(7)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1)和龙门架(6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弧形豁口(65),所述弧形豁口(65)的直径大于拉涨滚轮(63)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架(1)的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贯穿所述框架(1)的通孔(9),所述通孔(9)位于导向组件(2)的下方,若干个所述框架(1)并排设置时,所述通孔(9)对齐并穿插设置有螺杆(10),所述螺杆(1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帽(11)将若干个所述框架(1)锁紧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编织自动校正拉涨器,包括若干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架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所述框架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可转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丝杆,两个所述丝杆位于两个所述导向组件之间,所述框架内部靠近其内顶壁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横板。该技术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丝杆同步旋转,两丝杆螺纹方向相反,其中一个螺套向上移动,另外一个螺套向上移动,螺套通过支撑板带动龙门架内的拉涨滚轮移动,由拉涨滚轮拉动编织袋,随着对编织袋的拉紧,使合股编织线调节到适当的松紧状态,无需人工进行拉涨,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合股编织线不同段的松紧度可调至相同,提高了编织线的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莹,王永福,冷欣,胡希军,王京思,战俊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橡六胶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