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95878发布日期:2024-04-01 14:03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


背景技术:

1、随着市场的发展,各种服装需要各种各样的卖点,根据运动面料的细分市场,需要研究各种适合运动功能的面料,比如吸排,抗菌,透气,凉感等等功能,各种功能的搭配会让成衣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并为消费者带来实在的功能体验。

2、现有技术中,为使得运动服装具有很好的导湿快干性能,将人体产生的汗液迅速地从体表转移到服装表层,并快速地散失掉,于公开号为cn107756913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导湿快干抗菌面料,其在面料与身体接触的部分设计为沟槽状,能够形成热量散失的通道,结合所设计的小孔,利于身体热量的散失和汗液的织物表面的传递和蒸发,保持身体凉爽舒适,以抗菌层中的竹炭纤维颗粒吸收异味以达到抗菌效果;然现其均是采用间接的方式使面料获取到导湿以及抗菌性能,并未从面料本身入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采用抗菌吸排复合纱线来实现持久抗菌和吸排的功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包括抗菌吸排涤纶丝,以6路作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以罗纹型对针方式排列上下织针,其中,

3、第1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4、第2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5、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

6、第4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7、第5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8、第6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9、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吸排涤纶丝规格为100d/144f。

10、进一步地,还包括fdy的纱线,以3路作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排布于抗菌吸排涤纶丝的循环之后。

11、进一步地,所述fdy的纱线包括第一排布方式以及第二排布方式。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布方式具体为:

13、第1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

14、第2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

15、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布方式具体为:

17、第1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

18、第2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

19、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与第二排布方式间隔式排布于抗菌吸排涤纶丝的循环之后。

21、进一步地,所述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以18路作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其中,

22、第1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23、第2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24、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

25、第4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26、第5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27、第6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28、第7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

29、第8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

30、第9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

31、第10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32、第11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33、第12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

34、第13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35、第14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36、第15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

37、第16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

38、第17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

39、第18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

40、进一步地,所述fdy的纱线的细度为40d/12f。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42、1)通过以抗菌吸排涤纶丝制成纱线的正面和反面的粗条的丝,能够有效传导汗水倒面料表面,且纱线具有长效抑制细菌的作用,可以长期穿着运动;

43、2)于反面进fdy的纱线,以细度较小的纱线织造的面料,整体结构比较轻且透气性能更强。



技术特征:

1.一种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抗菌吸排涤纶丝,以6路作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以罗纹型对针方式排列上下织针,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吸排涤纶丝细规格为100d/144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fdy的纱线,以3路作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排布于抗菌吸排涤纶丝的循环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fdy的纱线包括第一排布方式以及第二排布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布方式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布方式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与第二排布方式间隔式排布于抗菌吸排涤纶丝的循环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以18路作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fdy的纱线的规格为40d/12f。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持久抗菌吸排涤纶提花透气双面组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144F抗菌吸排涤纶丝,以6路作为一个循环进行织造,以罗纹型对针方式排列上下织针,第1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2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4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5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6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本技术通过抗菌吸排涤纶丝,能有效传导汗水到面料表面,可长期穿着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郭中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恒隆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