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子及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10629发布日期:2024-04-23 11:3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梭子及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特别是一种梭子及圆织机。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塑料圆织机上使用的梭子,一般包括梭体,梭体上转动设有第一管座以及第二管座,第一管座与第二管座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管座与第二管座之间形成可供纬丝管安装的安装空间,第一管座可相对梭体滑动来远离或靠近第二管座,例如在更换纬丝管时,需要让第一管座远离第二管座,在更换好纬丝管后,则让第一管座靠近第二管座,与第二管座合作将纬丝管夹紧。为避免纬丝管脱离梭体,一般在梭体上还设有可使第一管座与第二管座夹紧纬丝管的压缩弹簧。

2、为了提高编织效率,一般采用大直径的纬丝管,即一锭纬丝管上收卷的纬丝长度较长,因此在将纬丝管安装于第一管座与第二管座之间时,需通过纬丝管用力挤压推动第一管座滑动,而为了确保纬丝管不会自动脱离梭体,压缩弹簧的弹力设计得较大,再加上纬丝管的重量,需要操作人员使用更大的力量才能实现纬丝管的更换,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3、为实现省时省力地更换纬丝管,现有技术cn215828980u中公开了一种塑料圆织机的梭子,包含梭架,梭架上转动设有第一管座以及第二管座,第一管座以及第二管座间隔设置且构成可供纬纱筒(即纬丝管)安装的安装空间,梭架上设有可供第一管座安装的安装座,第一管座可在安装座上滑移设置,所述第一管座上设有可驱动第一管座滑移的拨杆,安装座上设有驱动第一管座朝第二管座滑移复位的复位件,安装座上开设有导向槽,拨杆可在导向槽内滑移设置。操作人员通过推动拨杆,拨杆带动第一管座克服复位件的复位力,使得第一管座做远离第二管座的滑移运动,此时,纬线筒(即纬丝管)可置放于第一管座与第二管座之间,释放拨杆,复位件驱动第一管座朝第二管座方向复位,且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管座将纬线筒压设于第二管座上,完成安装,由于在第一管座上设有拨杆,拨杆具有长度,便于操作人员握住拨杆推动第一管座滑动,具有更加省力的效果,使得操作人员可单手驱动第一管座做远离第二管座的滑移运动,以便于纬纱筒置放于第一管座与第二管座之间,因此,该梭子可实现省时省力的将纬纱筒安装于第一管座与第二管座之间,满足在第一管座以及第二管座之间安装纬纱筒。很显然,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利用拨杆的杠杆效果去克服复位件(即压缩弹簧)的弹力,虽然能够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但是实质上并不能减少压缩弹簧本身需要提供的弹力,而且要考虑到梭子的工作环境,导致拨杆的长度设计有限,杠杆效果有限,因此省时省力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在纬纱筒受到突然的轴向冲击力时,可能导致复位件的弹力作用失效,结果就是纬纱筒飞离梭子,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仅影响圆织机的正常工作,而且严重时可能引发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梭子,解决更换纬丝管不够省时省力且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更换纬丝管的效率且更加省力,并且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梭子,包括梭体、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梭体上滑动连接有滑套,第一管座轴向定位于滑套且转动连接于滑套,第二管座转动连接于梭体,梭体上设有限位手柄,限位手柄包括操作部、铰接部和限位部,操作部供用户操作,铰接部铰接于梭体,限位部用于限制滑套向后滑动,限位手柄具有使限位部限制滑套滑动的工作状态以及解除工作状态的换纬状态,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夹住纬丝管。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采用限位手柄来将第一管座锁住,在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夹住纬丝管,即使在突然产生的轴向冲击力作用下,只要限位手柄不离开工作状态,纬丝管也不会脱离梭子,安全可靠,因此不需要考虑现有技术中压缩弹簧的作用,在需要更换纬丝管时,将限位手柄切换到换纬状态即可,此时滑套可以自由向后移动,不再需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压缩弹簧的弹力,非常省力,对于力气较小的女性操作人员更加友好,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更换纬丝管的效率。

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在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抵于滑套的后端面,限位部在限位手柄解除工作状态后与滑套松脱。

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的前端具有沿滑套的后端面滑动的销体或导向弧面;或者,所述滑套的后端面包括径向的抵接平面,限位部的前端具有与抵接平面贴合的自锁平面。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活动连接于滑套,滑套设有供限位部活动的连接槽,限位部在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抵于连接槽的前端侧面,限位部在限位手柄解除工作状态后离开连接槽的前端侧面。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设于滑套的外周侧面;或者,所述滑套的后面设有连接臂,连接槽设于连接臂。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手柄设有使其具备保持于工作状态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9、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部设有横向凸出体,横向凸出体跟随操作部旋转,梭体阻挡在横向凸出体的旋转路径上以对限位手柄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或者,所述梭体上设有限制限位手柄转动角度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位于限位手柄的转动路径上,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抵于限位凸筋,限位手柄解除工作状态后离开限位凸筋。

10、进一步的,所述铰接部设有转接通孔,铰接轴穿过转接通孔与梭体连接,将铰接部铰接于梭体。

11、进一步的,所述滑套与梭体之间设有使第一管座保持向第二管座靠近趋势的第二弹性件。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圆织机,包括门圈组件和梭子,梭子在门圈组件内做圆周运动,梭子为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梭子。



技术特征:

1.一种梭子,包括梭体、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梭体上滑动连接有滑套,第一管座轴向定位于滑套且转动连接于滑套,第二管座转动连接于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梭体上设有限位手柄,限位手柄包括操作部、铰接部和限位部,操作部供用户操作,铰接部铰接于梭体,限位部用于限制滑套向后滑动,限位手柄具有使限位部限制滑套滑动的工作状态以及解除工作状态的换纬状态,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夹住纬丝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在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抵于滑套的后端面,限位部在限位手柄解除工作状态后与滑套松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前端具有沿滑套的后端面滑动的限位体或导向弧面;或者,所述滑套的后端面包括径向的抵接平面,限位部的前端具有与抵接平面贴合的自锁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活动连接于滑套,滑套设有供限位部活动的连接槽,限位部在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抵于连接槽的前端侧面,限位部在限位手柄解除工作状态后离开连接槽的前端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设于滑套的外周侧面;或者,所述滑套的后面设有连接臂,连接槽设于连接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手柄设有使其具备保持于工作状态趋势的第一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有横向凸出体,横向凸出体跟随操作部旋转,梭体阻挡在横向凸出体的旋转路径上以对限位手柄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或者,所述梭体上设有限制限位手柄转动角度的限位凸筋,限位凸筋位于限位手柄的转动路径上,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抵于限位凸筋,限位手柄解除工作状态后离开限位凸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设有转接通孔,铰接轴穿过转接通孔与梭体连接,将铰接部铰接于梭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与梭体之间设有使第一管座保持向第二管座靠近趋势的第二弹性件。

10.一种圆织机,包括门圈组件和梭子,梭子在门圈组件内做圆周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子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梭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梭子,属于纺织机械领域,解决了更换纬丝管不够省时省力且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梭体、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梭体上滑动连接有滑套,第一管座轴向定位于滑套且转动连接于滑套,第二管座转动连接于梭体,梭体上设有限位手柄,限位手柄包括操作部、铰接部和限位部,操作部供用户操作,铰接部铰接于梭体,限位部用于限制滑套向后滑动,限位手柄具有使限位部限制滑套滑动的工作状态以及解除工作状态的换纬状态,限位手柄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管座和第二管座夹住纬丝管。本技术主要用于进一步提高更换纬丝管的效率且更加省力并且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圆织机,采用上述梭子。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荣,陈卫国,陈崇斌,顾贤初,许德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雁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6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