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挤式全自动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4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挤式全自动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靠洗涤介质循环进行洗涤的全自动洗衣机。
目前较为通用的洗衣机是波轮式洗衣机,它是利用波轮转动时带动洗衣缸内的水产生旋转,洗涤物则跟随旋转的水作较慢的旋转而进行洗涤。但两者的相对运动较小,故洗洁度低。波轮旋转时直接摩擦着洗涤物,故磨损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洗洁度高、磨损率低的全自动洗衣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现有的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即具有洗涤、漂洗、甩干功能的套缸式)的波轮改为浆泵,利用浆泵将缸体与甩干桶之夹层间的介质喷入甩干桶内,来冲动桶内的洗涤物和水並形成旋转;甩干桶内的一部分介质要穿过桶壁的网孔进入夹层间,去补充浆泵的入口介质,这部分介质将洗涤物推向桶壁,並能穿透洗涤物的微孔和消除桶内旋转介质的向心力;被推靠在桶壁上的洗涤物由于齿筋等的阻挡。又与旋转的洗涤物之间产生搓揉;故洗洁度高、洗涤均匀、无缠绕现象。浆泵的叶轮在旋转时不接触洗涤物,故磨损率低。进行甩干程序可由浆泵的非工作转向带动甩干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叙述。
附图是推挤式全自动洗衣机缸体底部剖面图。
参见附图,一个缸体〔1〕内有一个甩干桶〔2〕,甩干桶〔2〕壁的一部分带有齿筋及网孔〔3〕,並配有平衡圈等(图中末画出),由伸入缸体〔1〕内的传动轴〔4〕带动一个离心式等叶轮〔5〕,叶轮〔5〕的入口流道由缸体〔1〕与甩干桶〔2〕之间的夹层处组成,传动轴〔4〕由其上的不自锁外螺纹〔6〕或弹子梢与叶轮〔5〕上的不自锁内螺纹〔7〕等的套合使两者联接。在传动轴〔4〕工作转时,外螺纹〔6〕将内螺纹〔7〕上推至上极限位而带动叶轮〔5〕;在传动轴〔4〕不转时,叶轮〔5〕因自重等而使内螺纹〔7〕下落至下极限位,让叶轮〔5〕的出口〔10〕沉入甩干桶〔2〕上的档圈〔11〕内,同时,叶轮〔5〕入口端的棘齿梢〔8〕已深入到与甩干桶〔2〕底口内棘齿〔9〕的能相扣位;在传动轴〔4〕反转时,棘齿梢〔8〕与棘齿〔9〕扣合到极限位,使甩干桶〔2〕上提离开缸体〔1〕后而转动。叶轮〔5〕的上端固定一个端罩〔12〕,端罩〔12〕的端轴〔13〕上套一个端盖〔14〕,以减少对洗涤物的磨损,端轴〔13〕与端盖〔14〕之间可加衬瓦等,亦可不要端盖〔14〕及端轴〔13〕,端罩〔12〕的表面宜光滑,这样,旋转着的端罩〔12〕能将靠附于上的洗涤物甩向叶轮〔5〕的出口介质流中。端罩〔12〕和端盖〔14〕上均有排气孔〔15〕,缸体〔1〕底部有放水管〔16〕並配有出、进水电磁阀,水位传感器,电动机,传动、控制机构和外壳等(图中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的基础上,只需将波轮改为浆泵等,便可克服现有各型洗衣机普遍存在的洗洁度低,或磨损率高等缺陷,适用于薄纱至厚帆布件的自动洗涤、漂洗、甩干。由于磨损率低,可做成压力式。亦可做成不进行甩干的自动式,则不进行甩干转的甩干桶与缸体的夹层通道可以节省成管道式的。叶轮可做成不下移动,且用环形网孔等来阻止洗涤物进入叶轮内。
权利要求
一种靠运送洗涤介质来进行洗涤的洗衣机,包括一个缸体及甩干桶,放水管,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外壳,其特征是还有一个浆泵,在进行洗涤时,浆泵中叶轮的出端充分与甩干桶相通,叶轮的叶片不接触洗涤物。
专利摘要
推挤式全自动洗衣机,采用一个浆泵将缸体与甩干桶之间的介质喷入甩干桶中,来冲刷洗涤物,使洗涤介质与洗涤物,洗涤物之间产生多种形式的相对运动。在洗涤过程中没有设备部件对洗涤物的触动。其洗洁度高、磨损率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能更改成压力式等多种型式,适用于薄纱至厚帆布等的自动洗涤、漂洗及甩干。
文档编号D06F17/02GK86205161SQ86205161
公开日1987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86年7月10日
发明者张孝慈 申请人:张孝慈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