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虫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4900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防虫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虫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吸血昆虫不但通过刺叮骚扰人体,而且能够传播鼠疫、登革热、疟疾等多种疾病。 我国边远的海南、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在夏季蚊、蠓、蚋、蚤吸血昆虫活动高峰期,人 体周围的昆虫密度每立方米空间可达上百只。如果人们穿戴普通的夏季服装,部分吸血昆 虫能够叮透;如果着装过厚,衣物透气性差,由于气温高,人们将难以忍受。因此,着装问题 严重影响着户外人员在夏季的正常活动,造成部队无法开展训练、巡逻等军事活动,林业工 人、牧民等无法出行。
[0003]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87203525Y,公开了一种防暑防蚊服。其面料、里料均 以涤纶或腈纶蚊帐纱或其它具有多孔性的网纱为主料,以尼龙绸为辅料,在里料和面料之 间充填有匡架式的柔性支撑物如海绵条等,以保证蚊虫不能隔着织物叮咬。但由于柔性支 撑物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两层蚊帐布间隔不一致,在衣服弯曲或在地上坐卧时,二层布面 重叠,仍然容易造成昆虫叮咬人体。
[0004]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799638Y,公开了一种防蚊虫叮咬布,它包括有一里 层、一面层、以及设置在里层和面层之间的至少一垫纱层,所述垫纱层由纤维组成。该纤维 为单丝纤维或复丝纤维,支撑在里层和面层之间。该防蚊虫叮咬布采用多层网眼组织结构, 有透气防虫的功能效果,但对微型昆虫小咬、蠓、蚋、白蛉,则必须减小网眼,但这样会导致 透气效果变差。而且,在一些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地方,例如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夏季7-8 月的蚊虫密度高达1700只/立方米,只要有1 %的微型吸血昆虫从网眼或帽子和上衣、上衣 和裤子、裤子和鞋袜的接缝处钻入,导致人体被叮咬,后果难以忍受。仅仅采用面料特殊结 构,并不足以抵御蚊虫的侵袭。
[0005] 因此,通过在面料中添加防虫剂生产一种防虫面料以抵御蚊虫就成为了一个新的 研宄方向。
[0006] 《2000年卫生杀虫剂剂型技术手册》(ISBN7-5025-2987-X/TQ. 1305)记载,日本住 友化学株式会社的OLESET聚乙烯防虫纤维,在喷丝阶段中的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纺丝液中 加入苄氯菊酯组分,苄氯菊酯用量为高密度聚乙烯的2%,使用过程中药物会释放到纤维表 面,产生防虫作用。但是,拟除虫菊酯对于聚乙烯等合成纤维相当于杂质,影响其可纺性,常 规只能喷制大于〇. 15毫米的防虫合成纤维。另外,常规的防虫纤维喷丝工艺由于温度高, 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分解温度远低于喷丝工艺温度,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将大 量分解。
[0007] 在现有技术,还有涂层工艺在面料表面添加防虫剂。但是,常规的防虫涂层工艺并 不能对双层网眼结构织物进行单面和中间垫纱层的加工,并且表面含防虫剂的面料接触人 皮肤会引起过敏反应。
[0008]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807751A,公开了一种用拟除虫菊酯上染合成纤 维制备防虫纺织品的方法,试图在面料纤维中印染上防虫剂。该方法主要采用二甲苯作为 导染剂将拟除虫菊酯印染合成纤维,但由于二甲苯在70°C以上会溶解聚乙烯、聚丙烯等合 成纤维,印染加工时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会受到二甲苯剥蚀,该方法并不适宜直径小 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印染拟除虫菊酯。

【发明内容】

[0009]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防虫面 料。
[0010]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上述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
[0011]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 一种防虫面料,其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50-100份,丙纶 纤维50-100份;所述纤维混纺织成面料后,经过防虫整理液浸染后得到所述防虫面料。
[0013] 所述防虫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三氟氯氰菊酯5-20份、右旋苯醚菊酯 5-20份、苯醚甲环唑5-20份、吡唑嘧菌酯5-20份、分散剂10-20份、水100-200份。
[0014] 所述分散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比如: 单十二烷基磷酸酯钾,CAS号:39322-78-6 ;异辛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CAS号:68439-39-4 ; 木质素磺酸钠,CAS号:8061-51-6 ;木质素磺酸钙,CAS号:8061-52-7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AS号:25155-30-0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CAS号:99734-09-5等。
[0015]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或木质素磺酸钠。最优地,所述分散 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合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的质 量比为3:1-1:3。
[0016] 三氟氯氰菊酯,CAS 号:68085-85-8。
[0017] 右旋苯醚菊酯,CAS 号:188023-86-1。
[0018] 苯醚甲环唑,CAS 号:119446-68-3。
[0019] 吡唑嘧菌酯,CAS 号:175013-18-0。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1] (1)将涤纶纤维和丙纶纤维织成混纺面料;
[0022] (2)将上述制得的混纺面料在防虫整理液中浸染;
[0023] ⑶水洗,甩干;
[0024] (4)定型。
[0025] 优选的,
[0026] 所述混纺面料与防虫整理液的质量比为1:10-1:15。
[0027] 步骤(2)中所述浸染温度为50?100°C,浸染时间30-60min。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9] 实施例1
[0030] ⑴混纺面料的制备:称取60公斤涤纶纤维、60公斤丙纶纤维,分别开松预处理, 在梳棉机上梳理成生条;在并条机上并合,制成熟条;在粗纱机上进行牵伸和加捻,最后在 细纱机上进一步牵伸加捻,制成混纺纱;再将混纺纱采用大圆机炜编织造方法进行织造,制 得混纺面料(60支)。
[0031] (2)制备防虫整理液:三氟氯氰菊酯10公斤、右旋苯醚菊酯10公斤、苯醚甲环唑 10公斤、吡唑嘧菌酯10公斤、木质素磺酸钠20公斤、水100公斤,搅拌。
[0032] (3)将步骤(1)中的混纺面料置于步骤(2)中的防虫整理液中浸染,,混纺面料与 防虫整理液的质量比为1:10,浸染温度为60°C,浸染时间45min,;
[0033] (4)水洗,甩干,100°C定型 2min。
[0034] 实施例2
[0035] 将实施例1中步骤(2)中的防虫整理液替换为:右旋苯醚菊酯20公斤、苯醚甲环 唑10公斤、吡唑嘧菌酯10公斤、木质素磺酸钠20公斤、水100公斤。
[0036] 实施例3
[0037] 将实施例1中步骤(2)中的防虫整理液替换为:三氟氯氰菊酯20公斤、苯醚甲环 唑10公斤、吡唑嘧菌酯10公斤、木质素磺酸钠20公斤、水100公斤。。
[0038] 实施例4
[0039] 将实施例1中步骤(2)中的防虫整理液替换为:三氟氯氰菊酯20公斤、右旋苯醚 菊酯10公斤、吡唑嘧菌酯10公斤、木质素磺酸钠20公斤、水100公斤。
[0040] 实施例5
[0041] 将实施例1中步骤(2)中的防虫整理液替换为:三氟氯氰菊酯20公斤、右旋苯醚 菊酯10公斤、苯醚甲环唑10公斤、木质素磺酸钠20公斤、水100公斤。
[0042] 实施例6
[0043] 将实施例1中步骤(2)中的防虫整理液替换为:三氟氯氰菊酯10公斤、右旋苯醚 菊酯10公斤、苯醚甲环唑10公斤、吡唑嘧菌酯10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0公斤、水100 公斤。
[0044] 实施例7
[0045] 将实施例1中步骤(2)中的防虫整理液替换为:三氟氯氰菊酯10公斤、右旋苯醚 菊酯10公斤、苯醚甲环唑10公斤、吡唑嘧菌酯10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公斤、木质素 磺酸钠10公斤、水100公斤。
[0046] 测试例1
[0047] 对实施例1-7得到的防虫面料进行性能测试,采用WHO/⑶S/WHOPES/ GCDPP/2005. 11,蚊虫接触面料后用糖水饲养,测试水洗30次前后的3h蚊虫击倒率和24h 蚊虫死亡率,结果见表1。
[0048] 表1实施例1-7防虫面料性能测试
[0049]
【主权项】
1. 一种防虫面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 50-100份,丙纶纤维50-100份;所述纤维混纺织成面料后,经过防虫整理液浸染后得到所 述防虫面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虫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 分:三氟氯氰菊酯5-20份、右旋苯醚菊酯5-20份、苯醚甲环唑5-20份、吡唑嘧菌酯5-20份、 分散剂10-20份、水100-200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4.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防虫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将涤纶纤维和丙纶纤维织成混纺面料; (2) 将上述制得的混纺面料在防虫整理液中浸染; (3) 水洗,甩干; (4) 定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面料与防虫整理液的质量比 为 1:10-1:15。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浸染温度为50? l〇〇°C,浸染时间 30-60min。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虫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虫面料其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混纺而成:涤纶纤维50-100份,丙纶纤维50-100份;所述纤维混纺织成面料后,经过防虫整理液浸染后得到所述防虫面料。其具有优异的杀虫效果,且经过多次水洗后仍保持较高的杀虫率。
【IPC分类】D06M15-01, D06M13-425, D06M13-348, D06M13-224, D06M13-352, D06M13-256, D03D15-00
【公开号】CN104562659
【申请号】CN201410854963
【发明人】曹公平
【申请人】上海公泰纺织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