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碳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5049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咖啡碳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咖啡碳面料。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面料色泽效果的不断讲究,单一色的面料的使用率和普及率越来越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申请公布号CN 104452040 A,名称为“一种双面双色混纺面料”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布了一种双面双色混纺面料,所述面料是由面丝和底丝织造而成的,所述面丝为50D/36F的阳离子涤纶丝,所述底丝包括50D/36F涤纶丝和氨纶丝,所述面料的后整理工艺为:剖幅-剪毛-白胚预定-染色-上柔-水洗-脱水-定型,其中,所述染色时使用两种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所述分散染料用于底丝的染色,所述活性染料用于面丝的染色。
[0003]上述双色面料主要通过分别对面丝和底丝染色而形成的,该面料存在着色牢度相对较差,功能较为的单一的缺点。
[0004]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牢度较佳且吸附和抗菌效果佳的咖啡碳面料。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咖啡碳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玮纱按照小提花组织结构交织而成,经纱与玮纱交织成多个循环组织单元,玮纱为7OT/72F半消光咖啡碳DTY,经纱为7OT/72F半消光涤纶DTY,该面料沿经向,纱线的密度为180根/英寸,沿玮向,纱线的密度为132根/英寸,经纱与玮纱的颜色不同。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循环组织单元由9根经纱和9根玮纱交织而成,从左到右对经纱进行排序,从上到下对玮纱进行排序,对于第一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对于第二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对于第三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对于第四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对于第五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对于第六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对于第七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对于第八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对于第九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
[000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玮纱为7OT/72F半消光咖啡碳DTY,经纱为75D/72F半消光涤纶DTY,利用咖啡碳DTY自身特性,其在加工过程中,咖啡渣高温煅烧,深棕色咖啡渣使咖啡碳DTY具有与众不同的棕灰色,当面料单染涤纶DTY时(深灰除外),有良好的双色效果,咖啡碳DTY不易掉色且色牢度佳。同时咖啡碳纤维中有大量的矿物质能高效吸收远红外线,具有较好的升温效果,咖啡碳中丹宁酸能凝固微生物体内的原生质并作用于多种酶,对多种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咖啡碳纤维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咖啡碳纤维的高吸附性,破坏了细菌生存的湿润环境,咖啡碳纤维高效的抑菌作用,让身体免受细菌的困扰。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选择面料的密度,利用咖啡碳纤维的特性,咖啡渣内部空隙较大,有强大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物理吸附原理),能高效吸附综合性异味(烟味,霉味等)。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循环组织单元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13]参照图1至图2,图中,■表示经浮点,即经纱浮在玮纱之上的点;□表示玮浮点,即玮纱浮在经纱之上的点,一种咖啡碳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玮纱按照小提花组织结构交织而成,经纱与玮纱交织成多个循环组织单元,玮纱为7OT/72F半消光咖啡碳DTY,经纱为75D/72F半消光涤纶DTY,该面料沿经向,纱线的密度为180根/英寸,沿玮向,纱线的密度为132根/英寸,经纱与玮纱的颜色不同。7OT/72F半消光咖啡碳DTY为一种咖啡碳纤维,其具有如下优点:咖啡碳纤维制造过程中咖啡渣经特殊工艺炭化后,内部空隙较大,有强大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物理吸附原理);咖啡碳纤维中有大量的矿物质能高效吸收远红外线,具有较好的升温效果;咖啡碳纤维中有较大的空隙储存有较多的空气,具有较好的蓄热效果;咖啡碳中丹宁酸能凝固微生物体内的原生质并作用于多种酶,对多种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咖啡碳纤维具有一定的抑菌功能。咖啡碳纤维的高吸附性,破坏了细菌生存的湿润环境,其高效的抑菌作用,让身体免受细菌的困扰。在面料的实际生产中,利用低张力引玮技术,适当加宽机上筘幅配合花型组织,让织物在解除张力及染整处理的过程中有足够的回缩空间。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所述循环组织单元由9根经纱和9根玮纱交织而成,从左到右对经纱进行排序,从上到下对玮纱进行排序,玮纱分别命名为第一根玮纱、第二根玮纱、第三根玮纱、第四根玮纱、第五根玮纱、第六根玮纱、第七根玮纱、第八根玮纱以及第九根玮纱,对于第一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对于第二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对于第三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对于第四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对于第五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对于第六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对于第七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对于第八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对于第九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通过对面料的密度进行合理的选择,并配合该组织结构,在保证面料美观大方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经纱与玮纱之间的空间,提升了面料散热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主权项】
1.一种咖啡碳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玮纱按照小提花组织结构交织而成,经纱与玮纱交织成多个循环组织单元,其特征在于:玮纱为75D/72F半消光咖啡碳DTY,经纱为75D/72F半消光涤纶DTY,该面料沿经向,纱线的密度为180根/英寸,沿玮向,纱线的密度为132根/英寸,经纱与玮纱的颜色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碳面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循环组织单元由9根经纱和9根玮纱交织而成,从左到右对经纱进行排序,从上到下对玮纱进行排序,对于第一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沉-沉-浮-沉-沉,对于第二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沉-浮-沉-沉-浮-沉,对于第三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沉-浮-沉-沉-浮,对于第四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对于第五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对于第六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对于第七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浮-沉-沉-浮-浮-沉-浮-浮-沉,对于第八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对于第九根玮纱而言,9根经纱的沉浮状态依次为:沉-沉-浮-沉-浮-浮-沉-浮-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咖啡碳面料,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按照小提花组织结构交织而成,经纱与纬纱交织成多个循环组织单元,纬纱为75D/72F半消光咖啡碳DTY,经纱为75D/72F半消光涤纶DTY,该面料沿经向,纱线的密度为180根/英寸,沿纬向,纱线的密度为132根/英寸,经纱与纬纱的颜色不同。如此,纬纱为75D/72F半消光咖啡碳DTY,经纱为75D/72F半消光涤纶DTY,利用咖啡碳DTY自身特性,其在加工过程中,咖啡渣高温煅烧,深棕色咖啡渣使咖啡碳DTY具有与众不同的棕灰色,当面料单染涤纶DTY时(深灰除外),有良好的双色效果,咖啡碳DTY不易掉色且色牢度佳。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面料具有较佳的吸附和抗菌效果。
【IPC分类】D03D15/00, D03D13/00
【公开号】CN205115743
【申请号】CN201520843749
【发明人】吴远场
【申请人】晋江市远大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