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型电杆拉线标识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510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型电杆拉线标识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杆拉线标识装置。
现在在田间、公路、街道附近的电杆斜拉线,基本上设有标识或者用两半园竹拼凑而成,因而经常发生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事故,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汽车碰坏拉线导致车和电力线路受损;行人在晚间行走因没有标识而误碰到拉线导致人身伤害等。还有因对电线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经常发生电线被盗事故,造成电力线路损坏和国家财产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标识明显、安全、防盗的电杆拉线标识件。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方案实现该标识件包括标识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是由数个首尾衔接的圆筒组成,每一个圆筒由带有自动闭合封锁结构的两韧性相连的复合式半圆柱型套管扣接而成,本体的顶部和尾部均装有带有拉线穿孔的端盖,其中装在本体尾部的端盖为一可拆式端盖,其作用是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日后安装和维护拉线;所述的自动闭合封锁结构包括分别设在两半圆柱套管内壁上的卡槽和与其扣合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圆柱型复合式结构可使标识件能最大限度地采光,在不同的方位得到最大面积的标识,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从而可保证电力线路完好无损和避免其它不必要的损失;2.采用自动闭合封锁结构,不仅组装方便,还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3.产品使用寿命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复合式半圆柱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的E处放大图;图5为图3的F处放大图;图6为图2的B-B剖视图;图7为顶部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图9为图8的G处放大图;图10为图8的H处放大图;
图11为底部端盖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的D-D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顶部端盖2和底部端盖3。本体1由数个首尾衔接的圆筒组成,但每一个圆筒又由带有自动闭合封锁结构的两韧性相连的复合式半圆柱型套管4扣接而成。
复合式半圆柱型套管4的具体结构见图2-图6,在套管尾部的内周壁上均开有楔槽5,在顶部的外周壁上加工有与楔槽5扣合的外凸缘6。在一个半圆柱型套管的内壁上加工有四个沿轴线方向排列的卡槽,在另一个半圆柱型套管上设有四个与卡槽7扣接的卡扣8,其中二对卡槽、卡扣位于套管底部楔槽5的上、下相邻两侧,便于使套筒衔接更加牢固。
顶部端盖2的结构见图7-图10,它也由两相连的半圆柱型端盖经卡扣9和卡槽10扣接而成,端盖端面中心开有拉线穿孔11,内侧壁上开有与套筒顶部处凸缘扣接的楔槽12。底部端盖3的结构见图11-图12,它的端面开有一腰形开口拉线穿孔13,两侧壁间的插槽14跟套筒尾部的筒壁插接。
由于标识件长期暴露在公路、田野、街道的露天空间,且受日晒雨淋、炎热寒冷的气候影响,因而对标识件的材料要求较高,本标识件选用美国杜邦公司的PA66材料。本标识件有两种颜色规格,一种没有发光增亮剂,适用于田野、村庄等没有通道的场合。另一种混合有发亮增光剂,即在受光条件下能反射耀眼的光亮标识,适用于公路、城市街道边的电杆拉线。为了能使标识件容易识别,本体采用红、白相间色调的圆筒衔接而成,确保在受光条件下反射鲜艳的红白标识。本实用新型由红白半圆柱型套管各五个(标识件的长度一般为2米,每个套管的长度为20cm)加端盖组装而成,在装配时,先将一个套管扣成一个圆筒,然后将另一色套管与它衔接,依次组装,最后装上顶部端盖和底部端盖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型电杆拉线标识件,包括标识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是由数个首尾衔接的圆筒组成,每一个圆筒由带有自动闭合封锁结构的两韧性相连的复合式半圆柱型套管(4)扣接而成,本体的顶部和尾部均装有带有拉线穿孔的端盖(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型电杆拉线标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闭合封锁结构包括分别设在两半圆柱套管(4)内壁上的卡槽(7)和与其扣合的卡扣(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型电杆拉线标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在本体(1)尾部的端盖(3)与本体(1)呈可拆式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杆拉线标识件,它包括标识件本体,本体由数个首尾衔接的圆筒组成,每一个圆筒又由带有自动闭合封锁结构的两相连的复合式半圆柱型套管扣接而成,本体的顶部和尾部均装有端盖。本实用新型具有标识明显、安全、防盗、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E04H12/00GK2410362SQ0021603
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3日
发明者王惠莲 申请人:王惠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