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拼装板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439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拼装板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拼装板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建筑材料多采用粘土砖、钢筋水泥预制板,这些建筑材料使建筑自重增加,保温性能差。虽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轻质保温楼板》(ZL 99218353.7)公布了一种用于建筑业的轻质保温楼板,但是存在着不能快捷方便拼装,密封性能差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建筑拼装板块,以克服建筑自重增加,保温性能差,不能快捷方便拼装,密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拼装板块,包括矩形边板,保温发泡体,保温发泡体为矩形六面体,上下部的一边为凸出梯形,另一边为凹进梯形;左右部的一边为凸出梯形,另一边为凹进梯形;保温发泡体的前后有矩形边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建筑拼装板块的连接为凸出梯形与凹进梯形,连接方便,密封性能和保温性能好并使建筑自重降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卡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卡母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螺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的特征做进一步详述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拼装板块,包括矩形边板(1)、保温发泡体(2),上固定件(3),下固定件(4),上固定件(3)与下固定件(4)分别位于保温发泡体(2)的相对两边,上固定件(3)的外形与保温发泡体(2)的外形相同,为凸出梯形,下固定件(4)的外形与保温发泡体(2)的外形相同,为凹进梯形。上固定件(3)的外形和保温发泡体(2)的外形与下固定件(4)的外形和保温发泡体(2)的外形为相互配合。保温发泡体(2)的两侧凸出梯形与凹进梯形为相互配合。上固定件(3)与下固定件(4)之间有套管(5)相连接,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上分别有孔并与套管(5)相通。套管(5)中有连接螺栓(10)通过,连接螺栓(10)一端为螺扣,另一端为螺母,螺扣与螺母相互配合。连接螺栓(10)的长度大于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与套管(5)的连接高度。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的长度与保温发泡体(2)的厚度相同,在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与保温发泡体(2)的同一平面的两侧有连接卡母(6),连接卡母(6)的卡口形状的包络线为圆形与矩形的组合。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与套管(5)和连接螺栓(10)组成支撑连接组件(7)。矩形边板(1)上固定有连接卡栓(8),连接卡栓(8)为圆柱体,一端有大于圆柱体的冒,一端固定在矩形边板(1)上,另一端有沟槽,沟槽的宽度与连接卡母(6)的厚度相配合。支撑连接组件(7)分别位于保温发泡体(2)的两边。在保温发泡体(2)的中部与套管(5)轴线相平行有一通孔(9)。
用本实用新型做建筑墙壁时,将每一建筑拼装板块的凸型与另一建筑拼装板块的凹型对拼,用连接螺栓(10)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拼装板块,包括矩形边板(1),保温发泡体(2),支撑连接组件(7),其特征在于保温发泡体(2)为矩形六面体,上下部的一边为凸出梯形,另一边为凹进梯形,左右部的一边为凸出梯形,另一边为凹进梯形,保温发泡体(2)的前后有矩形边板(1),支撑连接组件(7)由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与套管(5)和连接螺栓(10)组成,上固定件(3)与下固定件(4)分别位于保温发泡体(2)的相对两边,上固定件(3)的外形与保温发泡体(2)的外形相同,为凸出梯形,下固定件(4)的外形与保温发泡体(2)的外形相同,为凹进梯形,上固定件(3)与下固定件(4)之间有套管(5)相连接,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上分别有孔并与套管(5)相通,套管(5)中有连接螺栓(10)通过,支撑连接组件(7)分别位于保温发泡体(2)的两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拼装板块,其特征在于上固定件(3)和下固定件(4)有连接卡母(6),连接卡母(6)的卡口形状的包络线为圆形与矩形的组合,矩形边板(1)上固定有连接卡栓(8),连接卡栓(8)为圆柱体,一端有大于圆柱体的冒,固定在矩形边板(1)上,另一端有沟槽,沟槽的宽度与连接卡母(6)的厚度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拼装板块,其特征在于保温发泡体(2)的中部与套管(5)轴线相平行有一通孔(9)。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拼装板块,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由矩形边板,保温发泡体,支撑连接组件组成,通过保温发泡体和支撑连接组件的凸出梯形和凹进梯形配合,用连接螺栓连接建筑拼装板块,拼装连接方便,保温密封性能好并使建筑自重降低。
文档编号E04D3/24GK2476598SQ0120824
公开日2002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7日
发明者孙惠生 申请人:孙惠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