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瓦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825阅读:26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琉璃瓦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作建材产品的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成型琉璃瓦的模具。
琉璃瓦的制作,传统上是将湿的泥板块,放入到模具中进行压制成型的,这样成型后的制品在以后的烧结工艺中很容易引起变形,故废品率很高。另外将原料做成泥板块的本身工艺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费工费时;其次,用泥板块制作琉璃瓦无法在全自动压砖机上进行生产。故,目前生产琉璃瓦都是用手工配合模具进行操作的,也因此,尚未有其他类型的相关模具出现。
据中国专利等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尚未见到使用粉末作为原材料进行压制琉璃瓦模具结构的相关报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利用全自动压砖机,且使用粉末作为原材料,成型琉璃瓦的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上模体和下模体组成的琉璃瓦模具,其特征是有一个磁性上模板,磁性上模板的中间下端安装有上模芯,它们构成了上模体;上模体的下端为下模体,下模体的底部是底板,底板的中间设置有安装在其内部的卡板,底板上还固定有支柱,底板的上端为推顶板,推顶板的下部周边套有皮套,推顶板的中间上端固定有电磁座,电磁座的上端固定有下模芯,下模芯的周边安装有侧板,底板上端支柱的另一头是模框,模框中间的框内安装的即是侧板和下模芯。所述的上模芯和下模芯可以是1~12个的;所述的侧板是分为块状,且连接固定在模框的框内;所述的皮套可以是橡皮、布和橡皮、布合成的材料制作的。使用时只要将本模具安装在机器上,再将粉末布入到下模芯的上端表面,即可以进行成型压制了。
本实用新型因为打破传统的制作琉璃瓦的工艺,并依据粉末成型的特点设计了相关的模具。本模具的特征是上、下模芯都采用磁性的固定方式,这样便于操作之后对粉末的侵入进行清洗和去除;另外,使用了块状的侧板也是为了便于维修与定位;其次,使用的皮套可以有效地防止粉末侵入到推顶板与底板之间。因此,本模具的结构既确保了使用粉末成型,又解决了使用粉末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而且使用粉末压制成型的琉璃瓦进行烧结不容易产生变形。也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拟定的目的。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制造西班牙瓦的模具结构视图。
图1中有一个上模板(1),上模板(1)的中间固定有二个对称的上模芯(2),它们构成了上模体;上模体的下端为下模体,下模体的底部为底板(3),底板(3)中间固定有卡板(4),底板(3)中间还固定有八根支柱(5),底板(3)的上端为推顶板(6),推顶板(6)的下部周边套有橡皮套(11),推顶板(6)的中间固定有二块电磁座(7),电磁座(7)的上端各固定有一个下模芯(8),每个下模芯(8)的周边都固定有四块块状的侧板(9),底板(3)上端支柱(5)的另一头固定有模框(10),模框(10)的中间框中固定有侧板(9)和下模芯(8)。使用时只要将本模具安装在自动压砖机上,就可以进行工作了。
权利要求1.一种由上模体和下模体组成的琉璃瓦模具,其特征是有一个磁性上模板,磁性上模板的中间下端安装有上模芯,它们构成了上模体;上模体的下端为下模体,下模体的底部是底板,底板的中间设置有安装在其内部的卡板,底板上还固定有支柱,底板的上端为推顶板,推顶板的下部周边套有皮套,推顶板的中间上端固定有电磁座,电磁座的上端固定有下模芯,下模芯的周边安装有侧板,在底板上端支柱的另一头为模框,模框中间的框内安装的即是侧板和下模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琉璃瓦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芯和下模芯可以是1~12个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琉璃瓦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侧板是分为块状,且连接固定在模框的框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琉璃瓦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皮套可以是橡皮、布和橡皮、布合成的材料制作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上模体和下模体构成的使用粉末作为原料,且可以在全自动压砖机上进行生产的琉璃瓦模具。本模具的结构特征在于上模芯和下模芯都是采用磁性连接固定的,且下模芯是固定在一个模框内,其周边布有侧板。使用时只要将本模具安装在全自动压砖机上,将粉末布入到下模芯表面,即可以压制成型了。
文档编号B28B7/00GK2495439SQ0126389
公开日2002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4日
发明者陈建峰 申请人:陈建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