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锁型建筑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10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锁型建筑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的规定要求申请日为2003年1月9日的美国临时申请60/438960的优先权。
背景技术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一种用于建造自立式干砌墙的建筑块,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一联锁机构和多个从联锁机构向外突出的平面状表面的建筑块,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建筑块具有至少一个芯体,其还具有一个设置在建筑块两端的第二芯体部分或端部芯体部分,以用于支承在相邻的下部建筑块的联锁机构上。
改装型赛车在后轮上安装有平滑面(slicks),这些平滑面是没有胎纹或仅有很少胎纹的平面状宽胎。较大的表面面积具有更好的抓地性,从而有利于加速。胎纹降低了抓地性,因此也就降低了加速性。
WWII型吉普车利用体积较小的轮胎进行行驶。轮胎越小,那么陷入泥浆或砂石中的轮胎部分其每平方英寸上的压力也就越大,其牵引力也越好。
建筑块的制造商们忽视了汽车领域内公知的有关平直度和压力方面的种种启示。许多建筑块上都设置有用于实现多种功能的凹槽或沟槽。类似地,许多建筑块设置有用于实现多种功能的伸出部分或凸起或突块。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大部分时间的话(有时),建筑块的这些凹槽或伸出部分必须将承载功能转移给建筑块的其它部分。这种转移可能会将过量的应力作用于建筑块的其它部分上或使建筑块或由这种建筑块形成的墙壁不平衡。
由于了解有关平直度和压力的问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自立式干砌墙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或者没有内部管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部芯体部分,第二芯体部分与相邻的建筑块一起构成了第二芯体;一个联锁部件,该部件从建筑块的承载表面伸出并构成了芯体周边的至少一部分,而且该联锁部件用于装配在处于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第二芯体部分内。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端芯部分与相邻的建筑块一起构成了第二芯体;一个联锁部件,该联锁部件从建筑块的承载表面伸出并构成了所述芯体的至少部分周边,该联锁部件用于安装在处于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第二芯体部分内;所述联锁部件可以为弧形、环形,而且沿芯体的周边延伸。
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端芯部分与相邻的建筑块一起构成了第二芯体;一个联锁部件,该联锁部件从建筑块的承载表面伸出并构成了所述芯体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该联锁部件用于容纳在处于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第二芯体部分内;除联锁部件外,建筑块的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基本为平面状;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相互平行。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端芯部分与相邻的建筑块一起构成了第二芯体;一个联锁部件,该联锁部件从建筑块的承载表面伸出并构成了所述芯体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该联锁部件用于装配在被放置在连接水平处的相邻建筑块的第二芯体部分内;联锁部件设置有一个分裂楔,通过该分裂楔形成了相互隔开的第一和第二联锁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端芯部分与相邻的建筑块一起构成了第二芯体;一个联锁部件,该联锁部件从建筑块的承载表面伸出并构成了所述芯体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该联锁部件用于装配在处于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第二芯体部分内;建筑块的两个相对侧面按照下述方式构造使这两个相对的侧面具有美感。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端芯部分与相邻的建筑块一起构成了第二芯体;多个联锁部件,这些联锁部件从建筑块的承载表面伸出并分别构成了两个芯体的至少部分周边,所述联锁部件用于容纳在被放置在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各个第二芯体部分内。
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三个一组的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端芯部分与相邻建筑块一起形成了第二芯体;多个联锁机构,这些联锁机构从建筑块的一个承载表面伸出并分别构成了两个芯体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联锁部件用于安装在被放置在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各个第二芯体部分内;一个分裂楔,其构成了一个芯体的一部分,以便于将建筑块现场分开。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一组三个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这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部芯体部分与相邻建筑块一起形成了第二芯体;多个联锁机构,这些联锁机构从建筑块的一个承载表面伸出并分别构成了两个芯体的至少部分周边,所述联锁部件用于容纳在被放置于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各个第二芯体部分内;一个分裂楔,该分裂楔横切一个联锁机构,从而有便于在野外将建筑块分开。
本发明的又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三个一组的芯体和一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部芯体部分,这对第二芯体部分或端芯部分与相邻建筑块一起形成了第二芯体;多个联锁机构,这些联锁机构从建筑块的一个承载表面伸出并分别构成了两个芯体的至少部分周边,所述联锁部件用于装配在被放置在连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各个第二芯体部分内;其中两个芯体具有不同的尺寸一个足够小,从而不能支承可能相邻的建筑块的一个联锁部件,另一个足够大,以支承一个相邻建筑块的一个联锁部件。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块,这种建筑块设置有一组两个芯体和一个设置于建筑块一端的第二或端部芯体部分,所述两个芯体具有不同的尺寸一个足够小,从而不能容纳可能相邻的建筑块的一个联锁机构,另一个足够大,以容纳一个相邻建筑块的一个联锁机构。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稳定性。本发明的建筑块能够形成一种没有管道设置、稳定性好的自立式干砌墙。对该优点作出贡献的特征就是联锁机构。对该优点作出贡献的另一特征在于上部和下部承载表面的平直度,其能够将需要传递的载荷均匀分布在最大的表面面积上。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可将管子安装到自立式干砌墙内。当这种墙被建好时,芯体将自然对中,从而能够将管子安装在芯体内。
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联锁机构可被一些芯体所支承,而不是被其它芯体所支承。这种自然选择和排他性可用于无错误的自动对中墙上。
再一优点在于这种建筑块可被用作单墙的基础。例如,联锁机构及配套的第二或端部芯体部分可被构造成能够利用一种形状的建筑块形成直墙或弯墙的结构形式。另外,建筑块的端部可以是倾斜的,这样就能够使一组具有一种形状的基本建筑块构成直墙或弯墙或波浪形墙。此外,还可以对这种联锁机构及与其配套的第二芯体部分进行旋转调节,而且还使其保持联锁,例如当屋主将建筑块的端部锯掉或劈掉,以使其具有一定的倾角或曲率时。另外,第二芯体部分形成于建筑块内较深的位置上,这样当屋主将建筑块的端部锯掉时,就能够使一个凹槽仍然保持在建筑块内。
另一优点在于由本发明的建筑块建成的自立式墙不论是否有粘接剂都是安全的,而且不论是否有支柱也都是安全的,另外在建造过程中、及完成建造后也是安全的,而且可以在很多年内保持安全。例如,本发明的建筑块设置有内部芯体和第二(或端部)芯体部分,这样就使建筑块具有中空的结构,而且重量较轻,也更易于屋主的自行操作。另外,这种联锁机构能够使建筑块的安装次数最少,这样就降低了墙壁在建造过程中倾倒的可能性。此外,某些联锁机构还设置有能够进行现场改型的分裂楔。而且,可将多个支柱插装到芯体内,或根本不需要插装支柱。
本发明的再一优点在于当用这种建筑块建造S形或曲线形墙壁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其另一优点在于当用本发明的建筑块建造锯齿形墙壁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其又一优点在于不论是否设置管线,均能达到所需的刚性。当其被使用时,管线的下部被打入地面,而管线的上部则正对内部芯体,即联锁机构的芯体。
本发明的再一优点在于屋主能够比较容易地拆除这种自立式墙壁。由一组本发明的建筑块建造而成的自立式墙壁无需安装加强杆、支柱、粘接剂,或在地面上钻挖较深的孔。此外,本发明的建筑块基本为空心的,这样就能够减少品味各不相同的屋主必须拆除的质量。
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在于这种建筑块制造成本较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附图及如下的说明将会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1为设置有环形联锁机构的本发明的角块的透视图;图2A为图1所示的斜块的顶视图;图2B为图2A所示的斜块的侧视图;图3A为在联锁机构上设置有一分裂楔的本发明的斜块的顶视图;图3B为图3A所示的斜块的侧视图;图4为用于制造图2A和3A所示的斜块的模具结构的顶视图;图5A为设置有一对环形联锁部件的本发明之加长块(stretcherblock)的顶视图;图5B为图5A所示的加长块的侧视图;图6A为在中央芯体上设置有一分裂楔的本发明之加长块的顶视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加长块的侧视图;图7A为在一个联锁部件上设置有一分裂楔的本发明之加长块的顶视图;图7B为图7A所示的加长块的侧视图;
图8为用于制造图5A、6A和7A所示的加长块的模具结构的顶视图;图9A为本发明的角块的顶视图;图9B为图9A所示的角块的侧视图;图10为用于制造图9A所示之角块的模具结构的顶视图;图11A为本发明的顶帽块的顶视图;图11B为图11A所示的顶帽块的侧视图;图12为用于制造图11A所示的顶块的模具结构的顶视图;图13A为本发明的柱帽块的顶视图;图13B为图13A的柱帽块的端部视图;图13C为图13A的柱帽块的侧视图;图14为用于制造图13A所示的柱帽块的模具结构的顶视图;图15A为利用图2A的斜块建造而成的直壁部分的顶视图;图15B为利用图5A所示的加长块建造而成的直壁部分的顶视图;图16A为利用图2A的斜块制成的弯壁部分的顶视图;图16B为利用图2A的斜块、图3A的部分斜块、图5A的加长块和图9A的角块制成的弯壁部分的顶视图;图17A示出了由图9A和9B的角块制成的墙壁的拐角的一部分;图17B示出了由图9A和9B的角块建造而成的砌筑支柱;图18A示出了采用了用于防止墙壁过度翻转的管路的部分墙壁;图18B示出了采用本发明的建筑块制成的墙壁的任意视图;图19A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部分S形墙壁的顶视图;图19B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另一种S形或锯齿形墙壁的部分顶视图。
对最佳实施例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一组建筑块用于自立式干砌墙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上,而且这种干砌墙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质感侧面,这组建筑块包括一个如图1、2A和2B所示的斜块10;一个设置有一分裂楔的斜块12,如图3A和3B所示;一个如图5A和5B所示的加长块或双单元块14;一个加长块或双单元块16,其在中央芯体上设置有一个分裂楔,如图6A和6B所示;一个加长块或双单元块18,其在一个联锁部件上设置有一分裂楔,如图7A和7B所示;一个角块20,如图9A和9B所示;一个顶块22,如图11A和11B所示;及一个顶帽块24,如图13A和13B所示。
斜块10如图1、2A和2B所示,斜块10大体包括一个第一承载表面30,一个第二承载表面32,一个第一端34,一个第二端36,一个第一侧面38和一个第二侧面40。斜块10还包括一个由一圆筒形壁或芯壁44限定而成的第一空芯或中央空芯或内部空芯或主空芯42,一个由一圆筒形壁或芯壁48限定而成的第二芯体部分或端部芯体部分或弧形凹槽或支座46,一个由一圆筒形壁或芯壁52限定而成的第二或端部芯体部分或端部弧形凹槽或支座50和一个围绕主要芯体42的周边延伸的环形联锁部件54。斜块10还包括四个表面或倒角56、58、60和62。
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承载表面30设置在第二承载表面32的对侧。每个承载表面30、32都设置在一个平行于另一承载表面所在平面的平面内。每个承载表面30、32都横切端部34、36和侧面38、40,或者相对于端部34、36和侧面38、40位于交叉方向上。一般情况下,每个承载表面30、32都是梯形的。具体而言,每个承载表面30、32都由一组边缘限定而成,而这些边缘又由拐角表面或倒角56、58、60和62,设置有第二壁48、52的端部34、36和侧面38、40构成。
主要芯体42设置在斜块10的中央位置上并在承载表面30、32之间延伸,而且延伸至承载表面30、32。一条沿中央位置穿过主芯体42延伸的轴线距侧面38和40的距离相等,而且距端部34之中点的距离与距端部36之中点的距离也相等。
主芯体42是一个内部空芯体。就是说,主芯体42与第一侧面38、第二侧面40及第一端34和第二端36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
主芯体42的直径或尺寸与第二芯体部分46、50的尺寸要足够大,以减小斜块10的重量或质量;这些尺寸还要足够小,以使斜块10具有足够的质量和强度,这样,单独一组斜块10或将一组斜块与其它建筑块进行组合就能够形成一个自立式墙壁。
环形联锁部件54围绕第一承载表面12上的主芯体42的周边延伸,从而可形成曲线状或弯曲状,以与一个相邻建筑块的一个第二芯壁(例如恰好定位在邻接水平上的相邻斜块10的第二芯壁48、52)相互配合。这种曲线形或弧形,或者优选为圆形,最好为环形,允许在使两个建筑块之间保持联锁的情况下相对另一建筑块对斜块10进行旋转调整。当被放置在同一水平上的两个相邻建筑块首尾相接(最好不要使用粘接剂)时,建筑块就会相互联锁,从而使两个彼此相对的第二芯体部分形成一个第二芯体并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建筑块(例如恰好处于邻接高度上的斜块10)的环形联锁部件54的接收部件(支座)。
从剖视图中可以看到环形联锁部件54包括一个圆筒形的壁面部分70,该壁面70平行于圆筒形壁44延伸并与该壁44相一致;一个顶部环形表面部分72,该表面部分由圆筒形壁面部分70向外延伸并大体平行于承载表面30;一个锥形或有斜面的环形表面74,该表面从顶部环形表面部分72成锥形延伸到承载表面30。环形联锁部件54的支座是一个由两个第二芯体部分构成的第二空芯体。这种第二芯体或支座包括第二芯体部分的壁,例如壁48、52,这些壁沿垂直第二承载表面(例如表面32)的方向延伸。锥状环形表面或带斜面的环形表面74有利于使环形联锁部件54与第二芯体部分的壁对准。环形联锁部件54的半径基本等于第二芯体壁(例如第二芯体壁48和52)的半径,最好小于第二芯体壁的半径,其中部件54的半径是在锥形或斜面型环状表面和承载表面30之间的相交处测得的。环形联锁部件54与斜块10被同时模压成形或加工成形,这样就使环形联锁部件54与斜块10成为一个部件并成为一体。
端部34设置在端部36的对侧。端部34包括一个大体为平面的第一表面80和一个大体为平面状的表面82,每个平面状表面80、82都沿垂直于承载表面30、32的方向延伸。第二芯体部分46形成于平面状表面80、82的中间。平面状表面80、82分别位于一个朝侧面38、40倾斜的平面内。端部36包括一个大体为平面状的第一部分84和一个大体为平面状的第二部分86,而且每个平面状部分84、86都沿垂直承载表面30、32的方向延伸。第二芯体部分50形成于平面状表面84和86之间。平面状表面84、86分别位于一个朝侧面38、40倾斜的平面内。平面部分80、82所在的平面相对平面部分84、86所在的平面处于倾斜位置上。每个平面部分80、82、84、86都横切表面30、32和侧面38、40,或者相对表面30、32和侧面38、40位于一个交叉的方向上。通过相互倾斜的端部36、38,就可使单独一组斜块10或与其它建筑块相互配合形成一排曲线形的建筑块或一排直线形建筑块或一排既具有曲线段又具有直线段的建筑块组,这样就可以形成一排波浪型或S形的建筑块组。如图16A所示,当每个侧面38都面向另一侧面38或与另一侧面38对准时,就会形成一排连续的曲线形建筑块组。如图15A所示,当多个建筑块被首尾相接地放置,从而使一个建筑块的侧面38延伸到恰好邻接的建筑块的侧面内,而该侧面又延伸到恰好相邻的后一建筑块的侧面38内,这样就连续形成了具有所需长度的图形。一排波浪形的建筑块可由弯曲段和直线段建筑块相互组合而形成。
斜块10的侧面38、40相对而置。每个侧面38、40都大体定位在一个基本平行另一侧面所在平面的平面内。每个侧面38、40都横切承载表面30、32和端部34、36,或者相对承载表面30、32和端部34、36位于一个交叉的方向上。侧面38、40形成了自立式墙壁的外部垂直表面。侧面38、40最好被制造成能够形成一个双面有质感的墙壁的结构形式。
具有分裂楔的斜块12如图3A和3B所示,斜块12与斜块10完全相同,除了一个分裂空间或划线或凹槽90,该凹槽横切联锁部件,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联锁段94的不连续联锁部件92。每个联锁部分94都设置有一对端部或端部表面96,这对端部或端部表面与另一联锁部分94的端部或端部表面96间隔一定的距离,从而在其间形成分裂隙90。
间隙90延伸到各个承载表面30、32并在各承载表面之间延伸。间隙90通向内芯42并与内芯42联通。
间隙90是一个标记线或是一个用于例如在工地上将斜块12沿一个基本垂直于表面30、32延伸的平面98分裂成至少两个部分的辅助部件。一旦用凿子或其它楔形工具或锯将其分开,那么就会形成右侧的直线状块体和左侧的直线状块体。部分或块体100形成了左侧的直线状建筑块,而部分或块体102则形成了右侧的建筑块,这样就使每个部分100、102各具有一个沿平面98形成的表面,该表面分别垂直于其各个侧面38、40并向其各个表面80、82和84、86倾斜。
斜块12不需要进行现场改型。如果可以,带有环形联锁部分54的斜块10是最佳的。但是,如果没有斜块10,那么也可用斜块12替代斜块10。
斜块10和12的模具设置如图4所示,在侧面38、40上制成纹理或粗糙的砖石表面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一个表面分裂机器内将背对背模压在一起的块体分开。例如,可按下述方式设置一个模具箱103使两个不同块体10的侧面38背对背,而且两个不同块体10的侧面40也背对背。这样,就可以沿侧面38、40将块体10分开,从而形成纹理。
在图4中,各个模具部分均由标记104表示,而且可至少面向承载表面30、32,包括壁48和表面80、82在内的第一端34,包括壁52和表面84、86在内的第二端36,圆筒形壁44,联锁部件54的圆筒形壁部分70,联锁部件54的顶面,锥形表面或斜面74,倒角56、58、60和62,构成联锁部分94的部分,端部或端部表面96,延伸到联锁部分94内并在联锁部分94之间延伸的承载表面部分。
在图4中,过量的砖石部分由附图标记106表示,而且从各个表面38、40处被分裂开来。
加长块或双体块14加长块或双体块14如图5A和5B所示。双体块14包括一个第一承载表面110,一个第二承载表面112,一个第一端114,一个第二端116,一个第一侧面118和一个第二侧面120。
加长块14还包括一个中央内芯或一个较大的第二内芯122,该第二内芯由一个圆筒形壁或芯壁124限定而成;设置在较大的第二内芯122的两侧的一对较小的第一内芯126、128,第一内芯分别由圆筒形壁或芯壁130、132限定而成。
加长块14还包括一个由圆筒形壁或芯壁136限定而成的第二芯体部分或端部芯体部分或端部弧形凹槽或端部弧形支座134和一个由圆筒形壁或芯壁140限定而成的第二芯体部分或端部芯体部分或端部弧形凹槽或端部弧形支座138。
加长块14还包括一个设置在较小内部芯体126周边上的环形联锁部件142和一个设置在较小内部芯体128的周边上的环形联锁部件144。
加长块14还包括四个角面或倒角146、148、150和152。
第一承载表面110设置在第二承载表面112的对侧。每个承载表面110、112都设置在一个平行于另一承载表面所在平面的平面内。每个承载表面110、112都横切端部114、116或位于与端部114、116交叉的方向上。一般情况下,每个承载表面110、112都为平行四边形。具体而言,每个承载表面110、112都由12个边缘限定而成,而这12条边缘又由角面或倒角146、148、150、152,具有第二壁或凹槽136、138的端部114、116和侧面118、120形成。
中央芯体122设置在加长块14的中央位置上,而且在每个承载表面110、112之间延伸并延伸到各个承载表面。一条沿中央位置穿过中央芯体122的轴线距侧面118和侧面120的距离相等,而且距端部114的中点和端部116的中点的距离也相等。
中央芯体122的直径或尺寸、较小内部芯体126、128的直径或尺寸及第二芯体部分134、138的直径或尺寸要足够大,以减小加长块14的重量或质量,另外其尺寸还要足够小,以使加长块14具有足够的质量和强度,从而令一组加长块14能够单独或与其它建筑块结合到一起建造成一个自立墙。
芯体122、126和128均为内部芯体。就是说,每个芯体122、126和128与第一和第二侧面118、120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而且每个芯体122、126和128都与端部114、116间隔一定的距离。芯体122、126和128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
每个环形联锁部件144都围绕各个内部芯体126、128的周边在第一承载表面110上延伸,从而成为曲线形或弧形,以与一个设置在邻接水平上的相邻建筑块的一个第二芯壁相互配合。这种曲线形或弧形,优选为圆形,最好为环形的形状能够在相对的建筑块之间进行转动调节,同时保持建筑块之间相互联锁。当两个相邻的建筑块首尾相接(最好不用粘接剂),从而使对接的第二芯体部分构成了一个第二芯体并为处于邻接水平上的环形联锁部件142提供了一个支座时,加长块14与另一建筑块相互联锁。
环形联锁部件142、144的形状与环形联锁部件154的形状是相同的,而且环形联锁部件142、144还包括一个平行于各个圆筒形壁130、132并与圆筒形壁130、132一起延伸的圆筒形壁面部分154,一个由圆筒形壁面部分154向外延伸并平行于承载表面110的顶部环形表面部分156和一个锥形或斜面形环形表面158,该表面从环形表面部分156到第一承载表面110成锥形延伸。
环形联锁部件142、144的一个支座是一个由两个对接的第二芯体部分构成的第二芯体。这样一个第二芯体或支座包括多个第二芯壁部分,例如斜块10或斜块12的壁48和52或加长块14、加长块16和加长块18的壁136和140,或者角块20的第二芯体部分的壁。这些第二芯体部分的壁沿垂直于承载表面例如表面12的方向延伸。
环形联锁部件142、144的另一支座就是主芯体122的圆筒形壁124。主芯体122的圆筒形壁124也是环形联锁部件54的一个支座或不连续的联锁部件92或所有联锁部分94的一个支座。
与环形联锁部件54相同,环形联锁部件142、144包括锥形表面或带斜面的环形表面158,该环形表面有助于环形联锁部件142和144与第二芯体部分的壁相互对准。与环形联锁部件54相同,每个环形联锁部件142和144在锥形表面158和第一承载表面110的相交处测得的半径都基本等于、最好略小于第二芯壁的半径,例如第二芯壁48、52、136、140的半径。环形联锁部件142和144与加长块14同时模压成形或同时被制造成形,从而使环形联锁部件142和144成为一个部件,或者与加长块14成为一体。
端部114设置在端部116的对侧。端部114包括一个第一表面或基本为平面状的表面160和一个第二表面或基本为平面的表面162,每个平面状的表面160、162都沿垂直于承载表面110、112的方向延伸。第二芯体部分134形成于平面状表面160和162之间。平面状表面160、162位于一个朝各个侧面118和120倾斜的表面内。
端部116包括一个第一表面或大体为平面的表面164和一个第二表面或大体为平面的表面166,每个平面状表面164、166都沿垂直于承载表面110、112的方向延伸。第二芯体部分138形成于平面状表面164和166之间。平面状表面164、166位于朝每个侧面118和120都倾斜的平面内。
这对平面状表面160、162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另一对平面状表面164、166所在的平面。
每个平面部分160、162、164和166都横切表面110、112和侧面116、118,或者相对表面110、112和侧面116、118处于交叉的位置上。
通过使端部114、116具有平行的表面,使得加长块14能够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直线部分或直壁部分。在这种直壁部分内,由于端部114、116设置有平行的平面状表面,因此侧面118可相互对准,或使侧面118与侧面120对准。
在直壁部分的顶部,可以交错排列其它加长块14,从而使下部块体14的环形联锁部件142、144之一支承在由上部直壁部分的相对而置的第二芯体部分134和138限定而成的第二芯体上;而且,使上部块体14的环形联锁部件142、144中的另外一个支承在上部块体14的中央芯体122上。这种交错排列的关系形成了建筑块的一个联锁壁。
加长块14可与斜块10、12配合使用,从而可由块体10、12、14、16、18和20形成曲线型或波浪形或S形的墙壁。
加长块14的侧面118和120设置在相对的位置上。每个侧面118和120都大体设置在一个基本平行另一侧面所在平面的平面内。每个侧面118和120都相对承载表面110、112和端部114、116处于横切或交叉的方向上。侧面118、120最好经过纹理处理,以形成具有双面纹理的墙壁。
在主芯体上设置有一分裂楔的加长块或双体块16如图6A和6B所示,除了在中央芯体122上设置了一对分裂楔或凹槽170外,加长块16与加长块14完全相同。分裂楔170相互对准并设置在一个沿垂直于承载表面110、112和侧面118、120的方向延伸的平面内。每个凹槽170都在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110、112之间延伸并延伸到这两个承载表面。每个凹槽170都与中央芯体122联通或通向中央芯体122。
分裂楔170被用作一个对加长块16进行现场改型的辅助部件。就是说,通过沿着由一对分裂楔170限定而成的平面设置的分裂块16,就可以形成一个左侧的直线块体或块体部分172和一个右侧的直线块体或块体部分174,而且每个新形成的块体172和174都具有多个用于联锁的第二壁部分或支座。
应该注意不需要对加长块16进行改型,而且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加长块14相同的方式使用这种加长块16。
在一个联锁部件上设置有一分裂楔的加长块或双体块18如图7A和7B所示,除了设置有一个分裂楔180(或凹槽180)外,加长块18与加长块14完全相同,该分裂楔180(或凹槽180)能够形成一个不连续的联锁部件182,该联锁部件182又具有一对联锁部分184和186。
不连续的联锁部件182与不连续的联锁部件192相同,这样就使一个联锁部分184具有一对端部或端面188,这对端面与另一联锁部分186的端部或端面188相互隔开,从而在其间形成了分裂楔或间隙或凹槽180。间隙180在承载表面110和112之间延伸并延伸到承载表面110和112。间隙180通向内芯128或与内芯128联通。
分裂楔180是一个用于将加长块18分裂成一个四分之一部分或右侧直线块体部分190和一个四分之三部分或左侧直线块体部分192。间隙180在一个垂直于端部110、112和侧面118、120延伸的平面内相互对准。一旦被分开,那么块体190和192就会具有垂直于端部110、112和侧面118、120延伸的端面。
应该知道不需要对加长块18进行现场改型,而且如果需要,还可以与加长块18相同的方式使用该加长块。
加长块14、16和18的模具结构如图8所示,一种用于在侧面116和118上制成纹理表面或粗糙的砖石表面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在一个表面分裂机内将背靠背模压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加长块14、16和18分裂开来。例如,模具箱194包括一种包括有一加长块14、一个加长块16和一个加长块18的结构,在这种结构内,块体14和16的侧面由一个裂痕形成,块体14和18的侧面由一个裂痕形成。块体16的一侧由一个包括有过量砖石部分196的裂痕形成。块体18的一侧由一个包括有过量砖石部分198的裂痕构成。块体14、16和18的其它部分面对多个模具部分200,块体14、16和18的这些其它部分至少包括表面110、112,端部114、116,中央芯体122的圆筒形壁,较小内芯126和128的圆筒形壁130、132,联锁部件142、144,倒角146、148、150、152;块体16内的凹槽170;及块体18内的凹槽180。
角块20如图9A和9B所示,角块20大体上包括一个第一承载表面202,一个第二承载表面204,一个第一端206,一个第二端208,一个第一侧面210和一个第二侧面212。角块20还包括一个由一圆筒形壁216限定而成的中央芯体或主要芯体或内部芯体214和一个由圆筒形壁220限定而成的内芯218。角块20还包括四个角面或倒角222、224、226和228,这四个倒角设置在垂直于承载表面202、204的平面内。
第一承载表面202设置在第二承载表面204的对侧。每个承载表面202、204都设置在一个平行于另一承载表面所在平面的平面内。每个承载表面202、204都横切端部206和208,或者相对端部206、208位于一个交叉的方向上。一般情况下,每个承载表面202、204都为平行四边形。具体而言,每个承载表面202、204都被一组10个边缘限定而成,这些边缘又是由倒角222、224、226、228,平面状端部206、具有第二芯体部分的端部208和侧面210、212构成。
中央芯体214大体设置在角块20的中央位置上并在承载表面202和204之间延伸,而且延伸到承载表面202和204处。一条沿中心穿过中央芯体214的轴线距侧面210和212的距离相等,而且距端部206和208的距离也大体相等。
具体而言,一条沿中心位置穿过中央芯体214的轴线和一条沿中心位置穿过内芯218的轴线231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等于轴线231和233之间的距离,其中轴线233沿中心位置穿过端部208的第二芯体230,而端部208上的第二芯体部分230由圆筒形壁232限定而成。
按照这种方式在轴线229和231之间及轴线231和233之间这样设定的距离也是1)斜块10、12的芯体42的轴线与第二芯体部分46、50的各个轴线之间的设定距离;2)加长块14、16和18的中央芯体122的轴线与各个内芯126、128的轴线之间的设定距离;3)加长块14、16和18的内芯126的轴线与第二芯体部分138的轴线之间的设定距离;4)加长块14、16和18的内芯128的轴线与第二芯体部分134的轴线之间的设定距离。
中央芯体214及内芯218的直径或尺寸要足够大,以减小角块20的重量或质量;其尺寸还要足够小,以使角块20具有足够的质量和强度,从而单独用一组角块或与其它建筑块一起使用就能够建造成一个自立式墙。
角块20不包括象联锁部件54这样的联锁部件。但是,内芯218的圆筒形壁220却与下述的圆筒形壁具有相同的直径1)斜块10和12的壁44和70;2)加长块14、16和18的圆筒形壁130和132,这样就能够将管道导入内芯218和其它块体10、12、14、16、18和20的芯体内。
还应该知道中央芯体214的圆筒形壁216与第二芯体部分230具有相同的半径,该半径还与下述部分的半径相同1)斜块10、12的第二芯体部分46、50;2)加长块14、16和18的中央芯体122和第二芯体部分134、138。
另外,还应该知道中央芯体214和其它中央芯体或主要芯体一样也是一个支座,该支座用于支承一个连续的联锁部件或者一个或多个联锁部分。
此外,还应该知道第二芯体部分230与其它第二芯体部分一样也是一个支座,其用于支承一个连续的联锁部件或一个联锁部分。
端部206设置在端部208的对侧。端部206为平面状,而且在一个垂直于承载表面202、204和侧面210、212的平面内延伸。端部208包括一个第一平面状表面234和一个第二平面状表面236,每个平面状表面234、236都沿垂直于承载表面202、204的方向延伸。第二芯体部分230设置在平面状表面234、236的中间。平面状表面234、236位于一个朝各个侧面210、212倾斜的平面内,就是说,该表面还朝向平面状端部206所在的平面倾斜。每个平面状表面234、236都横切表面202、204和侧面210、212或位于一个与表面202、204和侧面210、212交叉的方向上。
通过平面状端部206和具有一个联锁支座或第二芯体部分230的倾斜端部208,就可以使角块20形成一个自立式墙壁的拐角或端部的一部分,同时平面状端部206也可是自立式墙壁的拐角或端部的终端部分。因此,就可以从倾斜的端部208延伸出这样一种自立式墙壁或一排建筑块。
角块20的侧面210、212相对而置。每个侧面210、212都大体设置在一个基本平行于另一侧面所在平面的平面内。每个侧面210、212都横切承载表面202、204和侧面206、208或位于一个与承载表面202、204和侧面206、208交叉的位置上。侧面210、212和平面状端部206作为自立式墙壁的外部垂直表面最好具有一定的纹理,以形成一种具有拐角部分或端部的双面纹理墙面,而且拐角部分或端部也具有纹理。
角块20可以“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的方式被使用。换言之,任何一个承载侧面都可位于另一承载表面的上方。类似地,块体10、12、14、16、18可以任何一个承载侧面位于较高水平上的方式被使用。
角块的模具设计如图10所示,角块20的模具240包括三个角块20,角块20设置有用于形成一个或多个纹理侧面210、212的分离线或分裂面242。其中两个分裂面242将一个角块20从过量的砖石部分244中划分出来。
模具240还包括用于形成平面状端部206的分裂线或分裂面246,这些分裂面将平面状的端部206从过多的砖石部分248中分离出来。
角块20的其余部分面对模具部分250,这些剩余部分至少包括承载表面202、204,具有第二芯体部分230的端部208,中央较大的芯体214的圆筒形壁216,内部较小的芯体218的圆筒形壁220和倒角222、224、226、228。
顶帽块22
如图11A和11B所示,一个顶盖或顶帽块22被放置在最上部的建筑块上或最上排的建筑块10、12、14、16、18和/或20上。顶盖22包括两个相对倾斜的端部260、262,这两个端部彼此共面,或者当顶盖22被安装在斜块10或12的顶部上时,端部260、262最好略微超出斜块10、12的端部34和36延伸。顶盖22还包括一个上部的平面状表面264,该表面设置在一个下部表面266的对侧,而下部表面266包括两个平面状的部分268和270,而且有一个通道272设置在平面状部分268和270的中间。平面状部分268、270设置在一个大体平行上部平面状表面264所在平面的平面内。顶帽22还包括相对而置的侧面274、276,这两个侧面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平面状部分268、270。通道272是一个用于装配联锁部件的支座,例如用于容纳环形联锁部件54、不连续的联锁部件92、环形联锁部件142和144及不连续的联锁部件182。当顶帽22与一个建筑块相结合时,锥形通道部分278将面对联锁部件或联锁部分的锥形部分。
应该知道顶帽22的宽度(侧面274和276之间的距离)大于建筑块10、12、14、16、18和20的宽度(建筑块的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使顶帽22能够悬挂在这些建筑块的上方。
还应该知道顶帽22可以直接安装在各个建筑块的上方,但也可不直接安装在建筑块的上方,而是相对建筑块将顶帽22以交错的形式安装在建筑块的下方。换言之,在一排建筑块中,使相邻的建筑块的两个端部彼此对接的位置上会形成一条直线。可将顶帽22直接安装在这条直线上,以将相邻建筑块彼此相对的位置掩盖起来。
图18A示出了安装顶帽22后形成一个直线状墙壁部分的顶帽,这样就可以使一个顶帽块22的侧面260与另一顶帽块22的侧面262相对。
顶帽块的模具设计如图12所示,顶帽或顶帽块22最好不包括纹理。因此,在模具280中设置有四个顶帽或顶帽块,这些顶帽块22彼此间隔一定距离,而且在任何位置上都没有分裂隙。模具部分282面对顶帽或顶帽块22的每个表面。
柱帽块24
柱帽块24已在图13A、13B和13C中示出。柱帽块24包括一个上部矩形平直的表面284和一组3个倾斜的表面286、288、290,这三个表面由上部矩形平直表面284向下、向外伸出。表面286延伸成一个具有完整长度的侧面292,表面288和290分别延伸成具有一半长度的侧面294和296。表面288和290还延伸成为一个背侧298。柱帽块24还包括一个平直的底面300。
当两个柱帽块24被背靠背安装在一起,从而当背侧298相互对接时,形成一个柱帽,该柱帽可被安装在支柱的顶部,例如支柱312(处于建造过程中,如图17B所示)的顶部。这样一种柱帽包括一个由两个表面284形成的方形顶部平直表面和四个由该方形顶部平直表面向下、向外延伸的倾斜表面,其中四个倾斜表面中的两个为两个表面286,而四个倾斜表面中的另外两个表面则由与一个表面290相对的一个表面288和与另一表面290相对的另一表面288构成。这样,柱帽的外观就象一个皇冠。皇冠的表面由四个倾斜或锥形的区域限定而成,这四个区域朝方形平直表面向上收缩,其中方形的平直表面用于安装一个轻型的固定部件。这种帽柱建筑块24最好通过粘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支柱上部的平直表面上,这种支柱最好由角块20构成或由建筑块10、12、14、16、18和20组合在一起构成。柱帽块24的长度和宽度最好足以延伸到一根支柱的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侧面的范围之外。
柱帽块的模具设计制成柱帽块24所用的模具300已在图14中示出。柱帽块24最好不包括带纹理的部分。因此,柱帽块24的所有表面都将与模具300或多个模具部分302相对。
直线型墙壁图15A示出了由一组斜块10构成的直线型墙壁部分。在这种直线型墙壁部分或底排斜块10中,斜块10上较短的第一侧面38与相邻块体上的较长侧面40相对,而该侧面40又与另一斜块10上较短的第一侧面38相对。顶排的斜块10可通过下述方式与图示的直线型墙壁部分相互联锁在一起将上排斜块10偏移一个等于斜块10之长度的一半的距离,这样就使下排斜块10的环形联锁部件54支承在第二芯体上,而该第二芯体是由相对的上部斜块10上的相对的第二芯体部分46、50组成。
图15B示出了一种由加长块14构成的直线型墙壁。由加长块14组成的另一种直线型墙壁部分可被放置在上述第一或下部直线型墙壁部分上,同时使上述的第二或上部直线型墙壁部分相对下部直线型墙壁部分偏移一个距离,该距离等于一个加长块的长度的四分之一,这样就使下部直线型墙壁部分的加长块14的联锁部件142、144支承在上部建筑块的中央芯体122和第二芯体部分134、138上。每排加长块14都可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偏移和联锁。
弯曲型墙壁图16A示出了一种由斜块10组成的弯曲型墙壁部分或上排结构,其中斜块10上较短的那侧38彼此相对,而且较长的侧面40也彼此相对。上排斜块10与下排斜块可通过下述方式联锁在一起使上排偏移一个等于斜块10的一半的距离,从而使下排建筑块的环形联锁部件54支承在第二芯体内,而第二芯体又由上排建筑块的第二芯体部分46、50构成。
图16B示出了一种由斜块10、加长块14、建筑块102(经现场改型后的建筑块12)和一个被“正面朝下”放置的角块20组成的弯曲型墙壁部分。应该知道可通过使不同的建筑块及其经过现场修整后的建筑块的不同端相互对接就可以形成具有不同斜率的曲线。
拐角部分角壁部分,例如角壁部分310已在图17A中示出,该角壁部分可由角块20(在两侧及一端具有纹理)及经过现场改型后的建筑块或四分之三建筑块192构成,当形成拐角部分310时,每个角块20和经现场改型后的建筑块192都交错排列。从拐角部分310(或角块/现场修整后的建筑块组合)处延伸出来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斜块10、斜块12、加长块14、加长块16和加长块18(在两侧均具有纹理)。角块20构成角壁部分的最大拐角,而其它的建筑块则通过一个或多个联锁部件(例如联锁部件54、92、142、144和182(包括联锁部分184、186))连接到角块20内。可将支柱插装到已经对准的建筑块芯体内并进一步插入地面,以使拐角壁部分具有一定的防翻到能力。
支柱图17B示出了由角块20构成的砖石支柱312。支柱312的每个侧面都由一个角块20的一个侧面212和另一角块20的一端206错层排列而成的。可用粘接剂和/或管线将角块20连接在一起。管线可穿过相互对正的内芯231延伸和/或穿过中央芯体214和已相互对正的第二芯体部分230延伸。
每个砖石支柱312都包括一对柱帽块24,这对柱帽块首尾相接,从而形成一个柱帽。这种柱帽最好足够大,目的是使其能够挂在支柱的侧面上。
管道布置如图18A所示,可用于图18A所示的情形下的管道320可以是一根钢管,而且其外径最好约为11/8(1又3/8)英寸。管子的外径最好略小于或等于本发明的联锁部件的内径,例如环形联锁部件54,管子与本发明的建筑块隔行相对。换言之,管子穿过一个建筑块的联锁部件延伸并与该联锁部件相对,接着恰好穿过一个相邻建筑块的主芯或第二芯体部分延伸,然后又穿过处于下一水平上的另一建筑块的联锁部件并与该联锁部件相对。
这种管道易于利用切管机进行现场切割。管道最好应用到墙壁或墙壁部分的高度大于约三或四英尺的情况下。
无规则的外观图18B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墙壁部分所具有的无规则外观。这种墙壁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斜块10,一个或多个斜块12和/或经过现场改型后的斜块12,一个或多个加长块14,一个或多个加长块16和/或其经现场改型后的块体,一个或多个加长块18和/或其经现场修整过的块体结构,一个或多个角块20和一个或多个帽块22。
此外,具有不规则外观的一个或多个建筑块可在表面上设置多个划痕330,目的是当实际使用的建筑块(例如加长块14)为整块时,使其具有半块的外观。为形成这种划痕330,下述的美国专利其全文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引用2000年7月4日授权给Bott且名称为“Dry StackableBlock Structures”的美国专利6082067和名称为“Method Of ProducingStackable Concrete Blocks”、2001年11月27日授权给Dott的美国专利6322742。
S形墙壁S形或波浪型墙壁可由下述方式构成1)将曲线型的墙壁组合在一起;2)将直线型的墙壁组合在一起;和/或3)将曲线型和直线型墙壁组合在一起。例如,图19A示出了一种由图16A所示的曲线型墙壁部分组成的S形墙壁部分340。S形的墙壁部分310利用10个斜块10作为一个完整的“波长”,但四个斜块10也能够用于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波长”的S形墙壁部分340。具有第二“波长”的十个斜块10可以通过联锁的方式安装在图19A所示的那排波浪型建筑块340的顶部,同时具有第二“波长”的十个斜块10相对那排波浪型的建筑块340以一个等于斜块10之长度的一半的距离偏移,从而使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芯体部分支承在具有第一“波长”的联锁部件54上。
另一种S形的墙壁如图19B所示,在该图中,一种“Z”字型的蛇形墙壁部分350包括多个拐角部分,例如图17A所示的拐角310。在本文中,第二“波长”可被放置在墙壁部分350的顶部,而且为每个拐角310设置如图17所示的交错排列的角块20,从而使经现场修整过的块体192与拐角310相互联锁。
除了图19A和19B所示的建筑块外,本发明的建筑块可用于现场S形的墙壁或Z形的墙壁。
由于所有其它因素都是等同的,因此当与直线型墙壁相比,S形墙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例如,一般认为直线型墙壁仅在其纵向长度方向具有稳定性,但是S形墙壁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稳定性。
墙壁的稳定性由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建筑块构成的墙壁的稳定性是由下述特征产生的1)建筑块的联锁和支承结构;2)用于构成墙壁的建筑块的质量;3)建筑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直度;4)墙壁的形状,尤其是S形或Z形或“阶梯函数”似的墙壁;5)管道,如上所述,向下延伸到芯体内并被打入地面之下。
墙壁的稳定性-块体的联锁对于联锁和支承特征而言,下部块体的联锁部件(54,92,94,96,142,144,182,184,186)可被支承在较大的芯体(122,214)上和由上部块体的第二芯体部分(46,50,134,138,230)构成的第二芯体上。应该知道较小的芯体(42,126,128,218)不能为联锁部件提供支承,因为这些较小芯体的尺寸(半径或直径)小于联锁部件的外部直径或半径。芯体42,126,128和218是不能联锁的芯体。芯体122、214是联锁-容纳型或联锁-支承型芯体。第二芯体为联锁-容纳型或联锁-支承型的芯体,例如通过其尺寸或者通过其形状。联锁部件不能装配到这些较小的芯体42、126、128和218内,这样就会对建造墙壁的人员提出了警示他或她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联锁装配方式。换言之,只有将处于不同高度上的相邻建筑块正确装配到一起才是一种自动对准的联锁装配。换句话说,当将一个建筑块放置在下一排建筑块上时,刚刚放置的块体的下表面以平直的状态抵靠在下排建筑块的上表面上,那么就可以断定他或她已经完成的联锁装配。换言之,如果有人试图将一个联锁芯体支承在一个联锁部件上时,处于不同高度位置上的邻接块体不会相互联锁。
墙壁的稳定性-建筑块的质量或密度对于建筑块的质量或重量而言,建筑块的密度应介于每立方英尺约120磅至每平方英尺约140磅之间,优选介于每立方英尺约125磅至每平方英尺约140磅之间,最好介于每立方英尺约130磅至每平方英尺约140磅之间。建筑块的重量最好要足够小,以便于屋主使用建筑块(例如,允许一个成年女人或具有一般力量水平的成年男人将其从地面提升到约3或4英尺的高度位置上)。建筑块的重量最好尽可能地大,以使墙壁尽可能的稳定。
墙壁的稳定性-承载表面的平直度在不考虑联锁部件或联锁部分的情况下,建筑块(10,12,14,16,18,20)的上表面(30,110,202)和下表面(32,112,204)最好尽可能的平直。换言之,除了联锁部件、芯体和第二芯体部分之外,上表面和下表面最好不具有凹槽或突出部分。换句话说,在不考虑联锁部件、芯体或第二芯体部分的情况下,上表面和下表面应有90%不具有这种非平面状的结构,优选的情况是95%的部分不具有这种非平面状的结构,更好的情况是99%的部分不具有这种非平面状的结构,最好99.9%或更多部分不具有这种非平面状的结构特征。在考虑平直度时,一般不考虑水泥砖块的标准粗糙表面和这种水泥砖块的表面上的常规裂缝。如果给定标准的粗糙表面和常规的裂缝,那么上表面和下表面就是基本没有凹槽、没有沟槽、没有划痕、没有凸起、没有突块、没有凸肋或其它不属于平面状表面的结构特征的平面。这种平直度能够使向下的载荷或力均匀分布在整个墙壁上或在整个墙壁上均布,这样就能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平直度还意味着“上表面上的所有点都应包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即底面和顶面之间,这两个平行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规定值;下表面上的所有点都应包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即底面和顶面之间,这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规定值”。规定的距离应小于约四分之一英寸,优选的情况应小于约八分之一英寸,较好的情况是小于约十六分之一英寸,最好小于约三十二分之一英寸。平直度还意味着上表面位于一个平行于下表面所在平面的平面内。
这种使平直度最大化的建筑块还能够使横向和纵向上的摩擦力最大。这样,就可以减小在砌墙过程中当块体因撞击地面而断裂时使建筑块从墙上掉落或滑落的可能性。
建筑块的组分每种建筑块10、12、14、16、18、20、22、24都可由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混合料或填充物制成。混合物或填料决定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所需的建筑块强度,所需的吸水性,所需的密度,所需的收缩率和其它物理特性。用于制造这种建筑块的粘性混合物可包括一种或多种水泥,烟灰,水,砂石,砾石,岩石,增塑剂,防水剂,交联剂,染料,着色剂和颜料。
建筑块的裸露表面本发明的建筑块的裸露表面,例如斜块10、12的侧面38、40,加长块14、16、18的侧面118、120,角块20的侧面210、212和端部206,最好经过精加工处理。精加工表面可以具有纹理或不具有纹理。精加工表面可以经旧化处理或不经旧化处理。带有纹理的精加工表面是最佳的。利用本发明的模具(例如图4、8或10所示的模具)制成的带纹理的精加工表面更好。
根据本发明的墙壁结构既可以根据具体的形式对墙壁的垂直表面进行精加工处理,又可以将多个独立的单元或建筑块装配到一起。这种结构特征发展了功能性结构的基础,这是建筑行业迫切需要的东西。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块,其包括a)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相对而置,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基本平行设置,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基本为平面状;b)第一和第二端,其中第一和第二端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各个第一和第二端分别横切各个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c)第一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和第二侧面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侧面基本平行设置,各个第一和第二侧面分别横切各个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及各个第一和第二端;d)一个第一内芯,该第一内芯设置在建筑块内并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且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第一内芯与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一定的距离,而且第一内芯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也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e)一个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端上的端部芯体部分,所述端部芯体部分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f)一个联锁部件,该联锁部件从一个承载表面伸出并设置在第一内芯周边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联锁部件和端部芯体部分按照下述方式被加工成形使一个建筑块的一个联锁部件能够与一个构成另一相对建筑块的一个端部芯体部分的表面相对;g)当多个建筑块在第一和第二水平上交错排列时,位于第一水平上的一个建筑块的一个联锁部件能够被安装在处于第二水平上的一个建筑块的一个端部芯体部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还包括a)一个第二内芯,该第二内芯设置在建筑块上并在承载表面之间延伸,而且延伸至承载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和第二端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和第二侧面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内芯也间隔一定的距离;b)联锁部件的尺寸要足够大,以使所述联锁部件不能容纳在所述第一内芯内;c)联锁部件的尺寸要足够小,以使所述联锁部件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二内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还包括a)一个第二内芯,该第二内芯设置在建筑块上并在承载表面之间延伸,而且延伸至承载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和第二端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和第二侧面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内芯也间隔一定的距离;b)所述联锁部件的形状要使其不能容纳在第一内芯内;c)所述联锁部件的形状要使其容纳容纳在第二内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侧面都具有纹理。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块是用模具制成的,建筑块的每个侧面都与其它砖石分裂开来,从而使建筑块的每个侧面都具有一个带纹理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端部都包括一个表面,所述表面相对建筑块的侧面是倾斜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端部都包括一个表面,所述表面相对建筑块的侧面是倾斜的,而且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端部都包括一个表面,所述表面相对建筑块的侧面是倾斜的,而且相对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内芯、联锁部件和端部芯体部分都为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锁部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这两个部分间隔一定的距离,以形成一个用于分裂建筑块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基本为平面状,而且除了所述联锁部件、第一内芯和端部芯体部分外,约有99%为没有非平面特征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表面的所有点,除了联锁部件、第一内芯和端部芯体部分之外均包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即底面和顶面内,所述底面和顶面间隔规定的距离,所述第二承载表面上的所有点均包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即底面和顶面内,所述底面和顶面间隔一个规定的距离,所述规定的距离小于约八分之一英寸。
13.一种建筑块,其包括a)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相对而置,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基本平行设置,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大体为平面状;b)第一和第二端,其中第一和第二端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各个第一和第二端分别横切各个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c)第一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和第二侧面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侧面基本平行设置,各个第一和第二侧面分别横切各个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及各个第一和第二端;d)一对设置在建筑块内的第一内芯,所述第一内芯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且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每个所述的第一内芯都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一定的距离,而且每个第一内芯分别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也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的内芯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每个内芯都包括一个半径;e)一个设置在所述建筑块上的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内芯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所述第二内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和第二侧面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分别与每个第一内芯间隔一定的距离并设置在第一内芯之间,所述第二内芯包括一个半径;f)一个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端上的端部芯体部分,所述端部芯体部分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所述端部芯体部分具有一个半径;g)一个联锁部件,该联锁部件包围在各个第一内芯的周围并从一个承载表面伸出,每个联锁部件都具有一个外径,该外径大于第一内芯的半径,以使联锁部件不能被容纳在其它建筑块的第一内芯内,每个联锁部件都具有一个小于端部芯体部分和第二内芯之半径的外径,以使联锁部件能够支承在其它建筑块的端部芯体部分和第二内芯中,每个联锁部件和端部芯体部分都按照下述方式被加工成形使一个建筑块的一个联锁部件能够与一个构成另一相对建筑块的一个端部芯体部分的表面相对,而且使所述建筑块的另一联锁部件能够与构成所述第二内芯的一个表面相对;h)这样,当多个建筑块在第一和第二水平上交错排列时,位于第一水平上的一个建筑块的一个联锁部件能够被安装在处于第二水平上的一个建筑块的一个端部芯体部分内,同时所述建筑块的另一联锁部件能够被容纳在处于所述第二水平上的所述建筑块的第二内芯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侧面都带有纹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块由模具制成,所述建筑块的每个侧面都与其它砖石部分分裂开,从而使建筑块的每个侧面都具有一个带纹理的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端部都包括一个表面,所述的表面相对建筑块的侧面是倾斜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端部都包括一个表面,所述表面相对建筑块的侧面倾斜并且彼此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端部都包括一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相对建筑块的侧面是倾斜的,而且在相对的位置上相互倾斜。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锁部件之一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间隔一定的距离,以形成一个用于分裂建筑块的间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芯由一个包括有一凹槽的壁限定而成,所述凹槽被用作一个劈裂建筑块的辅助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均基本为平面状,而且除了所述联锁部件、第一内芯和端部芯体部分外,约有99%为没有非平面特征的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3的建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表面的所有点,除了联锁部件、第一内芯和端部芯体部分之外,均包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即底面和顶面内,所述底面和顶面间隔规定的距离,所述第二承载表面上的所有点均包含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即底面和顶面内,所述底面和顶面间隔一个规定的距离,所述规定的距离小于约八分之一英寸。
23.一种建筑块,其包括a)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相对而置,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基本平行设置,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大体为平面状;b)第一和第二端,其中第一和第二端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各个第一和第二端分别横切各个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所述端部之一大体垂直第一和第二侧面,另一个所述的端部包括一对平面状的表面,这对表面分别朝向第一和第二侧面倾斜;c)第一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一和第二侧面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侧面基本平行设置,各个第一和第二侧面分别横切各个第一和第二承载表面及各个第一和第二端;d)一对设置在建筑块内的第一内芯,所述第一内芯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且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每个所述的第一内芯都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一定的距离,而且每个第一内芯分别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也分别间隔一定的距离,每个内芯都包括一个半径;e)一个设置在所述建筑块上的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内芯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所述第二内芯分别与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与第一和第二侧面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分别与每个第一内芯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内芯包括一个半径;f)一个端部芯体部分,其设置在具有一对所述平面状表面的端部上,所述端部芯体部分设置在所述平面状的表面之间,所述端部芯体部分在所述承载表面之间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的承载表面,所述端部芯体部分包括一个半径;g)其中第一内芯的半径小于第二内芯的半径,而且小于端部芯体部分的半径;h)其中所述第二内芯的半径约等于端部芯体部分的半径;i)其中第一内芯介于第二内芯和端部芯体部分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建筑块设置有至少一个内芯,一个第二或端部芯体部分和一个联锁部件,该联锁部件从一个表面突出并构成至少一个内芯的部分周边。当在同一水平上将其首尾相接地放置在一起时,本发明的建筑块就会形成一个用于容纳联锁部件的第二芯体或支座。当第一排以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安装的建筑块相对以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安装的第二排建筑块交错排列时,一排建筑块的联锁部件就会与第二或端部芯体部分或另一排建筑块的较大内芯相互配合,从而使邻排的建筑块相互联锁。基本建筑块设置有倾斜的端部,这样就可以形成具有预定半径的多排建筑块,或者通过以面对背的方式放置一个建筑块并以背对面的方式放置相邻的建筑块就能够形成一排线性的建筑块组。本发明还公开了具有或不具有分裂楔的斜块,具有或不具有分裂楔的加长块,用于构成拐角和支柱的建筑块,帽块和用于为支柱提供封帽的建筑块。
文档编号E04C1/39GK1517504SQ0315231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9日
发明者蒂莫西·A·博特, 蒂莫西 A 博特 申请人:艾伦布洛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