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节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塔节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节模块,用于塔类结构的组装;所述塔节模块包括立柱、连接横杆、连接斜杆、端斜杆、中间连接块、端连接块、水平孔、竖直孔;所述立柱为四根;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横杆和连接斜杆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塔节模块;所述立柱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端连接块,所述端连接块的中心开有竖直孔;所述塔节模块上端和下端的端连接块对角设置端斜杆;所述立柱侧面开有水平孔;所述立柱中间等距离设置中间连接块;所述塔节模块可以在狭小空间安装且便于批量化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塔节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塔类结构【技术领域】,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塔节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在通信、广播电视、电力、气象、石化等领域,其天线、输电线及其它仪器设备需要安装在具有一定高度的空中,由此需要建设大量的塔架结构,作为天线、输电线及其它仪器设备的支持物。
[0003]现有的塔式结构是由许多长度、规格和形状均不同的构件拼装而成,这种结构形式至少有以下缺点:
[0004]1、加工周期长,构件种类众多,均需放样、下料等过程,制作加工十分繁琐,不适合批量化生产。
[0005]2、质量不易控制,由于构件种类众多,而且每个构件的检验标准也不相同,因而质量检验工作十分繁重;当一座铁塔的所有构件一起交货时,验收方也很难发现是否有偷工减料的情况。
[0006]3、安装困难,构件在塔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一个构件位置或方向安装错误均能影响塔整体的安装精度和安全性。
[0007]4、不便维护,由于散件过多,容易发生丢件现象,且补件十分繁琐。
[0008]5、传统的塔类结构都是规则的矩形或者圆形,这种塔结构在狭小的空间安装会受到限制,甚至不便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塔节模块,所述塔节模块结构、尺寸相同,使用所述塔节模块可以组装成不同高度和形式的塔式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塔节模块,所述塔节模块包括立柱、连接横杆、连接斜杆、端斜杆、中间连接块、端连接块、水平孔和竖直孔;所述立柱为四根;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横杆和连接斜杆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塔节模块;所述立柱为角钢或者截面为L形的型钢;所述连接横杆、连接斜杆、端斜杆为角钢或者钢板;所述立柱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端连接块,所述端连接块的中心开有竖直孔;所述端连接块为钢板或者钢块;所述塔节模块上端的所述端连接块分为两组,互为对角关系的为一组,在其中一组的两个端连接块间设置端斜杆;所述塔节模块下端的端斜杆与所述塔节模块的上端的端斜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等距离设置中间连接块;所述中间连接块为钢块;所述中间连接块的边长小于立柱的边长;所述立柱侧面开有若干个水平孔;所述水平孔让开所述中间连接块。
[0011]所述塔节模块的结构和尺寸相同,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塔节模块的水平孔与其它所述塔节模块在水平方向上连接;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塔节模块的竖直孔与其它所述塔节模块在竖直方向上连接;
[0012]使用所述塔节模块拼接的塔结构,下端大,上端小;所述塔结构的下端根据实际地面空间能够设置成任意由所述塔节模块拼接的形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塔节模块的立柱为六根,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横杆和连接斜杆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塔节模块;
[0014]进一步地,所述塔节模块的立柱为三根,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横杆和连接斜杆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塔节模块。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塔节模块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尺寸,便于进行批量化生产;
[0017]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尺寸,便于进行质量控制;
[0018]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尺寸,便于安装且易于维护;
[0019]4.本实用新型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可以自由连接,可以自立,不需要水平支撑的结构;
[0020]5.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的狭小空间安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塔节模块主视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塔节模块俯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a-a截面俯视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塔节模块在建筑物的狭小空间中安装示意图;
[0025]其中,1-立柱,2-连接横杆,31-连接斜杆,32-端斜杆,41-中间连接块,42-端连接块,51-水平孔,52-竖直孔,6-建筑物,7-塔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塔节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所述塔节模块7包括立柱1、连接横杆2、连接斜杆31、端斜杆32、中间连接块41、端连接块42、水平孔51、竖直孔52 ;所述立柱I为四根;所述立柱I通过连接横杆2和连接斜杆31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塔节模块7 ;所述立柱I为角钢或者截面为L形的型钢;所述连接横杆2、连接斜杆31、端斜杆32为角钢或者钢板;所述立柱I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端连接块42,所述端连接块42中心开有竖直孔52 ;所述端连接块42为钢板或者钢块;所述塔节模块7上端的端连接块42分为两组,互为对角关系的为一组,在其中一组的两个端连接块42之间设置端斜杆32 ;所述塔节模块7下端的端斜杆32与所述塔节模块7上端的端斜杆32对称设置;在所述立柱I中间等距离设置中间连接块41 ;所述中间连接块41为钢块;所述中间连接块41的边长小于立柱I的边长;所述立柱I侧面开有若干个水平孔51 ;所述水平孔51让开所述中间连接块41。
[0028]在实施本实用新型过程中,通过固定连接立柱1、连接横杆2和连接斜杆31形成的塔节模块7的初始模型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结构;连接横杆2水平固定连接在立柱I上;连接斜杆31固定连接在立柱I上时,连接斜杆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为20°?80°。
[0029]如图2所示,在立柱I的上端和下端设置端连接块42的时候,所述端连接块42焊接在立柱I的端头,即焊接好的端连接块42的外壁与立柱I的外壁平齐;所述端连接块42的中心开孔位置不得妨碍立柱I ;所述端斜杆32固定连接在互为对角的端连接块42上;
[0030]如图3所示,在立柱I上固定连接中间连接块41,所述中间连接块41的边长小于立柱I的边长,所述中间连接块41在立柱I上等距离设置;
[0031]如图4所示,此图中用小方块代表所述的塔节模块7 ;由所述塔节模块7在狭小的建筑物空间中组装到一起,不但可以防止组装成的塔结构向建筑物倾倒,而且此类塔结构可以与建筑物共用一个地基,节约成本。
[0032]进一步地,所述塔节模块7的立柱I为六根,所述立柱I通过连接横杆2和连接斜杆31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塔节模块;所述塔节模块7在水平方向上,在六个侧面上与其他塔节模块7相连;竖直方向上通过端连接块42的竖直孔52和连接螺栓与其他相同塔节模块7相连。
[0033]进一步地,所述塔节模块7的立柱I为三根,所述立柱I通过连接横杆2和连接斜杆31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塔节模块;所述塔节模块7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在三个侧面上与其他塔节模块7相连;竖直方向上通过端连接块42的竖直孔52和连接螺栓与其他相同塔节模块7相连。
[0034]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者相似的显而易见的塔节模块,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述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塔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节模块(7)包括立柱(I)、连接横杆(2)、连接斜杆(31)、端斜杆(32)、中间连接块(41)、端连接块(42)、水平孔(51)和竖直孔(52);所述立柱(I)为四根;所述立柱(I)通过连接横杆(2)和连接斜杆(31)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塔节模块(7);所述立柱(I)为角钢或者截面为L形的型钢;所述连接横杆(2)、连接斜杆(31)、端斜杆(32)为角钢或者钢板;所述立柱(I)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端连接块(42),所述端连接块(42)的中心开有竖直孔(52);所述塔节模块(7)上端的所述端连接块(42)分为两组,互为对角关系的为一组,在其中一组的两个端连接块(42)间设置端斜杆(32);所述塔节模块(7)下端的端斜杆(32)与所述塔节模块(7)的上端的端斜杆(32)对称设置;所述立柱(I)侧面开有若干个水平孔(51);所述水平孔(51)让开所述中间连接块(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连接块(41)在所述立柱(I)上等距离设置,所述中间连接块(41)为钢块;所述中间连接块(41)的边长小于立柱(I)的边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节模块(7)的结构和尺寸相同,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塔节模块(7)的水平孔(51)与其它所述塔节模块(7)在水平方向上连接;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塔节模块(7)的竖直孔(52)与其它所述塔节模块(7)在竖直方向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节模块,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塔节模块(7)拼接的塔结构,下端大,上端小;所述塔结构的下端根据实际地面空间能够设置成任意由所述塔节模块(7)拼接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节模块(7)的立柱(I)为六根,所述立柱(I)通过连接横杆(2)和连接斜杆(31)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塔节模块(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节模块(7)的立柱(I)为三根,所述立柱(I)通过连接横杆(2)和连接斜杆(31)固定连接成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塔节模块⑵。
【文档编号】E04H12-08GK204299266SQ201420758323
【发明者】王勇 [申请人]王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