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09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住宅建筑,特别是一种台阶型别墅住宅。
背景技术
现有住宅建筑包括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和别墅住宅,别墅住宅又包括独栋别墅和联排别墅。
别墅住宅占地面积大,其特征是各户竖向分隔;每户有天有地,每户有私家庭院,进出家门经过私家庭院入户。但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特征和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不足的国情,我国政府考虑到别墅耗用土地巨大,明令禁止在城市中心和近郊建设别墅。
多层住宅楼占地面积小,其特征是各户竖向无明显分隔;各户鸽子笼式层叠布置,每户的天、地空间被邻居占领;每户无私家庭院,走出户门就进入公共空间。
一种改进的方案为了解决多住宅闭塞和舒适感不足的问题,有的多层住宅采用局部向北退台的形式,即只进行单个房间、单层退台。有些退台是由于其它设计需要,比如首层商业用房进深大住宅进深小,不得不退;或者由于遮挡等原因不得不退。在这种改进的方案中,退台不覆土,只是光板或者摆花盆,是一个露台或绿化露台,露台只是一个类似的大阳台,而且不管是露台,还是大阳台都不能代替别墅门前的私家庭院,因为出入户交通并不在露台经过和组织。可以说,亲近土地、亲近绿色、亲近自然的私家庭院以及有天有地的品质一直是住宅设计不懈的追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解决别墅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同时解决多层住宅各户竖向无明显分隔、容易被邻居干扰、每户无私家庭院,走出户门无私家空间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这种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是现浇混凝土结构,该住宅横向呈联排形状,其特征在于纵向是台阶形,由纵向每隔一户即进行退台一次,如此这般一直退到楼顶,从而形成连续的多层退台,上下各排之间有楼梯相连,每排以竖向分户,退台上面是上一户的私家庭院,退台同时又是下面一户的屋顶,每户的户门正对私家庭院和公共人行步道,与户门相连的出入户路径经私家庭院直达公共人行步道。
上述每户在空间上占据一层、两层或三层,上层前面悬挑。悬挑部位的下面可以有支柱支撑,也可没有支柱支撑。
上述楼梯是人行楼梯和电梯。
上述楼梯设置在住宅边侧或内部。
上述每排竖向相邻的住户之间以一墙分隔,或以室外空间分隔,或两者兼而混用分隔。
上述退台表面与该层室内标高之间的空间内设置管道转换层或下跃层的台阶。
上述上层退台与下层退台的进深尺寸相同或不相同。
上述退台是向北退台、向南退台或双向交错退台。
上述退台外沿有外挑廊。
上述退台外沿边线是直线、弧线、波浪线或凹凸折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每隔一层、两层或三层即向北进行一次全面或部分退台,如此这般一直退到楼顶,从而形成连续的多层退台;以一层、二层或多层竖向分户;退台上面是上一户的私家庭院同时是下面一户的屋顶;出入户方式是走出房门→经过私家庭院→经过公共人行步道→进入小区路网;或者经过垂直交通再进入小区路网,入户方式反之亦然。该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可以同时实现以下优点1、本发明占地面积大大低于别墅。每隔一层或两层即向北进行一次退台,如此这般一直退到楼顶,从而形成一退到顶的连续多层退台。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又使住宅达到别墅品质。
2、本发明具有顶天立地别墅般的居住空间。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一退到顶的连续退台一是使退台成为退台上面住户的私家庭院;二是由于退台使得退台下边住户屋顶有天,从而在节省用地的前提下得到别墅的特征。
3、本发明具有别墅般的出入户方式。居者进入户门都通过退台上公共人行步道进入私家花园,然后再进入户内;居者走出户门必经过私家庭院,再经过公共人行步道,然后进入小区路网或者经过垂直交通再进入小区路网。家门前有私家庭院,这样就有了别墅的感觉,具备了别墅的出入户方式。
4、本发明避免了邻居间的相互干扰。每排住宅竖向分户,上面退台有天,下边退台当地,门前有私家庭院,这样在每户住宅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均与邻居隔离,防止了来自环境的噪声干扰,体现了别墅的优点,从而具备真正的别墅(TOWNHOUSE)实质特征。
5、本发明拥有别墅般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每户的门前拥有私家庭院或私家花园,退台上可以做较厚的覆土,可种植草本植物,甚至可以栽植几米高的的灌木植物,使居者亲近土地、亲近绿色、亲近自然,基本达到类似绿化用地的水平,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率。
6、应用本发明同方向退台的实施例,可以象别墅一样,在北方实现户户朝阳;在南方实现户户遮阳。
7、应用本发明实施例,首户利用屋顶覆土和第二户室内外标高差带来的层高差异,设计成半层式错层和半地下室,空间得到最充分利用,使用功能更加合理。
8、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第二户屋顶覆土和第三户室内外标高差,设计成管道转换层,以使厨层卫生间可以在第三户位置移动,同时又避免暴露管线及受到噪音污染。
9、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个错台从南向北错,第二个错台从北向南错,这样可以节约土地,因为在小区板式楼南北排列时,有日照时间要求的间距系数。即南边楼的高度×1.6≥两楼之间的间距,向南退台,则间距多出了一个退台进深,可以节约一个退台进深的土地。
10、本发明在使住宅达到别墅品质的同时,容积率可达到1.5-1.8。
11、本发明可工业化重复生产,节省土地,降低售价,具有实用性。同样地段别墅每平米售价可达上万元,而多层住宅售价只有几千元,使更多人只需花普通住宅的价钱,就可享受到别墅的舒适。本发明与传统多层住宅相比,造价增加不多,占地却大量节省,与带来的好处相比,微不足道。
12、本发明易于实施,建筑设计可行,建筑结构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现有建材就可以达到使用要求,设计符合国家规划法规体系,也不存在特殊的安全障碍。


图1是实施例1同方向二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2交错方向二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例2中半地下室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首层、首层半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二层、二层半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三层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中四层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中五层的平面示意图9是实施例2中六层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2中七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三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主视图;图12是实施例3三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图;图13是实施例3三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例4三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立体图;图15是实施例5三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后视立体图。
图16是实施例6三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前视立体图。
图17是实施例7三退台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前视立体图。
图18是实施例8二退台、上二、三层后部整齐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9二退台、顶层后部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10一退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11一退台、上层后部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12二退台、上两层后部逐层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13二退台、上两层前后交错退台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14三退台、上三层前后交错退台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15三退台、上三层反向退台、顶层后部不悬挑的侧视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16三退台、上三层反向退台、逐层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17三退台、上三层反向退台、顶层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8是实施例18三退台、第三层前后均有退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19三退台、后面无退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20三退台、后面逐层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21三退台、顶层向后悬挑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的侧视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22三退台、三、四层向后悬挑的侧视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23三退台、上二、三、四层向后整齐悬挑的侧视示意图。
图34是实施例24三退台、上三、四层向后整齐悬挑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这种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是向南或向北同方向二退台,退台进深2-15米,层高2.6-4.5米,总进深8-20米,楼梯可按需灵活布置。底台住户有半地下室7,二层前面悬挑,悬挑部位的顶面是中台住户的公共人行步道2,中台住户占据两层,三层有退台,退台作中台住户的私家庭院1,四层前面悬挑,悬挑部位9的顶面是顶台住户的公共人行步道,悬挑部位的下面有支柱10支撑。顶台住户占据三层。退台表面与该层室内标高之间的空间内可设置管道转换层8,也可以在该空间设置底台住户半地下室或下跃层的台阶。
实施例2参见图2-10,这种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是南、北向交错二退台。二层半以下是底台住户,半地下室7可作健身房,首层和首层半平面可设有主厅、餐厅、厨房、工人房、卫生间;二层、二层半可设有居室、书房、学习室、厅、卫生间;三层、四层是中台住户,三层可设有客厅、餐厅、厨房、工人室、卫生间,四层可设有书房、居室、厅;五—七层是顶台住户,五层可设有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四层可设有书房、居室、厅、卫生间,七层可设有居室、卫生间,顶层是坡屋顶或平屋顶均可。
底台住户利用屋顶退台覆土0.2-2米,成为中台住户的私家庭院1,退台边沿外挑廊设公共人行步道2,利用退台覆土后室内外标高差带来的层高差异,设计成半层式错层和半地下室7,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使用功能更加合理。中台住户屋顶覆土,利用第二层屋顶退台表面与顶台住户的室内标高差,设计成管道转换层8,以使厨房、卫生间在上下层可以不垂直对齐,即可以在顶台住户的水平空间移动,同时又避免暴露管线影响美观和受到噪音污染。
实施例3参见图11、12、13,这种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是现浇混凝土结构,该住宅横向呈联排形状,其纵向是三级台阶形,由纵向每隔一户即向北进行退台一次,如此这般一直退到楼顶,从而形成连续的三退台,退台上面是上一户的私家庭院1,退台同时又是下面一户的屋顶,每户的户门均朝南,户门3正对私家庭院1和公共人行步道2,与户门相连的出入户路径经私家庭院直达公共人行步道。上下各排公共人行步道之间有人行楼梯4相连,上下各层竖向有电梯5相连,楼梯可以设置在住宅边侧,当然也可设置在中间。每排以竖向分户,所述每户在空间上占据两层,为跃层式。每排竖向相邻的住户之间以户墙分隔,最高一排住宅之间间隔一段空间6,类似独栋别墅布置。
实施例4参见图14,一层可以作公共用房。三层每户为三跃层。每排竖向相邻的住户之间以户墙分隔,无间隔空间。
实施例5参见图15,住宅后视图,一、二层北面部分作底商。
实施例6参见图16,该住宅横向呈联排形状,其纵向是三级台阶三退台形,第二排住户每户有三层,每户之间间隔一段空间。
实施例7参见图17,该住宅横向呈联排形状,其纵向是三级台阶三退台形,一层可以作底商。每排竖向相邻的住户之间以户墙分隔,无间隔空间。
实施例8参见图18,二退台,上二、三层后部整齐悬挑。
实施例9参见图19,二退台,顶层后部悬挑。
实施例10参见图20,一步退台,退台外沿有外挑廊,所述退台外沿和外挑廊外沿边线是直线、弧线、波浪线或凹凸折线均可。也可以不设电梯。
实施例11参见图21,一步退台,上层后部悬挑。
实施例12参见图22,二退台,二、三层后部逐层悬挑。
实施例13参见图23,二退台,二、三层前后交错退台,后部均有悬挑。
实施例14参见图24,三退台,二、三、四层前后交错退台,后部均有悬挑。
实施例15参见图25,三退台,三、四层反向退台,三、四层后部整齐悬挑。
实施例16参见图26,三退台,三、四层反向退台,上层每层悬挑。
实施例17参见图27,三退台,三、四层反向退台,二层和顶层后部有悬挑。
实施例18参见图28,三退台,第三层前后均有退台。
实施例19参见图29,三退台,每层后面均无退台。
实施例20参见图30,三退台,二、三、四层后面逐层悬挑。
实施例21参见图31,三退台,顶层向后悬挑。
实施例22参见图32,三退台,三、四层向后逐层悬挑。
实施例23参见图33,三退台,上二、三、四层向后整齐悬挑。
实施例24参见图34,三退台,上三、四层向后整齐悬挑。
在本发明的应用中,每个退台可以局部多退或少退。退台外边沿可以有外挑廊,也可以没有外挑廊,外调廊可用于公共人行步道,也可以用于绿化。
显而易见,在一些情况下,退台的方向也可向西、向东或向偏斜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是现浇混凝土结构,该住宅横向呈联排形状,其特征在于纵向是台阶形,由纵向每隔一户即进行退台一次,如此这般一直退到楼顶,从而形成连续的多层退台,上下各排之间有楼梯相连,每排以竖向分户,退台上面是上一户的私家庭院,退台同时又是下面一户的屋顶,每户的户门正对私家庭院和公共人行步道,与户门相连的出入户路径经私家庭院直达公共人行步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户在空间上占据一层、两层或三层,上层前面悬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是人行楼梯和电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设置在住宅边侧或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竖向相邻的住户之间以一墙分隔,或以室外空间分隔,或两者兼而混用分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台表面与该层室内标高之间的空间内设置管道转换层或下跃层的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退台与下层退台的进深尺寸相同或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台是向北退台、向南退台或双向交错退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台外沿有外挑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台外沿边线是直线、弧线、波浪线或凹凸折线形。
全文摘要
一种联排别墅式花园洋房,是现浇混凝土结构,该住宅横向呈联排形状,其纵向是台阶形,由纵向每隔一户即进行退台一次,上述退台是向北退台、向南退台或双向交错退台,从而形成连续的多层退台,上下各排之间有楼梯相连,所述楼梯是人行楼梯和电梯,楼梯设置在住宅边侧或内部。每排以竖向分户,退台上面是上一户的私家庭院,退台同时又是下面一户的屋顶,每户的户门正对私家庭院和公共人行步道,与户门相连的出入户路径经私家庭院直达公共人行步道。每户在空间上可占据一层、两层或三层。本发明占地面积大大低于别墅,避免了邻居间的相互干扰,每户具有顶天立地别墅般的居住空间和别墅般的出入户方式,并拥有别墅般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文档编号E04H1/02GK1621644SQ20041010256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治国 申请人:王治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