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21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涉及一种二合一半模且用单模制成的条板墙体单元。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墙体条板多数采用整模浇注抽芯法,即需要中空的部分事先放入钢管或其他,然后浇注水泥、沙石等,固化成型。由于两边的壁非常薄,浇注时就非常困难,且耗费能源,增加生产成本;成型后的条板由于只有纵向洞孔,故只能进行纵向布线(隐蔽工程)。这种墙体较厚,但却功能单一,保温、隔音效果很差;这种整模浇注的方式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这种墙体在施工安装时体积大、重量重,运输不方便,安装难度大,进行横向布线时就要破坏墙体结构,影响墙体强度。
现在已出现的一些龙骨墙体、条板墙体,依然存在着功能单一,保温、隔音效果欠佳,结构较大及重量较重,虽然每平方墙体可做到60kg,但每块条板却高达100kg(按600mm×120mm×300mm计),工人在实际安装操作时,劳动强度大,施工困难,即所谓的“轻质不轻”、“高强不强”,在墙体厚度120mm以下时,进行隐藏工程的穿管布线仍然困难,安装时也仍然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二合一半模且只用单模即可生产的条板墙体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一面是底板,另一面是敞开的,形成半模,在底板两侧设置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生产工艺及过程简单,将浇注变为平面浇注或涂布方式,将条板整模浇注工艺分解为半模浇注、涂布生产工艺,利于工业化大生产;两个单元一合即成为墙体条板,既有纵向洞孔,也有横向洞孔,有利于穿管布线;连接头可以适应条板两侧公、母连接,并可以随意改变,也可以直接形成中性连接,不分公、母,调向自由、灵活,方便安装;用本单元合二为一构成的条板在两单元连接处利用单、双头形成两侧正、反向扣接,形成整体结构,且接头相互扣插、密合而构成结构柱,大大加强了墙体抗震、抗冲击能力,在同样厚度下,采用本实用新型构成的墙体强度远高于现有墙体;通过改变中插板的宽、窄可改变墙体的厚度,通过中插板数量的改变即可任意调整墙体隔音孔的数量如双孔、三孔甚至多孔,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如温暖的南方、寒冷的北方;在本单元上设置的隔音板可形成条板内双腔、三腔或以上,可以有效地隔音,并且由于多腔体的存在,其很薄的墙体即可达到极佳的节能、隔音和保温功效;采用本单元合二为一的墙体条板自身重量轻,墙体自重在60公斤/m2以下,三米高单结构墙体自重一般小于40公斤/m2,为现场施工操作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该墙体述具有握钉力强和吊挂功能强和防火防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优化、提升了新型轻质墙体的功能,加速了墙体机械化生产的进程,方便了墙体的快速安装施工。


图1——具有固定插头的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
图2——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4——图1的立体外观图。
图5——未安装活动插头及隔音板的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
图6——图5的剖面图。
图7——已安装活动插头、中插板的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图。
图8——图7中的活动插头结构图。
图9——图8中的A-A剖面图。
图10——图8中的B-B剖面图。
图11——隔音板结构图。
图12——图11中的A-A剖面图。
图13——具有活动插头、中插板及隔音板的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立体外观图。
图14——合板式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结构图。
图15——图14中A-A剖面图。
图16——图14中A局部放大图。
图17——图14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18——双头接插式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结构图。
图19——与图18合二为一的封面板。
图20——图18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1——单头接插式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结构图。
图22——图21中A-A剖面图。
图23——图21中A局部放大图。
图24——图21中B局部放大图。
图25——图21中C局部放大图。
图26——图21的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固定插头二合一单模条板单元。
如图1、2、3、4所示,底板1的一半上沿纵向方向设置多个中插板2,另一半上没有,上面是敞开的,形成半模,两侧的一侧是突出的(如左侧),另一侧是凹陷的(如右侧),形成半模(单模)条板墙体单元;所谓单模就是用一副模具生产单元;所谓半模就是生产出的单元是整个条板的一半;所谓二合一,就是将相同的二个半模单元合二为一形成条板3。本例中,一个单元平面旋转180度,然后再竖起来旋转180度,两单元合一,形成条板3;一侧是两个突出的边合在一起仍是突出状,另一侧是两个凹陷的合在一起仍是凹陷状,这样在安装墙体时,突出状与凹陷状相互匹配,即所谓的公、母连接头。
合二为一后的条板3在布线时,纵向布线通过其上的双孔或多孔(本例中为6孔)进行布线,横向布线时通过两块相邻中插板2之间的空间进行布线,通过底板1上的孔引出。多个中插板2的作用是加强了条板3的强度,抗冲击。
由于底板1上方是敞开的,是开放式的,即把条板一分为二,形成半模;用二个同样的单元合二为一形成条板3,即只用一副模生产本单元,改过去的整模浇注为半模浇注或涂布。下面的实施例中也是这样。
实施例2活动扣插式二合一条板单元。
如图5、6、7、8、9、10、11、12、13所示,底板1上包括两边设置数条槽口4,在一边的槽口4上设置活动插头5(连接头),其余的槽口4上插入多块中插板2,活动插头5上设置多个孔洞6,以满足隐蔽工程即电线引进、引出;保温隔音板7可设置在底板1的台阶上,用粘结剂或压钉连接在底板1上;一块同样的底板1(无中插板2、活动接头5)合在已经安装了中插板2、活动插头5、保温隔音板7的另一底板1上,形成条板3,有双腔,如果在另一底板1上也安装保温隔音板7,合上后则形成三腔、二层保温隔音板7,理论及实际中可以形成三腔以上;有活动插头5的一侧是突出状即公边,有中插板2的一侧是凹陷状即母边,相互拼接,形成墙体。保温隔音板7可以用隔热、隔音材料制成,保温、隔音效果好,通常至少可降低50分贝;改变活动插头5、中插板2的宽、窄,可以决定二合一后的条板3的厚度,这种结构用于大约在80mm~120mm之间厚的墙体上最适合,当然也可用于更薄或更厚的墙体。
实施例3双腔合板式二合一条板单元。如图14、15、16、17所示,在底板1有固定中插板2,左侧是突出的,右侧是凹陷的,二者是匹配的,其上有用于隐蔽工程的孔洞6,敞开的一面用一整体平面板8合上即形成条板3,加强了墙体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4双头扣插式二合一条板单元。如图18、19所示,底板1上设置固定中插板2,两侧形成两边突起,中间凹陷的扣插槽(有双头)10,与封面板9上的突起和凹陷相匹配;合二为一前,在底板1上的台阶上粘接或压钉连接保温隔音板7,合为二为一后形成多孔、多腔结构,隔音、保温效果佳;底板1两侧的扣插槽10与封面板9结合后用螺栓连接,形成结构柱,大大加强了条板1连接的墙体强度。在互相连接形成墙体时不必考虑公、母匹配连接问题,弱化了连接头作用,大大方便了安装,节省了安装时间、费用。
实施例5单头扣插式二合一条板单元。如图21、22、23、24、25、26所示,底板1上设置固定中插板2,两侧突出状(单头),两个相同的底板1合二为一,形成条板3。在进行条板3互相连接时没有公、母连接之不方便。
权利要求1.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一面是底板,另一面是敞开的,形成半模,在底板两侧设置连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侧连接头分别是固定插头,一个突出,一个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底板两侧的连接头是活动插头,一个突出,一个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底板两侧的连接头是双头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的台阶上设置一层、二层或以上保温隔音板,形成多腔。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纵向或横向上设置中插板,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纵向或横向上设置中插板,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中插板设置在底板纵向的一半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中插板设置底板纵向的一半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合一半模条板墙体单元。本实用新型采用一面是底板,另一面是敞开的,形成半模,在底板两侧设置连接头,在底板的台阶上设置保温隔音板,连接头有单、双头扣接,固定、活动插头,中插板可固定可活动,合二为一后构成条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过去的墙体功能单一,保温、隔音效果欠佳,结构较大且重,强度不够以及现场安装操作麻烦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可任意调节墙体厚度,连接效果加强。
文档编号E04C2/34GK2701946SQ20042002570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9日
发明者孙建华 申请人:孙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