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88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建筑物材料,特别是屋面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各种屋面具有、保温、隔热等功能,但本身没有吸收并利用太阳热能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既能挡风遮雨,又能充分利用太阳热能的屋面构件。
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上板,金属上板呈瓦楞型,该瓦楞型包括多段凹弧段,在金属上板上连接金属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内充以传热介质,如水,再通过管道将金属管两端与循环泵、储水箱相连,经金属上板传导的太阳热能吸收至金属管内的传热介质,由循环泵将热能传至储水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型美观、整洁,可大面积吸热,成本低廉,系统可靠。
为了及时将转化的热能快速传导至传热介质,上述金属管可以布置在金属上板的上侧,金属管的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为了及时将转化的热能快速传导至传热介质,上述金属管也可以布置在金属上板的下侧,在金属上板的上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为了及时将转化的热能快速传导至传热介质,上述金属管还可连续在金属上板的相邻瓦楞型弧段之间,金属管的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本实用新型金属管的外侧还可连接金属翅片,金属翅片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目的是减少金属直通管直径,以降低管内存水量,以提高热水利用率。在金属翅片外设置透明保温套管,目的在于防止夜间金属管内存留热水局部散热。
金属管内同心布置金属内管,金属管与金属内管之间以金属连接筋连接,传热介质设置在金属管中,这是另一种提高热水利用率的措施,同时,也加强了产品的抗外界冲击力,以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同时,金属上板的两个边侧设有拼接沟槽。通过拼接沟槽实现构件之间的横向或竖向的连续连接安装,通过拼接沟槽将单个构件拼接成大片的,甚至是布满整屋面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预先制好的混凝土等传统屋面上,在屋面与本专利的金属上板之间填充聚氨酯保温发泡层;也可不采用传统的屋面,而在金属上板的下侧面设置底面板,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置聚氨酯保温发泡层。以底面板及聚氨酯保温发泡层替代传统的屋面,该方案为工业化高效率建筑提供了方便。
为加强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障产品具有一定的保温性,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有支撑件。
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置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加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的第一种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的第二种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的第三种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的第四种构示意图。
图中,1底面板,2聚氨酯保温发泡层,3支撑件,4金属上板,5、11、15、17、18金属管,6、13金属连接筋,7、12金属内管,8连接件,9拼接沟槽,10、14透明保温套管,16金属翅片。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金属上板4呈凹弧形,相邻金属上板4之间连接金属管5,金属内管7同轴布置在金属管5内,以金属连接筋6相连接。
在金属上板4的凹弧段上设置金属管11,还在金属管11外布置透明保温套管10,金属内管12通过金属连接筋13同轴连接在金属管11内。金属上板4的上表面及金属管5、1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在金属上板4与底面板1之间以保温填充形成聚氨酯保温发泡层2。
当底面板1为金属件时,在适当的距离内,金属上板4、底面板1之间以支撑件3固定隔离;当底面板1为水泥板时,在底面板1和金属上板4之间还设有连接件8。
上述金属上板4和金属底面板1可由铝或铝合金通过拉伸制成各型材。并在金属上板4的两个边侧分别拉伸出拼接沟槽9。
如图2所示,在金属上板4的凹弧段上设置金属管15,金属管15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在金属管15外表面连接金属翅片16,金属翅片16的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在金属管15的内外侧布置透明保温套管14。
如图3所示,金属上板4具有凸形弧段和凹形弧段,两种弧形呈相间且连接布置,在各弧段的下表面上分别设金属管17,金属上板4的外表面涂履太阳能吸热膜。制作时,可将金属管17连体设置在金属上板4上。
如图4所示,在金属上板4的凸形弧段上还连体设置金属管18。本例中,金属上板4和金属管18的外表面涂设太阳能吸热膜。
权利要求1.一种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上板,金属上板呈瓦楞型,该瓦楞型包括多段凹弧段,在金属上板上连接金属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管布置在金属上板的上侧,金属管的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管布置在金属上板的下侧,在金属上板的上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管连续在金属上板的相邻瓦楞型弧段之间,金属管的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管内同心布置金属内管,相互间以金属连接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管外侧连接金属翅片,金属翅片的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在金属翅片外设置透明保温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在金属上板的两个边侧分别设置拼接沟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在金属上板的下侧设置底面板,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置聚氨酯保温发泡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有支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有连接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建筑物材料,特别是屋面构件,包括金属上板,金属上板呈瓦楞型,该瓦楞型包括多段凹弧段在金属上板上连接金属管。在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内充以传热介质,如水,再通过管道将金属管两端与循环泵、储水箱相连,经金属上板传导的太阳热能吸收至金属管内的传热介质,由循环泵将热能传至储水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型美观、整洁,可大面积吸热,成本低廉,系统可靠。
文档编号E04D13/18GK2743452SQ20042002758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强颖怀, 黄永年, 韩方超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扬州市赛恩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徐州万利德节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