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铺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66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铺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铺面系统(structural decking system)并涉及包括该系统的复合板坯(composite slab)。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结构铺面系统的方法。
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构建复合板坯的铺面系统。
这样的结构铺面系统的一个主要但非唯一性的最终用途在于构建复合板坯,所述的复合板坯形成建筑物(该术语包括停车场)中的地板。
这样的结构铺面系统的另一个非唯一性的最终用途在于构建形成竖直壁板的复合板坯。
背景技术
(a)传统的复合板坯结构当用于构建复合的钢/混凝土地板和横梁时,结构钢铺面具有双重功能。由于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可支撑建筑材料和人员,该铺面可作为结构模板。另外,在铺设钢筋(条和/或网)且混凝土浇注到铺面顶部以及混凝土获得足够的抗压强度之后,铺面通过与混凝土相互作用而作为主要的加强件。一旦铺面起到主要加强件的作用,其在建筑物的剩余寿命期间将一直如此。
本部分中所描述的所有类型的钢铺面都与硬化的混凝土相互作用以利用复合效应。
H·L·Burn等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12620/70中所描述的蜂巢状板为单向承载负载的板,其落在本说明的范畴之外。
(b)现有的钢铺面构型传统的结构钢铺面由扁平钢片滚轧成形为截面均匀的长板。铺面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截面形状或构型。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构型差别相当大,例如带有“开口肋部”的梯形铺面(如

图1(a))以及相对的带有“闭合肋部”的铺面(如图1(b)),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沿着整个构型的周长,板材的标称厚度是均匀的。
而且,滚轧成形机仅仅设计为将钢板材滚轧至某一最大厚度,例如1.2-1.6mm。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具有设定的几何形状的铺面的弯曲刚度和极限强度。这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可用于获得某一跨度的钢铺面的最小整体深度,而钢铺面的最小整体深度会显著影响复合板坯的最小整体深度。
传统的滚轧成型机仅用于制造一种钢铺面构型。限定该构型的几何特征的标称尺寸(例如整体深度)不能显著改变。
因此,如果需要较大的跨度或较大的承载能力以及必须要改变该构型,则必须建置新的滚轧成型装置。
因此,随着当今全球对用于各种应用场合的铺面的需求的增长,主要的铺面供应商正着手于由扁平钢带来生产一套铺面,其中每个铺面需要不同的滚轧成型装置。
该套铺面包括一些非常深的铺面(大于200mm),其用于构建具有薄混凝土拱肋顶部覆盖层(通常为50mm)的复合板坯,并由此呈单向作用。
用于滚轧成形任意指定铺面的扁平钢带的钢等级是相同的。因此,一个滚轧成型铺面的所有部件(凸缘和腹板)中的钢具有相同的屈服应力。
在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之间,扁平钢带的涂覆层可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例如,可在两个表面上电镀,但在要形成露于空气的拱腹的一侧上进行预涂敷。可选择地,可不在钢的两侧进行涂覆,在良好的环境中可这样做以减少成本。
一些铺面制造商在铺面经滚轧成型时便对其制造的铺面进行修改。这样做的目的是改进铺面的功能或结构性能。结构性能的重要方面是弯曲刚度和极限强度。弯曲刚度影响竖直变形的幅度,尤其是在湿混凝土重量作用下的竖直变形幅度,其在设计中通常起决定性作用。临界区域的最大力矩和最大剪切影响极限强度,其也在设计中起决定性作用。
下文描述了两种修改的铺面。
(i)通过越过每个铺面板的整个基底而焊接一个扁平的钢板材而制造“蜂巢状”铺面(如图1(c))。
这种设置形成闭合的隔间,以用作精密的建筑物设施的通道,尤其是计算机电缆的通道,从而形成所谓的“电气化地板”。
将扁平板材连接于铺面板也增加了原铺面的承载能力和弯曲刚度,只要板材和铺面之间的连接足够坚固。因此,在用作模板时,这种功能性的改进也提高了铺面的结构性能。
重要的是,如H.H.罗伯森公司(H.H.Robertson Company)的加拿大专利704842所揭露的,固定至扁平基底板材顶部的铺面元件可以是不闭合的,且基底板材中结合有侧部搭接。这也导致该专利发明人采用非常规选择,即将没有搭接的W形铺面颠倒过来而焊接至具有搭接的相同铺面的下侧,从而形成封闭的多隔间式盒状铺面。在内陆钢铁产品公司(Inland Steel Product Company)的加拿大专利692135中也示出了类似的铺面。
NKK公司的日本专利11-192613示出一种蜂巢状铺面,其包括一系列位于梯形拱肋中腹板的开口,以容置横向加强杆。从该专利中不能获得蜂巢状铺面的制造方式。无论如何,板的梯形拱肋作为一个部件形成,因而其具有象传统铺面一样的均匀厚度。这些梯形结构(其也可称为倒转的槽)可能分别焊接到一个扁平板上以形成Burn的澳大利亚专利申请12620/70中所述的蜂巢状铺面的倒转形式。横向加强杆看起来象是夹入腹板侧的孔洞中,并最可能的是在混凝土一旦硬化后起到最终复合板坯中的抗剪键(shear key)的作用,注意混凝土将填充铺面拱肋并包绕所述杆。该日本专利申请所示的另一种设置看上去包含焊接至梯形拱肋顶部的横向加强杆,其大概可再次促进铺面和混凝土之间的复合效应。
(ii)最近已通过把作为模板的连续拱肋螺锁到搭接的侧部而改进了澳大利亚产的闭合拱肋式的铺面(Stramit的condeck HP型)的结构性能(如图1(d))。
该连接装置位于铺面顶面上并浇注在混凝土中,且可潜在地增加或减少平铺面的滑动阻力,取决于其设计以及其连接于拱肋的强度。
但是,根据生产厂商的建议,连接装置仅仅通过三个穿过拱肋侧部设置的小螺钉(在内部跨度范围内,一个螺钉位于端部支撑处,一个位于跨度中间处,一个位于附件端处)、以及通过两个小螺钉或喷丸退火的(shot-fired)销钉穿过附件的基底并于被加强跨度的端部进入钢梁而连接至钢铺面。因此,板材和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制造商忽视了附件对钢铺面弯曲刚度的改进。认为力矩峰值区域的最大力矩可能会增加,但再次地,所称的增加仅反映了铺面和附件之间较低程度的纵向剪切连接。该发明另一个主要的不利之处在于必须在板材位于其在建筑物中的最终位置时装配附件。制造商忽视了附件对铺面的纵向滑动阻力可能会有的影响,其可能是不安全的。
在澳大利亚,在上述第(i)和(ii)条中关于改良铺面的描述并不是公知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上述系统的一种可选结构铺面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结构铺面系统的主铺面板,该结构铺面系统包括多个主铺面板,且所述主铺面板包括(a)一个基底元件,其包括一个中央浅槽和位于所述浅槽的每一侧的搭接,所述搭接使相邻的主铺面板能够以搭接关系并排定位;以及(b)一个加强元件,其形式为一个固定至所述基底元件的倒转的槽构件,且所述槽构件包括两个由腹板元件形成的相对侧壁和一个由弦板元件形成的顶部,并且所述腹板元件和弦板元件作为分开的元件制造并在其后组装在一起而形成所述槽构件。
本发明的一个显著优点在于使用了组装在一起的分开元件,从而可将元件的结构需求优化至所需的元件性能。
优选地,所述中央浅槽包括至少一个纵向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腹板元件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纵向加强结构与所述搭接之间的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基底。
优选地,所述腹板元件抵靠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和/或所述搭接。
优选地,形成所述搭接从而可通过将相继铺面板的搭接向下按压于另一铺面板的搭接上,使得所述相继的铺面板能以并排搭接的关系相对所述另一铺面板定位。
优选地,所述加强元件沿所述槽构件长度方向在多个离散的连接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基底元件。
优选地,所述加强元件通过所述元件在互联位置处的变形部分而在多个离散的连接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基底元件。
优选地,所述变形部分的形状为按钮。
可通过将元件保持在一起并从元件一侧挤压诸如按钮的变形部分而形成所述的变形部分。
优选地,通过将所述腹板元件和顶部弦板元件在沿元件长度方向的多个离散的连接位置处固定在一起而将该等元件组装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腹板元件和顶部弦板元件通过互联处的元件变形部分而在多个离散的连接位置处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变形部分的形状为按钮。
可通过将元件保持在一起并从元件一侧挤压该变形部分而形成所述的变形部分。
优选地,所述腹板元件包括凸缘,且所述腹板元件和顶部弦板元件在所述凸缘处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顶部弦板元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纵向加强结构。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加强结构沿所述顶部弦板元件的长度延伸。
优选地,所述顶部弦板元件包括向下弯曲的侧部。
设置纵向加强结构和所述顶部弦板元件的向下弯曲的侧部来加强所述铺面板。具体来说,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和向下弯曲的侧部加强了所述顶部弦板元件,从而抵抗由纵向压缩载荷而引起的屈曲。
优选地,所述腹板元件包括有褶皱。
优选地,所述褶皱为竖直褶皱。
设置所述褶皱来加强所述铺面板。具体来说,该等褶皱加强了腹板元件,从而抵抗竖直和纵向剪切。
优选地,所述腹板元件包括开口,以允许混凝土流入所述槽构件。
所述铺面板可包括多个平行的加强元件。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构铺面系统,其由多个上述的主铺面板以并排定位而形成,其中的搭接互相搭接。
优选地,所述的结构铺面系统包括一个定位于两个主铺面板之间的充填铺面板,且所述充填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浅槽每侧的搭接,所述充填铺面板的搭接相对相邻主铺面板的搭接呈搭接关系。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板坯,其包括有上述结构铺面系统以及位于所述结构铺面系统上的硬化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2至17,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主铺面板和结构铺面系统的实施方式的主要特征。
应指出的是,主铺面板在图中作为“复合式”铺面板进行描述。
本发明的结构铺面系统以如下形式的模块为基础(a)主铺面板;及(b)充填铺面板。
所述主铺面板和充填铺面板通常为2.5-9m长。
图6-8为垂直于该主铺面板实施例纵轴的竖直截面,包括(a)一长形基底元件,其包括中央浅槽7和位于浅槽每侧的搭接9,所述搭接9可使相邻的主铺面板能够以搭接方式并排定位;以及(b)一长形加强元件,其形式为固定至所述基底元件的单个倒转槽构件,且所述槽构件包括两个相对的由腹板元件形成的侧部11和一个由弦板元件形成的顶部,并且,所述腹板元件和弦板元件作为分开的元件而制造,并在其后组装在一起而形成槽构件。
在上述每一实施方式中,腹板元件固定至基底元件,且顶部元件沿元件长度方向在离散位置处固定连接至腹板元件。在图6-8所示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连接装置的形式为把该等元件互相连结在一起的变形按钮17。所述元件间的连接装置的特性将在本说明的后续部分进一步讨论。
图中所示的充填铺面板的每个实施方式包括中央浅槽和位于该浅槽每侧的搭接,形成所述搭接以允许充填铺面板相对于相邻主铺面板的搭接以并排搭接关系而定位。
图2(d)示出充填铺面板5的两个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示出垂直于充填铺面板的纵轴的截面。图2(d)下部的实施例具有一个扁平的浅槽21和搭接9,上部实施例具有梯形轮廓的槽21。
图3-5以及图10-11例示了一系列主铺面板和充填铺面板的不同组合,其中主铺面板和充填铺面板以并排搭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结构铺面系统。
优选地,主铺面板和充填铺面板为狭窄的单独单元(如图3和4),即,在主铺面板的例子中为具有单个加强构件的单元。通常地,主铺面板和充填铺面板宽为200-350mm。本发明并不限于该种设置而可扩展到其中具有一个以上加强构件的设置。选择狭窄模块的原因是使单位长度的重量减少,并允许该面板的长度可以较长并由工人在现场分别提升且易于操作。
作为主跨度元件,主铺面板3可单独地使用(如图3(a)、4(a)及图10)。
可选择地,充填铺面板5可装配在主铺面板之间以降低成本(如图3(b)、4(b)以及图11)以及提供了诸如减轻重量等的其他好处,成本降低是因为充填铺面板的制造成本比主铺面板低。
使用充填铺面板5使得可在相邻主铺面板之间引入空隙27,或者可容置纵向的预应力线缆或容置位于混凝土板下方的加强杆。
优选地,首先把主铺面板3放置在位以支撑充填铺面板5,主铺面板3仅沿垂直主跨度的横向方向铺开。
优选地,主铺面板3由根据特定目的而建造的钢元件组装而成(如图2、9和12)。
可在生产中变动所述钢元件的主要尺寸(例如厚度、宽度以及高度)和机械特性,以提供比上述的现有铺面系统更为经济的主铺面板设计,且能满足更广泛以及更多需求范围的设计需求,包括获得很长的无支撑跨度(例如达到8-9米)以及可建造最小整体层厚的加强混凝土地板。
也考虑了每个元件的不同耐久性需求,并且可改变钢涂层以节约成本。
主铺面板3和充填铺面板5的元件可被高效地封装并运送到远处组装现场。这样可将主产品集中起来,并可节省运输成本。
主铺面板5的腹板元件可按特定目的设计以提供高的竖直剪切强度,从而允许铺面板在制造过程中预制有弯度,并可容置规则间隔的未加强或加强的大开口,所述大开口用于多种目的,包括作为横向加强钢杆和预应力线缆的通道。
主铺面板3的腹板元件包括沿板长度方向冲出的开口29。在图14和17中示出了典型的开口。在需要部分地或整个地填充槽构件而形成一个实心混凝土板或需要通过横向加强杆和线缆和/或通过建筑物设施的情况下,这是尤其有利的。从而可构建双向作用的混凝土板坯,并且相较于单向作用的板坯,所述结构的功效得以改进。为此目的,优选地,主铺面板(以及充填铺面板)的搭接9应该是浅的,例如20-30mm。
位于主铺面板腹板元件中的开口29可位于端部支撑附近,并仍然可以胜任。典型地,在端部支撑内侧,开口29较近侧的距离是腹板高度的2-3倍。另外,典型地,开口29的高度不超过腹板元件高度的60%。另外,通常地,在开口29上方和下方具有至少15%的腹板材料间隙。可使用计算机控制的冲压设备来按照需要沿腹板元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开口29。
主铺面板3的腹板元件可具有深的竖直皱褶33(如图7和14)。优选地,褶皱33的间距为20-50mm而峰-谷高度为3-6mm。优选地,褶皱22在腹板元件上冲压成型。褶皱33使得可在尽可能薄的钢板材下获得很高的竖直剪切强度。为了易于成型,用于腹板的钢的等级可相较于其他元件有所降低,这也可以节约成本。为了节约成本,可不对钢材进行涂覆,由于钢材稍后会被浇注入混凝土中。这种方式也可以减少太阳光的眩眼度,对于现场操作金属涂覆铺面的工人来说,眩眼的太阳光会导致安全问题。沿主铺面板的长度方向,腹板中开口的高度和间隔可以变动,例如用以提供横向预应力线缆的通道,在板坯拱腹上方,所述线缆的高度通常是变化的。
优选地,主铺面板3的腹板元件滚轧成型,且在其平面中形成有一个弯度。这可通过在腹板元件的顶部和底部区域之间稍稍改变竖直褶皱的间距或通过伸展凸缘而实现。
分开成型的顶部弦板元件、腹板元件以及基底元件可组装在一个弯曲的底座上,以在主铺面板中产生一个永久性的向上拱起(图17),其中腹板元件具有上述弯度。这使得设计是由弯曲强度控制而不是由弯曲刚度控制,从而使得在任意给定的情况下,制造主铺面板所需的钢的数量显著降低。这也意味着在最终结构中可形成一个较平坦的拱腹。
为了有助于制造,优选地,主铺面板3的腹板元件相对于竖直方向以相同的角度组装,而不论其整体高度如何(如图7和8)。优选地,该角度在60-8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70-80度的范围内。
在基底元件上的连接处之间,主铺面板3腹板元件之间的距离也优选地保持恒定。因此,主铺面板的纵向加强结构在其顶部处的宽度是变化的,随着纵向加强结构高度增加,顶部宽度变得较窄。
主铺面板3的腹板元件可具有向外弯折的凸缘35或向内弯折的凸缘37或向外/向内弯折的凸缘。其选择如图2-8和10-12所示。所述的选顶简化了腹板元件与顶部弦板元件及基底元件之间的连接。
或许有需要加强腹板元件的上部凸缘35、37。一种这样的情况是主铺面系统经受长波浪状屈曲,顶部弦板元件的提升可达5-10mm并使腹板元件的上部凸缘变直。适当的加强选顶包括在凸缘和腹板元件的直立腹板之间的拐角处提供带有褶皱的加强结构。
位于主铺面板腹板元件中的开口29(图14及17)可在制造期间部分地冲压,以使得其可根据需要在建造现场选择性地被敲出。
例如,开口27可在现场被穿透内壁地敲出,其垂直于铺面的跨度而延伸。因此,铺面没有在壁上形成间隙,否则会产生声学上的问题或防火问题。
如果支撑为一个钢梁且剪力接合器要靠近主铺面板的纵向加强钢结构而装配,则有可能需要以这种方式用混凝土来局部地填充该空隙,否则主铺面板会因为肋的冲穿而被削弱。
优选地,主铺面板3的顶部弦板元件是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从而在钢铺面最上端处集中一个较大区域的、与基底材料相比更为便宜的、未经涂覆且级别较低的纲。这在正弯曲或负弯曲时都可以高效地增强板的最大力矩和弯曲刚度。
优选地,设计主铺面板3的顶部弦板元件使其与硬化的混凝土之间形成充分高的机械阻力,这样,主铺面板可用作混凝土板坯中的有效纵向拉伸或压缩的加强件。
部分地,机械阻力源于顶部弦板元件和腹板元件之间的离散连接。
顶部弦板元件也可包括纵向延伸的加强结构39(图7、8和10-12)或可使其侧面向下弯曲(图6-8和10-12)或变形或冲压,以改进顶部弦板元件的刚度并从而增大机械阻力,而不会影响该等元件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主铺面板的顶部弦板元件的设计可以是结实的,即呈现其充分的潜在抗压能力但不会因局部屈曲而提前损坏。该元件较常规钢铺面要厚对此起到了帮助作用。为了紧凑起见,顶部弦板元件优选地沿主铺面板长度的纵向方向在靠近中心处连接至主铺面板的腹板元件。
优选地,主铺面板3的顶部弦板元件相对较宽,从而可形成较大表面以在构建期间在上面行走,并且为横向放置在元件顶部的加强杆提供了一个很宽的支撑。
优选地,主铺面板3的顶部弦板元件较常规的钢铺面要厚,并因而更坚固以防止在搬运过程及工地现场中的意外破坏。
尽管可能不总是这种情况,然而通常地,顶部弦板元件的厚度将大于腹板元件的厚度。通常地,顶部弦板元件为腹板弦板元件厚度的3-4倍。
主铺面板3的顶部弦板元件的端部可制造有其他的机械特征(例如凸起和冲压出的锥形孔),这些机械特征使得机械阻力在这些区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负弯曲中的支撑区域上所需的搭接杆的长度显著减小。
沿主铺面板的顶部弦板元件的长度方向可制造有机械特征(例如图6-8和12中凸起41),以改进与硬化混凝土之间的机械互连。
主铺面板3的基底元件可根据特定目的而制造,以在钢铺面最下端的附近集中大面积的钢并形成大的纵向拉伸或压缩力。在正弯曲或负弯曲时,对于增强板的最大力矩和弯曲刚度,上述的措施是极其有效的。
优选地,主铺面板3的基底元件包括纵向加强结构45(其高度优选地为20-30mm),如图6-11所示。
基底元件中的加强结构45也利于主铺面板3的组装。具体来说,加强结构45和搭接9之间的基底元件部分形成腹板的下部凸缘35的支撑处。
另外,优选地,在基底元件中形成加强结构45,使得腹板元件向上延伸的下部抵靠加强结构,并且该设置有助于主铺面板元件之间的机械互连。
主铺面板的基底元件由尽可能最薄的高强度电镀钢板材——例如G550型0.55mm的钢板材——滚轧成型。电镀使得铺面拱腹更为耐久,也可因为附加的抗腐蚀性能或美观及功能等原因而对铺面拱腹进行预涂敷。
优选地,设计与腹板元件及其连接装置结合作用的主铺面板3的基底元件,以形成与硬化混凝土之间的足够高的机械阻力,从而,所述的基底元件可用作混凝土板坯中的极其有效的纵向拉伸或压缩的加强结构。
主铺面板的基底元件可略做修改以使该元件作为充填铺面板使用。图9示出这样的可用作充填板的修改板。示于图9中的板包括突起61并形成有两个搭接9,所述搭接9适于压在相邻并排定位的主铺面板的搭接上。
可根据特定目的而设计充填铺面板,以便经济地覆盖相邻主铺面板之间的间隙。
主铺面板3和充填铺面板5的搭接9经优选设计,可使得主铺面板一旦位于建筑物中其最终位置时,充填铺面板可从顶部安装(如图5、10和11)。相较于复合式铺面板来说,该特征使得充填铺面板的纵向跨度是极其有限的。
充填铺面板也可经优选设计,以与硬化的混凝土之间形成充分高的机械阻力,以用作混凝土板坯中的有效的纵向拉伸或压缩的加强件。为此,搭接可设计成夹紧混凝土,并且板可以是凸起的(如图9)或用其他造型以实现该目的。
充填铺面板5可采用多种形状,例如平的(可能包括轻微的弯度)以提供最终的扁平拱腹,或是梯形的以形成肋状的单向混凝土板坯。
充填铺面板也可配有内部空隙,例如苯乙烯块,以减少混凝土的体积(图3(b))。
为了节约成本,板优选地由尽可能薄的高强度电镀钢板材——例如G550型0.55mm的钢板材——滚轧成型。电镀使得铺面拱腹更为耐久,也可因为附加的抗腐蚀性能或美观及功能等原因而对铺面拱腹进行预涂敷。
主铺面板3的元件可不通过焊接而组装在一起,并且这是有利的,因为其允许在板露出的拱腹上使用预涂敷以及其他类型的高质量板材涂层,否则涂层会在焊接作业中受到破坏。
非焊接的连接选顶包括胶粘、变形、铆接(没有打孔)以及传统的机械紧固件。
如所讨论的,图中所示的一个优选的非焊接连接选顶的形式为“按钮”17(图6-8),在连接位置处从元件按压。具体地,所述连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两个元件一起保持在连接位置,在元件一侧进行冲压并压穿过元件且使元件变形,并且自元件的另一侧按压变形材料按钮。该方法的最终结果为元件在连接位置处互相连结,因而,该连接结构可按照指定设计的需要而承载纵向及横向剪切力。
主铺面板3的元件连接在一起,这对通过这些板而硬化混凝土中所形成的机械阻力是很重要的。而且,如果给出了在使用主铺面板时可能遇到的具体负载和支撑状态,元件之间的连接设计,尤其是沿板长度方向的连接频率可根据需要而进行改变。
当在主铺面板3的腹板元件中冲出开口29时,优选地,也同时在腹板元件的顶部冲出小的通气孔洞,以使空气可在浇注混凝土时从顶部弦板元件的下方排出,从而在混凝土充分振动的情况下确保由主铺面板纵向加强钢结构所形成的空隙由混凝土有效地填充,因而可形成实心板坯。
顶部弦板元件也可设置有开口(图未示)。
特别地,当这些板的钢加强结构由混凝土填充并因此将腹板夹在混凝土中时,主铺面板3的褶皱腹板元件起到混凝土板坯中纵向钢材的作用,从而使得不易发生纵向滑移。
主铺面板3和充填铺面板5可做成任意长度。
钢隔板55(图13)可装设在主铺面板3的端部附近,用以通过在这些位置处的大竖直反作用力来增强腹板使其抗屈曲。
这些隔板55也可用作插至主铺面板的槽构件端部的插栓板,以在需要时阻止混凝土的进入。
如果需要对板进行加强以通过大的竖直反作用力而防止腹板的屈曲,可在主铺面板3所延伸过的临时或永久支撑处装设内置式或外置式钢隔板。
中间隔板或插栓板可装设在距主铺面板3的端部指定距离处,并且可仅在此距离的范围中冲出腹板元件中的开口。这样做可增强复合板坯在支撑区域中的竖直剪切强度。在复合板坯剪切地连接至由钢或混凝土组成的支撑梁时,这也可形成复合梁的实心混凝土凸缘。
为了类似的目的,在一对主铺面板3之间以及主铺面板3与充填铺面板5之间的连接处,小的敞开的搭接可局部地压挤在一起或切掉以消除空隙,因此,如果复合梁由钢支撑梁形成,所述搭接不会影响到设置在这些搭接附近的剪力接合器,且不会对主铺面板的结构性能有不良影响。
可在工地现场在充填铺面板5的任意位置处凿出孔,以容置竖直的建筑物设施。板的宽度可根据需要调节,以适合设施的布设。为特定目的而建造的桥接元件可用于支撑任何由于为容置竖直建筑物设施而被切割的从而被弱化了的主铺面板,或从下面临时支撑。
主铺面板3和充填铺面板5可在工厂中预组装或当场在建筑现场组装成较宽的板,且指定设计所需的横向加强杆通过位于主铺面板腹板元件中的开口而装配,或搁置于或连接于顶部弦板元件上。然后,通常可将这些板通过起重机而提升到最终位置。如果支撑不是平的,甚至可能是弯曲成拱形的,那么窄的主铺面板和充填铺面板以及横向加强件都将容易地调节成支撑的形状。
可将纵向加强杆或后张紧线缆支撑在位,以在相邻的主铺面板的钢加强结构之间浇注入复合板坯的下部区域。
如果主铺面板的槽构件形成的空隙没有填充混凝土,则如果需要的话,可使用可选择的材料(例如矿物纤维)来改进火灾时的热反射以及隔热和/或隔声。
通常,主铺面板3和充填铺面板5用于构建复合板坯。但是,它们也易于在不同的组合及装置中使用,所述组合及装置适于构建非复合型及复合型的梁以及板坯装置,如图15和16所示。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优选地,仅在主铺面板的一侧移除腹板元件中的开口。
对于安装人员来说,电镀铺面材料的使用会引起很高的反射和眩眼度。这会导致现场工人的安全以及健康问题。对尤其是主铺面板的宽顶部弦板元件和腹板元件使用无光泽(未电镀)的材料可大大增强安全性以及工人的舒适感。
在主铺面板3和充填铺面板5基底元件的浅槽中使用了薄的材料,导致了槽构件之间的横向挠曲,且距离越大挠度就越显著。把主铺面板的腹板元连接件到板的基底元件,减少了有效横向跨度,因此减少了挠度,从而浅槽厚度的设计标准是使得此挠度最小化。充填铺面板元件中的空隙也可以类似方式起作用,减少横向挠度并允许使用非常薄的材料。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则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许多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结构铺面系统的主铺面板,该结构铺面系统包括多个主铺面板,且所述主铺面板包括(a)一个基底元件,其包括一中央浅槽和位于所述浅槽每侧的搭接,所述搭接使相邻的主铺面板能够以搭接关系并排定位;以及(b)一个加强元件,其形式为一个固定至所述基底元件的倒转的槽构件,且所述槽构件包括两个由腹板元件形成的相对侧壁和一个由弦板元件形成的项部,并且所述腹板元件和弦板元件作为分开的元件制造并在其后组装在一起而形成所述槽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中央浅槽包括至少一个纵向的加强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腹板元件在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纵向加强结构与所述搭接之间的位置上固定至所述基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腹板元件抵靠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纵向加强结构和/或所述搭接上。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形成所述的搭接而通过将一个相继铺面板的搭接向下地按压于另一铺面板的搭接上,使得所述的相继铺面板能以并排搭接的关系相对所述的另一铺面板定位。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加强元件沿所述槽构件的长度方向在多个离散的连接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基底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加强元件在所述的多个离散连接位置处通过所述元件的变形部分而固定至所述的基底元件,所述元件的变形部分位于这些元件的互连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变形部分的形状为按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通过将所述元件保持在一起并从元件一侧按压诸如按钮的变形部分而形成所述变形部分。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通过将所述腹板元件和顶部弦板元件在沿元件长度方向的多个离散连接位置处固定在一起而将该等元件组装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腹板元件和顶部弦板元件通过元件的变形部分在所述的多个离散连接位置处固定在一起,所述元件的变形部分位于元件的互连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变形部分的形状为按钮。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通过将元件保持在一起并从所述元件的一侧按压变形部分而形成所述变形部分。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腹板元件包括有凸缘,且所述腹板元件和项部弦板元件在所述凸缘处固定在一起。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顶部弦板元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纵向加强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加强结构沿所述顶部弦板元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顶部弦板元件包括向下弯曲的侧面。
1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腹板元件包括有褶皱。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褶皱为竖直褶皱。
2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其中,所述腹板元件包括有开口而允许混凝土流入所述槽构件。
21.一种结构铺面系统,其由多个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铺面板并排定位而形成,且所述的搭接相互搭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结构铺面系统,其包括一个或多于一个的充填铺面板,所述的充填铺面板位于两个主铺面板之间,且所述充填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浅槽每侧的搭接,此搭接与相邻主铺面板的搭接呈搭接关系。
23.一种复合板坯,其包括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结构铺面系统以及位于所述结构铺面系统上的一个硬化混凝土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结构铺面系统的主铺面板,该结构铺面系统包括多个主铺面板。所述主铺面板包括一个基底元件,该基底元件包括一个中央浅槽(7)和位于所述浅槽的每一侧的搭接(9),所述搭接使相邻的主铺面板能够以搭接关系并排定位。所述主铺面板还包括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的形式为固定至所述基底元件的倒转的槽构件。所述槽构件包括两个由腹板元件形成的相对侧壁(11)和一个由弦板元件形成的顶部(13)。所述腹板元件和弦板元件作为分开的元件制造并在其后组装在一起而形成所述槽构件。
文档编号E04B5/32GK1764763SQ200480002812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3日
发明者马克·帕特里克, 罗斯·维克托·格雷, 格雷姆·斯图尔特·麦格雷戈 申请人:一钢强力有限公司, 西部悉尼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