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及该建筑物组合而成的组合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41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及该建筑物组合而成的组合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大楼等建筑物。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建筑物,已知有一种将位于上侧的一部分设置成可旋转的旋转建筑物(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384号公报))。图11示出的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旋转建筑物。旋转建筑物51在建筑物主体52的底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截面为U字形状的导轨53,同时在支承台54的顶面按圆周形状配置有多个车轮55、55…,建筑物主体52以导轨53与支承台54上的车轮55、55…卡合的状态载置在支承台54上。于是便能使建筑物主体52以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56为中心旋转。
但上述现有的旋转建筑物51,遭受到强风或地震时,建筑物主体52的导轨53与支承台54的车轮55、55…的卡合有时会脱开。而且,从建筑物主体52的底面和支承台54的顶面两者的间隙有外气进入,因而还存在建筑物主体52的取暖效率差这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现有旋转建筑物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即使遭受到强风或地震时,载置在建筑物主体上侧的旋转部分也不会振动,能够安静、顺利旋转的旋转建筑物。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外气从建筑物主体和旋转部分两者之间进入的旋转建筑物。
这种本发明构成当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构成的建筑物,其载置在主体建筑部上的旋转建筑部以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其中旋转建筑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内凹,而主体建筑部的顶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突出,旋转建筑部在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嵌入大致圆柱状的内凹部分这种状态下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构成,为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其中主体建筑部的顶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多个车轮,而旋转建筑部的底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导轨,旋转建筑部在导轨与主体建筑部的车轮卡合这种状态下以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构成,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其中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形成为居住空间,通过设于侧面的开口部与旋转建筑部的内部连通。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构成,为技术方案1~3中任何1项所述的发明,其中旋转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内凹部分按圆周形状设有第2导轨,而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按圆周形状设有多个第2车轮,旋转建筑部在第2导轨与主体建筑部的第2车轮卡合这种状态下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构成,为技术方案1~4中任何1项所述的发明,其中旋转建筑部和主体建筑部两者的间隙沿旋转建筑部的周缘设有防风用的防护构件。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构成,为技术方案1~5中任何1项所述的发明,其中防护构件由旋转建筑部的底面的周缘朝下突设的护壁、以及以夹住该护壁的方式朝上突设于主体建筑部的顶面的U字型构件所构成,U字型构件内部充满了液体,以便填满护壁和U字型构件两者的间隙。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构成的组合建筑物,将技术方案1~6中任何1项所述的建筑物多个组合而成,其中各建筑物的旋转建筑部可控制为同步向同一方向以同一角度旋转。


图1是表示组合建筑物的立体图。
图2是组合建筑物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组合建筑物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旋转建筑部的立体图。
图5是旋转建筑部的竖直剖视图。
图6是旋转建筑部的水平剖视图(图5中A-A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旋转建筑部和主体建筑部两者间部分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旋转建筑部底面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主体建筑部顶面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旋转建筑部的旋转控制机构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现有建筑物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物和组合建筑物的一实施方式。
图1~图3分别是本发明建筑物和组合建筑物的立体图、局部剖视图、俯视图,组合建筑物1是5栋建筑物2、2…组合而成的。各建筑物2、2…在主体建筑部3的上方载置有旋转建筑部4,旋转建筑部4以铅垂的中心轴(旋转轴)5为中心旋转自如。
图4~图6分别是旋转建筑部4的立体图、竖直剖视图、水平剖视图。旋转建筑部4形成为扁平的八角柱形状,底面的中央部分(中心轴5附近的部分)呈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内凹这种状态。而且,其内凹部分6的外侧形成有居住部分7,成为由隔板8分隔成上下2层这种状态。
另外,旋转建筑部4的外周边际部沿铅垂方向等间隔设有外柱9、9…,外柱9、9…彼此之间设有窗户10。而距中心轴5规定距离(约为4m)的圆周上设有中柱11、11…,处于各中柱11、11…位于外柱9、9…和中心轴5两者的连线上这种状态。于是,通过这些中柱11、11…以及设于中柱11和中柱11之间的壁面12形成内凹部分6。而且,设有隔壁13、13…以便连接规定的外柱9和中柱11。此外,与中心线5相距规定距离的圆周上设有通道壁14,而处于与形成内凹部分6的壁面相距规定距离这种状态。于是,通过隔壁13和通道壁14划分出卧室、书房等。另外,规定中柱11和中柱11两者之间没有设置壁面,而形成有进出口15。
另一方面,旋转建筑部4的上方设有屋顶16,该屋顶16从中心轴5的位置至外侧朝下倾斜。另外,以中心轴5为中心按大约135度的角度范围使居住部分7和屋顶16其中一部分形成有缺口,形成有阳台17、17…。
另外,图7放大示出旋转建筑部4和主体建筑部3两者间隙部分,图8示出旋转建筑部4底面。旋转建筑部4,居住部分7的底部混凝土楼板37的底面固接有金属板19,该金属板19上按以中心轴5为中心的同心圆形状设有第1导轨18a、18b。于是,上述第1导轨18a、18b便处于从金属板19的底面下垂这种状态(下面内侧的第1导轨18a称为内侧导轨,外侧的第1导轨18b称为外侧导轨)。另外,各第1导轨18a、18b是用于铁道的截面为I字形状的导轨,如图7所示,通过H钢20固接在金属板19的底面上。此外,内侧导轨18a和H钢20两者的接合部分其内侧固接有将大量纵向较长的齿以等间隔连续朝外突设的金属制的齿条21,处于与内侧导轨18a一起构成圆这种状态。
而且,如图5、图8所示,旋转建筑部4的内凹部分6的最上部其底面按以中心轴5为中心的圆周形状设置有第2导轨22,处于从底面下垂这种状态。另外,第2导轨22也与各第1导轨18a、18b相同,是用于铁道的截面为I字形状的导轨。
此外,如图7、图8所示,旋转建筑部4的内侧导轨18a和外侧导轨18b两者之间以朝下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铁制护板(护壁)23,与内侧导轨18a、外侧导轨18b一起处于呈以中心轴5为中心的同心圆这种状态。另外,上述护板23与设于主体建筑部3的后面述及的U字型构件24一起构成阻止风(外气)从旋转建筑部4和主体建筑部3两者间隙进入用的防护构件43。
另一方面,如图5、图6所示,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与中心轴5相距规定距离(约为4.1m)的圆周上设有柱30、30…,成为通过上述柱30、30…以及设于柱30和柱30之间的壁面31形成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32这种状态。突出部分32的内部也与旋转建筑部4的居住部分的内部相同,成为由隔板33分隔成上下2层这种状态。另外,突出部分32的内部设有楼梯34,便可来往于上下楼层。另外,规定的柱30和柱30之间未设置壁面,而是形成进出口35。
而图9示出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突出部分32的外侧按以中心轴5为中心的三重同心圆形状设置有多个第1车轮25、25…(下面将按内侧同心圆形状配置的多个第1车轮25、25…称为车轮组A,将按外侧同心圆形状配置的多个第1车轮25、25…称为车轮组B)。于是,车轮组A和车轮组B的各车轮25、25…便以沿中心轴5辐射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自如(参照图7)。另外,如图7所示,各车轮25、25…具有使内外两侧的边缘朝外(车轮25的旋转轴朝向辐射方向)突出的形状。于是,使旋转轴支承于轴承构件26、26的状态下,固接在形成主体建筑部3的天花板的混凝土楼板27的顶面。
第3车轮组C的外侧以中心轴5为中心以120度的间隔设置有3个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参照图7、图9),这些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的支承轴的上端边缘分别固接有齿轮状金属制的小齿轮29。
另一方面,如图5、图9所示,突出部分32的顶面按以中心轴5为中心的圆周形状设置有多个第2车轮36、36…,便以沿中心轴5辐射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自如。
另外,如图7所示,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的车轮组A和车轮组B两者之间通过将2个混凝土墙分开规定的距离(约500mm)一起设置为圆周形状(以中心轴5为中心的同心圆形状),来形成U字形构件24。
旋转建筑部4,在中央的内凹部分6嵌入主体建筑部3的突出部分32,将内凹部分6的最上部的第2导轨22载置在主体建筑部3的突出部分32的第2车轮36、36…上,将居住部分7的底面的内侧导轨18a、外侧导轨18b分别载置在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的车轮组A的第1车轮25、25…、车轮组B的第1车轮25、25…上,在此状态下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主体建筑部3上。于是,突设在旋转建筑部4的居住部分7的底面的护板23,便处于进入到突设在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的U字型构件24之间这种状态。另外,U字形构件24的内部充填有不冻液44,处于填满护板23和U字型构件24两者间隙这种状态。而且,固接在旋转建筑部4的居住部分7的底面的齿条21的齿,处于与固接在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的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的小齿轮29的齿啮合这种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中央建筑物2的1楼设有用于控制各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的旋转动作的控制装置38。图10是示出各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的旋转控制机构的方框图,各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的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处于通过设置在各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附近的电源基板39与控制装置38的CPU40连接这种状态。而且,CPU40连接有定时器41和输入装置42。
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组合建筑物1中,一旦到规定时刻,通过定时器41的功能向各建筑物2、2…的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供电。于是,一旦对各建筑物2、2…的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供电,便通过固接在各齿轮传动电动机28、28…的支承轴上的小齿轮29和固接在旋转建筑部4的底面的齿条21两者的作用,如图6所示,各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同步(朝相同方向以相同角速度)旋转。另外,各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通过输入装置42的操作,可以使全部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连动,或使各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单独旋转任意角度。
组合建筑物1的各建筑物2、2…如上所述,旋转建筑部4的底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内凹,而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突出,旋转建筑部4在主体建筑部3的突出部分32嵌入内凹部分6这种状态下以中心轴5为中心旋转,因而即使是遭受强风或地震时,主体建筑部3的第1车轮25、25…与旋转建筑部4的第1导轨18a、18b的卡合也不会脱开。
另外,各建筑物2、2…在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多个第1车轮25、25…,而旋转建筑部4的底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第1导轨18a、18b,旋转建筑部4在第1导轨18a、18b与主体建筑部3的第1车轮25、25…卡合这种状态下以沿铅垂方向的中心轴5为中心旋转,因而负载不易作用于旋转建筑部4,不易发生故障。
而且,各建筑物2、2…其主体建筑部3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32形成为居住空间,通过设于侧面的开口部(进出口35)与旋转建筑部4的内部连通,因而没有空间浪费。
此外,各建筑物2、2…其旋转建筑部4的内凹部分6按圆周形状设有第2导轨22,而主体建筑部3的突出部分32按圆周形状设有多个第2车轮36、36…,旋转建筑部4在第2导轨22与主体建筑部3的第2车轮36、36…卡合这种状态下以中心轴5为中心旋转,因而不会使旋转建筑部4振动,可以安静、顺利旋转。
另外,各建筑物2、2…其旋转建筑部4和主体建筑部3两者间隙设有防风用的防护构件43,因而间隙风(外气)不会从旋转建筑部4和主体建筑部3两者的间隙通过主体建筑部3的突出部分32的进出口35和旋转建筑部4的内凹部分6的进出口15进入到居住部分7。因此,取暖效率良好。另外,即使是刮强风的场合,旋转建筑部4在主体建筑部3的上方也没有松动。
而且,各建筑物2、2…其防护构件43由在旋转建筑部4的底面的周缘朝下突设的护板23、以及以夹住该护板23的方式朝上突设在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的U字型构件24所构成,U字型构件24的内部充满了液体,以便填满护板23和U字型构件24两者的间隙,因而防止间隙风的功能其精度高。
此外,各建筑物2、2…充填了不冻液以便填满防护构件43的护板23和U字型构件24两者的间隙,因而不会发生因为冬季U字型构件24内的液体冻结而使旋转建筑部4无法旋转这种情况。
另一方面,组合建筑物1可控制为各建筑物2、2…的旋转建筑部4同步向同一方向以同一角度旋转,因而各旋转建筑部4、4…内居住者的个人隐私不会受到侵害。
另外,本发明的建筑物及组合建筑物其构成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对旋转建筑部、主体建筑部、车轮、导轨、防护构件等形状、结构等构成进行适当改变。
例如,建筑物并不限于在旋转建筑部上设置导轨而在主体建筑部上设置车轮这种方式,也可在旋转建筑部上设置车轮而在主体建筑部上设置导轨。
另外,使旋转建筑部旋转的机构并不限于由齿条和小齿轮将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成旋转建筑部的旋转力,也可利用链条和链轮将电动机的旋转力转换成旋转建筑部的旋转力等。另外使用齿条和小齿轮的情况下,存在可以以小电力顺利使旋转建筑部旋转这种优点。
而且,旋转建筑部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以中心轴为中心在大约135度的范围内使扁平的八角柱的上部形成为缺口这种形状,也可变更为单纯的角柱状、圆柱状或它们的上部按任意角度范围形成缺口这种形状等。另外,将旋转建筑部的形状做成以中心轴为中心在大约135度或以下角度范围内使上部形成缺口这种形状的场合下,使各建筑物的旋转建筑部同步旋转时,其他建筑物的旋转建筑部其缺口部分不易看见,因而具有可以有效保护各建筑物内居住者的个人隐私这种优点。
技术方案1所述的建筑物,旋转建筑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内凹,而主体建筑部的顶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突出,旋转建筑部在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嵌入大致圆柱状的内凹部分这种状态下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因而即使是遭受强风或地震时,主体建筑部的车轮与旋转建筑部的导轨的卡合也不会脱开。
技术方案2所述的建筑物,主体建筑部的顶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多个车轮,而旋转建筑部的底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导轨,旋转建筑部在导轨与主体建筑部的车轮卡合这种状态下以沿铅垂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因而负载不易作用于旋转建筑部,不易发生故障。
技术方案3所述的建筑物,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形成为居住空间,通过设于侧面的开口部与旋转建筑部的内部连通,因而没有空间浪费。
技术方案4所述的建筑物,旋转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内凹部分按圆周形状设有第2导轨,而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按圆周形状设有多个第2车轮,旋转建筑部在第2导轨与主体建筑部的第2车轮卡合这种状态下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因而不会使旋转建筑部4振动,可以安静、顺利旋转。
技术方案5所述的建筑物,旋转建筑部和主体建筑部两者的间隙沿旋转建筑部的周缘设有防风用的防护构件,因而间隙风不会从旋转建筑部和主体建筑部两者的间隙进入,取暖效率良好。另外,即使是刮强风的场合,旋转建筑部在主体建筑部的上方也没有松动。
技术方案6所述的建筑物,防护构件由旋转建筑部的底面的周缘朝下突设的护板、以及以夹住该护壁的方式朝上突设于主体建筑部的顶面的U字型构件构成,U字型构件内部充满了液体,以便填满护壁和U字型构件两者的间隙,因而防止间隙风的功能其精度高。
技术方案7所述的组合建筑物,各建筑物的旋转建筑部可控制为同步向同一方向以同一角度旋转,因而各旋转建筑部内居住者的个人隐私不会受到侵害。
标号说明1…组合建筑物 2…建筑物 3…主体建筑部 4…旋转建筑部5…中心轴(旋转轴) 6…内凹部分 7…居住部分 18a~18c…第1导轨 22…第2导轨 23…护板(护壁) 24…U字型构件 25…第1车轮 36…第2车轮43…防护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其载置在主体建筑部上的旋转建筑部以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其特征在于,旋转建筑部的底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内凹,而主体建筑部的顶面的中央部分按大致圆柱形状向上方突出,旋转建筑部在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嵌入大致圆柱状的内凹部分这种状态下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主体建筑部的顶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多个车轮,而旋转建筑部的底面按圆周形状设置有导轨,旋转建筑部在导轨与主体建筑部的车轮卡合这种状态下以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形成为居住空间,通过设于侧面的开口部与旋转建筑部的内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1项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旋转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内凹部分按圆周形状设有第2导轨,而主体建筑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分按圆周形状设有多个第2车轮,旋转建筑部在第2导轨与主体建筑部的第2车轮卡合这种状态下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1项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旋转建筑部和主体建筑部两者的间隙中沿旋转建筑部的周缘设有防风用的防护构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1项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防护构件由旋转建筑部的底面的周缘朝下突设的护壁、以及以夹住该护壁的方式朝上突设于主体建筑部的顶面的U字型构件所构成,U字型构件内部充满了液体,以便填满护壁和U字型构件两者的间隙。
7.一种组合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6中任何1项所述的建筑物多个组合而成,各建筑物的旋转建筑部可控制为同步向同一方向以同一角度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遭受强风或地震时,载置在建筑物主体的上侧的旋转部分也不会振动,能够安静顺利旋转的旋转建筑物。本发明的建筑物(2),在旋转建筑部(4)的底面形成有内凹部分(6),主体建筑部(3)的顶面形成有突出部分(32)。另外,旋转建筑部(4)的底面固接有第1导轨(18a、18b、18c)和第2导轨(22),主体建筑部的顶面设有第1车轮(25、25…)和第2车轮(36、36…)。于是,在将主体建筑部(3)的突出部分(32)嵌入内凹部分(6)内,将第1导轨(18a、18b、18c)和第2导轨(22)分别载置在主体建筑部(3)的第1车轮(25、25…)和第2车轮(36、36…)上这种状态下,以可旋转方式支持旋转建筑部(4)。
文档编号E04H1/02GK1876992SQ20051007850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早川延幸 申请人:早川延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