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古建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86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再生古建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砖,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古建砖。
背景技术
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但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据测算,我国混凝土业现在正以每年约50亿吨的速度消耗砂石(骨料),无休止地大量开采和使用,已造成局部地区的资源枯竭、河道破坏、山土流失和自然景观恶化的情形。另一方面,城市公用与民用建筑的更新、改造、新建,市政设施的重建、扩建与新建过程中,大量危旧建筑(构筑)物被拆毁,建筑物解体的量越来越多。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环境的破坏。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不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一般古建筑的修建采用普通墙体材料外贴仿古装饰砖或装饰砂浆的作法,由于装饰层与墙体层是粘接的,耐久性差,时间一长,不是剥落就是装饰层材料本身损坏,墙体本身也达不到粘土砖墙体的原有功能。重要古建筑的修建采用烧结粘土砖,在施工时需要将砖磨平,以保证装饰效果,施工成本很高。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经分选、粉碎、筛分加工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再生古建砖。这种砖是以建筑垃圾中的碎砖等为主要原料,经粉碎、筛选、配料、搅拌、压制、养护而成的砖,既具有烧结粘土砖的性质又在其表面压有直接可用的装饰层,解决了上述的所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设计一种再生古建砖,它是矩形六面体,其特征是,外露的装饰层与砖的本体为无缝连接,且表面平整,而砖的本体和其他表面粗糙。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饰层四周设有倒角,以防止装饰层边缘不整齐。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饰层位于矩形六面体中较小的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饰层厚度为1-10毫米。
上述方案中,所述砖的本体以建筑垃圾中的碎砖、人工砂、天然砂、石屑、矿渣、炉渣或煤渣为主要原料,经粉碎、筛选、配料、搅拌、压制、养护工艺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古建砖具有以下优点1、本产品既具有烧结粘土砖的性质又在其表面压有直接可用的装饰层,不需要施工时再磨平。保证了装饰效果,经久耐用,且施工成本降低,适用于重要古建筑的修建。
2、本产品是一种以建筑垃圾中的碎砖、人工砂、天然砂、石屑、矿渣、炉渣或煤渣为主要原料,经粉碎、筛选、配料、搅拌、压制、养护而成的砖,利用了建筑垃圾,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图1是再生古建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再生古建砖是矩形六面体,外露的装饰层3与砖的本体1为无缝连接,且表面平整、光洁度高,而砖的本体1和其他表面粗糙。可以达到古建砖的装饰效果。
装饰层3四周可以设有倒角4,用来防止装饰层边缘不整齐。
装饰层3一般位于矩形六面体中较小的面上。
装饰层3厚度为1-10毫米。
砖的本体1以建筑垃圾中的碎砖、人工砂、天然砂、石屑、矿渣、炉渣或煤渣为主要原料,经粉碎、筛选、配料、搅拌、压制、养护工艺加工制成。其密度、强度、尺寸和装饰效果可与古建砖媲美。可以用建筑垃圾生产出再生古建砖,保持古建风貌,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权利要求1.一种再生古建砖,它是矩形六面体,其特征是,外露的装饰层与砖的本体为无缝连接,且表面平整,而砖的本体和其他表面粗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古建砖,其特征是,所述装饰层四周设有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古建砖,其特征是,所述装饰层位于矩形六面体中较小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再生古建砖,其特征是,所述装饰层厚度为1-1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古建砖,它是矩形六面体,其特征是,外露的装饰层与砖的本体为无缝连接,且表面平整,而砖的本体和其他表面粗糙。本产品既具有烧结粘土砖的性质又在其表面压有直接可用的装饰层,不需要施工时再磨平。保证了装饰效果,经久耐用,且施工成本降低,适用于重要古建筑的修建。本产品是一种以建筑垃圾中的碎砖、人工砂、天然砂、石屑、矿渣、炉渣或煤渣为主要原料,经粉碎、筛选、配料、搅拌、压制、养护而成的砖,利用了建筑垃圾,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文档编号E04C1/00GK2934427SQ20062011828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6日
发明者陈家珑, 业祖润 申请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