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97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动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地板,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同时满足体育运动的动态要求(包括变形、震动和冲击的吸收、球的反弹、防滑防涩等性能)和静态的建筑施工规范要求(如结构强度、铺装精度、节点连接、表面装饰效果和通风防霉等)的运动地板。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来,运动地板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常,运动地板均以国际运动地板DIN18032标准作为参照进行性能方面的测试。
在美国专利US6,363,675中公开了一种运动地板,如图1所示。其中底面设有弹性装置104的支撑103由限位器101的侧向凸缘105限制,限位器101通过固定装置110固定到基底102上。然而,使用固定装置110将限位器101固定到基底102上,容易损坏建筑物的结构和地面预埋的管线,造成水管爆裂及电路短路等问题。而且,上述运动地板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安装施工的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另外,由于限位器101的底部固定在基底102上形成阻挡,空气不能沿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流通,从而削弱了其通风防霉性能。
图2所示的是美国专利US6,557,314中公开的运动地板的局部截面图,其中地板907设置在长木条902上,在长木条902的下方固定有多个横向锚条903,弹性垫905固定在锚条903的底面,锚固器906与锚条903接合并且穿过套管909固定在基底908中。虽然该运动地板的部件数量有所减少、通风防霉性能得到了增强,但是同样存在容易损坏建筑物的结构和地面预埋的管线,造成水管爆裂及电路短路等问题。
而且,在上述两件专利文献中,弹性装置或者弹性垫为闭孔弹性泡沫或者是半球形弹性垫,这样的结构不能对震动进行多梯次地吸收,由此可能使运动员受到震动和冲击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地板,包括基层;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层上的垫块;设置于所述垫块上的弹性垫;设置于所述弹性垫上的多根龙骨;平铺并固定在所述多根龙骨上的承载板;以及平铺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地板面层。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由于弹性垫设置在龙骨的下表面,龙骨通过弹性垫和垫块支承在基层上,所以不会损坏建筑物的结构和地面预埋的管线,不会产生水管爆裂及电路短路等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地板部件少、强度高,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从而使安装施工的劳动强度和成本大大降低。另外,空气可以沿龙骨的各个方向流通,保证了结构的通风防霉性能。
优选地,龙骨的宽度为50~200mm,厚度为10~30mm。由此,可以在保证龙骨的承重量的同时有利于材料的节省和龙骨的安装。
优选地,龙骨的间隔为100~500mm。以保证龙骨的承重量,并且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通空间以起到通风防霉的作用。
优选地,承载板采用的材料为截面为长方形的木质板条、木质集成材、人造板或者耐腐蚀复合材料的任一种,其厚度为8~30mm。这样既保证了安装的便利性,又可以使承载板的上表面保持平整从而便于地板面层的设置。同时也保证了承载板的强度。
优选地,人造板为定向刨花板或胶合板的任一种。
优选地,承载板与承载板之间可以形成有间隙。
优选地,承载板与龙骨之间以及承载板与地板面层之间的连接为胶钉复合连接、榫槽式连接、螺钉连接或强力胶直接粘结的任一种。
优选地,地板面层为实木复合面板或PVC材料的任一种。更优选地,实木复合面板为三维实木复合面板。
优选地,根据功能要求,弹性垫可以采用球形减震垫、平垫或者其他形状的减震垫。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弹性垫包括基底和至少一个中空的球柱体,所述基底包括平坦的表面,通过紧固件或者粘结剂贴附在所述龙骨上,所述球柱体形成在所述基底的与所述平坦表面相反侧的表面上,所述球柱体包括第一球形部以及圆柱部。以提高抗冲击力,并实现梯次减震。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三球形部,所述第三球形部与所述球柱体的圆柱部形成在所述基底的同一侧。以进一步增加弹性垫的减震梯次,提高弹性垫的减震范围。
优选地,在弹性垫之间还可以设置硬质的变形限制块,以避免在地板面层受到巨大冲击时造成结构损坏。


图1、图2分别是现有地板结构的局部截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地板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中A-A方向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3中B-B方向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垫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弹性垫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3至图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运动地板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具有多种变形实施例。如图所示,运动地板1包括地板面层10、弹性承载层20和基层A。地板面层10可以是实木复合面板或PVC材料的任一种,或者其他适当的材料。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为三维实木复合面板。弹性承载层20包括承载板22和多根龙骨21。龙骨2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等间隔分布的弹性垫26(后面将详细描述),弹性垫26既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龙骨21的下表面,也可以通过粘结剂粘贴在所述龙骨21的下表面,弹性垫26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最后,使用收边条52进行收边。
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垫26设置在龙骨21的下表面,龙骨21通过弹性垫26支承在基层A的垫块30上而不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基层A上,所以不会损坏建筑物的结构和地面预埋的管线,不会产生水管爆裂及电路短路等问题。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地板部件少、强度高,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从而使安装施工的劳动强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龙骨21彼此隔离且相互平行地通过弹性垫26支承在基层A上,龙骨21的间隔为100~500mm。由此既可以保证龙骨的承重量,又可以提供足够的空气流通空间40以起到通风防霉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在基层A上与弹性垫26对应的位置设置垫块30,以使弹性垫26与垫块30接触并支承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龙骨21的横截面呈方形,其宽度为50~200mm,厚度为10~30mm。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根据实际需要,龙骨21的横截面可以是其他任何的形状例如梯形和具有其他的尺寸,由此可以在保证龙骨的承重量的同时有利于材料的节省和龙骨的安装。龙骨21可以由变形小的木质材料制成,也可以由集成材制成。另外,在地板承重量较大的场合,如举重台地板,还可以在两个弹性垫26之间设置硬质的变形限制块,以避免在地板面层10受到巨大冲击时造成整个地板结构损坏。
承载板22平铺设置在龙骨21上,承载板22的下表面与龙骨21的上表面贴平,承载板22与龙骨21之间以及承载板22与地板面层10之间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功能要求,采用胶钉复合连接、榫槽式连接、螺钉连接或强力胶直接粘结。这样既保证了安装的便利性,又可以使承载板的上表面保持平整从而便于地板面层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板22的厚度通常为8~30mm。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板22与承载板之间可以形成有一定的间隙(图中未示出)。此外,承载板22采用的材料为截面为长方形的木质板条、木质集成材、人造板或者耐腐蚀复合材料的任一种。其中人造板可以是定向刨花板、多层胶合板。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板并不局限于上述材料和尺寸,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功能要求进行确定和调整。另外,也可以根据使用的要求,在承载板22上铺设各类地板或者合成材料作为地板面层10,例如实木复合地板、PVC材料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地板面层10为三维实木复合地板,该复合地板借助现代化的木材加工技术和工艺,采用纵横交错的三维层叠原理,以保证地板的持久弹力。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垫26可以根据功能要求采用球形减震垫、平垫或者其他形状的减震垫(例如,锯齿状或者波纹状弹性垫)。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图6至图7所示的弹性垫26,其包括基底261和至少一个中空的球柱体262。基底261平坦的表面2612可以通过紧固件或者粘结剂等贴附在龙骨21的下表面212上。中空的球柱体262形成在基底261的另一个表面2611上。在此实施例中,球形的第一球形部2621与柱状的圆柱部2623一体形成球柱体262,上部为第一球形部2621,下部为圆柱部2623,第一球形部2621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部2623外表面的直径。圆柱部2623与表面2611的结合处最好形成有一个环形突起2650。从第一球形部2621到圆柱部2623的过渡圆弧状的,即第一球形部2621下端的最大直径等于圆柱部2623的直径。为了提供更佳的减震效果,优选地,第一球形部2621下端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部2623的直径,即形成一个台阶2624。台阶2624的宽度等于第一球形部2621下端的最大直径与圆柱部2623的直径之差。
球柱体262上部的第一球形部2621和下部的圆柱部2623的壁厚可以相同。优选地,下部的圆柱部2623的壁厚大于上部的第一球形部2621的壁厚,较大壁厚的圆柱体相对于具有较小壁厚的第一球形部2621的抗冲击力更强,从而形成梯次的减震效果。
在第一球形部2621的外表面上还可以提供至少一个第二球形部2622,以分散施加到第一球形部2621的冲击力,提高第一球形部2621的抗冲击能力。在附图所示的弹性垫26中,示出有四个第二球形部2622,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二球形部2622位于同一平面高度且均匀分布在第一球形部262的球面部分上,优选地,四个第二球形部2622与球柱体262的第一球形部2621一体形成。
此外,球柱体262与基底261的连接处形成有根部2650。在与根部2650对应的基底261的相反面2612位置形成有环状突起(图中未示出),环状突起形成有切口,空腔中的气流可以通过这些切口流动。根部2650和环状突起可以增加弹性垫26的抗疲劳强度,从而延长弹性垫的寿命。此外,基底261的表面2611和相反面2612分别设有多个环形突起2640,这些环形突起264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另外,为增加弹性垫26的减震梯次,还可以在其基底261的表面2611上设置多个中空的第三球形部263,第三球形部263与球柱体262相邻,并且第三球形部263的壁厚略小于球柱体262的圆柱体2623的壁厚。另外,对于基底261的形状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形状,例如在弹性垫26的上述两个优选实施例中,基底261的形状在一个例子中为三角形,在另一个例子中为八边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三球形部263为例,只是为了便于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第三球形部263与基底261的连接处也形成有根部2651。在基底261的相反面2612上与根部2651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环状突起,环状突起也形成有切口,空腔中的气流可以通过这些切口流动。如图7所示,弹性垫26各部分的高度关系为第一球形部2621的高度h1>第二球形部2622的高度h2>第三球形部263、263的高度h5>球柱体262的空腔高度h3>圆柱部2623的高度h4>第三球形部263、263的空腔高度h6。
在弹性垫26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第一球形部2621、第二球形部2622以及第三球形部263等部分均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而且,空腔中的气流可以通过上述切口2660流动,所受到的冲击力可以依次沿各球形部的周围传递,从而对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多梯次地吸收。而且,由于柱形结构的圆柱部2623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所以即使是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弹性垫26也可以通过各球形部和圆柱部2623对所受到的巨大冲击力进行多梯次地吸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运动地板1对巨大冲击力的多梯次吸收。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在国际运动地板DIN18032标准测试中,垂直变形达到2.5mm(国际标准要求不小于2.3mm),震动吸收值达58%(国际标准要求不小于53%)。可以同时满足体育运动的动态要求(包括变形、震动和冲击的吸收、球的反弹、防滑防涩等性能)和静态的建筑施工规范要求(如结构强度、铺装精度、节点连接、表面装饰效果和通风防霉等)。
然而,以上的描述和附图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变换,这些修改和等效变换,仍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A);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层(A)上的垫块(30);设置于所述垫块(30)上的弹性垫(26);设置于所述弹性垫(26)上的多根龙骨(21);平铺并固定在所述多根龙骨(21)上的承载板(22);以及平铺在所述承载板(22)上的地板面层(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21)宽度为50~200mm,厚度为10~3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21)的间隔为100~5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2)采用的材料为截面为长方形的木质板条、木质集成材、人造板或者耐腐蚀复合材料的任一种,其厚度为8~3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板为定向刨花板或胶合板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2)与承载板(22)之间形成有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2)与龙骨(21)之间以及所述承载板(22)与地板面层(10)之间的连接为胶钉复合连接、榫槽式连接、螺钉连接或强力胶直接粘结的任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面层(10)为三维实木复合面板或PVC材料的任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26)包括基底(261)和至少一个中空的球柱体(262),所述基底(261)包括平坦的表面(2612),通过紧固件或者粘结剂贴附在所述龙骨(21)上,所述球柱体(262)形成在所述基底(261)的与所述平坦表面(2612)相反侧的表面(2611)上,所述球柱体(262)包括第一球形部(2621)以及圆柱部(262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26)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三球形部(263),所述第三球形部(263)与所述球柱体(262)的圆柱部(2623)形成在所述基底(261)的同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地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垫(26)之间还设置有硬质的变形限制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动地板(1)包括基层(A);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层(A)上的垫块(30);设置于所述垫块(30)上的弹性垫(26);设置于所述弹性垫(26)上的多根龙骨(21);平铺并固定在所述多根龙骨(21)上的承载板(22);以及平铺在所述承载板(22)上的地板面层(10)。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地板结构更平稳、弹性更均匀,不仅对基层没有任何损害,而且可以实现对震动的多梯次吸收和延长其寿命。
文档编号E04F15/22GK2934457SQ20062012307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佳敏 申请人:王佳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