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钻的给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111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心钻的给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使空心体旋转而把对象物进行穿孔的 同时,向该空心体上设置的切削刃进行给水的湿式空心钻所使用的给水装 置,特别是涉及是小型结构且在空心体高速旋转时也能实现充分给水的给
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混凝土等的穿孔的空心钻被广泛使用。 一般地该空心钻是 把产生旋转动力的驱动机构和具有切削刃的空心体通过钻柄连接的结构, 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使钻柄和空心体一体旋转。作为这种结构例如在特开
2004-34210号公报中(专利文献1 )被公开。
空心钻能被分类成湿式和干式,湿式的情况是在穿孔时通过与空心钻 连接的给水装置供给水而对设置在空心体上的切削刃进行冷却。具体说就 是在与空心体连接的钻柄中形成有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径向)
贯通的横孔。而且在钻柄中形成有 一端在与所述横孔连通的同时并在钻 柄的旋转轴心位置处沿其轴长方向延伸设置,而另一端在钻柄的空心体侧 端部开口的纵孔。当从外带的给水装置向空心钻供给冷却水时,则该冷却
水从钻柄的所述横孔通过纵孔送向设置在空心体上的切削刃进行冷却。
作为给水装置的例子有具备固定型比较大型的水罐和加压泵的,该水
罐和空心钻使用软管连接。该给水装置的情况是能通过加压泵向水罐内导 入压缩空气,利用该压缩空气的膨胀作用把冷却水向空心钻压送。
作为给水装置的其他例子有具备在下部具有排水口的注水杯的自然落
下给水方式的装置。该给水装置的情况是使贮存在注水杯中的冷却水由重 力作用通过排水口送出,通过在空心钻的钻柄中形成的横孔和纵孔向空心
体供给。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4210号公报
在^f吏用上述前者给水装置时,由于具备大型的水罐和加压泵,所以即
使在钻柄高速旋转中也能向切削刃充分给水,但另 一 方面在穿孔作业现场 难于谋求提高空心钻的可移动性。在使用后者给水装置时,现场的可移动 性优良,但由于冷却水不是压送而是仅利用自重进行注水,所以在钻柄高 速旋转中难于确保充分的给水量,结果是难于提高钻柄的旋转速度。即在 穿孔时向旋转的钻柄横孔供给的冷却水是通过具有大于伴随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的水压而能到达纵孔。但自然落下给水方式的给水装置中,冷却水是 比较低的低压,所以不能提高钻柄的旋转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装置, 一边 不需要大型的水罐而谋求提高可移动性, 一边通过能容易地把冷却水加压 而还能使空心钻高速运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是使空心体旋转而把 对象物进行穿孔的同时,向该空心体上设置的切削刃进行给水的湿式空心
钻用给水装置,具备贮藏给水用的水的贮水罐、向该贮水罐压送气体的 泵部、把所述贝i水罐和所述空心钻之间进行连接的适配器,所述泵部具有 通过操作者的握持操作而使内部空间扩张缩小变形并向所述贮水罐给气的 握持部,所述适配器具有用于向所述空心钻安装的钻安装部、安装所述 贝i水罐的罐安装部、把所述钻安装部和罐安装部之间连通的通水路和开闭
该通水3各的阀部。
通过该结构,能由操作者对握持部容易进行的握持操作而把加压空气 向贮水罐内送入,能把贮水罐内的水向空心钻压送。这种握持部为了能使 操作者握持而是比较小型的结构。因此,能实现提高可移动性和空心钻高 速运转的给水装置。
所述泵部具有的握持部也可以使用由操作者的握持操作而能弯曲的可 挠性部件构成大致球壳形状。通过该结构能使操作者容易握持操作,而且 由于结构简单还能谋求提高生产性。
所述泵部也可以具有^又容许从外部向所述握持部的内部空间流动的 空气流通的止回阀和仅容许从所述握持部的内部空间向所述贮水罐侧流动 的空气流通的其他止回阀。通过设定成这种结构,在操作者握持操作泵部 所具有的握持部时,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防止外部大气向贮水罐的压送
和贝i水罐内的水向握持部侧漏出。
所述罐安装部也可以被构成为所述贮水罐使其排水口朝向下方而被安 装。通过这种结构能使贮水罐内的水高效率地向空心钻供给。
所述适配器也可以具有安装所述泵部的泵安装部和把所述罐安装部
与泵安装部之间连通的通气路,所述泵部具有的握持部的内部空间经由所
述适配器具有的通气^^而与所述贮水罐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i殳定成这种 结构,由于在贮水罐的基础上又加上在适配器上安装有泵部,所以能实现 更小型的给水装置。
所述适配器具有的罐安装部也可以被构成为使所述贮水罐能装卸地进 行安装。通过设定成这种结构,能容易进行向贮水罐补充水,而且维修保 养性也优良。
所述适配器具有的罐安装部也可以形成有内螺紋,该内螺紋被构成为 能与饮料用PET瓶上所形成并且与帽进行螺旋规定的外螺紋进行螺合。通 过设定成这种结构,能灵活使用一般在市场上销售的饮料用PET瓶,能谋 求削减成本。
所述适配器具有的罐安装部也可以与把所述5&水罐内的水向所述通水
路引导的可挠性管子的一端部连接,该管子的另一端部与重物连接。通过
设定成这种结构,例如当安装在适配器罐安装部上的贮水罐是其排水口朝
向上方的状态时,由于安装在管子上的重物是位于水底侧(贮水罐内的底
部侧),所以也能通过管子把水向通水路引导。相反,当贮水罐是其排水口
朝向下方的状态时,同样地由于安装在管子上的重物是位于水底侧(排水
口侧),所以也能通过管子把水向通水路引导。
所述管子也可以被构成为与所述贮水罐的姿态无关都能利用所述重物 的自重使所述另一端部位于所述贝i水罐内下方。通过设定成这种结构,则
无论贮水罐的排水口是向上还是向下,都能把贮水罐内的水从管子的另向 通水路引导,能进行穿孔作业。
根据本发明则能提供一种给水装置, 一边不需要大型的水罐而谋求提 高可移动性, 一边通过能容易地把冷却水加压而还能使空心钻高速运转。


图1是把本发明实施例的给水装置和安装有该给水装置的空心钻以局
部剖视进行表示的外观图2是图1所示给水装置的分解图,通过剖视图表示局部结构;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给水装置使用顺序的图,(a)主要是表示贮水罐 的安装状况,(b)表示适配器的安装状况;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给水装置使用顺序的图,(a)表示泵部的操作,(b) 表示感应栓的操作;
图5是表示其他结构给水装置的分解图6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给水装置使用状态的图,(a)表示向下方进 行穿孔时的状态,(b)表示向上方进行穿孔时的状态; 图7是表示其他结构给水装置的分解图; 图8是表示其他结构给水装置外观的图; 图9是进一步表示其他结构给水装置外观的图。 符号说明
1空心钻 3钻柄
6套筒 8给水装置安装部 30适配器 31第一适配器
32c泵安装部 38通气路 51a内部空间 60给水装置 63通水通3各 72重物
5空心体 9冷却水路 31b钻安装部 34罐安装部
5a切削刃 20给水装置 32第二适配器 33感应栓 34罐安装部37通水路
40 5&水罐50泵部51送气球体(握持部) 52a第一止回阀体 53a第二止回阀体
60a适配器 61第一适配器 62第二适配器 64通气通路65管状突起 70管子
80通水管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给水装置。图1是把 本发明实施例的给水装置和安装有该给水装置的空心钻以局部剖视进行表 示的外观图。如图1所示,空心钻1具有对于具有驱动机构(图1中以双 点划线表示)2的驱动轴(未图示)经由夹头来支承上部的钻柄3。钻柄3 的下部经由装卸才几构4连接筒状的空心体5的上部,钻柄3和空心体5与 具有驱动机构2的驱动轴的旋转一体连动旋转。在空心体5的下端周部按 周方向的每规定间隔设置有穿孔用的切削刃5a。
在钻柄3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外嵌有筒状的套筒6,通过设置在该套筒
6内侧的轴承,钻柄3被套筒6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套筒6的周壁部形成有 在图1的横方向上被打通而把内外连通的通孔,该通孔构成用于安装后述 给水装置20的给水装置安装部8。
被套筒6支承的钻柄3上形成有向其径向(图1中的横向)延伸的横 孔9a把钻柄3贯通。该横孔9a形成在与套筒6的给水装置安装部8对应的 位置,在钻柄3旋转期间间断地与给水装置安装部8连通。
在钻柄3内的旋转轴心位置形成有沿轴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孔9b。纵孔 9b —方面4吏其上端部与^黄孔9a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连接而与该横孔9a内 连通,另一方面下端部在空心体5的内侧空间开口 。上述的一黄孔9a和纵孔 9b构成从给水装置20把供给的冷却水向空心体5引导的冷却水路9。
与套筒6的给水装置安装部8连接的给水装置20主要包括适配器30、 贝'i水罐40和泵部50。如图1所示,贝±水罐40和泵部50都被安装在适配器 30上,通过把适配器30与给水装置安装部8连接,把给水装置20安装空 心钻1上。
图2是给水装置20的分解图,通过剖视图表示局部结构。如图2所示, 适配器30包括第一适配器31和第二适配器32,在第一适配器31上设置 有感应栓33。
更详细说明就是,第一适配器31具有大致管形状的本体部31a,其一 端部形成用于与空心钻1所具有的套筒6的给水装置安装部8连接的钻安 装部31b。而本体部31a的另一端部形成用于与第二适配器32连接的接头 31c。在第一适配器31的本体部31a内形成有^l巴钻安装部31b和4^头31c 之间连结并延伸的第一通路31d。在第一通路31d的中途设置有上述的感应 栓33,通过操作它而能进行第 一通路31 d的开闭和开度调节。
第二适配器32具有形成大致管形状的本体部32a,其一端部形成用于 与第一适配器31的4^头31c连接的接头32b。而本体部32a的另一端部形 成用于与泵部50连接的泵安装部32c。在第二适配器32的本体部32a内形 成有把接头32b和泵安装部32c之间连结并延伸的第二通路32d。
第一适配器31和第二适配器32是由把第一适配器31所具有的接头 31c经由密封部件(例如O型圏)25a内嵌在第二适配器32所具有的接头 32b内而连接。在相互被连接的状态下,第一适配器31具有的第一通路31d
与第二适配器32具有的第二通路32d被连通。
在第二适配器32具有的本体部32a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贮水罐40的 筒形罐安装部34,该罐安装部34的内部空间与第二通^各32d连通。在此, 从罐安装部34的内部空间经由第二适配器32具有的第二通路32d和第一 适配器31具有的第一通路31d而到达钻安装部31b的路径就构成从贮水罐 40把冷却水向空心钻1引导的通水路37。且从第二适配器32具有的泵安 装部32c经由第二通路32d而到达罐安装部34的路径就构成从泵部50把空 气向贝i水罐40引导的通气路38。
形成筒形的罐安装部34在内壁部具有制作出螺紋牙的内螺紋34a。本 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贮水罐40是一般在市场上销售的饮料用PET瓶,在该 饮用口 41上形成有外螺紋41a。罐安装部34的内螺紋34a形成为与贮水罐 40的外螺紋41a螺合。贮水罐40和第二适配器32通过由各自的外螺紋41a 与内螺紋34a之间的密封部件(例如垫片)25b进行螺旋规定而被能装卸地 连接。
泵部50具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大致球壳形状(更详细说就是侧 面看是大致椭圆状的外形)的送气球体(握持部)51。该送气球体51是由 操作者的握力能比较容易弯曲的结构,通过操作者的握持操作而把其内部 空间51a进行扩张压缩变形。
送气5求体51设置有两个开口部52、 53, 一个开口部52与形成管状的 第一止回阀体52a的一端部连接。该第一止回阀体52a的另一端部经由密封 部件(例如O型圈)25c与第二适配器32的泵安装部32c连接,经由该第 一止回阀体52a把送气球体51的内部空间51 a与第二适配器32的第二通路 32d连通。且第一止回阀体52a内藏有未图示的止回阀机构,仅容许空气从 送气球体51侧向第二适配器32侧流动,而4巴向相反方向的空气(或水) 流动遮断。
送气球体51所具有的另 一个开口部53与形成管状的第二止回阀体53a 的一端部连接。该第二止回阀体53a的另一端部向外部开放,经由第二止回 阀体53a把外部空间与送气球体51的内部空间51 a连通。且第二止回阀体 53a内藏有未图示的止回阀机构,仅容许空气从外部空间侧向送气球体51 侧流动,而遮断向相反方向的空气(或水)流动。
当^l喿作者握持操作送气球体51,则该泵部50的内部空间51a就膨胀和
9
收缩。在内部空间51a膨胀时,通过第二止回阀体53a把外部空气吸入到送 气球体51内,在收缩时通过第一止回阀体52a把送气球体51内的空气向第 二适配器32侧压送。向第二适配器32侧压送的空气通过通气路38向贮水 罐40送出。
上述结构的给水装置20通过把第一适配器31的钻安装部31b嵌插到 空心钻1具有套筒6的给水装置安装部8上而与该空心钻1连结。
下面使用图3和图4说明与空心钻1连结的给水装置20的使用顺序。 首先把贮水罐40容量的约一半程度的冷却水注入到该贮水罐40内,并与 罐安装部34螺合[参照图3 (a)、图3 (b)]。这时预先操作感应栓33使通 水路37 (第一通路31d)是处于关闭状态。在此,由于第二适配器32相对 第一适配器31能维持密封性不变地转动,所以在螺合贮水罐40时只要转 动第二适配器32而使罐安装部34向下就能容易操作[参照图3 (a)]。螺合 完后转动第二适配器32而使贮水罐40被配置在上侧[参照图3 (b)]。
当贝i水罐40设置完成时,则操作者进行泵部50的送气球体51的握持 操作[参照图4 (a)]。即操作者用手把送气球体51握紧松开地反复数次。 这样,经由泵部50从外部吸入到适配器30内的空气就通过通气路38汇集 到贝'i水罐40内空置的空间(没有被冷却水占据的空间),该空间的空气被 加压。在该作业中通过第一止回阀体52a (参照图2)的作用而贮水罐40 内的冷却水不向送气球体51内漏出。
当贝i水罐40内的空气达到适当的压力时,则停止送气球体51的握持 操作, 一边调节开度一边打开感应栓33[参照图4 (b)]。由此,贮水罐40 内的冷却水在加压空气的作用下就通过通水路37自然而然地向空心钻l侧 压送。本实施例的空心钻1就是这样在被供给冷却水的状态下使用,供给 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路9向空心体5下部切削刃5a送出并把它冷却。在空 心钻l使用中,虽然钻柄3和空心体5在高速旋转,但由于给水装置20被 安装在自由旋转地支承钻柄3的套筒6上,所以并不与钻柄3 —起旋转。
根据这种结构的给水装置20,由于是把比较小型结构的贮水罐40和泵 部50经由适配器30安装固定在空心钻1上,所以可移动性优良。且通过 操作泵部50能把D&水罐40内的冷却水向空心钻1压送,所以即使在钻柄3 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也能适当地供给冷却水。
在上述例中说明了贮水罐40和泵部50相对适配器30是固定连接的结
构,但也可以例如在可移动性不被损害的程度下通过软管等进行挠性连接。 图示结构是能适用本发明的恰当 一例,本发明的给水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
结构。例如代替泵部50所具有的球壳形状送气球体51,也可以使用周边部
是波紋形状而两端被闭塞的筒形握持部,也可以替换成其他结构。
作为贮水罐40也可以使用饮料用PET瓶以外的其他容器,也可以是相 对适配器30不能装卸的结构。这时只要在贮水罐40上设置能密封的注水 口便可。
下面使用图5说明其他结构的给水装置60。图5所示的给水装置60 包括适配器60a和与已经说明过的形成同样结构的泵部50。适配器60a 包括与已经说明过的给水装置20具备的适配器30的第一适配器31形成 同样结构的第一适配器61和与第二适配器32形成不同结构的第二适配器 62。图5所示的结构中在与使用图1到图4已经说明过的是同样结构的部 分上付与相同的符号,在此关于该部分则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适配器62具有大致管形状的本体部62a,其一端部形成用于与第 一适配器61的接头31c连接的接头32b。而另一端部形成用于与泵部50连 接的泵安装部32c。在本体部62a的接头32b和泵安装部32c之间设置有用 于安装贮水罐40的筒形罐安装部34。
在接头32b内沿本体部62a的轴心方向延伸设置有通水通路63,该通 水通路63在中途弯曲而到达罐安装部34。通水通路63的一端在接头32b 的端部开口,而另一端朝向罐安装部34的内部空间开口。在罐安装部34 的内部空间突出设置有从该罐安装部34的内底部朝向开口方向的管状突起 63a,该管状突起63a的内部通^^形成通水通^各63的另一端部。另一方面在 泵安装部32c内沿本体部62a的轴心方向还延伸i殳置通气通^各64,该通气 通路64在中途弯曲而到达罐安装部34。通气通^各64的一端在泵安装部32c 的端部开口 ,而另 一端在罐安装部34的内底部朝向内部空间开口 。
第一适配器61和第二适配器62是由把第一适配器61所具有的接头 31c经由密封部件25a内嵌在第二适配器62所具有的接头32b内来连接的, 在该状态下,第一适配器61具有的第一通^各31d与第二适配器62具有的 通水通^各63纟皮连通。第二适配器62和泵部50是4巴泵部50所具有的第一 止回阀体52a经由密封部件25c与第二适配器62的泵安装部32c连接,在 该状态下,泵部50具有的送气球体51的内部空间51a与第二适配器62具
有的通气通路64被连通。因此,当握持操作泵部50的送气球体51时,则 从外部吸入到送气球体51内的空气就通过从通水通路63独立出来的通气 通路64向罐安装部34送出,只要把贮水罐40安装到该罐安装部34上就 能向该贮水罐40内给气。
在第二适配器62的罐安装部34设置有把贮水罐40内的水向通水通路 63送出的可挠性管子70。该管子70具有与贮水罐40的高度尺寸相同或是 比它稍微长的尺寸,其根端部(通水下流部)外嵌连接在第二适配器62的 罐安装部34内设置的管状突起63a上。管子70的前端部(通水上流部)安 装有块状的重物72。该管子70在把注有水的贮水罐40向第二适配器62的 罐安装部34安装时被收容在该贮水罐40内。
使用图6说明这种给水装置60使用时的状态。图6(a)表示向下方进 行穿孔时的状态,图6 (b)表示向上方进行穿孔时的状态。如图6 (a)所 示,向下方进行穿孔时为了避免贮水罐40与混凝土壁面等穿孔面接触,贮 水罐40的朝向是使饮用口 41向下。这时贮水罐40内的管子70由于其前 端部安装的重物72的自重而沉在水底侧(贮水罐40的饮用口 41侧)。其 结果是管子70能从前端部把水取入,并能把该水向第二适配器62的通水 通路63引导。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向上方进行穿孔时为了避免贮水罐40与穿 孔面接触,贝i水罐40的朝向是使饮用口 41向上。这时贮水罐40内的管子 70由于其前端部安装的重物72的自重而沉在水底侧(贮水罐40的底部侧)。 其结果是管子70能从前端部把水取入,并能把该水向通水通路63引导。 虽然未图示,但向左右方向进行穿孔时,由于管子70的前端部利用重物72 的自重而位于在水底侧,所以也能把水取入。
这样,图5所示的给水装置60中,与穿孔方向或贮水罐40的朝向无 关地把贝ir水罐40内的水通过管子70向通水通路63引导,能向空心体5的 切削刃5a (参照图1 )供给。
在上述给水装置60的说明中公开了空心钻1的套筒6、第一适配器61 、 第二适配器62和泵部50是相互固定连接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 结构。
例如给水装置60不是把第一适配器61与第二适配器62之间直接进行 连接,而是也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使用由硅等构成的可挠性通水管子80把
两者之间进行连接。这时在通水管子80的上游侧端部80a与第二适配器62 的接头32b之间是通过其他的接头81连接,通水管子80的下流侧端部80b 与第一适配器61的接头31c之间,只要根据需要通过未图示的其他的接头
连接便可。
图7所示的给水装置60上具备用于把贮水罐40挂在操作者腰带(未 图示)等上的携带用挂钩82。该携带用挂钩82在作为贮水罐40是使用饮 料用PET瓶时,则能使用一般销售的瓶携带用挂钩。
这时,在把贮水罐40、泵部50和第二适配器62都挂在腰带等上的状 态下就能利用空心钻1对对象物进行穿孔作业,提高了方便性。即对于操 作者手持的空心钻1来说由于把重量物的贮水罐40独立地支承在腰带等其 他场所,所以操作性提高。通水管子80长度尺寸的长短为了不妨碍操作性 的提高,其长度尺寸最好是约lm 1.5m程度。
如图8的给水装置60所示,也可以把第一适配器61与第二适配器62 之间固定连接,把第一适配器61与空心钻1的套筒6之间通过通水管子80 连接。即使是这样,也与图7所示结构的给水装置60同样地能谋求操作性 的提高。
如图9的给水装置60所示,也可以把第二适配器62与泵部50之间通 过通水管子80连接,也可以是把图7到图9所示的结构相互组合的形态。
上述图7到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与已经说明过的结构是同样的部分上 付与相同的符号,在此则省略详细说明。图7到图9所示的具备通水管子 80结构当然不仅限定是图5和图6所示的给水装置40,而是对于使用图1 到图4已经说明过的给水装置20也能适用。
本发明适用于用于对混凝土等进行穿孔的湿式空心钻用给水装置。特 别是适用于一边不需要大型的水罐而谋求提高可移动性, 一边通过能容易 地把冷却水加压而还能使空心钻高速运转的给水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是在使空心体旋转而把对象物进行穿孔的同时,向该空心体上设置的切削刃进行给水的湿式空心钻用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贮藏给水用的水的贮水罐、向该贮水罐压送气体的泵部、把所述贮水罐和所述空心钻之间进行连接的适配器,所述泵部具有通过操作者的握持操作而使内部空间扩张缩小变形并向所述贮水罐给气的握持部,所述适配器具有用于向所述空心钻安装的钻安装部、安装所述贮水罐的罐安装部、把所述钻安装部和罐安装部之间连通的通水路和开闭该通水路的阀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 具有的握持部使用由操作者的握持搡作而能弯曲的可挠性部件而构成大致 球壳形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泵部具有仅容许从外部向所述握持部的内部空间流动的空气流通的止回 阀和仅容许从所述握持部的内部空间向所述贮水罐侧流动的空气流通的其 j也止回阀。
4、 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具有安装所述泵部的泵安装部和把所述罐安装部与泵安装部 之间连通的通气路,所述泵部具有的握持部的内部空间经由所述适配器具 有的通气路而与所述贮水罐的内部空间连通。
5、 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具有的罐安装部被构成为使所述贮水罐能装卸地进行安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 器具有的罐安装部形成有内螺紋,该内螺紋被构成为能与饮料用PET瓶上 形成并且与帽进行螺旋规定的外螺紋进行螺合。
7、 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安装部被构成为使所述贮水罐的排水口朝向下方地被安装。
8、 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配器具有的罐安装部与把所述贮水罐内的水向所述通水路引导的可 挠性管子的一端部连接,该管子的另一端部与重物连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 被构成为与所述贮水罐的姿态无关而能利用所述重物的自重使所述另一端 部位于所述贮水在蓽内下方。
全文摘要
一种空心钻用的给水装置,本发明的给水装置(20)具备贮藏给水用的水的贮水罐(40)、向贮水罐(40)压送气体的泵部(50)、把贮水罐(40)和所述空心钻(1)之间进行连接的适配器(30),泵部(50)具有通过操作者的握持操作而使内部空间扩张缩小变形并向所述贮水罐(40)给气的握持部(51),适配器(30)具有用于向空心钻(1)安装的钻安装部(31b)、安装贮水罐(40)的罐安装部(34)、把钻安装部(31b)和罐安装部(34)之间连通的通水路(37)和开闭该通水路(37)的阀部(33)。
文档编号B28D1/14GK101102873SQ200680002148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2日
发明者宫永昌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宫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