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两维和/或球形要被覆盖的部位的建筑物的覆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1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两维和/或球形要被覆盖的部位的建筑物的覆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两维和/或球形的、要被覆盖的部位的建 筑物的覆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以固定在建筑物上的支承元件和一 个面状构成的遮盖元件,它按照撑开的羽翼的形式固定在支承元件 上。
背景技术
这种形式的覆盖系统在专业领域也称为外表覆盖系统简称为外表 覆盖,几十年以来,它存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美观作用方面的要求。 这种覆盖系统的各个部件例如由金属制成,它们以不同的结构形式不 仅用于商用专用建筑如厂房、购物中心里面的超市大厅、体育馆、甚 至学校和学校的亭阁,而且甚至也用于私人住宅的覆盖,用于使住宅 总是能够正确地适应于私人住宅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允许排出的热量 方面的法律规定。这种覆盖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在建筑物建成后 或者也可以在以后在后配备的意义上进行覆盖,这对于专业人员是公 知的,因此无需在这里进一步描述。已知建筑物或建筑根据建筑的地理位置并根据其长、宽和高尺寸 可以承受明显的由风引起的压力,其中不仅适用于建筑本身,而且也 适用于覆盖物,通过它们覆盖建筑物。例如,通过这种已知的覆盖系统可靠地覆盖建筑和建筑物的两 维、即平面的表面是相当简单的,而对于球面成形的建筑物部位或表 面则困难很多,尤其是在可靠地固定承受大的风压的覆盖系统部件方面。因此尤其是在北德的平原、即在沿海地区风速达12风级以上,在 冬季和春季有时也在秋季达190km/h至200km/h,并不罕见。通常已知,例如大型净化设备的所谓的"发酵塔(Faulturm)", 它们例如在大城市由于非常大量的要被净化的污水而被安置在沿海附 近,用于使净化的废水在所谓的"发酵塔"或不同的串联清理级中净化 后以最短的路程排到海里面。因此这种结构的建筑物或"发酵塔"也由 于其非常靠近海承受连续的风影响。在通常所致力的依赖于净化设备的特别加强的废水净化率的范围 内投入巨大的努力,用于例如明显改善温度条件,它们在这种"发酵塔" 中用于令细菌有效生长,细菌负责分解废水中的污物。因此使这个"发酵塔"处于有效的隔热覆盖之下,用于保证在"发酵 塔"中在夏天和冬天保证尽可能相同的温度,即,对于包含在"发酵塔" 中的细菌生长也提供最好的条件,这一点也通过一般的效果达到,其 中也尝试通过覆盖而相应地加装"发酵塔",该覆盖明显改善对于观察 者的"印象",因为未覆盖的"发酵塔"对于观察者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一 种不好的外观。对于不利的外观新的覆盖系统或多或少是成功的,而目前的覆盖 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高风速一如既往是有缺陷的,这在最近仍然导致在 冬季大风时在北德大面积地使覆盖与"发酵塔"脱离并且如纸一样撕裂 并且被去除。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用于上述形式的建筑物的覆盖系统,它在装配在建筑物上的状态下可以承受极其大的风压,而不会脱离建筑物,它也可以在包入其它材料如隔热材料的情况下并且对于容纳在这种"发酵塔"中的、要被净化的液体保持极大的温度恒定性,其中所述覆盖系统能够由较少的、简单成形的部件组成,用于使成本不仅对于直接在建造以后的要被覆盖的建筑物保持较低,而且对于现有的建筑物可以以简单且经济的方式加装,并且所述覆盖系统本身可以 由极其简单的部件组成并且对于现有的建筑物也能够简单、快速和经济地进行覆盖,并且也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通过按照本发明的覆盖系 统覆盖复杂且球形构成的建筑物表面。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所述支承元件通过两个按照接片形式 相应构成的支脚构成,其中第一支脚可基本垂直于面状部位地固定在 这个部位上,而与第一支脚基本位于垂直角度范围的第二支脚用于使 相应的遮盖元件固定在这个支脚上。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主要是,由仅仅两个基本部件组成 覆盖系统,它们在原理上不必再以相应的大小按照要被覆盖的建筑的 结构现状带到进行建筑的覆盖的地点。而是使覆盖系统的两个基本部 件的固定工作局限于支承元件在要被覆盖的建筑物上的固定、和然后接着进行的遮盖元件在支承元件上的固定。例如如果上述的要被覆盖 的"发酵塔"是要被覆盖的建筑物,在将要被覆盖的建筑物的基本原理 引入到支承元件的制造过程里面以后,则不必使支承元件本身分别相 应地适配于"发酵塔"的球形表面,并且实际的覆盖元件相应地在固定 过程中适配于"发酵塔"表面的给定球面,然后以这种形状不改变地在 "发酵塔"上马上与支承元件连接或者说连接在支承元件上。由此如同 按照本发明所致力地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措施实现一种非常简单、但 是抵抗风压和风旋涡非常牢固或者说有抵抗能力的连接或覆盖。通过按照本发明的支承元件并通过矩形的遮盖元件能够以更简单 的方式实现仅仅两维表面的覆盖。按照覆盖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基本以垂直角度范围连接在第一支脚上的第二支脚以一种小于相对于直角士10。的范围倾斜,由此能够做到,对于要被覆盖的上述"发酵塔"形式的建筑物,它通常具有一种 椭圆体形状并且它在一种垂直地截切椭圓体旋转轴线时具有一种基本圆形的横截面,通过相对于垂直的、以一种角度相对于笫一支脚倾斜 的第二支脚的姿态能够简单地适配于"发酵塔"的圓形横截面。在支承元件的加工过程中已经根据要被覆盖的球面、在所示情况 下根据"发酵塔"的环形覆盖段的圓直径考虑这个倾斜角度并且例如最好<±5°并且在"发酵塔"的环形覆盖截面的最大直径处只为2°,即所述 第二支脚最好以一种2。的角度范围连接在第一支脚上。按照上述解决方案的支承元件的变化在原理上是支承元件最简单 的并由此也是最可改变的变化。因此所述支承元件以这个最简单且最 灵活的变化具有仅仅一个、基本在支脚中心并在支脚中心纵向延伸的 并且在这个位置与笫一支脚连接的第二支脚,即,粗略地看上去,所 述支承元件以最简单的方案犹如由T形部件构成。按照所述覆盖系统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支承元件具有两个固定 在第一支脚上的、两个按照羽翼的形式基本平面对置的第二支脚,其 中该支承元件在这个有利的方案中在横截面中犹如十字形型材那样地 构成。不言而喻,按照本发明的基本类型的两个通过其各自的笫一支脚 相互贴靠的支承元件,其中一个支承元件相对于另一支承元件旋转 180°,又形成支承元件的第二个有利的方案或类型,对此还要在下面借助于附图描述详细解释。原则上存在不同的可能性,使形成支承元件的两个支脚或者形成 支承元件的三个支脚相互连接,用于实现支承元件的按照本发明的两 个基本类型。所述连接的形式取决于所使用的加工原理和形成支承元 件各支脚的材料种类。如果支承元件的两个支脚由金属材料制成,则它们原则上最好通 过焊接相互连接。但是也可以以有利的方式使所述支承元件的第二支 脚与第一支脚通过粘接连接,例如当各个支脚或者至少一个支脚由金 属材料制成而另一支脚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时候,其中当然也可以有利 地例如使两个支脚都由塑料制成的时候,通过粘接使两个支脚相互连 接。所述支承元件的一种特别经济的方案可以由此实现,使所述第一 支脚通过板状构成的部件构成,例如以矩形板的形状,在其上可以通 过焊接、粘接或通过铆接相互连接笫二支脚,它同样最好由板状构成 的部件构成。但是更加特别有利的是,不仅支承元件的按照本发明的笫一基本 变化而且支承元件的有利的第二变化都通过相应成形的压铸型材或者 连铸型材构成。这些变化具有特殊的优点,当这样构成的支承元件离 开压铸机或者连铸机时就已经完成加工,即,无需再加工,并且只需截取成所期望的长度。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覆盖系统包括此类的覆盖系统在所有的情况 下都具有明显的缺陷,它们不能使在覆盖面和各个部件的连接位置上 产生的由于下雨、水雹和下雪引起的水以所需的程度向外部、即从覆 盖元件的离开建筑物的一侧排出,而且不仅当覆盖元件不垂直于建筑 物固定的时候,而且当覆盖元件严格垂直建筑物固定的时候。因此期望,所述覆盖系统要排出碰到覆盖元件上的雨水,而不会 碰到建筑物的表面,但是要保证在覆盖了覆盖元件时建筑物也能够通 风,用于使凝结在建筑物上的水再蒸发并能够透过覆盖元件在其接头 部位向外逸出。此外要防止,对于某些建筑物从外面由于雨水、冰雹 和雪水润湿位于覆盖元件与建筑物之间的隔绝材料、如玻璃棉垫或者 石棉垫,即防止它们吸水。这些似乎对立的对于按照本发明的覆盖系统提出的要求以有利的方式由此得到一种解决方案,所述第二支脚在横截面中在第一支脚上 的连接区处具有一槽形凹部,其中该槽形凹部以有利的方式在横截面 中基本上矩形地构成。但是原则上这些凹部在横截面中也可以具有其它的结构形状,例 如以有利的方式在横截面中基本半圆形地按照一种沟槽的形式构成或 者以有利的方式在横截面中按照多角形的形式构成。配有这种槽形或沟槽形凹部的连接区的优点一方面是,在遮盖元 件在支承元件上的连接区中遮盖元件不直接贴靠在支承元件上,因此 在遮盖元件贴靠在其上的第二支脚的连接区中实现一种足够大的按照 管空间形式的空间,通过该空间可以有针对性地流出可能进入到遮盖 元件与支承元件之间的连接处里面的水。通过在遮盖元件的第二支脚 中的槽形或沟槽形凹部实现的另一优点是,由此提高支承元件的纵向 稳定性,并由此提高整个覆盖系统在装配在建筑物上的状态中的纵向 稳定性并由此也以一定的程度提高支承元件的横向稳定性。在所述支承元件的一种有利的方案中,其中该支承元件一体压铸 或连铸地构成,也可以在压铸模具或连铸模具中考虑槽形或沟槽形凹 部,因此实际上对于这种具有槽形或沟槽形凹部的有利的支承元件无 需增加加工费用。对于要用于一要被覆盖的建筑物的球面成形的表面部位的覆盖系 统有利的是,例如遮盖元件具有至少一个与遮盖元件的表面基本成钝 角P构成的凸起,它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承元件的笫一支脚上。这个凸 起最终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由此实现,使板状或薄板状的遮盖元件在其 要贴靠在支承元件上并要与其连接的边缘部位处筒单地以折角形弯 边,而且以所谓的角度P。当遮盖元件要固定在两个相互间隔的支承元件上时,在正常情况 下是这样的,当然朝向两个相互间隔的支承元件的遮盖元件应该平面 地覆盖这个间隔,该遮盖元件具有所述的凸起或所述的弯边。为了在可能的范围内对于有意识致力的简单并由此经济地提供的 覆盖系统尽可能地防止水进入到支承元件的第 一 支脚与基本平面地邻 接在其上的遮盖元件的凸起之间,特别有利的是,使所述遮盖元件的至少一个凸起与支承元件的第一支脚共同地通过一具有基本上u形横 截面的套元件可拆卸地相互固定。通过横截面u形的套元件实际上密封在支承元件的笫一支脚与两侧邻接的、以所述的钝角P邻接的遮盖 元件的凸起之间的敞开端部,由此使外部的猛烈雨水也不能进入这个 部位。所述套元件本身可以任意远地预制,以便对于要被覆盖的建筑 物面积使端部邻接的套元件接头的数量尽可能地少。按照所述覆盖元件的非常有利的另 一 实施例,所述遮盖元件的至少一个凸起横截面u形地构成并且在贴靠在支承元件的第一支脚上的状态下通过其自由端至少按照套元件的形式可拆卸可固定地围卡支承 元件的第一支脚,即,在覆盖系统的这个有利的方案中,所述套元件 与遮盖元件整体地形成地构成。这个方案的优点是,由此能够使遮盖 元件通过简单的插接装配在支承元件上,由此在装配期间能够实现遮 盖元件在支承元件上的固定,或者两个遮盖元件在支承元件上的固 定,并且最终也省去一个单独提供的部件,如上述的单独的套元件。所述按照套元件形式构成的凸起自由端最好可拆卸可固定地不仅 围卡支承元件的至少笫一支脚,而且围卡贴靠在其上的与其相邻设置 的遮盖元件的凸起,即按照套元件形式构成的凸起自由端只在所述一 个遮盖元件的两侧构成的凸起的一个凸起上构成,而在覆盖元件的另 一有利的方案中一个遮盖元件的两侧凸起在横截面中u形地构成,其中覆盖系统的这种方案能够使在并排设置的遮盖元件中一个遮盖元件 在两侧具有按照套元件形式构成的凸起自由端,而与其相邻的遮盖元 件在横截面中总是仅仅具有以折角形构成的凸起。遮盖元件在各支承元件包括u形套元件上的固定可以有利地通过一种螺栓螺母连接形式的固定机构实现,该套元件使相邻的遮盖元件 的两个凸起包括支承元件的笫一支脚封闭。但是原则上也可以选择传 统的铆连接或者拉铆接形式的固定机构,但是螺栓螺母连接与其它的 连接相比的优点是,这个连接可以简单地松开,用于可以在覆盖系统 中或者在通过覆盖系统覆盖的建筑物上进行维修,其中螺栓螺母连接 也可以作为特殊的建筑结构提高覆盖系统的要求。所述支承元件的第一支脚的建筑物一侧的端部可拆卸地固定在建 筑物的结构上,其中该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建筑物一侧的固定元 件,它或者事后直接固定在建筑物上,或者已经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 中作为上述的建筑物一侧的结构已经存在。根据建筑物的形式,是否只以金属结构的形式、例如上述的"发酵塔"或者以传统的砖墙建筑物的形式或者以混凝土建筑物的形式使这 些用于固定支承元件的结构在建筑物上构成。当这些结构在要被覆盖 的建筑物本身上还不存在的时候,则对应于在建筑物上预制的结构上 的且符合材料的预制物选择这些结构。如上所述,所述支承元件和遮盖元件有利地由金属材料、例如由 耐海水的铝合金制成。这种形式的铝合金以相当轻的重量具有高强度 并且通过在金属结构中公知的机构以简单的方式无屑地变形,这尤其 适用于遮盖元件。最后在这些部件直接带到或装配在要被覆盖的建筑物的地点以 前,可以以特别有利的方式使至少支承元件和/或至少遮盖元件和/或套 元件设有覆层。这个覆层首先用于提高各个部件相对于废气、雨水、 冰雹和雪水或湿气的耐腐蚀性和相对于环境空气中的侵蚀性成份的耐 久性等。但是这个覆层也可以附加地起到改善按照本发明覆盖的建筑 物的要求的功能,其中不仅金属覆层如电镀层或电氧化铝层而且塑料 层和彩色层也适合作为覆层,它们例如可以通过粉末覆层或者彩色喷 涂涂覆。


下面借助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图1以侧视图简示出用于废水净化的"发酵塔"形式的局部覆层的 建筑物,它具有局部的外部金属结构和局部的外部矿物结构,图2以截面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基本类型的两个支承元件,图3以截面图示出笫二基本类型的支承元件,图4以立体图示出按照图3的视图的支承元件,图5以局部截面图示出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在其上固定按照图2 至4的支承元件,其中在支承元件上在其第一支脚的自由端上分别在 两侧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固定一个遮盖元件,并在包括邻接的遮盖元件 的凸起的条件下固定套元件,图6示出支承元件、遮盖元件以及套元件在按照图5的建筑物结 构上的固定,但是其中建筑物具有一种矿物的结构(墙体或混凝土),图7以侧视图示出一遮盖元件凸起的一按照套元件的形式在横截 面中U形构成的自由端,图8以侧视图示出一支承元件,具有贴靠在支承元件第一支脚上的遮盖元件的凸起,其中该凸起仅仅相对于遮盖元件的表面在横截面 中折角形地构成,图9以侧视图示出按照图7的贴靠在支承元件的第一支脚上的折 角形的遮盖元件的凸起,和按照图7的箭头方向插上的、在横截面中U 形构成的相邻遮盖元件凸起的自由端,它按照一种套元件的形式构 成。附图标记列表10覆盖元件11建筑物110轴线12建筑物部位13支承元件14遮盖元件140遮盖元件的表面141凸起142凸起的自由端15支脚(第一)150第一支脚在建筑侧的端部16支脚(笫二)160支脚17连接区170连接区18槽形凹部180槽形凹部19沟槽190沟槽a角度P角度20套元件21螺栓螺母连接22结构(建筑结构)23覆层24 隔热材料25 螺栓连接/柳连接26 固定元件27 螺栓销钉连接28 箭头29 焊接30 箭头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阅图l的视图,在其中以侧视图简示出一种建筑物11,它 以所谓的"发酵塔,,的形式构成,它一般在乡镇、但是也在商业的净化 设备或者废水净化设备中使用。这种"发酵塔"通常具有如图1所示的 基本形状。它们通常由于强度的原因以或多或少严格实现的椭圆体形 状构成,参照图l,它具有一条假想的旋转轴线110。在图1中所示的"发酵塔"具有由于椭圓体形状引起的建筑物部位 12,它们球面地构成,即在所有三个自由度上是弯曲的,还具有在图1 中在下部示出的建筑物部位12,它虽然也球面地构成,但是只在两个 自由度上延伸,即按照局部圆柱形外壳的形式形成。对于按照图1的"发 酵塔"垂直的下部以圓柱形外壳(从上看)的形式构成,而且由矿物材 料如砖或混凝土制成,而"发酵塔"的上部外露部位如整个的椭圆体那 样以金属容器的形式构成。该"发酵塔"的所有部位要通过按照本发明的覆盖系统IO覆盖。在 图1中轴线110左侧所示的部分表示一种覆盖系统10,如同在现有技 术中使用的那样。在这里无需对已知的覆盖系统10详细描述,因为对 此可以参阅本发明的背景技术描述。按照本发明的覆盖系统10主要由三个基本部件组成,即支承元件 13、遮盖元件14、它对应于建筑物11的表面覆盖物用于其单独成形的 建筑物部位12,以及一个套元件20,它用于在通过套元件20包入确 定的凸起141的条件下局部地包围、包裹和固定支承元件13和遮盖元 件14。关于遮盖元件14的凸起141和遮盖元件14本身还要在下面详细描述o所述支承元件13由按照图2的基本形状组成,但是为了理解也引 用图4的视图,但是它以立体图示出按照图3的支承元件13的笫二种变型。该支承元件13由板状的扁平体组成,它具有两个好像相互过渡 的笫一支脚15。在支承元件13的板状体的基本中间部位处, 一按照羽 翼形式的第二支脚16连接在连接区17处。第二支脚16的长度1对应 于第一支脚15的长度,参见图4,并且按照要被覆盖的建筑物11的结 构现状与按照本发明的覆盖系统IO相协调。通过支脚16而被撑开的 表面基本平坦地构成,但是它相对于通过支脚15撑开的平面以锐角a 倾斜,其中a位于88。的范围中。但是要指出,在这里示例性给出的88° 的角度a根据要被覆盖的建筑物11的球面曲率还可以更尖锐地构成。 但是对于球面的覆盖也可以实现相反方式弯曲的建筑物部位12,支脚 16以一种钝角p连接在支脚15上。在第二支脚16与第一支脚15的连接区17的附近,支脚16按照一 种沟槽19的形式突出,即,形成一种槽形凹部18。关于这个槽形凹部 18或由此构成的沟槽19下面还要描述。在图2中在上述的支承元件13的右边示出一种面对称的支承元件 13,它与上述的支承元件13相同地构成。如果两个支承元件13在箭 头28的方向上相互移动并且使这两个支承元件13的支脚15平面地相 互对接,则得到想象中的支承元件13的第二实施例,如同在图3中所 示的那样。因此两个在箭头方向28上相互贴靠的支承元件l3具有与 按照图3的支承元件13相同的基本结构,其中这个支承元件仅仅具有 一个(唯一的)第一支脚15,在其上以上述的方式在两侧上在两个连 接区17, 170连接第二支脚16, 160并且在第一支脚15的两侧在连接 区17, 170通过笫二支脚16, 160的槽形凹部18, 180形成沟槽19, 跳所述支承元件13的笫一种变型,如同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不仅适 合于安装在建筑物部位12的边缘部位,在那里例如覆盖由于结构或建 筑的原因不能连续,或者在覆盖中断的时候;而且适用于在箭头28方 向上拼接状态的覆盖部位12,它们在支承元件13两侧配有遮盖元件 14,而按照图3的支承元件13的变型恰恰适用于这种中间的、要被覆 盖的建筑物部位12。不仅按照图2的变型而且按照图3和4的变型都 可以整体地由压铸成形或连铸成形的型材、例如由耐海水的铝合金制 成。在图5和6中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覆盖系统10的笫二基本部件,其中借助于图5示出遮盖元件14的结构和固定.该遮盖元件14是基本 平坦的、扁平的和薄板状构成的部件,它们与支承元件13—样由适合 的、耐海水的铝合金制成。在图5和6中分别示出两个遮盖元件14, 它们连接在支承元件13上,该遮盖元件14在其朝向支承元件13的端 部上具有相应的凸起141,它们从通过遮盖元件14撑开的相应平面140 开始以钝角p取向,其中这些凸起141在加工技术上以简单的方式在 遮盖元件14的相应的、指向支承元件13的端部上通过弯边构成,由 图5和6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因为在支承元件13的第二支脚16, 160 与笫一支脚15之间的角度P小于90°,凸起141与遮盖元件140平面 之间的角度P是相同的,它们由两个支脚15与16之间的直角90°出发, 所以凸起141平齐地贴靠在第一支脚15的自由端上,同时遮盖元件14 的平面140也平齐地贴靠在通过支承元件13的第二支脚16, 160构成 的表面上。在图5和6中示出这个状态。所述遮盖元件14的凸起141在这个位置包围并固定地被围卡在在 一横截面中U形构成的套元件20的内表面之间。所述支承元件13以及遮盖元件14的上述结构原则上也适用于在 图7至9中所示的遮盖元件14的独立结构。对于这些在图7至9中所 示的覆盖系统10的方案无需独立的套元件20作为分立的部件,用于 与相应的支承元件13—起形成遮盖元件14与支承元件13之间的密封 的封闭。由图7看出遮盖元件14侧面的一部分,其中图7至9示出遮 盖元件14和支承元件13的侧面或端面的视图。在图8中以局部图示出上迷的覆盖系统10的基本形状的结构,因 此参照上述的描述。按照图7的遮盖元件14与按照图8的遮盖元件14 的不同之处是,使遮盖元件14的一凸起141这样弯曲或者这样形成轮 廓,使这个凸起在横截面中U形地构成。这个特殊的结构在原理上与 分立构成的套元件20的上述结构一样地实现,但是一凸起141过渡成 凸起141的自由端142,在这里也整体地与遮盖元件14连接。如果按照图7构成的遮盖元件14在箭头30的方向上插到支承元件 13或其第一支脚15上并且使事先已经与按照图7的遮盖元件14相邻 设置的另一遮盖元件14的凸起141贴靠在支承元件13的第一支脚15 上,则出现按照图9的位置。在图9的位置中在横截面中U形地在其 凸起141上构成的遮盖元件14不仅包围支承元件13的第一支脚15而且包围相邻遮盖元件14的折角地构成的凸起141,在图8和9的右边 示出。如图9所示的这种连接与通过分立的套元件20起到相同作用的 连接形式一样地构成。如果例如支承元件13由两个分别只具有一个支脚16, 160的支承 元件13组成并且在组装状态出现与图9的支承元件13类似的形状, 则类似地实现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元件13由厚度3mm(板状第一支 脚15)和2mm厚度(第二支脚16或160)的材料制成。以附图为基 准在附图中垂直长度为97mm,垂直宽度为104m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遮盖元件14由薄板状材料制成,其宽 度平均为600mm而厚度为1至3mm。要指出,上述的尺寸只是示例性的,用于更好地理解覆盖系统10 的部件尺寸。实际上可以根据要被覆盖的建筑物11实现各种在技术上 可以实现的和结构上有意义的尺寸。通过适合的以确定的距离沿着支承元件13布置的通孔,它们穿过 套元件20、第一支承元件13的第一支脚15和遮盖元件14的两个相邻 凸起141,可以通过螺栓螺母连接21在遮盖元件14、支承元件13与套 元件20之间建立力结合的连接,它们无需密封措施地在很大程度上是 水密封的。通过第一支脚15的建筑物一侧的自由端150可以使支承元件13 并由此使遮盖元件14与建筑物11连接,参见图5和6。图5简示出按照图1的以"发酵塔"形式构成的建筑物11的上部, 其中该建筑物11例如由所述的金属椭圆体组成,而图6示出支承元件 13在图1下部在建筑物11上的固定,其中这个建筑物部位12通过矿 物材料如砖和/或混凝土构成并且基本上具有圓柱形外壳的形状。对于图5的视图第一支脚15通过螺栓连接25通过一个单独的、在 这里接片形构成的固定元件26固定,它例如可以通过焊接29固定在 建筑物11的金属体上,而在按照图6的固定中固定元件26以折角或角 型材的形式构成,它通过螺栓销钉连接27固定在建筑物11的墙体或混 凝土里面。在这种情况下使支承元件13的第一支脚l5通过铆连接25 与折角形构成的固定元件26固定。在建筑物11与遮盖元件14的内表 面140之间可以配有隔热材料24,但是它们不与遮盖元件14的内表面140接触,由此使空气可以在这个部位循环。进入到覆盖系统10里面的水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通过沟槽19,1卯 排出,它们通过遮盖元件14的覆盖面的内表面140与第二支脚16, 160 的槽形凹部18, 180之间的槽形凹部19, 190构成,参见图5和6。所述支承元件13以及遮盖元件14和套元件12的至少向外指向的 表面、尤其是遮盖元件14的外表面140可以设有覆层23,用于提高耐 腐蚀性。
权利要求
1. 用于具有两维和/或球形成形的、要被覆盖的部位(12)的建筑物(11)的覆盖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固定在建筑物(11)上的支承元件(13)以及总是至少一个面状构成的遮盖元件(14),它按照撑开的羽翼的形式固定在支承元件(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13)通过两个分别按照接片形式构成的支脚(15,16)构成,其中第一支脚(15)可基本垂直于面状部位(12)地固定在这个部位上,而与第一支脚(15)基本位于垂直角度范围中的第二支脚(16)用于使相应的遮盖元件(14)固定在这个支脚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基本在垂直角度 范围中连接在第一支脚(l5)上的第二支脚(16)以一种小于相对于 直角±10°的范围倾斜。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范围小于±5°。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脚 (l6)以一种2。的角度范围连接在第一支脚(is)上。
5. 如权利要求l至4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元件(13)具有两个固定在第一支脚(15)上的、两个按照 羽翼的形式基本平面对置的第二支脚U6, 160)。
6. 如权利要求l至5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元件(13)的笫二支脚(16, WO)与笫一支脚(l5)通过焊 接进行连接。
7. 如权利要求l至5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i3)的第二支脚(i6, wo)与第一支脚(is)通过粘接进行连接。
8. 如权利要求l至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脚(15)通过板状构成的部件构成。
9. 如权利要求l至8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脚(16, 160)通过板状构成的部件构成。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笫二支脚(16,160)在横截面中在连接到第一支脚(15)的连 接区(17, 170)上具有槽形凹部(18, 180)。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8,180)在横截面中基本上矩形地构成。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8, 180)在横截面中基本上半圆形地按照一种沟槽(19, 190)的形式构 成。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8, 180)在横截面中基本上多角形地按照一种沟槽(19, 190)的形式构 成。
14.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承元件(13)整体地构成。
15.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 于,至少一个遮盖元件(14)具有至少一个与遮盖元件(14)的表面(140)基本成钝角(P)构成的凸起(141),它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承 元件(13)的第一支脚(15)上。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元件 (")的至少一个凸起(141)与支承元件(l3)的第一支脚(l5)共同地通过一具有基本上U形横截面的套元件(20)可拆卸地相互固定。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元件(14) 的至少一个凸起(141)在横截面中U形地构成,并且在贴靠在 支承元件(13)第一支脚(15)上的状态中通过其自由端(l42)至少 按照套元件(20)的形式可拆卸可固定地围卡住支承元件的第一支脚(15) 。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套元 件(20)形式构成的凸起(141)自由端(142)可拆卸可固定地不仅 围卡住支承元件(13)的至少第一支脚U5)、而且周卡住与其相邻 设置的遮盖元件(14)的贴靠在其上的凸起(141)。
19. 如权利要求17或18中一项或两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 在于,遮盖元件(14 )的两侧凸起(141)分别在横截面中U形地构成。
20. 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 在于,通过一种螺栓螺母连接(21)形式的固定机构实现固定。
21. 如权利要求l至20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承元件(l3)的第一支脚U5)的建筑物一侧的端部("0) 可拆卸地固定在建筑物(ll)的结构(22)上。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11) 的结构(22)主要由金属的材料制成。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11) 的结构(22)主要由矿物的材料制成。
24. 如权利要求l至23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支承元件(13)由金属的材料制成。
25. 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遮盖元件(14)由金属的材料制成
26. 如权利要求24或25中一项或两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金属是耐海水的金属。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是铝 合金。
28. 如权利要求16至2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覆盖系统,其特征 在于,至少所述支承元件(13)和/或至少所述遮盖元件(14)和/或所 述套元件(20)至少单侧地设有覆层(2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两维和/或球形的、要被覆盖的部位(12)的建筑物(11)的覆盖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固定在建筑物(11)上的支承元件(13)和分别至少一个面状构成的遮盖元件(14),它按照撑开的羽翼的形式固定在支承元件(13)上。在此建议,所述支承元件(13)通过两个按照接片形式相应构成的支脚(15,16)构成,其中第一支脚(15)基本垂直于面状部位(12)地固定在这个部位上,而与第一支脚(15)基本位于垂直角度范围的第二支脚(16)用于使相应的遮盖元件(14)固定在这个支脚上。
文档编号E04F21/00GK101255758SQ20071012929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日
发明者U·康拉迪 申请人:劳基恩有限责任股份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