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式钢梁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456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桁架式钢梁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桁架式钢梁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钢梁是钢结构建筑中一种重要的受力构件,它主要用于承担竖向荷载,并将其传递给钢 柱,其受力形态主要表现为受弯、受拉压力,其承载力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 个结构体系的安全。有时由于设计、施工中出现人为偏差,或是设计完成后实际使用中的荷 载大幅提高,突破了设计的安全度,而当发现这些问题时,钢梁往往已经施工完毕,此时为 保证钢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就必须对钢梁进行补强加固处理。传统的钢梁加固方法,一 般都是通过增大其截面尺寸,即在已有钢梁上加焊型钢来完成的。图l、图2为传统的钢梁加 固示意图,图中(1)为已施工完毕的钢梁,(2)是补焊的型钢,该补焊的型钢能够增加钢 梁结果截面惯性矩,S卩I值;该型钢在传统补强加固时可根据需要和现场实际情况焊接于钢 梁的腹板或下翼缘上,图l、图2所示的加固型钢焊接位置为钢梁下翼缘,可以看出,由于新 加的型钢紧贴于已有钢梁底部设置,其截面惯性距I值的增加有限,对其承载力的提高效果 不够显著,且耗费钢材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加固钢梁结构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的桁架式 钢梁加固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耗费钢材较多且承载力的提高效果不大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在已有钢梁(1)底部增设钢桁 架(3),钢桁架(3)是由双片角钢杆件通过相应的节点板拼接而成的,新增钢桁架(3) 的腹杆(5)采用焊接型式与已有钢梁(1)的下翼缘有效连接,桁架下弦杆(6)则与邻近
的柱进行连接。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
在钢梁(1)下面连接钢桁架(3)。
钢桁架(3)由腹杆(5)、下弦杆(6)、立柱(7)组成,在腹杆(5)、下弦杆(6)
上有缀板4。
钢梁(1)下面与钢桁架(3)的腹杆(5)、立柱(7)连接。
腹杆(5)、下弦杆(6)采用等边双角钢制作,双角钢通过缀板(4)进行连接。缀板
(4)厚度为8mm,缀板之间距为500mm。
立柱(7)采用两个等边双角钢结构连接而成。
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原有钢梁实际上成为新增钢桁架体系中的桁架上弦杆 ,此时截面惯性矩I值大幅增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已有钢梁的承载力,其加固效果十分显 著。当然,采用本发明对已有钢梁加固时,需要注意增设钢桁架后桁架底部的净高应能满足 使用的要求,否则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已有钢梁底部增设钢桁架,改变了已有钢梁的受力体系, 并可大幅提高其截面惯性矩I值,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相比在已有钢梁底部简单加焊 型钢加大截面的传统补强方法,在使用同量钢材的情况下,其加固效果更加显著,更为经济


图l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的A竭剖视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3中的B齣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采用本发明方法对已有钢梁进行加固补强时,可按下述方法和步骤进

第一,通过计算确定需增加的截面惯性矩,并应注意新增桁架3底部净高能满足使用的
要求,如不满足时,可通过调整新增桁架3的高度以达要求;
第二,按上述计算结果确定桁架中腹杆5、下弦杆6及立柱7的截面大小,腹杆5、下弦杆 6采用等边双角钢并通过缀板4进行连接,缀板中心间距为500mm,缀板厚度为8mm,角钢的规 格应按计算确定,拼接节点板厚度为8mm;立柱7采用两个等边双角钢结构连接而成。 第三,新增的桁架下弦杆6应采用整根角钢,截面型式也为等边双角钢; 第四,新增桁架上弦规线应与已有钢梁l中心线重合,以便更好地传递荷载; 第五,按设计将桁架3先行焊接完毕,然后将相应的连接节点板分别与已有钢梁l的下翼 缘板及相邻柱的翼缘板进行焊接即可。
通过上述各步骤即完成了对已有钢梁的加固,新增的桁架3与已有钢梁1形成新的受力体 系,共同工作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桁架式钢梁加固结构,它包括钢梁(1),其特征在于在钢梁(1)下面连接钢桁架(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桁架式钢梁加固结构,该结构是在钢梁(1)下面连接钢桁架(3)。钢桁架(3)由腹杆(5)、下弦杆(6)、立柱(7)组成,在腹杆(5)、下弦杆(6)上有缀板4。腹杆(5)、下弦杆(6)采用等边双角钢制作,双角钢通过缀板(4)进行连接。缀板(4)厚度为8mm,缀板(4)间距为500mm。立柱(7)采用两个等边双角钢结构连接而成。本发明通过在已有钢梁底部增设钢桁架,改变了已有钢梁的受力体系,并可大幅提高其截面惯性矩I值,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相比在已有钢梁底部简单加焊型钢加大截面的传统补强方法,在使用同量钢材的情况下,其加固效果更加显著,更为经济。
文档编号E04G23/02GK101392600SQ20071020178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0日
发明者常建华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