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建筑吸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吸声结构。
技术背景织物帘幕作为吸声材料既是一种最古老,又是最现代的吸声措施。早在30年代有声电影录音棚内就采用织物帘幕吸声。40年代的消声室也采用织物 帘幕做强吸声处理。1986年建成的美国加州奥兰治,旧金山费哈莫尼大厅都 采用可调织物调节混响效果。我国北京新建的国际会议大厦也采用丝絨作为 分隔和控制混响的作用。而在电台,录音,播音等建筑中用织物帘幕控制反 射声和混响时间则更为普遍。然而,目前普通织物的吸声性能主要表现在高频范围,这样它在应用时 就必须再采用别的材料以弥补低频吸声的缺陷,从而增加了施工工序。而如 果直接采用优质的吸声材料,由于目前常用的优质吸声材料多数只能安装在 离墙体200mm以上的位置时,才能取得较好的低频吸声效果。所以他们只 能安装在天花板或室内背墙上以减少对室内使用面积的侵占。与安装在侧墙 上相比,其距离声源的距离小,相同情况下的吸声效果就比安装在侧墙上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吸声结构,使铺设在墙体上的吸声 结构与墙体的距离在200mm以下时,仍能使吸声系数在100 5000Hz的频 率范围内时达到0.4 1.2。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吸声结构,包括背板,背板的前方设置有前面板,使前面板和背板之间的距离为10 200mm,前面板 为多孔材料层,或是将硬质板材的中间挖空,并在中空部位粘贴多孔材料层 组成,背板和前面板之间还设置有隔层,隔层为膜材料、多孔性材料或膜材 料与多孔性材料的复合层或纤维板。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其中的多孔材料层选自海绵、泡沫塑料或各种纤维层。 多孔材料层的密度为10 100(Ug/w3,硬质板材单孔面积为300mm2 羅m2。其中的膜材料选自金属膜、塑料膜或纤维膜。 其中的隔层的密度为200 3000 ^/W。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吸声结构,使吸声材料与墙体的间距在200mm以下 时,仍能在频率100 5000Hz之间使吸声系数达到0.4 1.2。这样,材料就 可以帘幕的形式安装在室内侧墙上,由于侧墙比天花板和后墙更接近声源, 所以,吸声效果更好。同时,又使具有装饰作用和高频吸声效果的的室内帘 幕具有了宽频吸声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吸声频谱与目前市场上一种优质吸声材料(聚 酯纤维板)在相同空腔(100mm)时的吸声频谱对比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吸声频谱与普通帘幕(一种灯芯绒织物,面密 度337g/附2)在相同空腔距离(100mm)时吸声频谱的对比图;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框架,2.背板,3.前面板,4.多孔材料层,5.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声结构,包括背板2,背板2的前方设置 有前面板3,使前面板3和背板2之间的距离为10 200mm,前面板3可以 是多孔材料层,或将硬质板材的中间挖空,并在中空部位粘贴多孔材料层4, 多孔材料层4可选海绵、泡沬塑料或各种纤维层、控制其密度(每立方米重 量)为10 100(Ug/m3,硬质板材单孔面积为300mm2 100m2。背板2和 前面板3之间还设置有膜材料、多孔性材料或膜材料与多孔性材料的复合或 各种纤维板做成的隔层5,其密度(每立方米重量)为200 3000 %/w3, 其中的膜材料选自金属膜、塑料膜或纤维膜。可以背板2为基架,用木板、金属板或其它硬质板材围成框架l,将隔 层5和前面板3固定在框架1上,如图3所示,也可直接以墙体为背板2, 不用框架1,直接将隔层5和前面板以其他任何方式固定在背板2的前方, 如图4所示,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前面板、隔板以及背板可以是弧形板或其它任何形状的板材。本实用新型利用材料共振吸声原理,利用某些结构的多孔材料具有多个 共振峰的特点使得材料在空腔(材料与墙体之间)距离在小于200mm的条 件下,吸声频谱曲线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上。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目前市场上一种的优质吸声材料(聚酯纤维 板)的吸声频谱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空腔距离时(100mm),两 者的吸声系数(频率100 S000他之间)均在0.4~1.2之间,部分频率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吸声系数甚至高于聚酯纤维板。而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吸声频谱与普通帘幕吸声频谱的比较情
况。由图中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吸声频谱明显高于普通帘幕的吸声频谱, 在频率100 S00()他之间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吸声系数基本高于普通帘幕近~"倍。在相同空腔距离时(100mm),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降噪系数与聚酯纤维 板相等,均为0.95,都大于国家I级吸声材料(大于0.8)。普通帘幕的降噪 系数(如图2所示灯芯绒帘幕)在0.65左右。为国家II级吸声材料(介于 0.8 0.6之间)。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2),背板(2)的前方设置有前面板(3),使前面板(3)和背板(2)之间的距离为10~200mm,所述的前面板(3)为多孔材料层(4),或是将硬质板材中间挖空,并在中空部位粘贴多孔材料层(4)组成,所述的背板(2)和前面板(3)之间还设置有隔层(5),所述的隔层(5)为膜材料、多孔性材料或膜材料与多孔性材料的复合层或纤维板。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材料层 (4)选自海绵、泡沫塑料或各种纤维层。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层(4) 的密度为10 100(Ug/m3,所述的硬质板材单孔面积为300mm2 100m2。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材料选自 金属膜、塑料膜或纤维膜。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层(5)的 密度为200 3000紐/w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筑吸声结构,包括背板,背板的前方设置有前面板,使前面板和背板之间的距离为10~200mm,前面板可以是多孔材料层,或是将硬质板材料中间挖空,并在中空部位粘贴多孔材料层组成,背板和前面板之间还设置有隔层,隔层为膜材料、多孔性材料或膜材料与多孔性材料的复合层或纤维板。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两层吸声材料的结构,使得材料在背后空腔(即材料与背后墙体的距离)200mm以下时,也可同时达到较好的低频吸声效果和很好的中高频吸声效果。
文档编号E04B1/84GK201040885SQ200720031699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9日
发明者张新安 申请人: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