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258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楼承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钢一混凝土组合板日益得到推广和应用。 所谓的组合板,是充分利用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特点联合成为一整体 而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形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压型钢板组合板。压型钢板 组合板是一种十分合理的结构形式,它能够按其各组成部件所处的位置和特 点,充分发挥钢材抗拉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施工性能,这种结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筑中。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相比,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即楼承板)具备以下优点楼承板压型钢板可 以作为现浇混凝土的永久模板,这样就省掉了施工中安装和拆除模板等工序, 从而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当楼承板压型钢板安装好以后可以作为施工平台 使用,同时由于不必使用临时支撑,也不影响下一层施工平面的工作;楼承 板压型钢板可以作为楼板的底筋使用,减少了安装板筋的工作量;采用楼承 板压型钢板可以减少楼板混凝土用量,减少的楼板自重又可以相应的减少梁、 柱和基础的尺寸,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楼承板压型钢板的肋部可以放置 水电管线,从而使结构层与管线合为一体,间接地加大了层高或降低了建筑 高度,给建筑设计带来灵活性;在施工阶段,楼承板压型钢板可作为钢梁的 连续侧向支撑,提高了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在使用阶段,提高了钢梁的 整体稳定性和上翼缘的局部稳定性。以上几个优点都可以相当大程度地縮短 施工时间,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有的压型钢板楼承板多是经多道次一体滚压成型的压型板,构造多是在其两侧设有扣合边以使多块楼承板之间互相连接,在其中段设有型肋以增 强楼承板与混凝土的结合强度进而增强组合楼板结构的稳定性,现有的型肋 多是闭口型肋或开口型肋,开口型肋底部具有较大的开口,且型肋顶面较小, 顶面与立肋之间与混凝土的结合力不够大,另外,无论是开口还是闭口型肋 在组合板中仍然需要在混凝土中布置抗正压弯矩的钢筋。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 钢筋且与混凝土结合力强的楼承板。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两侧的I扣合 边和II扣合边、若干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部的縮口型肋,所述I扣合边 与所述II扣合边相适配,所述型肋包括两个立肋、顶面、两个过渡部,两个 所述立肋自上向下形成縮口,所述顶面为横向加宽的水平面,两个所述过渡 部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肋及所述顶面,所述过渡部呈长圆孔状。所述i扣合边包括i立边、i顶边、i弯边,所述ii扣合边包括n立边、 n顶边、n弯边,所述i立边、所述n立边分别与两个立肋相平行,所述i 顶边、所述i弯边分别与所述n顶边、所述n弯边相适配。所述底板上设有沿长度方向的若干条加强筋。所述立肋、所述顶面、所述i立边、所述ii立边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冲压 凸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型肋包括两个立肋、顶 面、两个过渡部,两个所述立肋自上向下形成縮口,所述顶面为横向加宽的 水平面,两个所述过渡部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肋及所述顶面,所述过渡部呈 长圆孔状,因此,所述过渡部(即所述立肋及所述顶面之间连接部分)和横 向加宽的所述顶面能够代替抗正压弯矩的钢筋,减少了钢筋的用量,同时这 种结构使得所述型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大,楼承板与混凝土的结合能力 增强,从而增强了组合楼板结构的稳定性,故本实用新型节约钢筋且与混凝 土结合力强;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I扣合边包括I立边、I顶边、I弯边,所述II扣合边包括n立边、n顶边、n弯边,所述i立边、所述n立边分别与两个立 肋相平行,所述i顶边、所述i弯边分别与所述n顶边、所述n弯边相适配, 多个楼承板连接时使所述i扣合边与所述ii扣合边扣合在一起,且扣合的部 分与所述型肋的形状相一致,以达到与所述型肋相同的功能,故本实用新型 扣合部分强度大,结构稳定性好;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上设有沿长度方向的若干条加强筋,所述立肋、 所述顶面、所述i立边、所述n立边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冲压凸起,所述加强 筋及所述冲压凸起均可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强度,故本实用新型整体强度更大。附圃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楼承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楼承板是由钢板经多道次一体滚压 成型的压型板,包括底板l、两侧的I扣合边2和II扣合边3、两个间隔设置 于所述底板1上部的縮口型肋4,所述I扣合边2与所述II扣合边3相适配, 所述底板1上设有沿长度方向的若干条加强筋11,用于加强所述底板1的强 度和抗变形回复能力,所述加强肋ll为弧形,所述型肋4包括两个立肋41、 顶面42、两个过渡部43,两个所述立肋41自上向下形成縮口,所述顶面42 为横向加宽的水平面,两个所述过渡部43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肋41及所述
顶面42,所述过渡部43呈长圆孔状,所述I扣合边2包括I立边21 、 I顶 边22、 I弯边23,所述II扣合边3包括II立边31、 11顶边32、 11弯边33, 所述I立边21、所述II立边31分别与两个立肋41相平行,所述I顶边22、 所述I弯边23分别与所述II顶边32、所述II弯边33相适配,所述立肋41、 所述顶面42、所述I立边21、所述II立边31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冲压凸起6。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
权利要求1、 一种楼承板,包括底板(i)、两侧的i扣合边(2)和n扣合边(3)、若干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的縮口型肋(4),所述I扣合边(2) 与所述II扣合边(3)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肋(4)包括两个立肋(41) 、顶面(42)、两个过渡部(43),两个所述立肋(41)自上向下形 成縮口,所述顶面(42)为横向加宽的水平面,两个所述过渡部(43)分 别连接两个所述立肋(41)及所述顶面(42),所述过渡部(43)呈长圆 孔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扣合边(2)包括I 立边(21)、 I顶边(22)、 I弯边(23),所述II扣合边(3)包括II立边(31)、 11顶边(32)、 II弯边(33),所述I立边(21)、所述II立边(31) 分别与两个立肋(41)相平行,所述I顶边(22)、所述I弯边(23)分 别与所述II顶边(32)、所述II弯边(33)相适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沿长 度方向的若干条加强筋(1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肋(41)、所述顶面(42) 、所述I立边(21)、 II立边所述(31).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冲压凸起 (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承板,旨在提供一种节约钢筋且与混凝土结合力强的楼承板。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两侧的I扣合边(2)和II扣合边(3)、若干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部的缩口型肋(4),所述I扣合边(2)与所述II扣合边(3)相适配,所述型肋(4)包括两个立肋(41)、顶面(42)、两个过渡部(43),两个所述立肋(41)自上向下形成缩口,所述顶面(42)为横向加宽的水平面,两个所述过渡部(43)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立肋(41)及所述顶面(42),所述过渡部(43)呈长圆孔状。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
文档编号E04B5/32GK201037282SQ200720050789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
发明者余伟健 申请人:余伟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