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462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温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保温袋,尤指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部或需要保温物 体上之保温袋。
技术背景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发达,现有建筑物顶面,例如屋顶 无法阻隔外界环境对室内产生闷热或寒冷的现象,亦即现有建筑物的设 计,并无法有效解决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使室内维持适当的温度, 以致在室内会造成过热及过冷的状况。而为改善上述之缺失,于夏季时,吾人会在屋顶喷洒大量的水,藉 以协助散热,此举固然可降低外在环境对室内所引起之闷热,却因为水 会不断地流失,因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非一有效且具体之解决方实 用新型。而为解决建筑物或需要保温物体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温度影响的 问题, 一般是在该等建筑物或需要保温物体表面加设一保温层材料,例 如空心预制块(空心砖)或以金属泡沫夹层制成之隔热板等,该等材料固然 可获致阻隔外界环境对室内温度造成之影响,唯成效不彰,尤其是,该 等保温层材料之铺设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进行,使用者无法自行施工(DIY),从而造成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严重缺失,而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工程设计及施工之经 验,期能克服前述建筑物或需要保温物体铺设保温层材料之诸多缺失, 潜心研究,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之「保温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习知保温层材料现存在的诸多缺失, 并提供一种可自行施工,且方便实用的具有吸水及保水功能的保温袋。
为达成前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袋,系用于建筑物或 需要保温之物体,其包括 一袋体,其系由可透气、透水之材料所制成, 另将具有吸水及保水特性之吸水材料充填于该袋体内部,并将该袋体封 口而成者。本实用新型提供之保温袋,其中该袋体系由不织布经缝制或机械扎 制而制成;而吸水材料系为高分子吸水树脂。本实用新型提供之保温袋,其中该袋体中间设有一隔层,其中一层 内部充填吸水材料,而另一层则装设一填充材料。其中,该填充材料系 为一种轻质塑料或发泡体,而形成一阻隔层。本实用新型提供之保温袋,其中该袋体内先行均匀分布吸水材料后, 并以至少一横向分隔线将袋体分隔成复数个小囊袋。或者,该袋体内先 行均匀分布吸水材料后,并以至少一纵向分隔线将袋体分隔成复数个小 囊袋。尤有进者,该袋体内先行均匀分布吸水材料后,并以至少一横向、 纵向分隔线之组合将袋体分隔成复数个小囊袋。本实用新型提供之保温袋,其中该保温袋系为长方形、方形、梯形、 圆形、心形、菱形、其它的几何图形或文字造形。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之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袋单层结构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袋双层结构之示意图;图3a本实用新型保温袋设有横向分隔线之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袋设有纵向分隔线之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袋设有纵向、横向分隔线之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成多种 型态保温袋之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温袋实施于建筑物房顶之示 意图。图中1、袋体 11、隔层
12、横向分隔线 13、纵向分隔线14、小囊袋 2、吸水材料3、填充材料 4、屋顶5、防水隔膜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之保温袋系由一袋体(1),及装 填于袋体(1)内之吸水材料(2)所组合而成。其中,袋体(1)系由可透气、透水之材料,例如不织布经缝制或机 械扎制而成,以便于水可容易地渗入袋体(1)内。吸水材料(2)系充填于袋体(1)内部,实施时以高分子吸水树脂 为佳,例如聚丙烯酸酯类、聚乙烯醇类、醋酸乙烯共聚物类、聚氨酯类、 聚环氧乙烷类等,该吸水材料具有特殊的吸水性能和保水能力,吸水性 能可达自身重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并可在数秒内生成凝胶,且保水 性强,在受热、加压条件下也不易失水,且对光、热、酸碱的稳定性好, 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同时又具备高分子材料的优点,无毒性副作 用,并可反复长期使用。由于高分子吸水树脂可在现有商业市场中取得, 在此不拟赘述。请参阅图2,该保温袋系为一双层结构,亦即该袋体(1)中间设有 一隔层(11),其可根据保温设计的需要,于其中一层内部充填吸水材料 (2),在另一层则装设一填充材料(3)。其中,该填充材料(3)可根据 实际需要而设定,例如为增加保温袋的厚度,其系为一种轻质塑料或发 泡体,藉以形成一阻隔层。请参阅图3,为避免该吸水材料(2)于吸水后,因屋顶之倾斜角度 而堆积于袋体(1)下方,因此,该袋体(1)内之吸水材料(2)需均匀 分布为佳,是以该袋体(1)内先均匀分布吸水材料(2)后,接着以车 缝或扎制方式形成至少一横向分隔线(12)(如图3a所示)、至少一纵向
分隔线(13)(如图3b所示)或其组合(如图3c所示)之区隔,使该袋体(1) 分隔成复数个小囊袋(14)。此举,有利于吸水材料(2)局限于各小囊 袋(14内),而不利于滑动或移位,而有助于保温。请参阅图(4),为提供保温袋造形之多样性或整体性施工的考虑, 该保温袋可依实际需求制成各式造形,例如长方形、方形、梯形、圆形、 心形、菱形、其它的几何图形,或者文字造形,例如W型、A型等外文 文字,甚至可将该等外文文字造形之袋体排列成外文单字,例如 WELCOME等。请再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保温袋之制作非常简便,仅需袋 体(1)内装填适量的吸水材料(2)后,随即将该袋体(1)进行封口, 而完成保温袋之制备。使用时,则将预定铺设面积之复数个袋体(1)输 送至需保温的施工现场,例如建筑物之屋顶,并根据设计需求摆放及铺 设至定位。接着,直接在保温袋上喷洒水,使袋体(1)内的吸水材料(2) 吸水至膨胀及饱合后,则停止供水。当处于炎热的夏天时,因各保温袋内之吸水材料(2)吸水而膨胀, 而具有吸热作用,使得隔热效果明显。由于该吸水材料(2)之保水特性, 故其水分的流失相较于直接喷洒水而言,除具有避免水资源浪费之优点 外,且吸热效果持续性较佳。再者,若处于寒冷的冬季时,因各保温袋 内之吸水材料(2)吸水及保水特性,而使得隔冷效果突出,使室内温度 不致因周围环境的吸热而降温。如图5所示,系将本实用新型之保温袋用于待保温物体,例如建筑 物之示意图,其系在待保温的部位或建筑物之屋顶(4)顶面预先铺设一 层防水隔膜(5),该隔膜(5)可选用费用低廉的塑料布,然后将内含吸 水材料(2)之保温袋,依据按屋顶保温设计的需求摆放及铺设至定位, 接着,直接在保温袋上喷洒水,使袋体(1)内的吸水材料吸水至膨胀及 饱合后,则停止供水。俾利用袋体(1)内吸水材料(2)吸水膨胀后,
可获致隔热、隔冷的效果,诚为建筑物之屋顶或待保温物体保温的最佳 选择。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之实施,其系利用袋体内之吸水材料特殊之 吸水及保水特性,以作为隔热、隔冷的阻隔层,其相较于传统之铺设空 心砖或架设隔热板,不仅施工简便,且价格低廉,无须迁就专业之施工 人员, 一般人即可自行施工铺设,可谓便捷无比。此外,因本实用新型 之保温袋基本上未洒水前,系为扁塌状且质轻之袋体,可将之堆栈或装 箱运输,而大幅縮小包装材积,而有利于自行施工。尤有进者,本实用 新型之保温袋实施时,可为单层或双层结构,且经由纵向、横向分隔线 之区隔,可将单一袋体分割成复数个小囊袋,此容置其内之吸水材料不 致滑动或移位,而有利于均匀分布于整只袋体内,诚为保温结构前所未 见之一大佳构。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之一种,举凡局部之变更或修 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之人所易于推知者, 俱不脱本实用新型之专利权范畴。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无论就目的、手段与功效,在在显示其迥异 于习知之技术特征,且其首先创作合于实用,亦在在符合新型之专利要 件,恳请贵审查委员明察,并祈早日赐予专利,俾嘉惠社会,实感德 便。
权利要求1、保温袋,其特征在于结构中包括一袋体(1),其系由可透气、透水之材料所制成,另将吸水材料(2)充填于该袋体(1)内部,并将该袋体(1)封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1) 系由不织布经缝制或机械扎制而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吸水材料(2) 系为高分子吸水树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1) 中间设有一隔层(11),其中一层内部充填吸水材料(2),而另一层 则装设一填充材料(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该填充材料(3)系为一种轻质塑料或发泡体,而形成一阻隔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1)内先行均匀分布吸水材料(2)后,并以至少一横向分隔线(12)将 袋体(1)分隔成小囊袋(14)。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1)内先行均匀分布吸水材料(2)后,并以至少一纵向分隔线(13)将 袋体分隔成小囊袋(14)。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1)内先行均匀分布吸水材料后,并以至少一横向(12)、纵向分隔线(13) 之组合将袋体(1)分隔成小囊袋(14)。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叙述之保温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1)系为长方形、或方形、或梯形、或圆形、或心形、或菱形或文字造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温袋,系用于建筑物或需要保温之物体,其包括一袋体,其系由可透气、透水之材料所制成,另将具有吸水及保水特性之吸水材料充填于该袋体内部,并将该袋体封口而成者。该保温袋具有施工简便之特性,可直接铺设待保温物体之表面;于炎热的夏天时,藉由该保温袋内之吸水材料的吸水及保水特性,使得隔热效果明显;另于寒冷的冬季时,藉由该保温袋内之吸水材料吸水及保水特性,使得隔冷效果突出者。
文档编号E04B1/78GK201024598SQ20072011910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1日
发明者张宇顺 申请人:张宇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