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碑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617阅读:9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墓碑碑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墓碑碑罩。
技术背景
目前陵园的墓碑和碑基台都是在露天裸露的,日久天长受日晒雨淋易被 腐蚀残损,雨水或雪水还会从碑与碑基的缝隙中渗入墓穴中对骨灰盒造成浸 蚀,同时,祭奠人为悼念逝者所祭奠供奉的祭品如鲜花、食物等也容易被风 吹日晒或雨淋而过早灭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雨、防尘、防腐蚀,供奉祭品易 保存的墓碑碑罩。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由一个上部封顶的筒状套构成,并且筒状套的侧 边设有至少一个平面作为碑罩的正面。
上述筒状套的侧边正面最好为透明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的筒状套最好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筒状套的 套径呈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状。
为了增强碑罩体的强度,上述的筒状套的内侧可设有支撑筋骨,上述的 筒状套下部前面与左、右面相连接的边内也设有支撑筋骨。
为了摆放祭品的方便,上述的筒状套正面与侧面为活动连接,并且为了 将碑罩与碑基紧固在一起,碑罩下部底边还可设有紧固带。
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防雨、防尘、防腐蚀,可以大大的延长碑体的使用 寿命,防止雨水或雪水从碑与碑基的缝隙中渗入墓穴中,并还可使供奉的祭 品不会被风吹雨淋及日晒,进而延长祭品的摆放时间。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6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7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l为碑罩下部分,2为碑罩上部分,3为支撑筋骨,4为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参照图1 3,包括筒状套,筒状套分为上下两部分,并设有前、后、 左、右四个面,上部分筒状套的套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上部分筒状套的底 边与下部分筒状套连接,筒状套上部前面呈梯形平面,左右两个侧面呈三角 形平面,下部为方形套,筒状套的前面为透明材料,左、右、后三面可为防 雨遮光材料。实施例2:参照图4,与实施例l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筒状套上部与下部呈两个弧面。实施例3:参照图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筒状套上部前面与左、右面 相连接的边上设有拉链。实施例4:参照图6,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筒状套上部前面与左、右面 相连接的边内设有支撑筋骨。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筒状套下部前面与左、右面相连接的 边内设有支撑筋骨。实施例6:参照图7,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筒状套的上部与下部呈六个面 其前部为弧面,下部底边设有可紧固的松紧带。实施例7:参照图8,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筒状套上部与下部呈一个平面和一个弧面。
权利要求1、一种墓碑碑罩,特征在于由一个上部封顶的筒状套构成,并且筒状套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个平面作为碑罩的正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的侧边正面 最好为透明体。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最好分 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筒状套的套径呈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状。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的内侧 可设有支撑筋骨,上述的筒状套下部前面与左、右面相连接的边内也设有支 撑筋骨。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的内侧可设 有支撑筋骨,上述的筒状套下部前面与左、右面相连接的边内也设有支撑筋 骨。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正面与 侧面为活动连接,碑罩下部底边设有紧固带。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正面与侧面 为活动连接,碑罩下部底边设有紧固带。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正面与侧面为活动连接,碑罩下部底边设有紧固带。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套正面与侧面 为活动连接,碑罩下部底边设有紧固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墓碑碑罩,其特征在于由一个上部封顶的筒状套构成,并且筒状套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个平面作为碑罩的正面。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防雨、防尘、防腐蚀,可以大大的延长碑体的使用寿命,防止雨水或雪水从碑与碑基的缝隙中渗入墓穴中,并还可使供奉的祭品不会被风吹雨淋及日晒,进而延长祭品的摆放时间。
文档编号E04H13/00GK201165768SQ20072018316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于占江 申请人:于占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