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09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震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房建筑用的防震房,属于墙体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用的墙体材料,如加汽砖、空心砖,承重砌块、轻体砌块,均 采用混合沙浆砌墙,为了解决节能保温和减重问题,也有采用大空芯砌块的 墙体,外加一层保温层的外墙外保温工艺或是外墙内保温工艺。
上述工艺,施工环节多,综合费用高,污染施工环境,浪费水资源,整 体抗震性能不高和受温度影响易裂纹,施工局限性大。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建造施工环 节少、费用低,周期短,且不受温差、湿差影响,适合特殊、紧急情况下使 用,可极大地提高保温性、隔音性、稳定性的防震房。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防震房,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固定于地基2上的连接基片3、 墙柱套管4、层间接头5、长型插管1、墙体隔板,墙柱套管4通过连接基 片3固定于地基2上,相对应的两个墙柱套管4之间设置墙体隔板,构成墙 体的墙壁;层间接头5的上下内腔9分别插入上下层的墙柱套管4的套管腔 7中,相对应的两个横向层间接头5之间由长型插管1通过层间接头5相对 应的前后左右内腔10插接,构成层间横向连接梁,在层间横向连接梁上设 置隔层板;
上述顶层的层间接头5可以由顶层接头8代替,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
通腔11中铺设长型插管1,构成顶层横向连接梁;
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通腔11分为十字型、T型、L型、H型; 上述隔层板可以采用整体平铺木板、金属铁板、水泥板等达到规定承重
要求的材料构成;
所述墙体隔板设置在墙柱套管4的墙体隔板腔6内,由内而外依序设木
板层、角铁层、泡沫层、砖层;墙体隔板腔6由外向内设置有外隔断、中隔
断、内隔断,其中中隔断和内隔断可省略不用;
所述墙柱套管4的截面分为T型、L型、H型、I型; 所述层间接头5分为三接头、四接头、五接头、六接头; 本发明的防震房,结构简洁,建造施工环节少、费用低,周期短,且不
受温差、湿差影响,适合特殊、紧急情况下使用,可极大地提高保温性、隔
音性、稳定性。


图1:本发明防震房结构示意图2:地基2结构示意图; 图3:连接基片3结构示意图4:长型插管l结构示意图;图5:墙柱套管4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6、 7、 8、 9:分别带三、四、五、六接头的层间接头5结构示意图10、 11、 12、 13:分别为实施例1的T型、L型、H型、I型墙柱套
管4截面宇意图14、 15、 16、 17:分别为实施例2的T型、L型、H型、I型墙柱套
管4截面示意图18、 19、 20、 21:分别为实施例3的T型、L型、H型、I型墙柱套
管4截面示意图22、 23、 24、 25:.分别为带十字型、T型、L型、H型前后左右通腔 11的顶层接头8结构示意图。
长型插管l,地基2,连接基片3,墙柱套管4,层间接头5,墙体隔板 腔6,套管腔7,顶层接头8,上下内腔9,前后左右内腔IO,前后左右通 腔ll。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 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防震房参考图1-13、 22-25,包括固定于地基2上的连接基 片3、墙柱套管4、层间接头5、长型插管l、墙体隔板,墙柱套管4通过连 接基片3固定于地基2上,相对应的两个墙柱套管4之间设置墙体隔板,构
200810158158.6
说明书第3/4页
成墙体的墙壁;层间接头5的上下内腔9分别插入上下层的墙柱套管4的套 管腔7中,相对应的两个横向层间接头5之间由长型插管1通过层间接头5 相对应的前后左右内腔IO插接,构成层间横向连接梁,在层间横向连接梁 上设置隔层板;
上述顶层的层间接头5可以由顶层接头8代替,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
通腔11中铺设长型插管1,构成顶层横向连接梁;
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通腔11分为十字型、T型、L型、H型; 上述隔层板可以采用整体平铺木板、金属铁板、水泥板等达到规定承重
要求的材料构成;
所述墙体隔板设置在墙柱套管4的墙体隔板腔6内,由内而外依序设木 板层、角铁层、泡沬层、砖层;墙体隔板腔6设置有外隔断、中隔断、内隔 断,见图10-13;
所述墙柱套管4的截面分为T型、L型、H型、I型;
所述层间接头5分为三接头、四接头、五接头、六接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防震房参考图1-4、 6-9、 14-17、 22-25,包括固定于地基2 上的连接基片3、墙柱套管4、层间接头5、长型插管l、墙体隔板,墙柱套 管4通过连接基片3固定于地基2上,相对应的两个墙柱套管4之间设置墙 体隔板,构成墙体的墙壁;层间接头5的上下内腔9分别插入上下层的墙柱 套管4的套管腔7中,相对应的两个横向层间接头5之间由长型插管1通过 层间接头5相对应的前后左右内腔IO插接,构成层间横向连接梁,在层间 横向连接梁上设置隔层板;
上述顶层的层间接头5可以由顶层接头8代替,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 通腔11中铺设长型插管1,构成顶层横向连接梁;
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通腔11分为十字型、T型、L型、H型;
上述隔层板可以采用整体平铺木板、金属铁板、水泥板等达到规定承重 要求的材料构成;
所述墙体隔板设置在墙柱套管4的墙体隔板腔6内,由内而外依序设木 板层、角铁层、泡沫层、砖层;墙体隔板腔6设置有外隔断、内隔断,见图 14—17;
5
所述墙柱套管4的截面分为T型、L型、H型、I型;
所述层间接头5分为三接头、四接头、五接头、六接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防震房参考图1-4、 6-9、 18-21、 22-25,包括固定于地基2 上的连接基片3、墙柱套管4、层间接头5、长型插管l、墙体隔板,墙柱套 管4通过连接基片3固定于地基2上,相对应的两个墙柱套管4之间设置墙 体隔板,构成墙体的墙壁;层间接头5的上下内腔9分别插入上下层的墙柱 套管4的套管腔7中,相对应的两个横向层间接头5之间由长型插管1通过 层间接头5相对应的前后左右内腔IO插接,构成层间横向连接梁,在层间 横向连接梁上设置隔层板;
上述顶层的层间接头5可以由顶层接头8代替,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 通腔11中铺设长型插管1,构成顶层横向连接梁;
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通腔11分为十字型、T型、L型、H型;
上述隔层板可以采用整体平铺木板、金属铁板、水泥板等达到规定承重 要求的材料构成;
所述墙体隔板设置在墙柱套管4的墙体隔板腔6内,由内而外依序设木
板层、角铁层、泡沫层、砖层;墙体隔板腔6只设置有外隔断,见图18-21; 所述墙柱套管4的截面分为T型、L型、H型、I型; 所述层间接头5分为三接头、四接头、五接头、六接头; 上述实施例1-3的施工过程中,上述不同形状的墙柱套管4、层间接头
5和顶层接头8配合安装,在两个房间的隔断墙体处使用T型墙柱套管4,
形成三面墙壁;在墙角拐角处使用L型墙柱套管4,形成两面相垂直的墙壁;
在两个相对的墙体的对接连接处或一个墙体的中间使用H型墙柱套管4;在
门边墙体处使用I型墙柱套管4,形成一个单独的门边。
上述实施例的防震房,结构简洁,建造施工环节少、费用低,周期短,
且不受温差、湿差影响,适合特殊、紧急情况下使用,可极大地提高保温性、
隔音性、稳定性。
权利要求
1、防震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地基(2)上的连接基片(3)、墙柱套管(4)、层间接头(5)、长型插管(1)、墙体隔板,墙柱套管(4)通过连接基片(3)固定于地基(2)上,相对应的两个墙柱套管(4)之间设置墙体隔板,构成墙体的墙壁;层间接头(5)的上下内腔(9)分别插入上下层的墙柱套管(4)的套管腔(7)中,相对应的两个横向层间接头(5)之间由长型插管(1)通过层间接头(5)相对应的前后左右内腔(10)插接,构成层间横向连接梁,在层间横向连接梁上设置隔层板。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的层间接头(5) 为顶层接头(8),顶层接头(8)的前后左右通腔(11)中铺设长型插管(1), 构成顶层横向连接梁。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接头(8)的前 后左右通腔(11)分为十字型、T型、L型、H型。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板采用整体平 铺木板或金属铁板或水泥板构成。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隔板设置在墙 柱套管(4)的墙体隔板腔(6)内,由内而外依序设木板层、角铁层、泡沫 层、砖层。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套管(4)的墙 体隔板腔(6)由外向内设置有外隔断、中隔断、内隔断。
7、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隔板腔(6)由 外向内设置有外隔断、内隔断。
8、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隔板腔(6)只 设置有外隔断。
9、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套管(4)的截 面为T型、L型、H型、I型中任意一种。
1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接头(5)为 三接头、四接头、五接头、六接头中任意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房建筑用的防震房,属于墙体建筑材料技术领域。防震房,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地基上的连接基片、墙柱套管、层间接头、长型插管、墙体隔板,墙柱套管通过连接基片固定于地基上,相对应的两个墙柱套管之间设置墙体隔板,构成墙体的墙壁;层间接头的上下内腔分别插入上下层的墙柱套管的套管腔中,相对应的两个横向层间接头之间由长型插管通过层间接头相对应的前后左右内腔插接,构成层间横向连接梁,在层间横向连接梁上设置隔层板。本发明结构简洁,建造施工环节少、费用低,周期短,且不受温差、湿差影响,适合特殊、紧急情况下使用,可极大地提高保温性、隔音性、稳定性。
文档编号E04B1/98GK101392606SQ200810158158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郁有奇 申请人:郁有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