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95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模,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施工支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及现行施工规范的标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在高 层建筑施工中应该配备三套周转料具的施工措施,方可满足料具周转的需求。占用了大量 周转料,并且拆除时时间较长,会出现施工中为了赶工拆模时间提前,不符合施工规范的 现象,增加了施工危险,降低了施工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解决现有技 术中占用了大量周转料的缺陷。 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包括可调钢管立柱、对拉螺杆、型钢、螺旋调节组、 垫块和楼板底模板、所述的楼板底模板通过垫块安装在脚手架上,B节点内外剪力墙的侧 面由组合钢模板支撑,A节点由所述的可调钢管立柱通过螺旋调节组连接型钢支撑。
所述的楼板底模板各片的模板之间由盖封胶带盖住缝隙。
所述的楼板底模板为竹胶合板。
所述的垫块为木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A、 B节点的设计,达到可分离拆除各种模板及支撑的目的,在可调 钢管立柱负荷的情况下,可以拆除楼板底部以及墙梁的模板系统,却保留配置可调钢管立 柱、螺旋调节组、型钢的支撑系统,充分满足了GB 50204-2002 4. 3的要求,拆除的楼板 底部以及墙梁的模板可以及时周转使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型钢支撑系统可 以方便拆除。节约了周转料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图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的节点-A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图1的节点-B结构示意图; 图4 外墙支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 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 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拆除模板条件
根据规范的规定,组合钢模板IO和槽钢格栅胶合板11,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 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后即可拆除;竹胶合板8楼板的底模,在结构支撑的跨度小于等于 2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模。 采取的措施
参见图l,为了能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拆除楼板和大梁侧模板,特配 置可调钢管立柱l、螺旋调节组5、型钢4的支撑系统以减小结构支撑跨度。方法是可调钢 管立柱1通过螺旋调节组5连接型钢4支撑,型钢4兼做楼板及大梁的部分底模板。
参见图2,在脚手架9顶部按照一定间距放置木楞7,木楞7上面铺设竹胶合板8形成 楼板底模板,利用盖封胶带6盖缝防止漏浆。
参见图3,组合钢模板10是梁侧或者剪力墙侧面地钢模板,待竹胶合板8铺设完毕, 利用盖封胶带6盖缝防止漏桨。
参见图4,由竹胶合板8和槽钢格栅胶合板11组合成外墙外模板,放置在角钢支座12 上,外墙内模板按照板中部可拆卸节点B设计施工。 拆除模板的要领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可以将梁、墙侧模组合钢模板10和楼板底模 竹胶合板8拆除。拆模时首先拆除组合钢模板10的支撑,然后拆除梁、墙侧模组合钢模板 10。楼板支撑系统脚手架9的拆除和楼板底模竹胶合板8同步进行。
拆模过程中保留梁底、楼板底部的可调钢管立柱1、螺旋调节组5、型钢4的支撑系 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后,通过调节螺旋调节组5使型钢4下降 即可以方便拆除。
权利要求1.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其特征是包括可调钢管立柱(1)、对拉螺杆(3)、型钢(4)、螺旋调节组(5)、垫块(7)和楼板底模板(8)、所述的楼板底模板(8)通过垫块(7)安装在脚手架(9)上,B节点内外剪力墙的侧面由组合钢模板(10)支撑,A节点由所述的可调钢管立柱(1)通过螺旋调节组(5)连接型钢(4)支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其特征是所述的楼板底模板(8)各 片的模板之间由盖封胶带(6)盖住缝隙。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其特征是所述的楼板底模板(8)为 竹胶合板。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其特征是所述的垫块(7)为木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施工快速置换支模,包括可调钢管立柱(1)、对拉螺杆(3)、型钢(4)、螺旋调节组(5)、垫块(7)和楼板底模板(8)、所述的楼板底模板(8)通过垫块(7)安装在脚手架(9)上,B节点内外剪力墙的侧面由组合钢模板(10)支撑,A节点由所述的可调钢管立柱(1)通过螺旋调节组(5)连接型钢(4)支撑。本实用新型达到可分离拆除各种模板及支撑的目的,拆除的楼板底部以及墙梁的模板可以及时周转使用;节约了周转料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文档编号E04G11/00GK201202272SQ200820059448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张凤勇 申请人: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